查看原文
其他

胡因梦对话李辛:由粗钝入精微,探索我们的生命与生活

感恩关注👉 心时代国学 2022-03-16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心时代国学”,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日5点收到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

如果我们可以透过清明、清醒的觉察,

在反应生起的当下适时地反观自照,

照见它的真相,

在当下把负能量化解掉。


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积聚

一些所谓“坚实”的东西,

我们身体的能量就会经常性地保持流动。





嘉宾简介


胡因梦,中国台湾人,1953年出生。首度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引介到台湾,翻译作品有::《克里希那穆提传》、《点亮自性之光》、《生命之书》、《恩宠与勇气》、《钻石途径(Ⅰ.Ⅱ.Ⅲ)》等。


李辛,1971出生,知名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儿科、内科专家宋祚民教授。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等书。

   

01

生命的学习:由粗钝入精微

胡因梦:作为一个翻译者和生活里的实修者,从我过往的经验来说,所谓修行或自我探索,其实就是一个逐渐精微化的过程。




我们从一个粗钝的,向外追求的存在态度,慢慢发现,外在的东西渐渐丧失了吸引力,所有曾经令我们热衷的活动、对象、物,到了一个阶段以后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向内探索之门就打开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慢慢往里面走,原本我们以为内在世界比外在世界狭小很多,但当我们进入内在探索之后,才发现内在世界是这么错综复杂。
我们在与人相处之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之中,有太多错综复杂的潜意识活动是我们不了解的,而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涌动着。
这里面有很多心理学所说的“阴暗面”(shadow side),包括内在的自卑、不安全感、生命的挫败感、幻灭感、失望(期待的落空)、悲伤、孤独、孤立无援等等的感受,这些感受在人与人的互动之中会被启动。
当我们内心的这些反应被启动后,它会带动精微体层面的变化,在我们的脉轮、经络系统、心轮、情绪体中有所反应,并逐渐带来身心的变化,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历程却是我们大部分人所忽略的。
这些身心变化中有很多负能量,如果我们可以透过清明、清醒的觉察,在反应生起的当下适时地反观自照,照见它的真相,在当下把负能量化解掉,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积聚一些所谓“坚实”的东西,我们身体的能量就会经常性地保持流动。
这个流动所带来的内在的光,内在的热,内在的流畅无阻,其实就是健康的基础。这是我在过往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维持住对自己的探索,所得到的一个重要的答案。
在这个方面,李辛大夫也参加过我们的工作坊,我们以前也有过私下的谈话,我发现李辛大夫不仅是一个中医,同时也是一个道医。道医就是自己有实修的医生,将自己实修所得的精微体认和医学认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助人之道。我想把时间给李辛大夫,我们来进行一点这方面的经验探讨。





02

生活中的粗大和精微



李辛:刚才胡老师描绘了一个很大的画面,谈到“精微”,我可以多解释一点。比如说我们现在突然觉得脖子不舒服,去做检查,然后发现有颈椎病,或者说胃不舒服,这个就是相对于“精微”的另一面,叫做“粗大”。如果我们看佛经,上面常常会说到,我们这些凡俗之人的情感、对身体的感受,以及对周围一切的感受是很“粗大”的。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不明白,佛经里为什么用“粗大”这两个字。我注意到最近几年胡老师在讲座的时候经常讲到“精微”的问题。“粗大”是有形有相的,像我们的身体,这是一个很粗大的一个块物坐在这里,你们看得见的,我现在说的,你们听到的话也属于粗大的。
所谓“精微”是什么呢?是相对有形而言,无形的部分,细微的部分。无形的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里面,是讲人的精神和能量,一个是“神”,一个是“气”。
举个例子,我们都喜欢听歌,是吧?我们听不同的歌,听不同的音乐。听歌是一个比较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它赞美爱情,或者表现痛苦。“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风在吹,我的心很冷”,这都是很直白的。但我们有时候跟歌手会有一些互动的感应,比如听着听着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这个时候相对日常生活是一种更加深入和精微的状态。
而当你面对很多人唱卡拉OK,或当你喝了酒,在骑车的同时大唱的时候,这个状态相对于前者,是一个比较粗大的状态。
胡因梦:粗大就是向外的,对吧。 李辛:对。当我们在听歌的时候,突然有所触动,眼泪掉下来了,虽然可能只是一首通俗歌曲,但它把你往精微的方向带了。从传统文化来说,不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西方的传统文化,都比较重视这个东西,也就是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其实是要能让人们感受到真善美。
这个“真善美”不是文字上的,也不是大英百科全书里说,“真”是什么意思,“善”是什么意思,“美”需要什么标准。它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当我们欣赏绘画作品,倾听音乐的时候,如果我们内心感受到了一种更细微的感受,比被感动、流眼泪更细微的,那种好像平静的,舒缓的,甚至某一刻忘掉了每天的柴米油盐,忘掉了一路走来所有烦心的事情,哪怕只有三秒钟,这个就是“真”,是“善”,是“美”。它带来比我们日常生活更细微、深刻的东西。

 





03

自然,不用力



胡因梦:就是在“活动”背后那个“不动”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谓的“本体”,“自性”,“佛性”,是不是指的这个状态。 李辛:是。如果我们需要从书本的概念中建立一个帮助理解的架构或模型,可以用“本体”或“自性”来界定它,但很多时候是不需要去界定的。比如我们谈恋爱,或者跟朋友见面约会,常常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我们沉浸在这种感受当中,两个人不管喝茶还是没有喝茶,聊的是伟大的关于生命或未来的理想,还是只是生活中纯粹的柴米油盐,在那一刻,两个人是自然地、不用力地、专注在这个状态里。这是第一种状态。 胡因梦:这个“自然,不用力”就是非常难达到的一件事,对不对。 李辛:是的。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一直都在不经意地发生,但也常常会错过。第二种状态,我们会忽略内在的感受,比如见面后在想,他穿的鞋好像是老北京布鞋,不知道多少钱,这件衣服不知道是什么牌子,他家的房子有多大……
胡老师一开始谈到的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传统,所有的文明中最精华的东西,其实就是让我们慢慢从习惯性的,从生来被社会意识所影响而习惯的这种分辨再分辨的状态,回到一种不需要做什么,但是跟此时此刻的对境,或对面的这个人,对面这杯茶,很安心舒服的感受。
这个是传统文化给现代人最宝贵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关于现代人需要学习的部分。






04

把实修落在生活里





胡因梦:我们在中国推动所谓现代化的修行——实修。什么是实修?实修并不是一定要到寺庙里打坐、禅七,而是要去真正了解真实生活中让我们郁结,造成我们内在痛苦和阻碍的对象,并努力突破自己惯性的人格反应模式。
我们的这些“反应模式”包含念头的反应,情绪的反应,各种各样行为的反应等等,它们是我们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为这些反应模式会从潜意识底端,以一种机械化的惯性瞬间被启动,然后我们就按照这个恶性循环的轨道不断地重复着,重复着。

比如我们会看到,一些干预型的人会用冷战的方式,急躁型的人会用冲突、对打的方式,他们都是在借此表达自己所不了解的内在意识活动。所以,这些对自己内在反应模式点点滴滴的观察,其实就是我过往翻译的三十本书,以及很多课程、分享中想要呼吁大家的。
把实修这件事落实到日常的真实生活里。在真实生活里,把我们习惯性认为的形式化的修炼放掉,然后开始在真实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警觉探索,时刻探索自己,认识自己。

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联系641256827@qq.com,我们一定及时更正!感恩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本文请“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最大的动力。



END · 关注我们


弘扬中华文化,传递正能量!

感恩转发,自利利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