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23卷

上海市法学会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2024-01-09


为进一步推动法学法律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应用,2019年起上海市法学会与中国知网战略合作,每年在线出版24卷(每卷40万字)《上海法学研究》集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可在线查询、下载电子版,共同打造中国法学法律界年度千万字量级的大型原创学术文库,集中呈现法学法律界年度有态度、有品质、有特色的前沿内容生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上海法学研究》集刊已获评“AMI(集刊)入库集刊”。

截至目前,《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2020、2021、2022年全部96卷和2023年1-10卷3500余篇文章全面完成编辑任务,3086篇文章已在中国知网全文上线,单卷下载量超3万次,单篇下载量高达4000次,单篇最高被引近50次,总下载量超90万次。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23卷目录

——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文集

主题: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政府法治研究


行政复议共同被告制度施行质效之再讨论——以行政复议法修订为契机的制度展望
杨天航  王晓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型图景——读《法治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外在张力》刘学涛  慕  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K市网格化治理实践”艾里克木·艾合买提地方数据立法的路径和特点

王  娟

政务数据管理权的权能基础:公共信托

陈丽娜

论国际公共采购示范法中原则及目标的适用

吴  蕾

中国适用巴塞尔协议体系的过程及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

戴秀河


社会治理研究


“二房东”群租经营现象依法治理研究

金黎钢  叶  俊络互助平台的法治监管研究李小兰网络竞争综合治理研究——以“互联网专条”为中心的网络竞争政策构建马寅宵

元宇宙中猥亵行为的法益侵害性

李学良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李鹏宇字娱乐中游戏产业的法治规则构建曹  琦解释论下私密信息的界清与保护——以实定法秩序概念的谱系化为进路张芷维  邢恩铭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中人民调解参与的路径分析

颜世杰

算法共谋的反垄断规制困境及应对李书恒


 司法治理研究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规则的完善

唐  塘  沈  臻

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相关问题探析

王会芝  段劭青

市域社会治理治理视野下的检察荣誉制度完善研究

杨  葳  虞  浔

类案检索结果在民事裁判文书中的适用说理现状研究

张  莉

我国企业刑事合规理论研究综述

林东品  崔志伟  胡欣琪  滕镇远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限制解释——以本罪的立法原意为视角

刘嘉铮

数据安全法实施与检察职能发挥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课题组

刑事司法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治理路径探寻: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刘文琦





 政府法治研究


1.行政复议共同被告制度施行质效之再讨论——以行政复议法修订为契机的制度展望

作者:杨天航(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王晓慧(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内容摘要:行政复议共同被告制度是我国行政纠纷解决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共同被告制度意在打破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一味维持以规避责任的现状,促进行政复议程序功能实质化。不能否认共同被告制度施行以来的司法实效,但也应当正视该制度给行政复议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相对人带来的新困境。行政复议法即将修订,为保证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审判制度高质量发展,促进行政纠纷实质化解,必须立足实践经验,在复议程序与诉讼程序中进行制度构建对所遇困境进行回应,从制度层面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机制进行再创新。

关键词:维持决定  共同被告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法  法律修订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型图景——读《法治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外在张力》

作者:刘学涛(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慕洁(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法治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外在张力》一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聚焦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及其现代化问题,以推进和拓展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置于法治的视域之内,紧扣这个主旨,呈现出作者关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种图景: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法治轨道上推进和拓展的治理现代化;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四位一体”的治理现代化;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治理现代化。纵览全书,对以法治为中心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进行深刻阐释,厚植了全社会厉行法治的共识,切实增强全面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最终力图推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理论构建,试图描述人类治理文明的中国形态。

关键词:国家治理  治理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人类治理文明  “四位一体”法治

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K市网格化治理实践”

作者:艾里克木·艾合买提(华东政法大学青年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容摘要:在技术革新、数字化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形势正发生深刻的改变,市域社会治理也正发生现代化转变。K市的网格化治理实践中显现出了党政强化、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智治的优势,即社会治理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但也存在法治思维与立法保障不足、基层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基层自治与行政化运行不畅、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欠缺等问题。未来应厘清权责边界、通过立法保障公民权益、转变执法思维、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网格化管理平台、增加技术工具运用场景、完善技术运用规范,以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网格化治理  基层自治  共建共享  风险防控  数字化

