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军惩戒营:想回家?拿命换! | 循迹晓讲

开千岁 循迹晓讲 2021-10-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开千岁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7000字 阅读需要18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苏联和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组建的惩戒部队始终是脍炙人口的话题,而关于苏联惩戒部队也一直是众说纷纭


事实上,在苏德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斯大林出于震慑一溃千里的苏联红军“复活”了他的死对头—时任苏联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打赢俄国内战的两大“法宝”—惩戒部队和督战队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论残忍和“高效”,斯大林比起托洛茨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毫无疑问,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大量出现的督战队和惩戒部队规将这场战争的惨烈度提升到了新的位面


而本文会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惩戒部队的由来和生存等问题进行简述。

 

◎ 沙俄和俄国内战时期的惩戒部队

 

在1942年7月发布的第227号命令中,斯大林曾提到自己组建“惩戒部队”的初衷:

 

“在1941-1942年冬季在莫斯科附近遭受失败之后,德国法西斯组织了100多个由胆小怯懦的官兵组成的惩戒连,同时还以被认为是‘怯懦或意志不坚定'的军官组建了大约10个惩戒营。他们被安排在前线最危险的地段,通过鲜血来赎罪。”

 

◎ 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惩戒部队


虽然斯大林在一贯的官方声明中认为德国人的做法都是“非人道”或“非正义”的,却唯独却对成立惩戒部队的做法大大赞扬,并下令立即组织他所提到的惩戒部队

 

当然,斯大林的说法肯定是有问题的,毕竟无论是沙皇俄罗斯还是相对年轻的苏联政权,对惩戒部队都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诸国军队都有用于处理违反军规官兵的“刑罚”单位。犯有严重罪行的士兵会被送上军事法庭,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被开除军籍作为平民监禁,要么继续留在军中的刑罚单位服刑做苦役


◎ 早在18世纪,俄罗斯帝国军队有引入了一种惩戒部队的概念,此举皆在于整肃士气低落的部队,在传播失败主义悲观情绪的官兵送进惩戒营,并发配到西伯利亚或者外高加索,为沙皇开疆扩土或者自生自灭。


在1867年,沙皇俄军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违反军规的军官和士兵会被剥夺军衔和勋章进行3-6年的“惩戒期”,除了劳役外他们依然会照常组织军事训练,并参加文化和宗教学习,以使其“在道德上知道悔过”。


据统计,19世纪末的俄军便有四个人数达3700人“惩戒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数字会继续上涨,随着1917年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皇朝倾灭后,这些被认为与自由民主理念相悖的惩戒营被新政府取消。

 

这时谁也没料到,看似寿终正寝的俄国惩戒部队却在一年后死灰复燃,同时将这一部队的所带来的丑恶历史印象与俄罗斯人紧紧地捆绑在一块,直到今天。

 

随着1918年夏天俄国内战的爆发,成众矢之的的布尔什维克开始大规模征兵,由于征召手段与旧中国军阀甚至是国民党反动派可谓一丘之貉,如何处理大量逃兵变成苏维埃高层的棘手问题

 

 1918年,托洛茨基向红军将士训话


为此1918年11月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下令:

 

“为了弥补逃兵所带来的人力损失,军事法庭虽然可以让逃兵或有逃跑嫌疑的人留在军队里,但有必要给他们系上黑领带,如此一来这些逃兵和他们的战友就知道,如果下次再犯,他们就不能得到宽恕。只有在战斗中表现出堪称典范的情况下才可以摘掉黑领。”

 

但前线的失利远超苏维埃高层的预料,“黑领令”的作用也仅仅是杯水车薪,无法有效遏制逃兵的数量。


1919年1月托洛茨基又采取了更极端的手段,即直接将逃兵编为惩戒连,同年6月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又出台了《惩戒部队条例》对这一决定进行补充说明:

 

根据该条例,惩戒连将会被派到前线最危险的地段参加战斗,惩戒连士兵在服刑期内将上交自己的军鞋,只能穿韧皮鞋,没有完成任务就会受到可怕的惩罚,除非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勇气才有机会离开这些“被遗弃的哀兵”,倘若再出现逃跑的行为则会被立即处决。

