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俄内战,红军靠什么赢得胜利? | 循迹晓讲

约翰班长 循迹晓讲 2021-11-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约翰班长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上,俄国人为了挽救俄国做出了无数努力,不过都没有带来太明显的效果。相比西欧各国的蒸蒸日上,这个老大帝国正在一步一步的衰落下去。


先是在克里米亚战争被英法所击败,紧接着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又败给了新兴的亚洲强国日本,丢尽了白种人的脸,也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沙皇俄国,现在已经只是一只病熊而已。

 

◎ 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崛起的重要一步,沙俄就是这一步的垫脚石

 

处在新旧交替的20世纪初,波云诡谲的国际局势再次动荡起来。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一身伤病的俄国又参加了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抵挡了大量的德军,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不过连年战争也导致俄国国内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一战中的沙俄军队


残酷的世界大战不仅挖空了俄国的国力,更使俄国人民饱受饥馑与兵灾。与此同时,帝国的军人中也有不少人对沙皇产生了怀疑,这些先进军官在日后的内战中成为了布尔什维克与白卫军的轴心力量。


1917年年初,二月革命爆发,沙皇的统治被推翻了。但由于临时政府操作不当,不久后布尔什维克又组织了彼得格勒起义,终结了临时政府。


新上任的布尔什维克与德意志帝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以失去大片领土的代价换来了德俄战争的终止。不过布尔什维克与临时政府的残党冲突,把俄国拉入了更加血腥的内战中。


◎ 四面受敌

 

十月革命后,苏俄陷入了尴尬局面。虽然手握莫斯科与彼得格勒等重点城市,也掌控了工业区,但是此时的国内早已乱作一团,敌人到处都是。


保皇派,立宪派和军国主义者组成了白卫军,白卫军有三支主力:尤登尼奇的西部白卫军,高尔察克的东方白卫军与邓尼金南俄白卫军。而协约国干涉军也占领了库尔曼斯克等要点。


◎ 东方白卫军的领袖高尔察克,在苏俄的大量文学作品中充当反派角色


 内战时期,高尔察克视察军队

 内战时期的白军


三股白卫军从三个方向联合绞杀布尔什维克:高尔察克从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出发,向伏尔加河猛攻。


南俄,顿河流域的邓尼金已经攻陷了南俄几大要点,拉拢了不少哥萨克战士,并向莫斯科方向进发。而尤登尼奇的西北白卫军也向彼得勒发动了攻击。


 内战时期的红军


可以说,有大量经验丰富军官团的白卫军,是新生苏俄最大的危胁。


而此时的布尔什维克还没有一支职业化的军队,苏维埃民兵组织在白卫军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此外,新生的苏俄除了要面对作战经验丰富的白卫军围攻外,连年动荡导致的大饥荒正在持续蔓延,不论是城市中的工人,还是乡下的农民,所拥有的粮食都严重不足。交通也成了大问题,连年的战争让基础设施和工业本就落后的俄国雪上加霜,铁路交通大多中断,后方的粮食甚至运不到前线去。

 

苏联红军就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状况中紧急组织的。其组织者就是本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红军之父——托洛茨基。


◎ 苏俄内战时的托洛茨基


在俄国布党成立之初,遵循德国犹太先知的理论,选择采用民兵制。甚至把废除职业兵制列入了党纲,由民兵和赤卫队来担任布党的武装力量


直到1918年年中,高尔察克,尤登尼奇和邓尼金都已经厉兵秣马,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此时的苏俄只有拉脱维亚步兵团还算可以进行作战,民兵为主的工人赤卫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与指挥,根本不是白卫军的对手。


就算是工人赤卫队,此时的人数也是少之又少。彼得格勒赤卫队大约只有4000人,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尤登尼奇的西北白卫军。在专业的白卫军面前,赤卫队肯定是不够用的。建立职业军队,成了布党当前要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


1918年3月,托洛茨基临危受命出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只有解决士兵战斗素质、粮食、交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才有机会在内战中赢得胜利。


◎ 整肃军纪


托洛茨基上任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整顿军队的纪律。


连年灾荒条件下组织的军队,其中必定充斥着大量的地痞流氓。他们道德水平极低,军纪败坏。而早期布党遵循德国犹太先知的民主原则,在军中实行民主选举。由一群臭鱼烂虾选出来的军官,其能力可想而知


 圣彼得堡街头的赤卫队


不过,目前时间紧迫。想把这些地痞流氓变成道德标兵三好青年,根本来不及。等他们变成标兵,说不定高尔察克都在克里姆林宫喝茶了。所以,托洛茨基给出了最暴又现实的方案:终结民主制度


再后来,又组建了军事委员会,将军事工作由省级细化至乡极,负责大范围征兵工作。


当然,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红军士兵的军纪在战场上仍然费拉不堪。不过托洛茨基是个文化人。他祭出了古代军队的传统:惩戒部队和抽杀,以及督战队制度


在罗马时代,军队指挥官会对溃败或哗变的士兵使用什一抽杀,即从十个士兵中抽出一个处决。在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对沃尔斯奇战争中都出现过。惩戒营则是沙皇俄国的老传统:早在18世纪,俄国军队就有了专门的惩戒部队,以惩罚违反规矩的士兵(关于苏军惩戒营,参见:苏军惩戒营:想回家?拿命换!| 循迹晓讲)。


