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七千万,纳粹德国兵源为何还成问题?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赛艇队长
◎ 润色:开千岁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当我们深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与盟国的几次重大战役时,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交战中,德国军队往往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例如在1944年6月诺曼底战役前夕,88万德国军队需要面对205万英美盟军的进攻,双方兵力对比达1:2.3;而在东线,262万德军则需要面对725万苏联红军。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德军之所以总是处于数量劣势是因为经过五年战争的消耗使其人力资源捉襟见肘。”
但事实是否如此?二战中纳粹德国的人力调配究竟是怎么运转的?本文将带各位一探究竟。
注:看视频可以在微信视频号搜索“循迹讲堂”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天,德国国防军动员了455.6万人,这一数字超过了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数字—382.2万。帝国时期的德皇陆军可调用约300万预备役军人,而国防军却有380万。
1941年7月1日,国防军由202个师,402万人组成;到1942年7月1日,师的数量虽然增加到220个,但人数却下降到395万人,不过仍有510万人可以被动员加入正规军。
1942年夏季,德军在俄罗斯南部势如破竹,随着塞瓦斯波托尔和沃罗涅日等地的陷落,德国统帅层又一次充满了乐观氛围,仅德国A集团军群就抓获了30.9万苏军战俘。希特勒认为,尽管人力、武器装备的短缺,德军仍有可能实现其战略目标,攻陷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
德国其他军种高层也翘首以盼东线战事的结束,并减少人力短缺带来的压力。海军联络官就曾在报告中写道:"1943年东线的局势可能会趋于稳定,只需要装备精良的小规模部队来应付殖民战争。”
但正所谓自己的痛只有自己懂,和上述人员表现的乐观态度不同,国防军领导层对局势产生了极大的担忧,东线外军处警告说:苏军在即将到来的1942年冬季中会继续保持数量上的优势,必须假定苏军在冬季的行动将耗尽我军的人员和物资储备,以至于没能力发动1943年的第三次夏季攻势。
◎ B集团军群减员达43378人,却只收到了20000补充兵。
于斯大林格勒作战的B集团军群在1942年第三季度报告的损失和补充,则生动证明了东线德军的窘迫遭遇。
◎ 招募工人碰壁—施佩尔的抵制
为此,德国国防军必须招募新兵弥补前线的损失。
军方首先提议征召部分从事军工生产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设想早在1942年春天便提出,但因军工生产部长施佩尔的反对而告吹。施佩尔为了防止军队对其人力资源“动手脚”,设法获得了必要的元首令以确保其人力资源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施佩尔在1942年4月的报告写道:“在石油和军事工业中,由于无法从其他部门获得经验丰富的“替代品”,技术工人必须得到保护。我提议不仅是工业生产部门,三军军备部门的工人都应该被登记为'关键人员',以避免他们被征召入伍。"
◎ 纳粹军备部长施佩尔与希特勒。1942-1944年,施佩尔无疑是希特勒最青睐的宠臣
希特勒则回应:“鉴于东线南部战事相对有利的进展,应该豁免工人参军。”
国防军原本计划在1942年7月前征召10万名1908-1921年出生的工人和两万名1901-1907年出生的年轻工人,但在施佩尔的拆台和希特勒的冷处理下,1942年8月国防军只得到了6600名工人作为补充。
6600:120000,这点补充还不够苏军塞牙缝的。
◎ 征募女工不了了之—纳粹的心病
实际上,为了给紧张的军队和工业人力提供新鲜血液,1942年6月纳粹人力调配代表弗里茨·绍克尔被赋予起草动员妇女相关法令的任务,但绍克尔随后发现这一任务有着数不清的限制。
