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骑士武装可以吊打秦制军队? | 循迹晓讲

獵戶座零戰 循迹晓讲 2021-05-21


◎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獵戶座零戰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8400字 阅读需要2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作为古代西方军事力量的象征,骑士在中文互联网遭到不少非议。


◎  把战争理解为“械斗”,这种说法不知从哪里流行起来的


比如欧洲打仗就像混混械斗,骑士就相当于打手头目,看到东方几十万大军肯定就怂了;具体点的,比如欧洲骑枪一碰就碎,骑士剑一砍就折;笼统来说的,就说欧洲是生产力低下才只能采用贵族制度,大一统才是“文明”的象征。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为何选择了骑士制度?骑士的作战方式真的没有谋略吗?骑士在军事领域乃至文化领域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特来解读这些问题。

 

◎ 骑士的作战能力

 

先从最基础的骑士作战问题科普起。在13世纪到17世纪这五百年中,骑士的作战方式有了重大变化。

 

先说骑士剑,剑是骑士精神的代表。一些人说直剑不能砍,一砍就断。说这话的人我赏他几张图。

 

◎  由上图可知骑士剑的劈砍能力


血腥的画作、古战场遗址出土的无数断肢以及各类试斩实验足以证明其劈砍能力了。其他类似的谣言还不少,什么骑士不会用弓弩,什么骑士下马就动不了了还是看图说话。

 

◎  身着甲胄的骑士用弓弩不在话下


此外,聊到骑士,就不得不谈战马。最开始“chivalry”一词指代的便是骑术,到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我们熟悉的骑士精神——忠于上帝,护卫教堂,扶助妇孺等等。

 

骑士最重要的伙伴就是马,而一名骑士往往有几匹马。


13世纪的骑士的马包括作战马用的Destrier(重装马匹)或Courser(快速响应马匹),以及Palfrey这类骑乘用的马。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拖行李用的马匹,最好还有替补的备用马。


Destrier(重装马匹)被视为最好的战马,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它的体格大概与现代猎马相仿。这种肌肉发达的战马高大却并不笨拙。事实上,这种马的操控性相当好,可以很自如地转向或疾跑。

 

◎  Destrier


可见,早在骑士诞生之时,对马的研究就开始了。不仅对马的分类很细致,欧洲人也有了育种的概念。比如英国就从西班牙,伦巴底以及法国地区进口马匹。其中,爱德华一世格外喜欢进口西班牙马来提高骑兵战马质量。

 

而骑士在马上作战时,要用到的武器是骑枪,这款武器远比众人想象得要强劲。

 

夹枪冲锋的这个动作杀伤力极大,根据实验,骑枪能提供300焦耳左右的动能,尽管板胸甲的应该抵挡得住这么大的冲击。但枪头在胸甲上可能打滑,枪头会刺向厚度较薄的四肢装甲或是缝隙。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杀死骑手。

 

  即便现代人复原的马上枪术比赛,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即使是板胸甲,被击穿的例子也有。如果是两人相向冲锋,一人刺空,其对手的骑枪又足够坚硬,没有折断的情况下,“相向而行,物体速度相加”。


此时胸甲受到的冲击可达600焦耳。在这种情况下,板甲就可能被击败了。


虽然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但在骑枪比武时出现过这样的事故。骑枪比武是在笔直的赛道上对冲,没有回旋余地,往往将加速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1434年,西班牙北部的Orbigo桥举办的比武大会就出了几起事故。其中,一名骑士的铠甲左护手先被刺穿,骑枪接着长驱直入穿过外胸甲板(plackart),之后又洞穿了底下的胸甲板。

 

◎  米兰式板甲


米兰式板甲的护胸一般由两块钢板组成。骑枪击穿第一层后竟然没被卡住,还能继续深入,可见不是侥幸咬出了个洞眼,而是实实在在戳了个窟窿。几乎是活活把人给钉死了。

 

环顾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骑士,用夹枪冲锋只能算是半吊子了。

 

何出此言?从器物的角度说,其他国家根本用不起夹枪冲锋这个动作。夹枪冲锋不是说用腋下夹住长杆武器,平举着冲向对手那么简单。


在1120年前后,这个动作就出现在了文物中,但这些动作在历史学家看来,都只能叫“semi-couched charge”,半夹枪冲锋——如下图,骑手胳肢窝没夹紧,还得依靠骑手的手臂发力没有将马的速度加成利用到极致

 

