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住,长城很伟大,但你是修长城的人 | 循迹晓讲

涂洋洋 循迹晓讲 2021-08-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涂洋洋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梁启超曾说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以此论之,虽谓中国前者未尝有史,殆非为过。”

 

这段话的意思想必不用我翻译,大家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奈何如今不少沉醉于古代辉煌历史的人,正如同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对帝王本人和他们的家谱如痴如醉


 穿越爽文大概套路基本相同


从现代层出不穷的穿越爽文就能看出,即便是穿越,书中的主角大都是穿越附体在古代王侯将相的身上,然后演绎一出古代版的狗血琼瑶剧。

 

网络上有一句名言“长城很伟大,但你是修长城的”,某个帝王或者某个王朝的伟大和小民的悲剧并不矛盾。然而为什么后人的视角往往关注帝王和王朝的伟大呢?本文试着分析问题所在。

 

◎ 从朝代粉到圣主粉


自古以来,各个时期都存在着一大批朝代粉。


例如春秋时期,孔子最喜欢的是尧舜禹的“三代之治”。当然,孔子向往的是他想象中“三代之治”,“三代”更多的是寄托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到了现代,某百科对朝代粉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朝代粉,是各朝代粉丝的统称,如汉粉、唐粉、宋粉、明粉、清粉等,这类族群对自己喜爱的朝代极其狂热,爱读与该朝代相关的图书,但也喜欢在贴吧里与其他朝代的粉丝掐架。”


例如喜欢汉代的粉丝就是汉粉,以此类推还有宋粉、明粉等等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的粉有不同的特征,稍加了解就能对朝代粉进行区分。


◎ 从2001年的《康熙王朝》到这部15年前的《汉武大帝》,成功开启了国产古装剧的“雄主”浪潮


例如,汉粉的一大特质就是“民族主义”,在2005年央视热播的古装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大帝》下的一些点评


笔者相信,中文互联网上的“汉粉”一定对这段文字倒背如流。对了,汉粉还有一句口头语就是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外,唐粉喜欢吹“贞观之治”“万国来朝”;宋粉爱跟人比拼经济实力;元粉喜欢跟别人讲“我们打到欧洲多瑙河”;明粉喜欢那句“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粉喜欢跟别人比版图。


如此一来,每个朝代都有一群特定的粉丝群(历史饭圈化)。


◎ 明粉对线清粉时的常用话术


当然,除了朝代粉,近些年又出现了一批雄主粉,这些人的观点和行为要比朝代粉更为激进,他们将那些“千古一帝”脑补成自己的偶像爱豆。


例如,秦始皇粉丝会说:“你有什么资格评价秦始皇?”“没有秦始皇,中国就是欧洲!”“没有秦始皇,哪来的中国?”“没有秦始皇,哪来的你?”“还是太仁慈,没有杀光六国余孽”“就杀了,怎么了吧!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百万雄中雄!”“没有秦始皇书同文,你拿什么写字?”


◎ 从B站,某乎上截取的部分秦始皇粉丝的言论


这是汉武帝的粉丝:“试问史上哪个帝王能容忍史记传出后世”“天下户口减半,怎么了?没有他,你就是匈奴人的刀下鬼”“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句可以说非常典型了)


如果要给他们分级的话,大概是初级粉丝知道爱豆所有梗的出处,中级粉丝学会所有爱豆会的技能,高级粉丝要把爱豆干过的事情都一遍。(希望都成为高级粉丝)


当我们知道有这么一批雄主粉后,应该好好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和行为。


◎ 国家拟人化的背后

 

拟人,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笔者再次强调一下,拟人化是一种修辞方式,并不是说理方式。事物有它本身自己的组成和规律,不能简单的用人代替。尤其是在涉及到国家这个概念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国家是一个包括政府、国土、风光、文化、人民等要素的复杂的集合体。一旦我们把一个国家拟人化的时候,就会自动忽略了集体的复杂性。在日常生活或网络上,我们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有些人常常把政府和人民划等号。

 

◎ 1956年,新中国释放的第一批日本战犯,共有335名日本战犯免予起诉,从天津乘客轮返回日本。这是战犯们接到特赦消息时的情景。


◎ 图为《人民日报》关于日本战犯宣判、释放的报道。〔抚顺战犯管理所展览“陈列馆”陈列,陈波翻拍于2014年9月〕


举个小例子,面对日本侵华的历史,清醒的媒体会分清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人民,还会特别强调日本人民是原子弹受害者。有趣的是,反观今天“原子弹下无冤魂”的声音在网络甚嚣尘上。

 

然而在民间舆论方面,把日本政府和人民等同的情况十分普遍且缺乏理性了。

 

今年当日本政府宣布从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放的时候。网上各种批判声音不绝于耳,我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批判“日本人有小礼而无大义”,也有人质问“既然安全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喝?”

