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真的很抗冻?北方人有话要说......
作者 | 杨雅萍
编辑 | 八月
长久以来,南北方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深深的误解——“北方觉得南方不冷,南方人以为北方人不怕冷”。
最近随着气温骤降和北方供暖的开始,这一终极话题又重新回到人们眼前,除了朋友间打打嘴仗争论下“南北方的抗冻能力等级”,有没有什么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每当冬天到来,被冻得想跳踢踏舞的北方小伙伴都要问问南方的朋友,“你们南方冬天是不是特别暖和”时,都会收到南方小伙伴一连串愤怒地吐槽:“我们是湿冷,根本不暖和,衣服洗了一星期都不干啊”、“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年年都长冻疮”……
别以为这是夸张,湿冷的南方,冬天屋里屋外确实经常一个温度。除此之外,外面只要一出太阳,大家就会离开室内,去室外取暖。
综合冬夏季的温度和湿度,大体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温和湿热”、“全年温和”、“湿冷湿热”、“寒冷湿热”、“寒冷温和”、“干冷干热”、“高原气候”七种气候区。
在“南北方谁更抗冻”问题上经常互相开嘲讽的人基本上都出自“寒冷湿热”和“湿冷湿热”两大阵营。
我国典型地域气候区划分
闫海燕在《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收集了从1971到2000年这30年间吐鲁番包头、银川、渭南、焦作、汉中、昆明、拉萨等地室外温度和湿度的数据。
作为不同地域气候的代表,与调研期间室外温度进行比较,发现冬季室外温度实测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多年平均气温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比调研期间室内温度,可以看出,冬天里,“湿冷湿热”地区的室内温度与室外问题确实非常接近,而其他地区室内温度都比室外要高。
特别是有暖气的“寒冷湿热”、“寒冷温和”、“干冷干热”地区,室内温度远远高于室外温度,温差甚至可以达到26℃左右,感觉好像一下子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北方人在冬天说“我要去外面凉快凉快”了。
不同地域气候室内外温度对比(图表来源:《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
对于南方人来说,如果冬天只是气温低,似乎还没那么难熬,更糟糕的是,除了“气温低”,偏偏还“湿度高”。冬季,干冷干热地区室外湿度明显要高于室内,寒冷温和地区室内外湿度则大体持平,只有“湿冷湿热”地区,室内湿度远远高于室外。
当温度适宜的时候,人们并不会感受到湿度带来的困扰,可在南方的冬天里,衣服因为空气中厚重的水汽变得总是潮乎乎的。
不光没有保暖的效果,还要把我们身上那点微薄的热量全都抢走,不是“衣服暖人”,而是“人暖衣服”,如果再有点小风一吹,绝对是透心凉,心飞扬。
不同地域气候室内外湿度对比(图表来源:《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
每一个在北方待久了的南方人大概会有同样的体验,明明前多少年的冬天都是捱一捱就过去了,可习惯了北方后重回家乡,发现自己更怂了。
闹钟响了三四次还是爬不起来,即便是在压了好几床的被子的被窝里,依然从头武装到脚,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暖气真的让人“堕落”嘛?
确实如此。
我国的供暖体系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模式,当时苏联专家认为,只有当多年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达到90天或者更长时才可以提供集中供暖(他们肯定没有见识过“湿冷”的威力),甚至还主张将我国华北各地、东北南部、新疆南部都划归亚热带,而将热带北界移至南岭。
不得不说,如果真以这个为标准,大概现在被坑死的就不仅仅是湿冷的南方地区了,多亏气象学家竺可桢经过科学论证后认定,秦岭淮河线才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最终也以此作为集中供暖的标准,现在我国实行集体供暖的区域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我国供暖区域界线
余娟、欧阳沁等人在《供暖地区与非供暖地区居民对室内偏冷环境热适应性研究》的实验中选择了北京和上海两地作为样本进行调研后发现,在同样的冬季温度下,北方受试者会觉得更冷、更不舒服,随着气温降低的越来越多,北方受试者在耐寒方面的能力明显要低于南方受试者。
而如果想要让生活在北京和上海的人“感受到同一种室内温度”,那么实际上北京的室内温度要比上海高2.5度。
北京、上海受试者热舒适对比(图表来源:《供暖地区与非供暖地区居民对室内偏冷环境热适应性研究》)
北京、上海受试者热感觉对比(图表来源:《供暖地区与非供暖地区居民对室内偏冷环境热适应性研究》)
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有暖气的环境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使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那么对于“寒冷”的适应能力就会出现明显下降,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用进废退”吧。
同时,还是因为习惯了暖和的环境,心理上也会不自觉提高对于冬天室内温度的标准,所以,大部分北方人第一次到南方都会表现出手冷脚冷、打冷战等等不适应的反应,没啥,多冻冻就好了。
闫海燕在《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汇总了目前所有关于“热舒适”研究中的数据,并对其分析后发现:冬天,对于身处湿冷地区的南方人,只要他们感觉上的温度在10℃左右,就不会觉得特别冷,相比之下,北方人则需要到20℃左右,才能有“不太冷”的感觉。
冬季中性温度和室外平均空气温度的对比(图表来源:《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
在冬季人们可以接受的温度范围上,南方人依然要强于北方人。由于室内供暖的缘故,尽管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室外都非常寒冷,气温很低,但是人们觉得“温度还可以接受,再低就冷了”的温度依然比较高,要到7℃左右或者以上。
其中东北、西北地区尤其高,甚至要到10℃以上,而湿冷湿热的南方地区觉得“还可以接受,再低就冷了”的温度在各气候区中是最低,为6.3℃,南方人的耐寒能力明显要比北方高出一些。
冬季可接受温度边界(图表来源:《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北方人的骄傲都没有了,作为“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在抗冻上竟然还比不过南方人,不过,北方人也不算是“一无是处”啦,虽然我们不如南方人抗冻,但在耐热方面,南方人可就比不过我们了。
夏季,西北地区居民感觉“不过冷也不过热”的温度最高,大致能达到31.5℃,南方有同样感觉的温度明显低于东北和西北,大致在25℃左右,也就是说当身体感觉超过25℃后,南方人就会觉得热了,北方人则还能多坚持几度。
夏季中性温度和室外平均空气温度的对比(图表来源:《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
同样的,在夏季人们身体感觉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上,北方人也要强于南方人。夏季,对于西北、东北、华北等气候区的人们来说,感觉“还可以接受,再高就热了”的温度都在28℃以上,南方地区则为26℃左右。
出现这样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夏季人们本就容易出汗,南方空气里湿度还比较大,导致汗液不容易蒸发,整个人身上的毛孔就像是被塑料膜糊住了,非常不舒服,对高温的耐受力也随之大大下降。
总的来说,北方人适宜的温度,冬季不能低于7.7℃,夏季不能高于28.9℃,而南方人则是冬季不能低于6.3℃,夏季不能高于26.3℃,再高再低就会让人觉得“冷”或者“热”,南方人在抗寒上碾压了北方人,不过北方也在耐热上小小的扳回一局,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了。
点击图片,可查看以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