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中世纪欧洲军队真的「不懂机动,缺乏策略」吗?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晋北剑圣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7000字 阅读需要2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上两篇《正本清源:古典时代的欧洲军队真的不追求机动性和计谋吗?| 循迹晓讲》《正本清源:近代欧洲军队真的不如“足智多谋”的东方人吗?| 循迹晓讲》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古典和近代时期欧洲军队是否战术呆板,不懂机动,缺乏策略。
今天我们再来将目光对准中世纪以及近代早期的欧洲军队(加上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把欧洲军队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不同时期的“是否缺乏机动性”和“谋略”的问题讲清楚了)。
|“中世纪欧洲骑士不装备弓弩” 图源于网络
在国内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欧洲中世纪完全是骑士的天下。而骑士们在骑士道精神的束缚下,都是群“单细胞生物”,别说迂回、偷袭了,连远程武器都不懈使用,只知道穿着沉重的板甲正面冲杀。
在这些人的刻板印象中,这些脑子缺根筋的“单细胞生物”显然和计谋或者机动无关。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五世》的改编电影中,导演杜撰了愚蠢的法国骑士因盔甲沉重,需要吊车帮助才能上马的桥段。不过在莎翁的另一部戏剧《亨利四世》中,全身盔甲的英国人依然能轻盈地上马 图源于网络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般认为骑士制度起源于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在罗马帝国衰落后,他们趁势崛起,击败了西欧其他日耳曼部落和罗马残余势力,建立了横跨今天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的大帝国。骑士制度是他们在征战过程中开发出来的一套较为经济实惠的兵役制度。
|创立骑士制度的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拉丁化程度较高的一支,他们的军队最初沿袭古典时代的风格,以步兵为主 图源于网络
我们在《正本清源:古典时代的欧洲军队真的不追求机动性和计谋吗?| 循迹晓讲》的文章中说过,在古典时代日耳曼人文明十分落后的时候,他们便主要采取各种偷袭、埋伏战术,对抗比自己强大的罗马人。
若说他们的子孙经过多番征战,最终统治西欧之后,反而变得不会偷袭、埋伏了,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在实战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骑士们一点都不呆板,他们能娴熟的从侧翼攻击对手。
例如在法兰克人建立骑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一次著名会战——图尔之战中,法兰克人首先以步兵阻挡阿拉伯骑兵的进攻,等到临近黄昏,阿拉伯人已经人困马乏之际,才派出重甲骑士,迂回到阿拉伯人的侧翼,向其营地进攻,一举击败了阿拉伯人。
|穆斯林与法兰克骑兵的马战 图源于网络
当然,因为中世纪步兵素质普遍堪忧,因此在认为敌方实力不足为据时,骑士们确实经常会从正面发起进攻。但如果骑士们判断敌方实力较强,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迂回到侧翼发起攻击。
在13世纪讨伐法国南部阿比尔派“异端”的十字军行动中,主要来自法国的十字军和阿拉贡国王因地产纠纷发生冲突,阿拉贡人出动了3000骑兵和数目不明但肯定更加庞大的步兵队伍,包围只有30名骑士和700步兵驻守的穆特尔城,十字军主帅闻讯后迅速派出700骑兵入城支援,但即便如此双方的兵力依然悬殊。
|阿拉贡军队中最负盛名的标枪步兵 图源于网络
第二天双方开始进行和谈,期间距离阿拉贡军队最近的北门一直敞开,阿拉贡军队见状立刻把十字军的使者丢在一边,杀向城门。城内步兵虽然奋力拼杀,但也难以抵挡蜂拥而入的阿拉贡步兵。关键时刻700多名十字军骑兵从西南方城门出城。