4.地方数据立法的路径和特点

作者:王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二处处长)

内容摘要:推动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几年来,数据立法已成为地方立法的新兴领域,成为重要的立法类型。地方数据立法反映了新兴领域立法的特点,大多数地方立法采取了促进型立法定位并有其基于调整对象特点的思考;2021年深圳、上海立法在促进的总基调上,进一步增加了规范和学理内容。地方数据立法恪守地方立法权限,对“数据权益”这一新兴民事领域概念作了有益探索,深化了理论认知。地方数据立法以实务为导向,逐步确立了公共数据的概念和制度内涵。地方数据立法构建了面向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具有促进特点的发展格局。地方数据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发展、经济法治变迁中的新类型立法,应当成为立法工作者的研究对象。其中的规律和经验,可以为更多新兴领域立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立法  数据立法  新兴领域立法  数据权益  公共数据  促进型立法

5.政务数据管理权的权能基础:公共信托

作者:陈丽娜(贵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政务数据管理权的权能基础在理论上如何定位是当前数据法学面临的理论难题。既有权属范式翼通过界权为上述权能提供正当性权利基础,但由于存在不符合物权法基本理论、违反了现代社会契约论理念等难以自洽的理论困境而无法成立。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更加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归属问题不是其重点,由此不必陷入“权属决定流转”的桎梏。公共信托理论可以厘清政务数据全民所有和政务部门负有资源管理义务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政务部门未尽合理管理之责时保障全民在法律框架内寻得救济。基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创设性设计,公共信托应在政务数据管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政务数据公共信托机制符合数据资源公共化的追求,有助于促进我国政务公开数字化转型。

键词:公共信托  权属范式  权能基础  公共利益  数据资源  政务数据

6.论国际公共采购示范法中原则及目标的适用

作者:吴蕾(诺丁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贸易法委员会公共采购示范法确立了物有所值(以可靠和最佳方式获得所需的货物、工程或服务)、诚信、问责、公平和平等对待供应商、效率、向国际贸易开放公共市场以及促进工业或社会发展目标等目标以及透明度、竞争和平等待遇等原则,但是在专业服务采购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采购中,采购方法及方式各异,同时供应商投诉制度也有所差异。最终达到监督政府权力和保护供应商权利的效果,以高质量的采购项目造福于民,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公共采购示范法  专业服务采购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采购  供应商投诉制度  监督政府权力  保护供应商权利

7.中国适用巴塞尔协议体系的过程及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

作者:戴秀河(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研究员、政府公职律师)

内容摘要:1988年《巴塞尔协议I》的实施,改变了国际融资的方式与格局。中国从改革开放、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大局出发,敢于面对挑战,主动适用巴塞尔协议相关规则。中国通过入世和实施《巴塞尔协议Ⅱ》,取消了对外资银行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评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安全稳健性和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巴塞尔协议体系框架内,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相关诱因,中国商业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内容不完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监管存在风险评级体系不够完善、资本结构不均衡、资本工具不足等问题,宏观审慎监管存在一些不足。针对问题,中国监管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及最终方案,在资本监管、流动性风险控制、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杠杆率监管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得到了巴塞尔委员会评估认可。新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主动融入国际金融大局、勇于创新,促使金融活动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  商业银行监管  审慎监管  资本充足率  杠杆比率  金融监管


 社会治理研究


1.二房东”群租经营现象依法治理研究

作者:金黎钢(上海市公安局干部),叶俊(上海市公安局干部)

内容摘要:群租房乱象与“二房东”的经营行为密切关联,是困扰城市治理的顽症难题。“二房东”底数未清、规模经营、鱼龙混杂、趋利避责、隐患丛生,影响民生福祉、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这一现象,是市场供需结构错配、行政监管存在空隙、社区前端防线薄弱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立足公共安全治理视角,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力推“供给端发力满足群众需求”“现有法律资源用足用好”“依法规制体系创新完善”“智慧平台下的主动防控”“社区前端治理提质增效”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期破解群租房治理难题,助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二房东  群租  公共安全治理  城市治理  行政监管  城市治理现代化