 

据统计,在1919年的头七个月里,苏维埃军事法庭便给55000名逃兵判了刑,排开那些没走程序便遭枪决的倒霉蛋外,4000名被判死刑中的3400人被编入惩戒连;而从1919年6-12月期间,苏俄军队又抓获15万逃兵,其中9.5万人被认定为 "恶意叛逃",5.5万人编入惩戒连,另有1万人在被移交军事法庭后其中4000人被枪决,剩下的6000人又被送回了惩戒连。


◎ 2017年播出的俄罗斯电视剧《托洛茨基》中的经典片段还原了俄国内战期间苏俄军队采用“十抽一杀”等极端手段维持军纪的史实


虽然苏俄军队推行的惩戒部队,督战队,“十抽一杀”和集中营等残酷冷血的行为令人发指,但确实整肃了苏俄军队混乱不堪的军纪,为苏维埃政权反败为胜并最终打赢内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托洛茨基也沾沾自喜地写道:“经验表明,这种由逃兵组成的惩戒部队会英勇战斗,甚至成为我军的典范。

 

俄国内战结束后惩戒部队变回了劳务刑罚单位,在1934年,这一建制曾被解散,1940年7月又被恢复,1941年8月苏联政府认为战时的劳务服刑单位不如直接上前线服刑,干脆直接把服刑的士兵转入到了正规军,被关押在全苏各地的囚犯也一样,在二战期间总共有一百多万囚犯被转入苏联正规军里服役


 ◎ 苏德战争中苏联惩戒部队的命运


随着1942年夏季德军实行“蓝色行动”,由百万苏军所镇守,看似“坚如马奇诺”的西南防线在短短几天内就土崩瓦解,挤满大道的苏军溃兵和追杀前者直到燃油耗尽的德军坦克成了俄罗斯西南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1942年,斯大林的心情大概和1945年的希特勒一样糟糕吧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斯大林怒不可遏地于7月28日推出了臭名昭著的第227号令,复活了督战队和惩戒部队。关于惩戒部队第227号令写道:

 

每个方面军—每个集团军—都必须组建一个到三个由“胆小、意志不坚、违反纪律的军官”组成的惩戒营,每营800人。除了惩戒营之外,每个集团军还要组织5到10个独立的惩戒连,人数在150到200人之间,成员由犯下类似罪行的士兵和军士组成。

 

进入惩戒部队的苏军官兵必须在其单位服役1-3个月,这取决于他们原来的刑期。长达5年、7年和10年的刑期被相应地减为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服刑期,之后才会被转回正规军。


当时在苏联只有死刑和不高于10年的刑期。大多数士兵的死刑被减为在惩戒单位服役的三个月。一个惩戒连的排长巴拉博利亚回忆他麾下60名士兵中有7人被判死刑,刑期从这些人到达前线时开始,被判处死刑的人可以在三个月后被赦免。


当然,前提是他们没在这三个月的“炮灰”期变成炮灰。

 

由军官组成的惩戒营只有营部的参谋、连长、排长和政委,以及少量列兵和军士是正规军编制,一般而言在一个约800人的营中只有40到60名正规军,占比为5%-8%,可能会有额外的机枪、工兵、反坦克或迫击炮连暂时纳入惩戒营编制增加正规军的比例,但那也只是暂时的,在激烈的战斗后这一比例会更低。


惩戒营会得到和正规军相同的口粮和补给,并配备大量自动武器保证其作为“突击部队”的效率

 

◎ 某些惩戒营(例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惩戒营)除了大量自动武器外甚至还会配备坦克

 

然数量更多的惩戒连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兵员往往会超过编制数量导致补给不足,大部分连队配不齐枪支,有些悲惨的连队甚至只有刺刀作为武器,是不折不扣的炮灰

 

◎ 与全由军官组成的惩戒营不同,苏军数量更为庞大的惩戒连往往都是由武器都没配齐的普通士兵组成,是实实在在的炮灰部队

 