由于十字军骑兵出城后与阿拉贡军队侧翼隔着一条小河,考虑到己方仅仅是骑兵人数上都有绝对优势,因此阿拉贡侧翼部队判断十字军骑兵是弃城逃窜,并未有太多戒备。
|快速冲锋的十字军骑士 图源于网络
但十字军凭借过硬的战术素质与出色的指挥官,以极为惊人的速度调整了队列,渡河冲向阿拉贡人。阿拉贡骑兵猝不及防,被打的人仰马翻。
十字军骑士获胜后,乘胜席卷了阿拉贡步兵队伍,很多阿拉贡步兵还在城门酣战之际,便遭到十字军骑士的侧击,被打的丢盔弃甲。
除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迂回到侧翼冲锋之外,骑士们还善于使用诱敌战术。
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时,首先命令手下士兵在乡间大肆劫掠,此举令英国国王哈罗德进退两难,他的军队在半个月前刚刚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击败了北方入侵的挪威人,人困马乏,不利于立刻交战。
|威廉一世(约1028年—1087年9月9日),诺曼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 图源于网络
但他刚刚继位,缺乏威望,面对诺曼人的挑衅,若不能有力地进行回击,必然使得手下人质疑他是否有能力保护英国人的利益。
最终政治考量压过的军事目的,哈罗德被迫让仅修整了一个星期的军队南下与诺曼人决战。
为了抵消诺曼人的骑兵优势,哈罗德将军队布置在黑斯廷斯附近的一座山丘之上,诺曼骑士多次冲击英国步兵,都无法撼动英国人的步兵阵线。
于是诺曼骑士开始假装战败而逃,引得一部分英军士兵为了追击脱离阵线,之后诺曼骑兵再乘机杀个回马枪,歼灭这些追击的英军,以此不断削弱了英国步兵的力量。
|诺曼人的骑兵诱敌战术令英国步兵防不胜防 图源于网络
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诺曼人派出弓箭手不断射击,最终彻底击败了英军。
此战中诺曼骑士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灵活使用了诱敌策略,并没有一味地正面进攻。
这种诱敌策略本质上与中国北部诸多游牧民族惯用的策略并无二致,都是人类在原始社会狩猎的过程中,就摸索出的策略,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计量,能否成功更多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击败马扎尔人的德意志骑士 图源于网络
例如933年的利雅德战役中,东法兰克国王“捕鸟者亨利”就先派出了一队轻骑兵与马扎尔人交战,将其引入自己预选的阵地,之后派出重装骑兵突袭马扎尔人,打破了马扎尔人之前的不败神话。
|追杀爱尔兰人的诺曼骑兵 图源于网络
诺曼骑士征服爱尔兰山区时,也时常先派出小股部队将山林中的爱尔兰步兵引到平原之上,再派出重装骑兵进行冲击,最终以极少的兵力,征服了森林沼泽密布,不适宜骑兵作战的爱尔兰岛。
至于长途奔袭战术欧洲人也并不陌生。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期,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后,埃及的法蒂玛王朝派出了一支5万多人的大军,准备突袭圣地,夺回耶路撒冷。
但这支大军的行踪被十字军的侦察兵发现,十字军将领迅速抽调一万精锐,在两昼夜间行军近80公里,在第三天拂晓时杀向法蒂玛军队。法蒂玛人对于十字军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很快便土崩瓦解,死伤过万。
|仓促应战的穆斯林难以抵挡善于白刃作战的十字军骑士 图源于网络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十字军东征第二部——《英雄的时代》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同样的战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也能看到。
1192年6月,十字军再度进攻耶路撒冷,在距离圣地仅20公里的拜特努巴村,与萨拉丁的主力对峙。6月21日十字军得到消息,一支埃及的部队,携带了大量补给品,正在从南方赶往耶路撒冷。
狮心王理查立刻率1500名精锐南下,在哈西附近搜寻埃及辎重队。6月23日夜,侦测到埃及辎重队的位置后,查理率领麾下骑兵一夜奔袭20公里,在第二天拂晓,穆斯林尚未将辎重货物装上骆驼时便冲入穆斯林军营。
辎重队的护卫落荒而逃,大约3000匹骆驼与马匹以及他们携带的辎重全部落入十字军囊中。