  反映半夹枪冲锋的壁画和浮雕


到了12世纪中叶,伴随着马术的进步,夹枪冲刺的动作才最终定型。在骑枪冲锋时,马要达到canter(慢跑)乃至gallop(疾驰)的状态。也就是说,对骑术有一定考验。没啥好吃惊的,现代马术本身就起源于欧洲。

 

◎  Knights Of Valour 欧洲英勇骑士比武大赛 点击视频即可观看

14世纪初期之前,论夹枪冲锋,东方士兵的水平也许可以赶上欧洲骑士。但这就是这些士兵能触及的天花板了。

 

要想进一步提高,决定骑枪冲锋的杀伤力上限的不是战马的速度,而是手能承受的反冲击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骑枪击中目标后,会出现“后座力”——骑枪不由自主地向反方向退。


这个问题欧佬很快解决了。

 

◎  全夹动作


“arret de la lance”应运而生。骑枪握把前部圆盘状的护手都见过,少有人注意到骑枪后部还有一个小圈圈,这是为了保证骑枪不会往后缩。骑枪托(arret de lance)的出现,还有其他的作用。

 

◎  骑枪托的出现,既保护了骑士,又使夹枪冲锋的威力倍增


骑枪不前后乱动了,力量就结结实实的作用在人体上了。手腕弄不好骨折了咋办?但人的肩膀是吸收冲击的良好平台,像现代火器一般都是抵肩发射的。骑枪托减轻了手臂的压力,用肩部和胸部来吸收更多冲击

 

14世纪,板甲也得到了普及,凸起的硬质甲板就像外骨骼一般极大地缓冲了后座力。而这些实实在在提高骑兵作战威力的发明,东方国家都没鼓捣出来。

 

笔者最讨厌的一类说法是“和稀泥”学,给大家看个例子。


某知名冷兵器研究公众号说,“骑士有时也不用夹枪冲锋,也会用亚洲人用的招式。”这就像说,虽然大富翁家里有车,但有时还是要用两条腿走路。这是你蹬三轮的理由吗?

 

◎  某知名冷兵器研究公众号文章截图


这还没完,找不到东亚民族使用骑枪的直接证据,就将问题全用一句万金油式的“失传”概括

 

◎  某知名冷兵器研究公众号文章截图


不谈器物方面的云泥之别,将话题偷换到“谁的马好(东亚的马也许还真就比不过destrier)”“谁经验丰富(现代马术也不是起源于东亚)”这类比较“虚”的问题上来。

 

◎  某知名冷兵器研究公众号文章截图


欧洲骑士用戳刺这个动作没有技术瓶颈,秦制士兵用戳刺这个动作是因为他们只能这么用。即使有像阿玉锡那样的人想到夹枪冲锋,囿于器物,也用不出欧洲骑士那种水平

 

看下方视频就会有直观的感受,不用辅助装置,就拿着骑枪硬冲,后座力有多大呢?不用说刺钢板了,用手对着杆子轻轻一推,小姐姐就被怼得连连后退。

 

◎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讲完骑枪,不得不顺着讲一下甲胄。


骑士板甲不仅提供了优良的防御,同时也为一些战术装置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当骑士单手持握几公斤重的骑枪冲锋时,这就要求骑士的身体素质很高。请看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骑枪托有时会做得很大。同时我们会发现,身材娇小的女士连简单的持握骑枪都很困难。


当然,仅仅有骑枪托,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夹枪比较困难

我们在看这位穿上板甲的老先生,他在胸甲右侧安装一个小架子,把骑枪托往上一放,不用手都可以放平一杆骑枪。

 

◎  红圈内即是胸甲上的小架子


骑枪架(arret de cuirasse)出现在板甲上。板甲有两项优势,一是它硬质的,可以受力。二是大块钢板,可以往上堆小零件


自此,骑士不再需要承受整支骑枪的重量。骑士时代,出现了五花八门,种类多样的骑枪架,有一些可拆卸。

 

没有承重装置,骑枪怎么加重加粗?就算你马再好,技术再过硬,跑一会手不酸吗?不加粗加硬,你那金针菇长矛能刺透重甲吗?

 

于是,在骑士比武的活动中,板甲上甚至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机械模型。

 

◎ 这件保存在法兰西军事博物馆里的机械胸甲,铸造时间:约1495年,高:34厘米,宽:30厘米,

重:6.95公斤。这种机械胸甲目前仅存世三件。这种机械胸甲配有弹射装置,当一方骑士的长矛刺中对手心脏部位的机关时,胸甲便会弹射出三角形的金属皮,这种可视化的攻击效果能让观众一眼判断胜负。根据模拟计算,穿戴这个胸甲的骑士,与对手以相等的每小时40公里速度冲向对方,承受的长矛的冲击力将近500公斤。于是,欧佬的武德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


人家都开始造机械高达了。您这边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最后还敢大言不惭都一样,谁借你的胆量?