第123独立惩戒连连长齐亚·布尼亚托夫回忆,他的部队曾被命令进攻一座重要桥梁前还拥有670人的营级兵力,但在进攻当天结束时就只剩下了一个47人的排;1944年1月1日-4月10日,隶属第5集团军的第128独立惩戒连更换了5名指挥员,他们在受伤或死亡前持续战斗了11-35天,1944年2月4日至10日,这个连的54名士兵被杀,193人受伤;据第57集团军第1独立惩戒连的报告显示,该连从1942年8月至1945年9月期间有3348人曾在该连服刑,其中796人(23.8%)阵亡,1939人(57.9%)负伤后未归队(残疾或是因伤致死),117人(3.5%)刑满释放;39人(1.2%)失踪。

 

古多什尼科夫是一名惩戒连的军官,他写道:“我们连的人最多只能坚持一两次交战,很少活过三次战斗的人。而在反攻期间(1943-1945年),几乎没有人能活过一个多月。

 

◎ 第13军第3惩戒营的列兵,装备了VIM-203型探雷器,正在执行极为危险的排雷任务


1943年12月至1945年4月期间,派尔岑上尉曾在一个惩戒营中指挥一个排,后来指挥一个连,是少数活到战后的惩戒部队军官之一,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他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就受过三次致命伤,最危险的一次是地雷撕碎了他的胸部险些要了他的命。

 

被编入惩戒部队的人还需祈祷自己没被军官滥杀或是被投入无意义的自杀式攻击


据统计,在惩戒部队中被处决的人多达数千人,任何军官,都有权以违反命令为由不走程序就地处决惩戒兵,哪怕是临时降职的上校。如第61独立惩戒连在对当前的德军阵地连续进行了四天进攻却寸土不得,该连连长便随机抽选3名士兵就地处决以儆效尤;另一个惩戒连副连长埃菲姆·戈尔布雷克回忆他和他的连长,政委在发动攻击后发现数十名惩戒兵躲在战壕里后采取的措施:

 

“我们紧握手枪和冲锋枪从战壕边缘向前移动,然后向这些寄生虫(指惩戒兵)开火,压根没担心子弹会打爆他们的脑袋,他们惊恐地跳出战壕跑进队伍继续前进,哦,上帝啊!真没想到我真的做出了这样的事!”

 

而惩戒部队的死活更多取决于苏军高级指挥官的态度,大部分苏军将领理所当然的把惩戒部队当作炮灰,“践踏他们的尊严,鞭挞他们的身躯,挥霍他们的生命。”第322独立惩教连排长米哈伊尔·克柳奇科回忆:“没人关心我们的死活,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减少正规军的伤亡。”

 

◎ 军迷扮演的42年惩戒营士兵,穿着仅配发给惩戒部队的制服


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在1945年奥德河战役期间于一个惩戒连服刑,他回忆道:“在我们之前的一批惩戒连被毫无意义地消耗,‘以血赎罪’的命令确实得到了高层老爷们的认真贯彻,惩戒兵会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发起自杀式进攻,然后被德国人的机枪和大炮撕成碎片。”

 

卡尔波夫的连紧随其后,在对德军发起的自杀式进攻中该连198人有189人丧生。奥德河战场上另一位惩戒连连长派尔辛则回忆他的上级巴托夫,一位惩戒营营长威胁着全营徒步穿过雷区,该营因此遭受了80%的人员伤亡,在穿过雷区后该营马不停蹄地向德军发起了进攻,最终只有四人毫发无损,派尔辛本人则头部负伤。

 

而要想提前离开惩戒部队的方法是立功,惩戒部队同样可以被授勋,但与正规军相比这实在太难,1942年8月至1945年9月期间,前文提到的第57集团军第1独立惩戒连的3348名惩戒兵中只有43人被授予勋章得以脱身。

 

◎ 苏联惩戒部队的组成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苏军就组建了65个惩戒营和1048个独立的惩戒连,其中很多单位只存在了几个月便因损失惨重被解散,重组,或是直接被歼灭。

 