若是说道从敌方军队的缝隙穿插机动,打乱敌方部署,欧洲的骑士们同样毫不陌生。
中世纪时期骑士们最著名的穿插战术莫过于麻风王击败萨拉丁的蒙吉萨战役。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十字军东征系列第一部——《十字军很耐撕》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此战中,萨拉丁率领2.6万穆斯林大军进攻耶路撒冷,而十字军能抽调的兵力只有约900骑兵和数千步兵,远远不如穆斯林。但庞大的军队也带来了较大的后勤压力,加上己方有足够的兵力优势,因此萨拉丁允许半数以上的部队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区域以便抢掠补给。
而十字军抓住穆斯林大军分散的机会,他们避开了小股的穆斯林拦截部队,越过山谷(此山谷临近蒙吉萨要塞),趁着穆斯林大军因为长途跋涉陷入疲惫混乱之际,对萨拉丁的中军发动了迅猛的突袭。
|电影《天国王朝》中的麻风王鲍博温四世 图源于网络
虽然此时穆斯林中军相比十字军依然具有人数优势,但一来穆斯林军队缺乏准备,二来习惯骑射游击的穆斯林军队白刃搏杀一向弱于十字军,因此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很快就兵败如山倒。
而在中军溃败之后,那些分散在各地劫掠的穆斯林分队也只是仓皇撤回埃及,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最终惨淡收场。
很多人在赞叹此战中十字军卓越的突击能力的时候,都忽视了能够在避开诸多穆斯林分队,隐蔽的接近萨拉丁的中军,才是此战十字军胜利的关键。
除去多次十字军东征之外,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战争莫过于英法百年战争了。英军的防守反击战术虽然广为人知(即全军驻守高地,重装的步行骑士在一线抵挡对方的白刃进攻,后方的长弓手万箭齐发,靠远程火力击溃对手)。
但很多人都忽视了,防守反击战术的前提,是英军在战略上采取了名为“骑行劫掠”的破袭行动。
英军在行动前会准备大量的马匹,使得包括长弓手在内的大量步兵都能骑马行军,此举令英军在战略机动性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英军在攻入法国内部后,诸多由重骑兵与骑乘弓箭手组成的分队便如水母的触手一样展开,在法国乡间大肆劫掠,制造出巨大的焦土带。
这种骑行劫掠战术往往能持续一个多月,辗转几百到上千公里,沉重地打击了法国的经济,给法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害。这种战略其实与很多游牧民族的劫掠行动思路上并无二致。
|英军的骑马长弓手 图源于网络
克雷西、普瓦捷、阿金库尔这三次英国长弓手大破法军重骑兵的著名战役,其实都是英军骑行劫掠行动期间,因为沿途损耗等因素,导致行军速度降低,在无法甩开追击的法军时,不得已进行的会战。
由于会战爆发前,法军往往都忙着追击英军,因此英军可以优先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阵地布防亦或者继续逃跑。
对于法军来说,在英军据守优势地形防守时,若不立刻展开进攻,在劫掠行动中赚的盆满钵满的英军就极有可能在夜间伺机溜掉。但凡是有血性的军人岂能容忍这等奇耻大辱?
特别是法军往往还具有兵力优势,因此法军时常在地形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发起进攻,最终被英军坚固的防线打的头破血流。
可以说英军在战术上虽然趋向于被动防守,但在战略上却是趋向于主动进攻。若不是靠骑行劫掠行动获得战略上的先手,英军便没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地形通过防御反击战术,击败规模更大的法军。
|若没有战略上的机动优势,英军也无法从容布置防御阵地 图源于网络
当然吃过苦头的法国人也痛定思痛,在百年战争第二阶段,法军在主帅盖克兰的带领下,通过费边战略,成功的拖垮了英军。
盖克兰会避免和英军展开正面决战,以坚壁清野的战术应对英国的骑行劫掠,令英军在没有与法军交战的情况下,自己因后勤不足损失惨重。
同时盖克兰还会集中主力攻击孤立的英军城镇和堡垒,袭击英军的后勤车队,破坏英军的通信系统。并采用无规律的突袭以消磨英军的士气。
由于盖克兰素来不喜欢也不擅长大规模正面决战,因此他的名声在中文世界并不响亮,也缺乏著名战役。
笔者在这里只列举一例,他在1370年12月的蓬特瓦兰之战中,利用夜色掩护率5000士兵悄悄靠近英军营地,在拂晓时对还在梦中的英军发起了突袭。英军中的大部分人被逼入附近的一片森林中惨遭屠戮,另一部分英军则逃到附近一所修道院中坚守,但不久后也被盖克兰消灭,6000英军几乎全军覆没。