首先,希特勒并不支持对妇女进行普遍动员,这出自于希特勒对女性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即“战争不应该波及到妇女,妇女就该作为帝国的人力生产来源安心在家”。绍克尔曾找到元首副官马丁·鲍曼试图让其劝说希特勒为征召女工大开绿灯,但即使是鲍曼也不得不屈服于元首的意志。
希特勒事后甚至又亲自起草了一份命令:在任何情况下,到工厂工作的德国妇女的身心健康不得受到任何伤害,更不能虐待,调戏,冒犯她们,她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个小时(需要注意:看到这里,别以为希特勒是什么妇女之友,他只不过是把德国妇女当成了一种战略资源,没有她们源源不断生产“纯种雅利安人”,希特勒的野心还怎么实现?)。
这导致了德国的第一次妇女动员到最后只有120万人加入到生产工作中,其中一半以上(51.5%)只能做兼职。到1943年底,又有50万名人带着医生开出的“各种身体状况出问题”的证明离开工作岗位。
时至1944年,从事工业生产的女工只比战争刚爆发时的1939年多了约19万人,143万的工业人力缺口只得到了38万人的补充,其中还包括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工人。
◎ 纳粹全德人力调配总代表弗里茨·绍克尔
1944年3月,绍克尔再次鼓起勇气建议希特勒征召那些年龄不到50岁且可以加入工业生产的妇女,但希特勒当即表示:家中有14岁以下孩子的妇女必须在家里,只有失业的妇女才可以征召。
时过一年,根据统计局在1945年3月做出的粗略估计,德国的2956万妇女中那些14-65岁的人仍可成为战时工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来源,但到了1945年却仍有1422.6万名妇女没有加入劳动。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相比,第三帝国在动员妇女这一方面严重落后。
根据施佩尔的统计全国只有46.1%的妇女响应了动员,而英国有60.5%,更不用提苏联。显然,在纳粹党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气息,即国内的士气可能崩溃,随后造成不可控的政治危机,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18年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 徒劳堵漏—第三帝国体制的失败
在军工部门碰壁后国防军不得不将眼光投向社会和一般的工业和民用生产部门,但在这里他们面临着更窘迫的局面,根据一份1943年6月结束的人力动员报告显示,在360万人中竟然有49.8%的人被归为“无法从军”。
一名监狱看守曾接到动员令要求其到军队报告,但他在写完一封上诉信后不久便获得了批准继续留在了监狱,这并不是个例,如果一个人不想参军可以提出上诉,而上诉往往会获得批准。纳粹德国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对宣传部抵制动员令回应道:“(宣传部)是一个在结构上极度依赖年轻群体的机构。”内政部门的另一份报告则指出:如果一名1905年前后出生的的公务员继续留在岗位上而不是去接受军事训练,将更有利于帝国的总体利益。
对纳粹来说,国防军的大规模征兵势必会征召大量年轻人,导致部分生产和政府机构的瘫痪,从而影响民心动荡。
国防军就别无选择,只能依靠自己,其人力部门在1942年8月初便明确表示,全军在11月1日就要面临100万人的兵力黑洞,其中至少有75万人的缺额在东线。
这一缺额最大的构成其实是伤员未能即时归队造成的,亨利·巴斯是一位第6装甲师第76装甲炮兵团的少尉,他于1941年8月17日在波尔塔瓦附近负伤后被转送后方,由于伤势并不严重他很快便痊愈了,但又患了黄疸,在反复转送几家医院后(先被送到波兰的一家军用医院,然后又送回了维也纳的大医院),这位少尉在病情转好后被派往了法国的驻军单位。
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在德军后方,伤员们一旦恢复到适当的状况后他们就会被送到德国各个占领区的驻军单位,直到他们适合战斗。至于什么时候适合,后方的管理系统似乎并未关注。
◎ 巴斯少尉回国后的就医之旅