那么,数量如此庞大的惩戒部队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根据第227令只有逃兵和严重违纪的人会被送到惩戒部队,判定一个士兵犯下多大的罪行需要军事法庭进行司法审判。然随着战事愈演愈烈,苏联高层决定简化司法过程并将“生杀大权”下放,例如1944年4月29日,朱可夫在视察前线时便跳过程序直接判近卫步兵第324团的一名上校到惩戒营服刑两个月。

 

排开前线军官的独断专行,苏联特有的斯大林主义和官僚主义起了更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斯大林主义和官僚主义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便是“浮夸风”和“吹牛皮”,一旦苏联高层发布了一项重要指示,下层官员里众多的机会主义者就会把如何完成这一指示变成一场“大规模会战”,227号令发布后不少苏军军官费心费力搜刮“罪犯”,以让他们的“热情和卖力”得到高层的欣赏和肯定


正如1936-1938年大清洗期间所发生的那样,“罪犯”的数量如滚雪球一样飞速上涨,其中包括“未能执行指挥官命令的替罪羊”,“犯下轻微罪行的人”(他们原本只需关几天禁闭就能释放),甚至是压根没罪只是让上级看着不爽的“刺头”。

 

这自然滋生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据前文提到的某惩戒营排长亚历山大·派尔特辛回忆,他的众多部下都是被莫名其妙“填”进了惩戒营,例如:一位海军上尉在测试修好的无线电时因截获并翻译了约瑟夫.戈培尔的讲话被认为是间谍;一位士兵在战斗后赞扬了一挺MG-42;一位空军地勤人员被认为应对一架被击毁的战斗机负责;一位因驾驶员失翻车的坦克车长;拒绝拿起武器的信教士兵;做了一顿难吃的晚饭的炊事兵;一位在出生入死后被授予红旗勋章的惩戒连连长,因未及时归还他在这次任务中损失人员所领取的一天食物和伏特加配给又被判处两个月的刑期。

 

◎ 一名惩戒营军官正在对女惩戒兵训话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妇女在苏军中担任医护兵、通讯兵、高射炮手、狙击手、飞行员甚至是坦克兵,一般来说,犯错的女兵会判缓刑留在正规军中,但当一些男性军官难以控制自己的下半身逼迫女性军人与其发生性行为时,女方若不从男方他们便会威胁将其直接送进惩戒营


为了杜绝这样伤风败俗的事,1944年8月苏军统帅部干脆直接下令禁止对女军人判刑。

 

◎ 行军中的女惩戒兵,当代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指出,由于暂未发现有成编制出现的全由女性组成的惩戒营,这张照片应该只是某个惩戒营一部

 

在227号令发布后的一个星期内,苏军最高统帅部获悉加里宁和西方面军在这段时间的战斗中损失了114架战斗机,其中51架被击落,89架无法使用,这本身是战斗烈度和苏联空军赶鸭子上架导致的悲剧,但为了树立一个“典型”,最高统帅部下令:“统帅部认为在四五天内损失如此多的飞机是不可能的,我们确信参战的飞行员在蓄意破坏飞机或是以微不足道的故障原因回避战斗以掩盖自己的懦弱。”


随后,最高统帅部将两个方面军的大部分飞行员送入了惩戒营,那些“确信犯下破坏战机罪行”的飞行员则被送入惩戒连。

 

又一周后最高统帅部发布的另一项指令显示: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400辆坦克中,有326辆全损,其中200辆被认为是因故障损失。统帅部梅开二度将那些“糟蹋坦克的懦夫”送进惩戒部队,这次遭殃的对象从飞行员换成了坦克兵。

 

这还不算完,斯大林在1943年8月21日的第413号令更助长了这一歪风邪气,该命令说明:如果常规的纪律惩罚不够,士兵和军士可因任何罪行被送至惩戒营

 

◎ “自从有了惩戒营,我们挡住了德国人进攻”


目前我们还并没有关于被送到惩戒部队的士兵有多少是被法庭判刑的的比例数据,但根据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1惩戒营的报告,1942年8月1日至12月30日期间未经过程序鉴定便被送到惩戒营的军官有177人,其余154人经过军事法庭判决,这一比例已然过半

 