类似的战役在1360-1380间曾多次出现,面对这个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的“武术冠军”(盖克兰多次在骑士比武大会中夺得头筹,但因相貌问题,早年仕途坎坷),英军除了痛骂他是“穿盔甲的猪”之外,并无更好的办法。
|法国人更喜欢称呼盖克兰为“布列塔尼之鹰” 图源于网络
在盖克兰的指挥下,到了1380年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病逝前,法国此前丢失的大部分领土均已被收回。
若非之后继位的查理六世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导致法国内部政局混乱,百年战争极有可能提前70年结束。
说完了骑士们的机动战术,我们再来说一下骑士们的装备。很多人刻板印象中,骑士都穿着沉重的盔甲,离开马背连走两步都费劲,并且不会使用远程武器。但这都是错误的。
盔甲方面,中世纪欧洲骑士惯用的锁子甲是各种铁质盔甲中,重量较轻的,并且锁子甲具有各种盔甲中最好的延展性,是所有铁质盔甲中,对关节活动影响最小的一种。
相比同时代亚洲很多地区惯用的鳞甲,锁甲不但更加轻便,而且可以解决鳞甲难以保护关节部位的缺陷,为四肢和腋下提供保护。
|现代人复制的锁子甲 图源于网络
但缺点是在躯干部位防御稍显不足,因此在西亚中亚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在躯干部分使用铁板或鳞甲,在四肢采用锁甲的方式。
而在欧洲由于锻造技术的进步,在14世纪出现了全身钢板的骑士。这种全身板甲在总重量上普遍只有30公斤上下,与大宋的步人甲处于一个水平,并没有沉重到影响正常的活动。
远程武器方面,虽然骑士确实以白刃冲杀为主要战术,但这并不代表骑士排斥使用远程武器。相当多中世纪抄本的插图上,都有身穿盔甲骑在马背上手持弓弩的形象。骑士们很少使用弓弩纯粹是认为冲击战术效率更好的结果。
在中文世界广泛流传着一个谣言,说英国的狮心王理查被农民用弩所杀,此后欧洲人为了避免骑士被农民所杀,出台了禁弩令。
但这个谣言有三个漏洞:
第一、教会确实因为姿势不雅等因素出台过禁弩令,但这条禁令从未得到过贯彻,罗马周边的意大利城邦不但自己大量使用弩兵,还将弩兵以雇佣兵合约的方式转租外国,这条禁令根本行动虚设。
第二、中世纪被农民所杀的国王贵族大有人在,其中有被农民用长戟砍死的,也有被农民有刀所杀的,单独禁弩意义并不大。
第三、这条谣言中的受害人,狮心王理查自己就是一个用弩高手,他在围攻阿克城期间,曾身患疾病,不能下床指挥战斗,便让侍从用床抬着自己前往前线,用一张弩射击城头上的敌军,以鼓舞士气。
说完了“骑士老爷”之后,我们再将目光放到当时欧洲的其他群体身上。
虽然很多入门级的通史类书籍都声称中世纪是骑士的时代,但欧洲地形复杂,轮廓破碎,陆地与海洋犬牙交错,因此在很多欧洲国家,骑士制度建立的时间相当晚,程度也非常低,因此这些地区的军队中骑士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欧洲的半岛数量远超其他大洲 图源于网络
在东欧平原上骑士制度建立的相当晚,因此波兰和匈牙利军队中,长期存在着很多亚洲风格的轻装骑兵。
例如匈牙利人在定居之前,自己便是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在定居化后,又开始招募库曼人进入自己的军队,因此匈牙利军队中长期存在很多善于骑射的弓骑兵。
而东欧最著名的轻装骑兵便是胡萨尔骑兵(hussars),他们最初源于东欧的一些游牧民族和马贼,轻装上阵,以善于骚扰、游击而闻名。
|威风凛凛的波兰翼骑兵 图源于网络
在近代早期一些胡萨尔骑兵为了应对日益严酷的作战环境,开始装备盔甲,最终演化成了著名的波兰翼骑兵(翼骑兵的英文直译就是带翅膀的胡萨尔)。
而在近代胡萨尔还成为轻装骑兵的行业标杆,欧洲各国都将自己的轻骑兵称为胡萨尔(中文通常翻译为骠骑兵)。
|早期的胡萨尔骑兵 图源于网络
而在北欧,严酷的自然环境令维京人扬帆远航。他们在8-10世纪频繁的劫掠欧洲各地。维京人首先乘船在海边登录或通过河流进入内陆,登陆之后迅速抢夺附近村庄的马匹,之后通过马匹快速机动,抢劫财物,待赚的盆满钵满后,便坐船扬长而去,令欧洲大陆的居民闻风丧胆,堪称海上游牧民族。
在他们的影响下,诺曼征服前的英格兰军队也一度流行给精锐重步兵配备马匹进行战略机动,待到达战场后再下马步战。
在前文提到的黑斯廷斯战役爆发前,英国军队就曾在5天之内从伦敦向北急行军305公里抵达约克,趁挪威大军立足未稳之际突然袭击,一举粉碎了挪威大军。