 

拿五百年前的西方骑士和秦制士兵比,有人说不能拿后五百年的落后否定前五百年的领先。事实上,即便是前五百年,秦制下的士兵甲胄也是远不如西方骑士

 

有句话叫量体裁衣。在板甲出现之前(14世纪前),东方铠甲都是很简单的结构,拿绳子把甲片一串就完事。这大概是游牧部落偏爱的做法。而西方骑士的锁子甲则做到了立体裁剪。

 

此时的欧洲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处理解了人体结构的地方


穿过西装的读者就知道,人体上半部分躯干大致呈三角形,腰那个部位要收一下才会显得挺拔贴身。但秦制士兵的札甲限于整体结构,多半不怎么裁剪。


我们来看看此时欧洲的锁子甲,就会清楚两者的差距。

 

◎  上图:《摩根圣经》中的插图,在设计锁甲时有“收腰”意识;下图:郎世宁所绘《阿玉锡持矛荡寇》


很明显的,在甲胄设计方面有“收腰”的意识。即使同样是穿锁子甲,我们拿《摩根圣经》中的骑士与之前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比,我们会发现欧洲士兵的甲胄覆盖全身,没有略过曲线较复杂的手臂和腿

 

◎  女士持矛有些困难,但穿上板甲却很轻松


除此之外,14世纪出现的板甲也很注重灵活性,重量与其他铠甲比,没有明显上升。即使是女士穿上板甲,也会说“It’s not too heavy”。

 

◎ 制度的差异

 

通过对骑士武备的分析,我们能得出结论:欧洲骑士的装备不仅丝毫不逊色其他民族,不仅如此,而且其装备进化神速,不久就将其他同行远远地甩在身后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现象呢?笔者的答案是,制度的差异。

 

骑士与封建制度紧密相连,众所周知,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关于封建可以参见瑞鹤的文章:正本清源:秦以后的中国,到底是不是封建社会?| 循迹晓讲)在秦统一之后便不复存在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谈谈“为何秦制社会的军事技术进步发展缓慢”的原因。

 

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诟病,欧洲生产力低下才选择封建制。看似有理,实则大谬!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吏治国家,谈何容易?这与水到渠成的政权建立大不相同。欧洲地区形成民族国家时,靠得是公民自发的认同感;而秦的统一,所依赖的是统治者个人的欲望。欧洲人建国靠的是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而秦制社会的实现靠的是铁腕恐怖。

 

  15世纪手握骑枪的骑士


可以说,秦制军队最害怕面对的就是封建骑士


独夫害怕私人武装,不“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弱天下之民”,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在这种天然抑武的环境下,有可能演变成械斗的骑枪比武就是统治者喉咙里的一根刺。


因此,盛大的骑士比武永远不会出现在秦国。对专制者来说,其他政权的人都是蛮夷,怎能与天朝士兵同台竞技?所以,像骑士团这样的跨国军事力量天生与秦制社会绝缘。

 

此外,骑士不是单纯的武夫。他是信仰的化身,虽然骑士刀枪傍身却受法则约束,一个骑士庄园往往还承担着社会自治的作用。比起舞枪弄棒,信仰与自由更让秦制君主惧怕。


秦制社会是的核心是奴役,它服务于皇权至上的社会。封建骑士制度意味着阶层流动,草民们不老老实实读四书五经,去考科举,竟然在家勤学弓箭,打算用武艺博取公主的欢心?这是大逆不道!而像英国从自耕农——签约长弓手——重骑兵——再到骑士这样的阶层飞跃是不可想象的。

 

  1482年,约克郡的长弓手


至于宗教信仰,皇帝是真龙天子,人间神你都不崇拜,却崇拜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不信,你偏要来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国之君,教皇甚至还能开除你的教籍,让你和王后大冬天光着脚去上门忏悔。


在秦制国家,这岂不乱了套?

 

没有贵族武士的结果是什么呢?历朝历代,编户齐民下的秦制士兵久而久之必然变成战五渣,没有例外。宋明这些中原王朝,哪个朝代的官军能打仗?哪个不是靠个别武将的家丁或者收编的流寇,勉强支撑防务?