 

这些言论共同点,都是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混淆,这就是国家拟人化的后果。须知,语言习惯会影响到思维习惯。当我们习惯于大而化之用日本这个词汇的时候,潜意识里,就包括了日本政府和人民,这实际上就是国家拟人化。

 

 福岛当地居民的抗议


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的决定是事实,但日本各地,包括福岛都有公民反对排污举行集会也是事实。因此日本政府的决议并不能代表所有日本人,我们为了反对日本政府,却让“日本人喝核污水”,这种只有立场和情绪的言论,于己于人都是极其有害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地域黑不可取,不能说河南人偷井盖、福建人诈骗犯、安徽人穷乞丐。但对于某些有“世仇”的国家人民开地图炮,似乎没人反对。(我猜的原因,一是政治正确,二是外国网民看不到,更不会反击。)

 

对于其他国家,简单的把政府和人民看做整体。那么这些人回顾历史的时候,就会把朝廷和民众混为一谈。

 

这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总有人被秦皇汉武“灵魂附体”。因为很多人把王朝的兴盛看做了百姓的荣光。他们会崇拜万里长城的辉煌,会沉醉于开疆拓土的武功。

 

好在,古代还有悲天悯人的诗人。我们可以看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这些诗句,让我们了解到所谓“文治武功”成就的“千古一帝”背后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家丑不可外扬

 

2018年12月26日,北交大发生一起实验事故,造成3名学生死亡。按常理来说,这种情况下,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为不幸罹难的学生感到难过,同时要求追求校方责任。

 

但现实情况是,有一些北交大的学生,在网上发表的却是“北交大是个好学校,处理事故已经尽力了,希望大家不要传播不利言论”诸如此类转移话题的言论。

 

 在同学不幸罹难的情况下,几乎是下意识的说出这种话,真是让人欣慰啊


例如上面这张截图中的言论,我没有看到一丝对遇难同学的关怀,整篇都是维护学校的理(屁)论(话)。类似这样的行为就非常符合“家丑不可外扬”所暗示的理念。

 

然而,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错在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家丑”,不“外扬”是不可能解决的。很多家庭暴力案例,施暴者都是不断重复施暴——道歉——再施暴的循环。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借助国家机器。毫无疑问,报警处理家暴者就是一种“家丑外扬”的行为。

 

第二、维护的这个集体,并不是真正的“家”。家庭有两个特征——依靠亲情维系,长期稳定。而学校对于学生则不然。一方面,学校是依靠各种规章制度去约束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是在学校终生就读。因此学生和学校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

 

因此,那种张口闭口“爱学校”,见了同学有难,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学校“名誉”的,与其做一个护校X,不如更多的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例如,比起网上护校,为什么不去要求学校加强实验室安全呢?为什么学生会不自觉的站在校领导的位置上,想着如何为领导分忧(而不是为自己谋福利)呢?而肯动脑子的同学,如果能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会令你受用一生。

 

 无处不在的大疽兽


当然,还有更有极端的例子:2012年,在冯某某被引产事件中,其丈夫邓某某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后,曾家镇的大街上出现了两幅横幅,其中一幅横幅上写着“痛打卖国贼,驱出曾家镇”。

 

我想这是一种经年累月下的一种思维惯性在作祟——学校,曾家镇(集体)的名声关系到我的名声,发生在其他同学(群众)的悲剧不是我的悲剧。

 

关心“集体”,却不关心“集体”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持这种观念的人,必然只会站在帝王的角度去了解历史。

 

◎ 热衷宏大叙事,缺乏人文关怀

 

近期,有一位“国师”的话火了,这句话是——“警惕美帝打马恩牌”。

 

说到底,能说出这种话的“国师”们,关心的是“劳动力红利”中的“红利”、而不是“劳动力”。这些国师热衷于宏大叙事,喜欢坐在珠穆朗玛峰上“下大棋”,却不关心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悲欢。

 

再强调一遍,写这篇文章的我和读这篇文章的你,大概率都会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作为普通人,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时候。大多数只能通过宏大叙事的“中必赢”,得到一种虚幻的心理满足。这种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而网络上的“国师”恰恰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不断满足其拥趸们虚妄的快感。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某画家“只画外国”。

 

本文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邓红兵教授写了一篇《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邓教授提到“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如果都不做了,国家怎么进步”。整篇文章里,邓教授关注的是“国家怎么办”,而不是“这个专业学生怎么办”。情怀和立场都提到了,就是不提待遇

 

 截取了一部分,完整版可以度娘之


无论是“警惕马恩牌”还是“国家怎么办”。其背后的逻辑都是把集体利益和民众利益割裂,站在“集体”的道德高地,然后大义凛然地牺牲普通人的利益。

 

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公民,我们需要时常重温一个常识:国家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国家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幸福

 

另外,热衷宏大叙事,被“秦皇汉武”灵魂附体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对个体的同情。大家对于XX品牌辱华反应强烈,但对于某婴儿奶粉品牌构陷消费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入狱的民族败类却无法形成抵制。

 

 罗翔老师对某奶粉品牌事件的观点


罗翔在其所著的《圆圈正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许多伟大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爱人类,但他们却很难爱真正具体的人。有一个叫卢梭的人,曾经写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据说他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会伤心落泪。但他却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送往孤儿院。他太忙了,忙着爱人类,而没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很多文人的通病。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无须投入真心,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的不可爱。爱是要付出代价、恒久忍耐的。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


同样的,朝代粉,雄主粉,甚至吴签的粉丝,他们爱的是抽象的、幻想中的对象,他们这种所谓的爱,是非常廉价的,正因为爱想象中的“秦皇汉武”是一件廉价、无成本且极其容易满足自身对权力、武功、伟业的幻想,所以,这大概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站在“秦皇汉武”的角度看历史的原因吧。

 

最后,提一个问题。

 

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因为有矿,所以在自己的封国内免除了赋税,从而吸引了大量民众迁入。

 


投完票后,请再想一个问题,你觉得穿越后你会成为汉景帝还是农民?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南非骚乱:黑人翻身成主人后,为何反而拉胯?| 循迹晓讲


肉眼PK雷达:我们大日本帝国海军真的是太厉害啦!| 循迹晓讲


为什么说诺曼底登陆是二战的转折点?| 循迹晓讲


宗教改革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大脑结构?|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