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4篇催化顶刊:甲烷活化Science、CO2还原Nature!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献精选 Author 催化小分队
由于其潜在的甲烷利用潜力和在其他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应用,氧分子的活化备受关注。本文报道了在稳定在硅铝酸盐基质中远距离的双核Fe(Ⅱ)物种在室温下对氧分子的裂解。一对形成的远距离α-氧物种[即(Fe(Ⅳ)= O)2+]表现出独特的氧化性能,反映出室温下甲烷氧化为甲醇的出色活性。设计一个使用不同机制和活性位点结构模仿双氧激活酶功能的人造系统,作为甲烷利用的潜在工业催化剂具有实际的作用,因为(i)Fe(Ⅱ)/ Fe(Ⅳ)循环是可逆的,(ii)活性Fe中心在反应条件下稳定,并且(iii )甲醇可以释放到气相中,而无需用水或水有机介质萃取。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添加双齿配体来调节电子性质和不对称感应,扩展手性吡啶-2,6-双(恶唑啉)(pybox)配体用于不对称过渡金属催化的策略。具体来说,将钌(Ⅱ)pybox片段与环金属化的N-杂环卡宾(NHC)配体结合以生成用于对映选择性过渡金属亚硝化化学的催化剂,包括环缩合为手性2H-叠氮基(97%ee ,2000 TON) 和对映选择性的C(sp3)‒H胺化反应(97%ee,50 TON)。
通过将铜催化和电化学反应相结合,本文开发出一种新的不对称Shono型氧化交叉偶联的新策略,可提供具有良好或优异的对映选择性的C1-炔基化四氢异喹啉。将TEMPO用作助催化氧化还原中间体不仅对于将四氢异喹啉氧化成亚胺离子物种至关重要,而且对于降低反应的氧化电位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本文还报道了新型的双恶唑啉配体。
为了有效地构建有效的光电催化系统,必须了解界面催化反应的动力学与底层半导体电极的热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目前对分子催化剂附着在半导体电极上的热力学效应的了解有限。本文报道了通过与共价连接到表面上的一系列芳香族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将分子钴双(苯二硫代)质子还原催化剂固定在纳米多孔黑硅(b-Si)电极上。强度调制的高频电阻率和线性扫描伏安法测量表明,质子还原的动力学与下面的b-Si光电极的热力学性质是分离的。
相对于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装置,纳米颗粒的电催化价值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各种形式的类似物中,源自其母体氧化物的已溶解金属纳米颗粒表现出强大的颗粒-底物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延长耐久性和提高催化活性的优势。受最新进展的启发,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BaCoO3-δ钙钛矿的空气电极材料,该材料用镶嵌的银纳米粒子装饰。掺杂铌(Nb5+)和钽(Ta5+)可以显著提高立方钙钛矿相的稳定性。在极为珍贵的中低温度范围(450–650°C)下,已开发的氧化物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性能成果。此外,排除银颗粒进一步激活了母体支架,从而传达了创纪录水平的面积比电阻(例如,在650°C时约为0.02 Ω cm2)。结合独特的纳米结构,这项研究中新设计的阴极为燃料电池中的未来空气电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具有结构和表面组成可控的新型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开发对于有效的电化学析氢反应(HER)至关重要。本文对具有不同表面工程结构(Co掺杂,Mo空位生成以及Co掺杂和Mo空位共存)的多孔碳化钼(β‐Mo2C)球体进行了合理设计,以增强HER性能,使其优于β‐Mo2C‐催化剂表面。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Co掺杂与Mo空位的协同效应增加了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密度并调节β-Mo2C的d能带中心,从而合理地优化了Mo—H键的强度,从而导致增强的HER动力学。经过优化的具有多孔结构的Co50‐Mo2C‐12具有较低的过电位(η10= 125 mV),较低的起始过电位(ηonset= 27 mV)和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j0 = 0.178 mA cm-2)。此外,该策略也已成功扩展为开发其他有效的金属(例如Fe和Ni)掺杂的β-Mo2C电催化剂,这表明它是合理设计高效金属碳化物基HER催化剂及其他方法的通用策略。
微信加群
催化/能源交流群,请添加微信:yzcl93
理论计算交流群,请添加微信:ccl2098科研绘图交流群,请添加微信:17857127498
写作/表征交流群,请添加微信:xueshan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