2.网络互助平台的法治监管研究

作者:李小兰(湖南工商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网络互助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具有相同保障需求的人自愿加入成为会员、平台自动定期扣款分摊被帮扶对象的互助金额为形式的一种风险共担机制。而网络互助平台就是承载它的一种民间自助金融组织。因其具有公益性和类保险性质而与现有的公益组织、商业保险等存在共同点,也有着本质区别。目前,我们对该领域的法治监管仍存在空白,导致网络互助平台可能存在法律性质不明、非法经营保险业务、非法集资以及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风险。因此,我们对网络互助平台的监管具有现实紧迫性与理论重要性,应当从政府层面和行业内部两个主体出发,采取以合理方式将其纳入银保监会监管、参照适用保险法相关规定、明确制定网络互助法律规范以及通过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公约进行监管等方式,跨部门联动对网络互助平台进行规制,维护平台用户的合理利益,实现网络互助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互助  网络互助平台  法律风险  法治监管  风险共担  保险法

3.网络竞争综合治理研究——以“互联网专条”为中心的网络竞争政策构建


作者:马寅宵(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自21世纪初以来,乘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东风,我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但是发展伴随着危机与挑战,互联网市场自发展之初就产生了各种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2018年连续进行修订,出台了人称“互联网专条”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然而该条文并没有很好地回应与解决现实问题,导致网络竞争环境乱象延续至今,社会各界对网络竞争综合治理的呼声与日俱增。通过对网络竞争政策一词进行解构,可归纳出狭义与广义两种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互联网专条”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分析建立网络竞争政策的现实困境。运用笔者收集、整理的案件判决书,分别在司法和行政执法方面查找缺失。分析阻滞构建网络竞争政策的核心矛盾。从理论层面说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价值取向,进而阐述法律适用思路需要从权益保护向行为规制转变的必要性。对比现有法律、司法解释与即将出台的部门规章文本,提出关于建立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构想,促进网络竞争综合治理向前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专条  网络竞争政策  构成要件  综合治理  反不正当竞争法  预防规制

4.元宇宙中猥亵行为的法益侵害性

作者:李学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数据法治研究院研究人员)

内容摘要:元宇宙这一既有概念在信息社会重塑自我,它是人类意图超脱现实物理空间的设想。元宇宙空间的建构需要依托物理世界,却又表征为虚拟场景,它兼具虚拟性与现实性,是与现实物理空间相互交叉而非相互平行的另一宇宙。人类主体以虚拟化身的方式存在于元宇宙空间之中,虚拟化身与其设定主体之间保持自我性关系,虚拟化身的“感受”会映射到物理实体人身之上。猥亵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表征为主体的精神性感受即精神性法益,具体表达为性的自我决定权,猥亵行为所造成危害后果是附带评价的,至多被评价为刑罚加重的理由。元宇宙空间中虚拟化身猥亵其他虚拟化身同样会侵害后者性的自主决定权,这一精神性损害后果会反馈到现实物理空间实在主体的精神感受之中,具备刑事处罚的必要性。

关键词:元宇宙  虚拟化身  自我性关系  猥亵行为  精神性法益  法益侵害性

5.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法律监督

作者:李鹏宇(渤海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生)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法律监督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新时期的司法监管,并利用检察机关大数据思维,促进了司法监管模式的重塑性转变,由“总量推动、个案主导、案卷审核”的个案受理式监管向“质效主导、类案主导、数据赋能”的类案治理型监管过渡,探索出一条大数据法律监督新路径。畅通数据来源是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根本。经过实践探索,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办理个案的系统总结,归纳类型化要素,对政法、政务、社会等所涉数据进行采集梳理,经过数据碰撞和分析,得出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监督线索,经查实后开展法律监督,并由此发现执法司法及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进而推动社会治理。这一“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路径面临的首要难点即为“数据从何而来”,而这正是大数据法律监督有别于传统法律监督之处,也是实现法律监督模式重塑性变革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  法律监督  数字化  信息化进程  数据治理