 

例如,崇祯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之前,心心念念的,不是所谓的职业士兵,而是私人武装。“十八日,帝遣内使密召文炳、永固……文炳偕永固谒帝,时外城已陷。帝曰:‘二卿所纠家丁,能巷战否?’文炳以众寡不敌对,帝愕然”。

 

但这些私人武装,也绝对达不到骑士的高度。因为,一旦当秦制王朝依赖私人武装时,该王朝差不多日暮西山了。


由于没有民族意识,也没有信仰约束。私人武装团体往往会成为率兽食人的张献忠参考《水浒传》一类的小说,里面的大侠对他人不守礼法的行为往往用“剖腹剜心”“割心肝下酒”等极端手段“替天行道”;但对自己却很宽容,杀人放火为了招安没毛病。

 

  张献忠塑像


这类“英雄”多半是成不了大事的,要么被皇帝猜忌扼杀,白做了一回“自己人”的美梦。或者先下手为强,信奉“成王败寇”的厚黑学,自立为王,所以每到王朝末年,总会有军阀混战的惨状。

 

而反观骑士文学,即使是几百年前的作品,道德观念上也远超东亚流寇。尽管骑士们对穆斯林士兵极端憎恶,但并没有像“好汉”们那样,动不动将敌人的全家碎尸。

 

例如,在《罗兰之歌》中,“十万多人受了洗礼,都成了真正的基督徒,只除了王后一人。她成为了俘虏,押到富饶的法兰西,国王希望她接受爱的感召而皈依上帝”。骑士的战争有信条的约束,因此遵循了基本的人道主义。

 

由于秦制就是要瓦解社会组织,加快社会原子化、散沙化的速度。因此,造成秦制社会内部不断退化和同质化,而内卷扁平的社会更方便秦制官吏统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坑人”的欧洲人组织起一支支十字军在亚洲开疆拓土时,中原民族却生活在内亚游牧民的阴影下。除了亡于流寇这种死法外,秦制社会还有另外一种死法——亡于蛮夷。

 

  图/网络

在秦制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力枯竭问题。隐藏人口,逃避兵役成了常态。东方人的道德相对主义再次显现,雇佣“非我族类”的蛮族武士成了武德颓散的秦制国家自救之法

 

  蒙古军队

蛮族武士的军事素质和道德水准均优于流寇,部落组织的习俗往往较秦制具有生命力。面临流寇横行,战乱频繁的局势,引狼(蛮族)入室成了秦制统治者的最后出路

 

汉灵帝以南匈奴兵助平黄巾,到了魏晋时期,曹操用氐族兵,又将匈奴编入军队,增强战斗力。之后再到唐朝,胡化更加明显,“不如用藩将,彼生而雄,养马上,长行阵,天性然也”。到了明朝,朝廷不仅雇佣蒙古骑兵,甚至汉人将领的家丁来源除了流寇之外,就是蛮族人。

 

此外,秦制天生就与技术无缘。所有人都巴不得进体制,如果走科举这条路总是碰壁,有些读书人就会心一横,投笔造反,然后等着招安。在国家垄断的情况下,做技术人员不如玩权斗;学会左右逢源拍达官显贵的马屁,比研究衣服怎么裁剪吃香;吹嘘四夷拜服虽远必诛,比研究骑枪长度有意思。

 

别说什么双手持枪戳刺的架势是东亚标志了。没五胡入中原,士大夫恐怕连具装重骑都没概念。

 

  今人所绘王彦章

当然,这种方法只能是饮鸩止渴:魏晋雇佣蛮族造成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就是粟特人;努尔哈赤曾和明朝利益关系紧密。

 

当少数民族汉化后,他们也会发现同样的道理:与其钻研技术,不如学汉人,科举做官后还愁进口不到工艺品吗?

