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是睡眠的序章|对谈艺术家罗宇威
距离寻谣现场第一回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每当想到海上寻谣·第一回的景象,除了那棵巨大的玉兰树,树下放着的张白色小床也总会贯入脑海。
自上海站开始,寻谣现场每次都会邀请一位艺术家根据现场参与艺术创作,第一回的艺术家理所当然地由团队内部消化。
于是,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拉手风情的张玮玮、一边是拉小提琴的朱老师,躺在他俩中间的那位看起来不紧不慢的男孩,正是当天的导播&艺术家。
第一回艺术家
罗宇威
也叫V V,1997年生于福建,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X:为什么想要在第一回现场做一个在「睡觉」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契机吗?
看场地的时候就注意到树下那里有张床,大概在活动开始的前2-3天,小河老师问我有没有什么创作上的想法,我想到第一回唱的歌是两首摇篮曲,所以开始打算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听着摇篮曲睡觉。
X:现场和预期一样么,你在现场处于什么状态呢?
在「现场睡觉」说出来很简单、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因为我除了睡觉还干着导播的工作,当天网络环境不那么顺畅,中间断了有4-5次网,于是我在睡觉之余时不时会顾及一下网络环境,算是一个处在工作中的状态。
其实睡觉真的也就没那么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睡觉就那么简单么?也没办法想睡就睡。
毕竟还是现场艺术家,抛去说本来就有那么多事情要兼顾,这件「睡觉」的创作并没有非常理想,它离我心中的这个方案的最终模样还有不少距离。当我躺在那个床上,我的目的其实就是在催眠曲下睡着,这是我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一个初衷,我就能完成睡着这个目的我就很满足了。而且根据后来部分观众的反馈,他们也希望躺在床上的这个人最终能睡着。
X:如果当天环境好一点,你的初始想法是什么?
如果当天网络环境好,作为艺术家且有时间、有精力,我还会放更多机位、它们不一定是对着老人、对着听众、对着乐手、它们会关注一些更虚的画面、周围的环境。这样我可以自如地切换这些画面,因此我播出来的,传达给直播用户的画面,其实是催眠曲经过我,我再输出给观众的画面。整个影像输出和我现场的行为应该是一组的。
但是现场机位只有两个、如果要实现它还需要借更多机器以及更多人力的配合。但没准以后我还能再做这个方案,让它得以完整地呈现。
X:现场会有观众过来和你搭讪吗?
全场可能不到5人会过来和我讲话,让我比较深刻的是张悦老师的儿子,他跑过来和我说:「刚刚小河老师说你是…大宝宝」,然后我看了他说「你觉得我是大宝宝吗?」他想了想,看了看我,就跑了。
X:除了现场艺术家兼导播,这期的海报也是你设计的,能说说其中的创作概念么?
如果要去留意摇篮曲的意象,会发现里面有一些顺序,比如星星月亮、到树、叶子、到小猫小狗、再到怀里的小孩、里面这些意象所在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从高到低的变化,也有反着来的。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摇篮曲的创作者究竟是不是一位哄着小孩睡觉的母亲,但不难发现这里面视线的转变,一些很自然的抛物线在摇篮曲中出现了。
这让我想到了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后面的数字是前面2个数的叠加,自然界里有很多的现象,兔子繁殖、树枝的生长等等一些自然现象都和这个数列相吻合。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有许多应用。例如,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观察延龄草、野玫瑰、南美血根草、大波斯菊、金凤花、耧斗菜、百合花、蝴蝶花的花瓣,可以发现它们花瓣数目具有斐波那契数:3、5、8、13、21……
虽然我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也不识谱,没法分析每首摇篮曲数字背后真正的规律是什么,但是让人舒服、想睡,这种具有催眠能力的音乐我猜是不是会有一个规整的、特别自然协调的数列藏在其中。它就像是一种手段,用这一套方法,让你怀中的这个生命睡着。它是睡眠的序章、慢慢地让小时候的你进入梦乡。
因此第一回的海报想用一个偏通道草稿的样式去画。这些椭圆是通道的一些结构线,它们按照数列的规律去摆放,整个画面的竖轴横轴坐标上都用很浅的字样标记了摇篮曲里的意向。星星、月亮、小鸟、昆虫......这里面花了一些心思,但经过这样的理解,再听摇篮曲,总觉得更有趣了。
寻谣计划·上海站 乐手介绍
小提琴:朱玥
低音提琴 :狄冰瑜
小号:丰玉程
笛/萨克斯:老丹
小打:陈松
鼓:Dane
吉他:苏勇
钢片琴:旷四旬
说唱敲:陆晨
阮唱:小河
海报 设计 〠 vv
文字 编辑 配乐 ✐ 旷四旬
摄影 ✄ PonyBoy 旷四旬 小鸟
海上寻谣第一回|老人故事
第一回回顾|什么都睡了,多么安静啊
演耳
於聲聞處 自覺覺他
联系我们
press@earsplay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