6.数字娱乐中游戏产业的法治规则构建

作者:曹琦(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娱乐的发展,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产业存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赌博活动、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无限制发行与网络游戏内容违法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规制的实践中出现部门间权责不明、重复审查、出台的法律规范文件中内容上存在冲突等问题。应当通过制定较高层级的法律、清理冲突内容、空白领域立法等措施完善网络游戏产业的法律体系。同时,通过明确各国家部门的权责、利用网络游戏企业处理纠纷、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措施建设网络游戏治理体系。最终实现维护网络游戏产业经营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娱乐  游戏产业  网络游戏  法律体系  法律冲突  治理体系

7.解释论下私密信息的界清与保护——以实定法秩序概念的谱系化为进路

作者:张芷维(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邢恩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

内容摘要:在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构造下,隐私、个人信息和私密信息,共同构成了客体保护的秩序概念谱系,三者概念边界模糊,却享有迥异的保护规则。由此,概念的界清是私密信息保护规则适用的逻辑起点。通过解释论的方法,廓清秩序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将私密信息在秩序概念的谱系中进行择出(提取判断标准)和归入(界清相互关系)。具体而言,私密信息是具有主观排他性、客观隐秘性和私人利益性的个人信息。同时,私密信息与敏感个人信息是动态交叉和静态交叉关系,而与一般个人信息仅存在动态转化关系。在私密信息的民事保护方面,应对民法典确立的优先适用隐私权保护的规则进行法教义学重释,从原本的“二阶递进”模式迈向“二阶同构”的规范构造,灵活地适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两个维度的保护规则,避免实定法的适用陷入窠臼。

关键词隐私权  私密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  一般个人信息  秩序概念  民事保护

8.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中人民调解参与的路径分析

作者:颜世杰(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少年家事审判庭审判员)

内容摘要:涉未成年人的离婚案件中,因涉及未成年人的抚养、探视等问题,使得离婚案件的审理更地的复杂,通过对人民调解参与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是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是人民法院兼顾“公平正义”与“司法效率”的最优选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这三个维度的分析,证明人民调解参与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调解理念,构建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组织的动态双向联动机制,并辅以专业化、菜单式、统一的人民调解员数据平台的人民调解参与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审理的路径。从而达到人民调解围绕审判,审判指导人民调解的良性循环,两者各自发挥其长处,最终达成案结事了的目标。

关键词涉未成年人  离婚案件  人民调解  双向联动机制  调解员  数据平台

9.算法共谋的反垄断规制困境及应对

作者:李书恒(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卓越法治人才(法学新媒体方向)实验班本科生)

内容摘要:大数据时代来临,算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显著,部分经营者为获取利益,利用算法共谋所带来的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试图“垄断”的问题引发学界关注。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算法共谋的垄断性质确定基调。在明确算法共谋违法性的基础上,分析算法共谋的构成要件与对其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必要性,重新明确“共谋协议”的概念,合理认定算法共谋的主观合意,完善算法共谋的法律责任分配问题,以期为应对算法共谋垄断问题及优化其规制路径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算法共谋  共谋协议  平台经济  市场竞争  反垄断法  规制路径



 司法治理研究


1.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规则的完善

作者:唐瑭(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沈臻(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确立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可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源起与特殊性,引起了诸多研究者们的争论,影响着该制度在我国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通过案例研究,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问题在于适用规则模糊扩大和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标准不统一,导致法院判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应当通过进一步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来限制适用范围,灵活运用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数和计算倍率来达到惩罚性赔偿制度本身所应有的威慑与预防效果。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  环境公益诉讼  惩罚性赔偿  计算标准  检察机关  司法适用

2.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相关问题探析

作者:段劭青(安徽省砀山县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王会芝(安徽省砀山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

内容摘要:公益诉讼制度,特别是行政公益诉讼,是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和检察体制改革“三大改革”中,赋予检察机关新的使命担当。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来,公益诉讼特别是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和落实历经五年来,形成了公益诉讼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但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在实践中也遇到了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诉讼范围、取证、鉴定费用、后期执行等,需要从制度和机制层面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执法理念创新,创新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检察工作理念,拓展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范围,以“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的检察理念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环境保护的公众意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益诉讼  公众利益  诉讼范围  法律适用  司法实践