 

这样造成东西方在军备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欧洲人的骑枪越做越精巧,铠甲越来越合理,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普遍应用于战场。东亚人则继续用着长矛,穿着遮护不了全身的片甲;除了偶尔让周边蛮族注入点舶来技术外,军事技术的进步几乎停滞。

 

别搬出“失传”这个词来掩盖武德缺失的事实了。如果有成体系的军事技术,那么很容易就找到它存在过的蛛丝马迹。

 

整个秦制社会可用“层皇帝昏庸残暴,下层献忠嗜血食人,外部蛮族输入武德”三句话来概括。


如果一个社会每隔百年就来场流寇作乱,每次战乱都会让社会回到“吃人肉”的原始状态;如果一个政权离开外族无法自发革新,且每次技术输入都意味着军事上的征服。这样的社会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技术积累传武吹大可不必在故纸堆里找出只言片语,牵强附会后聊以自慰。

 

◎ 骑士制度的丰富性

 

那么,欧洲的封建制度为何没有走入这样的死循环,骑士又是怎样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大部分人将骑士简单理解为贵族的打手。在封建制度下,领主出地,骑士出力。

 

◎ 中世纪的等级制度


这种情况只在骑士时代初期存在过,但几乎过了不到一代人时间,纯粹用土地换兵役的做法就发生了变动

 

欧洲大陆没有经历过秦制这种简单粗暴的制度洗礼,所以社会结构的变迁速度丝毫不逊于其武器装备的进化速度。

 

当第一批骑士获得封地后,事情很快就起了变化。最开始,骑士享有封地,作为义务,他们要带着扈从响应领主的征召,承担四十天的兵役。但四十天兵役时间太僵硬,不少采邑骑士并不热衷响应征召。

 

于是早在11世纪就出现了——盾牌钱,就是以钱代役,不愿打仗就交钱。到了13世纪结束时,英法等国普遍实行了这项制度。

 

 盾牌钱是12世纪中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的军事改革措施之一。他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召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


盾牌钱的实施,也使骑士内部也出现分化。一部分骑士变成了雇佣骑士,他们更愿意做合同工,对领主的依附关系较弱;一部分采邑骑士在军事上扮演的职能减弱,注意力集中在文化、政治等方面

 

将骑士仅仅看作西方军事的代表,未免太屈才了。骑士也可能是治安官,可能是政治家,也可能是航海家。更有一些骑士不想接受册封进入战场,反倒更爱参与行政和司法事务,享受政治权力——加入议会,这些人被称为县之骑士(knights of the shire)。


而骑士的侍从有的更乐意经营农场,担任治安官,于是终身做侍从。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成为了乡绅阶级。

 

乡绅承担着社会凝结核的作用,有着强烈的自治意识和责任感。对一个地区的文教有重大影响。这些人与其说是封建地主,不如说是早期资本家。不少骑士领地被历史学家称为“半庄园”或“大块自由持有地”。他们的领地实行宽松管理,较早地实行货币地租并进入市场。

 

这就是社会多元发展,同一个群体,不同的职能。

 

在阶级史观的课本中,往往将骑士定义为贵族的军事随从,“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这完全没有展现出欧洲阶层变动的活力

 

◎ 图/网络


早在11世纪,骑士与贵族的联姻活动、交流联系越来越频繁,在1100年,“法国贵族成为了一个整体”。12世纪,骑士与贵族基本没多大区别,此时骑士已经融入旧贵族之中,他们获取了贵族的特权,也享有贵族的司法权利,能与世家大族通婚联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起设防的居所

 

骑士阶层的社会职能愈发突出,比如威廉·马歇尔一开始连战马都供养不起,最后却坐到第一彭布罗克伯爵位置上。而世家大族也参与到军事活动中来,不少王公子弟也有“骑士头衔”,像狮心王理查就是著名的骑士国王。

 

这就是阶层交流频繁。不同的群体,交叉的职能。

 

皇亲国戚永远不会去苦读四书五经,草民贱民也永远没机会参与八股取士。希望读者能把所谓的“欧洲阶级树形图”忘掉,把这张“清代等级结构示意图”记在心里

 

◎ 清代等级结构示意图


除此之外,契约精神在促进阶层流动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14世纪早期,所谓的“尽封臣义务”的做法就比较落伍了,合同士兵越来越常见。采邑骑士参加作战,有时也要求拿薪水。除了部分骑士上战场是处于荣誉感,或是为了解决家族宿怨外,大部分骑士都融入到了契约体系中。

 

一般的做法是将合约之字形或波浪形撕裂,用人方一半,雇佣兵队长一半。约定时间到了后,将两半纸合在一起,就可以发薪水了。很多事情,比如装备损坏谁来出钱,合同中都好商量。不少骑士都拿这种“金钱采邑(money fiefs)”。这更加松弛了对领主的依附,是商业发展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另外一个促进骑士转型的是基督教。教会意识到若不对武装团体进行约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由此,骑士道应运而生。教会有意模糊骑士的职业军人身份。在倡导勇武的同时,也强调了诸如“仁慈、智慧、慷慨、虔诚”等社会属性。正是基督教的引领,使得欧洲的战士阶层脱离了野蛮。骑士武装不会变成安禄山那样的军阀,或者像张献忠那样的流寇。