考虑到三国时期以快速奔袭而著称的名将夏侯渊,也只是号称“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汉朝魏晋时期的一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50米左右,一百里相当现在的35公里),哈罗德的此次长途奔袭堪称壮举。
|挪威国王哈拉尔一世青年时曾流亡海外,在基辅罗斯和东罗马帝国服役,与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可萨人、西西里的诺曼人都交过手,身经百战。但终究还是因低估了哈罗德的行军速度而战败 图源于网络
只是在征服者威廉登陆后,哈罗德不得不再度率军南下300多公里,最终在三个星期后,于前文提到的黑斯廷斯战役中身死国灭。
威廉在获胜后将欧洲大陆的骑士制度引入英格兰地区,而在更北部的苏格兰地区,则保留了很多古典时代森林蛮族的军事传统,他们在装备上远逊色于英格兰人,兵种也相对单一,以使用长枪、双手剑、剑盾的步兵为主,缺乏骑兵和弓箭手,因此苏格兰军队习惯利用森林隐藏自己的行动,伺机发动突袭。
|苏格兰人虽然靠奇袭在斯特林桥战役与班诺克本战役中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整体依然处于下风 图源于网络
他们与英格兰人之间的斗智斗勇,与古典时代日耳曼人和罗马人之间偷袭与反偷袭的较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西南方伊比利亚半岛,由于地理环境多山,因此在重装骑士之外,轻装的山地步兵一直是军队中重要的组成力量。
|伊比利亚山区的突袭者 图源于网络
来自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轻装标枪手不但在森林沼泽中多次击败北方的法国人,更是走出国门,成为地中海著名的雇佣兵品牌,甚至一度在遥远的东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割据势力。
骑兵方面伊比利亚骑兵在和穆斯林骑兵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劫掠、破袭为主的风格,更催生一批来去如风的标枪骑兵。
近战步兵方面长剑加圆盾的组合也成为伊比利亚人最钟爱的选择。
综上所述,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们并非脑子有病的“单细胞生物”,虽然他们可能是粗鲁、野蛮的武夫,但领悟人类从远古时代就熟悉的战争策略本就不需要过高的门槛。
骑士在机动性与谋略方面被污名化,首要的功臣自然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人,他们或是因为文人不知兵,或是因为国家矛盾(比如抹黑法国骑士的段子很多都来自英国),又或者是想要通过贬低中世纪来论证近代化改革的合理性。
这些不实的口诛笔伐再配合上骑士文学以及奇幻小说中的骑士精神,共同塑造了人们对于骑士的刻板印象。
|骑士文学中的圣骑士与中世纪的骑士差别之大,可以类比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与《史记》中的游侠 图源于网络
但正如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只是一种“成人童话”一样,骑士文学中的“骑士精神”终究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产物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结尾提到的伊比利亚山民,当他们渡过大海,进军意大利半岛,遭遇了另一群“山野村夫”之后,他们的军事策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最终将引领下一个时代欧洲军事思潮的变化方向。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正本清源:近代欧洲军队真的不如“足智多谋”的东方人吗?| 循迹晓讲》。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正本清源:近代欧洲军队真的不如“足智多谋”的东方人吗?| 循迹晓讲
正本清源:古典时代的欧洲军队真的不追求机动性和计谋吗?| 循迹晓讲
正本清源:当我们在谈论科学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循迹晓讲
正本清源:到底什么是「逻辑,私货,辩证法」?|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