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川如何持续练好内功?代表委员热议——建设制造强省,这样精准发力

四川日报 四川制造 2024-01-09


四川日报制图 候小科


从“四川造”氢能源客车、超高清显示屏等产品亮相北京冬奥会,到神舟载人飞船上有“四川造”仪器设备保驾护航,再到四川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国家队”……


  刚过去的2022年,多个高光时刻都不乏“四川造”的身影。这一年,“四川制造”的名气越来越响,“四川智造”的招牌被越擦越亮。


进入“两会时间”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与会代表委员

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

部分代表委员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

也就今年我省制造业发展

面临哪些新形势

如何聚焦产业练好内功等内容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如何再认识?

建设制造强省,既顺应当下形势也关乎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大家对四川制造的认识更加深化了。”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长期关注我省制造业发展。1月9日,到达驻地宾馆后,他第一时间梳理起去年的两场重要会议——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


当前,我省为何把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基础越深厚,工业的脉搏就越强劲。”毛中根以2021年经济数据举例,我省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制造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省人大代表、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副主任陈洪涛认为,“制造业是工业的‘大头’和‘家底’,也是经济创新力、竞争力的主战场,我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既对标国家战略,也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除此之外,当下经济形势也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客观因素之一。去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面临很大下行压力,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是有效应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看工业化规模,看制造业发达程度。”毛中根解释,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实践反复证明,越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要稳住制造业大盘。


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表示,建设制造强省,顺应了当下经济发展形势,是关乎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意义重大。



路径是什么?

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要同步发力

“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关键要聚焦产业练好内功。”省政协委员、南充市政协副主席王晓贤认为,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已经为我省制造强省战略明确了升级路径——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


  经过多年培育,我省“5+1”现代工业体系已定型成势,特别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等制造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如何持续练好产业内功?


  “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三方面必须做到同步发力,不能厚此薄彼。”陈洪涛说。


  首先看优势产业高端化。陈洪涛注意到,在德阳,以东方电机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已有160余家,作为传统优势制造产业,当地“重”装制造正在向清洁能源智造转型升级。


  “对于这些优势产业,今后必须走高端化发展的路径。”陈洪涛建议,要进一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让优势产业再上一层楼。


  在传统产业的新型化上,翟刚表示,四川是制造业大省,钢铁、石化、建材、中草药、白酒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新形势下,传统产业应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工艺变革、结构优化、能级提升、方式转型。


  “不能只看到优势,四川制造业的短板更需要被重视。”在王晓贤看来,我省重大技术装备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强,对前瞻性问题和新产品特别是新领域产品的研发不足,技术储备不够,一些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


  对此,有代表委员建议,在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方面,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强化推动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清洁能源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要稳步提升。



怎样强保障?

要重视人才引育、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等关键要素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核心动力。


  在采访时可以发现,几乎每位受访者都提到,人才对制造强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春禧表示,我省与广东、上海等先进制造业发达省市相比,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总量、结构和层次上存在差距,还存在人才培养投入激励不足等问题。


  “德阳今年要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引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开展制造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破解创新资源不足的难题。”陈洪涛建议,省级层面要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全省统筹规划、创新制造业领域“高精尖”人才引进模式,并鼓励人才在相关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内部交流。


  针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杨春禧建议探索将职业院校对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贡献度等作为评价内容,对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单位给予财政奖补。通过财政政策激励,优化产教融合的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


  除了人才层面,产业顶层设计也是一大关键要素。针对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王晓贤认为,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凭借我省水电、锂矿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但必须优化省级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在省内合理、有序布局。


  谈到四川制造,有人会想到长虹、通威、五粮液这样的大企业,以及卡诺普、欧赛医疗这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甚至还会提到一众富有创新力的小微企业。有代表委员表示,如果把先进制造业集群比作一个丛林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系统中既要有大批乔木型的龙头企业,也要有成群结队灌木型的“专精特新”企业,还要有生生不息的小草型企业。


  “必须打造健康的制造业发展生态!”省政协委员、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袁冰表示,政府除了要培育制造业“大块头”,还要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对制造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确保全省经济大盘稳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目前,我省制造业相关主管部门正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好“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




👉️四川各地吹响“制造强市”号角


👉️四川力争“换道超车”迈向工业高质量发展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