1943年开始,惩戒部队便收到大量从“被解放地区”送来的“新伙伴”,他们大部分都是在1941-1942年那些被德军包围后投降或“人间蒸发”的苏军官兵


这些官兵首先会被送往斯大林于1941年12月27日下令设立的“甄别营”,在那里他们会接受内务部关于他们在德国占领区下具体活动的盘问。放在之前,这些人哪怕没被牵连到通敌行为中,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下达的第270号命令仍可以将他们向德国人投降或是未抵抗到死视为叛国并处以死刑。


◎ 成群的苏军战俘


然而到了1943年,斯大林也意识到哪怕是以“人多势众,斩杀不尽”号称的苏联红军,其人力储备也在德军的杀伤下濒临枯竭,绝不能再浪费宝贵的人力了,为此1943年3月10日苏军统帅部颁布的第97号令写道:

 

毫无抵抗地向敌人投降,或从苏军中逃离留在德国人临时占领的地区,或在居住地附近被切断联系后销声匿迹的官兵,会在审查后被送至惩戒部队,那些有确凿证据表明有背叛祖国行为的叛徒则会被送进集中营。”

 

但还如上文所言,斯大林主义带来的冤假错案继续在发生,数以千计的官兵遭遇了类似1942年8月被德军俘虏的工兵军官塞恩·巴索夫等人可笑又可悲的处境:巴索夫被俘后设法逃离战俘营,向东逃亡几个月回到了苏军战线,起初他被重新任命指挥一个工兵连,然好景不长,不久后他便被内务人员委员会送到甄别营,被判在惩戒营服刑两个月;另一名工兵军官彼得·日达诺夫1941年8月因伤被部队落在了包围圈,被迫逃回家中隐姓埋名,随后他在1943年10月加入了游击队当了排长,但当苏军解放该地后他却被判处一个月的劳役;伊万.科尔沙克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他在德占区上空被击落后加入了游击队,苏军解放该地后却也被送去了惩戒营。

 

第97号令在1943年8月1日得到进一步补充说明,斯大林宣布:会给那些在德占区呆了很长时间却没在游击队抵抗德军的军官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他们将会加入第三种的惩戒单位:突击惩戒营

 

在一般惩戒营的人一般会被判一至三个月的刑期,但如果在这期间立功便有机会早早脱身,派往突击营的军官则必须在那里待满两个月


突击营的军官会保留他们的军衔,但在服役期间会被暂时降职,执行的任务与惩戒营相同,消耗率也相似,整个二战期间共有29个突击营存在,总体人数不详,但截止1944年10月1日已有18382人从甄别营被送到突击营。

 

◎ 结语

 

根据克里沃舍耶夫的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总共有99万4300名苏联官兵被判刑,其中42.27万人被送进惩戒营,43.66万人被送进古拉格劳改营,13.5万人被处决


身为前苏军将领的克里沃舍耶夫其统计已经因极端偏苏在史学界名声狼藉,在此不再多做叙述,他仅仅计算了被军事法庭判刑的苏军官兵,却不包括突击营和那些没走程序便被丢入惩戒部队的倒霉蛋,因此克里沃舍耶夫的数字在大大低估惩戒部队人数的同时也低估了他们对苏德战争胜利的贡献。


更可悲的是,战后的俄罗斯老兵们也并不愿承认这些和自己一样出生入死的惩戒兵是自己的战友,而是一群“仅仅是为了赎罪的懦夫”


最后,虽然前苏联已经成为历史,但现在的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军队依然保留了两个惩戒营,用来关押、惩戒严重触犯军规,而尚不足以由军事法庭上起诉、判决和关押的士兵或军官。


◎ 一旦进入惩戒营的大门,无论以前的军衔是什么,全部变成了列兵。剃光头,并换上了这种没有军衔的统一的军服。图:位于基洛夫州穆林诺村的一所惩戒营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泥泞中的病熊:苏联为何无法征服阿富汗?| 循迹晓讲


美军跑了,塔利班赢了,阿富汗会变好吗?| 循迹晓讲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循迹晓讲


伏拉夫们的财富密码:爱中是工作,回国是生活 | 循迹晓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