3.市域社会治理治理视野下的检察荣誉制度完善研究


作者:杨崴(华东政法大学青年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虞浔(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研究员)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对于荣誉制度的进一步重视,以及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检察荣誉逐渐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作为荣誉制度的一种,其对检察人员乃至司法工作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但是,我国现行的检察荣誉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参考我国多种类荣誉制度设计入手,借鉴域外一些好的荣誉制度,尝试结合员额遴选机制,对检察荣誉勋章和检察荣誉称号的完善探索改善路径。

关键词:司法改革  员额遴选  市域社会治理  检察荣誉  新闻媒体  评选监督

4.类案检索结果在民事裁判文书中的适用说理现状研究

作者:张莉(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当前类案检索机制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是仍存在细节问题,通过对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之间共441份涉及类案检索的民事裁判文书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大部分裁判文书中关于类案检索结果的说理呈现不说理或者说理不足的样态。对此,一方面可以从制度路径出发,借助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和说理激励机制,帮助类案检索结果融入裁判文书;完善说理激励机制,采用柔性措施提高法官的说理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技术路径出发,构建案件相似性判断标准、明确类案说理内容,解决民事类案检索结果说理问题。

关键词:类案检索结果  民事裁判文书  说理论证  类案识别  说理制度  技术规范

5.我国企业刑事合规理论研究综述

作者:林东品(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崔志伟(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胡欣琪(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律师),滕镇远(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内容摘要:企业合规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政府规制模式,其讲究的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并将这种机制作为法律上的激励,来实现自发性犯罪预防的目的。对于企业刑事合规,近些年刑事法学者从程序与实体两个方面进行了充足的探讨,有必要从不同的问题视角出发,梳理学理上的各种立场和观点,总结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继后的刑事合规的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张较为清晰的“关键问题索引”。

关键词企业  企业合规  企业刑事合规  治理机制  程序法  实体法

6.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限制解释——以本罪的立法原意为视角

作者:刘嘉铮(东南法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内容摘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不是中立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例,也不是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例,此罪的设立并不是为了扩大中立行为的处罚范围,而是为了限制中立行为的处罚范围。此罪的立法原意主要是制裁专业为下游的网络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的网络黑灰色产业链行为,而非为了处罚所有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了技术支持的中立行为。本罪的行为主体应当是网络黑灰色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即在一定期间内提供专门用于实施网络犯罪的技术、工具的人员;以及在一定期间内提供专门用于帮助网络犯罪的行为人逃避侦查、调查的技术、工具的人员。本罪中的明知并不是对故意的要求,而是对网络黑灰色产业链特征的描述。

关键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立法原意  网络黑灰色产业链  中立行为  帮助行为  刑事责任

7.数据安全法实施与检察职能发挥

作者: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课题组(康强,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贤诚,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课题组成员:郭大磊,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东,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乔青,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吴皓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内容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针对数据的新型犯罪不断增加,同时传统的犯罪类型也借助新型技术不断形成新的变种,在侵犯数据权益的同时,对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数据安全法益具有多重属性,侵犯数据安全可能构成多种犯罪。应当全链条打击数据安全犯罪,引入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充分运用数据合规制度提升各类主体的数据安全水平。检察机关应当在做好自身数据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分类分级管理司法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为数据安全工作贡献检察智慧。

关键词:数据安全  检察职能  公益诉讼  数据合规  数据权益  个人信息安全

8.刑事司法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治理路径探寻: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刘文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高度嵌入犯罪治理活动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有助于打击犯罪的同时,也带来隐私与信息安全威胁。美国执法界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先行者,以“利用”为逻辑起点,其宽泛授权人脸识别在刑事程序中的应用。美国持续改革刑事司法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体系,2019-2022年美国联邦及各州人脸识别技术法律法规显现出刑事司法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治理路径发生明显变化,治理逻辑从宽泛授权迈向立法严控,治理方式从自我约束转向外部监督,治理节点从部署采集置向分析使用。构建我国刑事程序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治理框架,可借鉴美国治理路径变迁的经验,注重技术利用与规制并重,完善全流程的外部监管治理规范协同,并创设人脸数据下游处理环节的制度规范。

关键词:人脸识别  刑事司法  治理路径  个人信息  人工智能  视频监控


往期精彩回顾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22卷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21卷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20卷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9卷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8卷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7卷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