这位少尉在执行了将近一年的“占领”任务后估计是对自己的军人责任感感到羞愧,提出了想要回部队的要求,却被驳回(德国需要你留在后方)。随后他被派往意大利的士官培训班训练新兵,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一线。
伤员归队弥补前线缺额无疑是杯水车薪,那最后的底牌便是动用预备队来弥补空缺。
1939年战争开始后,总管战略人力资源的预备军司令一职被交给了炮兵弗洛姆,他始终关注着军队补充的问题,他也被证明是一个有能力的组织者,对政治上的顾虑也很陌生,但希特勒对这位从魏玛共和国时代“遗留”至今的将领的不满随着战争逐渐陷入白热化暴露出来,正如前文所言,管理人力资源的权利被肢解并分散给了纳粹党的“精英”如托特、绍克尔和施佩尔等人。
早在1936-1937年的动员计划中德国便建立了25个预备师。在1941年这些受过训练的预备役军人数量便超过了200万大关,却始终未能投入战场。他们被分散在法国周边低地国家,丹麦,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克罗地亚和意大利北部地带驻扎并训练。
◎ 如图所示,在帝国西部领地的征兵区征召的新兵将被派往法国驻扎;从帝国东部领地征召的新兵将被派往波兰-俄罗斯驻扎,西里西亚-苏台德的第8军区新兵更是被转送到遥远的法国南部地区。
在如此安排下,德国的新兵被分批派往不同的方向当任占领军一职,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观光旅游。这导致补充兵很难第一时间作为补充力量加入到一线部队。
1942年7月9日,当东线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希特勒本人却要派出三个预备师将其部署在法国西部海岸线以抵御可能的盟军登陆,这一举动遭到了弗洛姆的抗议,他在1月初便建议将预备师投入东线弥补损失,这次在希特勒面前他"再次表现出个人的勇气和决心,而在这个时刻,OKH其他成员明显缺乏这样的品德。”
从8月初开始,他便命参谋长卡尔·埃里克·克勒收集一线部队的人力数据,经过整理后弗洛姆于11月底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开头第一句话便坦诚德国已经难以赢得战争,最多只能通过谈判来获取和平,并再次向希特勒强调预备部队应该投入东线而不是在西线晒太阳。
但希特勒无法原谅一位高级将领摆出如此“失败主义”的态度,但迫于预备军司令任务之艰巨,弗洛姆没被希特勒解职,但代价是他遭到了变相的软禁,被剥夺了一切参与重要军事会议的权利,成了一个只能待在办公室的司令官。
希特勒不愿将预备队调至东线的另一大主因便是8月盟军发起的迪耶普登陆,这一行动虽以失败告终却证明了西线并不是弗洛姆口中“晒太阳”的地方,德国必须时刻紧盯英吉利海峡以免后院起火。
最终希特勒始终未能在1942年第三-第四季度将哪怕一支预备队送到东线去,事实上到1944年2月,预备军已经占用了将近314万人力,直逼国防军在前线的442万人(其中战斗兵力仅为293万)。
到1945年希姆莱接手后,这些庞大的人力才得到释放,德军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便利用其组建了一个维斯瓦河集团军群,不过为时已晚。
◎ 总结
而正如东线外军处的分析所言,1942年11月苏军集结重兵同时展开了“火星”和“天王星”行动,在进攻第九集团军位于勒热夫的阵地的同时还包抄了第六集团军侧翼。
德军高层不得不做出痛苦的选择,最终结果是,第九集团军虽然在勒热夫挫败了百万苏军的进攻,然第六集团军却覆灭于斯大林格勒。
由上文可知,纳粹德国的“人力黑洞”虽有战争消耗带来一部分影响,却不是主因,真正的病门在于纳粹德国自身:希特勒和纳粹党对进入“全面战争”后人民会激烈反抗的的恐惧,各个部门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及军队自身拉胯的补充体制造成了德国坐拥庞大的人力资源却无法将其发挥出来的窘境。国防军不得不因缺兵少将打着一场“穷人的战争”节节败退,纳粹德国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程度 | 循迹晓讲
都2022年了,为何还有人支持“游街示众”?| 循迹晓讲
哈萨克为何不服北方慈父管教?| 循迹晓讲
老祖宗的纹身传统为何被“打入冷宫”?|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