为了增强改善红军的纪律,这些古老的法令在红军中都得到了复活。


◎ 托洛茨基同志正在进行战前动员


例如,在红军中,被系上黑带作为标记的溃兵会被派去执行危险任务,以此戴罪立功。若逃跑的则一律枪决。而在喀山战役中,托洛茨基实施了什一抽杀律,以威吓涣散的红军士兵。


◎ 2017年播出的俄剧《托洛茨基》中的经典片段还原了俄国内战期间苏俄军队采用“十抽一杀”等极端手段维持军纪的史实


督战队更是不能缺席(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了红军的灵魂)。托洛茨基组织了专门督战队,部署在不可靠部队后方,部分督战队甚至使用了机枪。而托洛茨基也喜欢亲自上阵督战


在彼得格勒保卫战中,托洛茨基乘装甲列车来到彼得格勒。组织布置城防,动员工人民兵,战斗开始后,他骑马在阵地间穿梭,聚拢溃败部队再次发动攻击。虽然手段过激,不过站在布党立场上,这种做法也是唯一能让苏俄存活下去的方法。

 

◎ 沙俄军官就是红军军官


新建立的红军士兵人数不少,可是却相当缺乏一个专业的军官团。而其对手白卫军的军官大都是在一战和二月革命中利用局势动荡实现了阶级越迁的平民军官,军事素养比红军不知高到哪里去。


反观红军,地方部队指挥官甚至有政委兼职现象,有些政委军事上是纯外行,连地图都看不懂,即使有一片赤诚也无济于事。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布党内部仍然有人坚持不能让军官掌权,认为只有由忠诚的党员掌握军权,军官至多只能做参谋,才能维持军队的纯洁性。


所以,当托洛茨基向布党高层递交征召前沙俄及白卫军军官时,遭到了大规模抗议。不仅有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甚至有斯大林,皮达可夫,伏罗希洛夫等布尔什维克高层。


◎ 斯大林在察里津战役期间就曾清洗过托洛茨基任命的军官 图为内战时代的斯大林


在他们看来,一支沙皇将校率领的部队必然是反革命的。不过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们巴掌:在列宁的推动下,强征旧军官的法令被通过了。大批的旧军官涌入红军,开始填补空缺的职位。这无疑是极有效的措施,大大加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不过另一个,也是斯大林等人担心的问题随之而来:怎么确保这些反动军官的忠诚呢?

 

对此,托洛茨基也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法:


一,军队由政委负责保障忠诚。布尔什维克将临时政府的政委制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政委在军中负责保障军官执行中央命令。如果部队不听军令擅自撤退,第一个杀政委


二,把军官亲属押作人质,作为对军官的威胁。这个办法简单有效,且有俄国特色。


有这两件法宝在手,在内战期间红军中叛变的原沙俄军官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布党还开始召集沙俄时期的旧官僚,以填补苏俄的新政府。到了内战后期,新政府中旧沙俄的行政人员已经到处都是。


布党的苏俄俨然是一个披着红皮的新沙俄了。


◎ 后遗症


从苏俄建军史上可以看到:苏俄红军的建立与俄国的德国先知主义本土化一样,充斥着种种面对现状的无奈与妥协


建立之初的红军缺乏官僚行政组织,更缺乏士兵和军官。于是托洛茨基便自己做主,开始征召大量的旧沙俄军官进入军队,还指挥军队打赢了内战,且培养了图哈切夫斯基等一众将才,捞了个红军之父的美名。


◎ 培养出来的五位元帅,很快就被慈父干掉三个


不过,这种为了赢得战争采取的办法,也掩盖了巨大的问题:大量的沙俄行政人员与军官就此在苏联体制的内部扎下根来,拔除不掉了。而红军危急时刻征召兵员时的来者不拒,也使红军的兵员素质低劣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平时,他们的军纪都恶劣到令人发指。


在俄国内战中,红军蹂躏南俄的村庄,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各种战争罪行频频发生。甚至到了二战后期,在德国以及中国东北等地也是无恶不作。(也许对德国人的暴行算是以牙还牙,但东北人又对苏联做了什么呢?)


◎ 这位苏军老弟,一定是看这位德国姑娘扛着自行车太累了,想帮她抗一会,助人为乐,真令人感动


在战场上,红军的表现则更加不堪:内战早期,红军在高尔查克的凌厉攻势下一溃千里,乌法,彼尔姆等城市纷纷沦陷;苏德战争早期,红军面对德军的攻势转进如风,基辅等城市沦陷。


而靠极端暴力手段来维持军纪的传统,从内战时代一直延伸到了斯大林时代,也算是现代战争史上的一则奇观。


◎ 结语


俄剧《托洛茨基》中,有一片段十分有意思。


“年老的托洛斯基拄着拐杖,站在茫茫暴雪中。突然轰鸣的汽笛声传来,托洛茨基专列缓缓的驶来了。列车在托洛茨基面前急停刹车,飞起的积雪将托洛茨基掩埋了。


笔者对这段的理解是:托洛茨基所引起的革命风暴,最后也葬送了他自己。而托洛茨基一手创建的红军是苏维埃联盟的基本盘,但是苏联的堕落与最后的灭亡,也与这群人息息相关。没有红军就没有苏联,但苏联最终灭亡时,她的军队却在袖手旁观。


事实上,苏联的最终命运,在1918年的的春季就已经决定了。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酒(流)桌(氓)文化,谁是始作俑者?| 循迹晓讲


养虎为患:是谁促使苏联重工业迅速崛起?| 循迹晓讲


最奇怪的战斗:为救法国人,美德联军痛击党卫军 | 循迹晓讲


塔利班是靠游击战"击败"美帝的吗?| 循迹晓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