 

教会非常重视骑士这个词的感召力。在中世纪盛期,国王有意识地要求侍从们满足条件后,只要能负担铠甲费用,就应当申请成为骑士;每次开战前后,会特地搞“火线提拔”,给满足条件的士兵册封骑士。


◎ 骑士精神


到了16世纪,英国王室甚至规定,“年收入20磅以上者都应当申请受封骑士称号”。理查一世对逃避“骑士”荣誉的富农处以罚金,受罚的有13250人。这些做法已经不是军事上的考虑了,更多的是对荣誉与责任的强调

 

12世纪索尔慈伯里的约翰纳斯曾这样说道:“为什么建立骑士制度?为了保卫教会,为了与不信教的人进行斗争,为了尊敬教士,为了保护穷人免受不公正的对待,为了生活能得到安宁,为了献出自己的鲜血,如果需要,愿为兄弟献出生命”。

 

如果没有这种道德理想,一个人怎能承担起“社会凝结核”的作用?


因此,不管是中世纪,还是已经有了常备军的近代,都强调地方精英经受考验,接受骑士封号。骑士被赋予了极高的伦理价值。


在《马歇尔·布西科著作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帝在世上奠定了两样事物,如同支撑上帝与人间法则的两根柱子——失去他们,这个世界将混乱不堪,了无秩序——这两根完美无暇的柱子就是骑士制度和学术,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段话,骑士头衔与博士头衔被认为是责任与文明的承担者,而这正是欧洲骑士精神和传统的写照。


◎ 骑士真的不复存在了吗?

 

讲到这里,读者大概能理解革命史观的那套“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的说辞是多么荒唐。


因为造成骑士阶层变化的,并非东方的火药,亦非动荡的暴力革命,而是骑士阶层的身份转换,欧洲军制的自我变革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

 

所谓的骑士阶级,成员可能来自各行各业。最初的骑士可能是贵族的次子,但渐渐的,没有贵族背景的人员也可能成为骑士,他可能是合同杂兵,可能是某个手工匠的儿子,也可能是某个富农。

 

◎ 在国内的科普中,类似的简陋概括十分常见

 

直到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废除了骑士可以册封任何人为骑士的规定,将骑士的册封权收归国有。这可算是骑士时代的终结。

 

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在新大陆拓殖的过程中,骑士们阻挡了数倍于己的土著;在德意志的近代战争中,普鲁士的容克军官承担起铁血使命;在人类第一次空中大战中,涌现出无数红男爵这样的贵族战机飞行员。骑士的后裔们,以社会精英的身份,依然在历史上扮演着重大作用

 

但一些人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秦制的崇拜者,往往夸大火药的作用,将步兵的崛起理解成骑士制度的终结。将阶级斗争看作历史唯一动力的“进步史官”,自然也要把骑士作为一个等级来研究。他们都忽视了其来源的复杂性,和骑士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多重角色

 

目前西方学者认为,“骑士制度不仅是一种全欧洲的机制……而且骑士制度具有一种影响整个时代的骑士文化与精神”,直至“十五世纪,骑士制度在宗教之后,仍是支配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强大伦理观念。人们将其看作是整个社会体系中的王冠”。

 

◎ 结语

 

总而言之,秦制下的士大夫们永远无法理解在大陆的另一端,战士阶级竟然会得到整个社会的推崇,但胡人的铁蹄,张献忠的烤炉足以让他们的四书五经显得荒谬;白左史官将骑士贵族定义为保守腐朽的旧阶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每个贵族家里都添上几桩十字架的牺牲,以最后的蓝血打肿了菜人知识分子们的脸当代的岁月静好者大可以嘲笑菲利普亲王是“封建余孽”,然而从来没有接触过武德充沛的贵族时代的他们,也永远无法体会到骑士精神背后所蕴藏的力与美。


或许,在秦制社会和白左横行的世界里,把自己或者孩子阉掉(不论是从思想还是从身体上)才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当然,由这些“阉人”组成的军队注定会被真正的骑士吊打。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侨商领袖陈嘉庚: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兴学报国 | 循迹晓讲


弱国真的无外交吗? | 循迹晓讲


以色列用“铁穹”拦截“莱阳火箭弹”划算吗? | 循迹晓讲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真的不用一根钉子吗? | 循迹晓讲




点击下方循迹晓讲,关注我,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