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是苏轼后代?出名就能乱认祖宗?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前一阵,中国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被攀上亲戚了,说他是苏轼的后人。这事甭管是不是真的,都足以证明咱们老祖宗的家谱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哪怕是今天还有人信这个。
◇ 相关专家表示:从现有史料证据上来说,(苏炳添是不是苏轼后代)尚待考证
不过,在先秦时期咱们的老祖宗是不修家谱的,但他们的宗法制分封制跟家谱的意义很像,你得是贵族子弟你才能得到分封,从而当上一方诸侯或卿大夫。你是诸侯的几代孙,就能分得一个什么级别的官职,其实就跟家谱差不多。
秦汉时期国家开始有了修家谱这个制度,设立宗正一职管理谱牒,这里的宗正只记录皇室一家的事,别人的不管。而且到了乱世年代,只要你发达了就可以编个祖宗给自己贴金,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摇身一变为大汉皇叔,靠的是皇家谱牒的世系记载,然而他那份记载里边有不少疏漏,后人怀疑有可能就是编的。
◇ 皇叔的称号不过是给自己加个血统Buff,乱世枭雄能上位,还得靠道儿上兄弟们帮衬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依靠九品中正制,非常重视门第,怎么证明自己是世家大族,依靠的就是各家修的家谱。
当时从选官到婚姻,都要以家谱为凭,为了保证家谱的真实性,国家设立谱局和谱官,专门从事家谱编修和保管工作。前文提到,当时选官都是看门第,那些寒门子弟一辈子没机会当大官,平民更是一辈子跟官场无缘,在实现阶级跨越无望的情况下,有些人就选择铤而走险,贿赂谱官伪造家谱把自己写进世家大族。
当然朝廷对这种事是零容忍,发现既是死罪,南朝齐期间,有个叫王泰宝的人,为了获得在官场晋升的机会,想办法贿赂谱官贾渊,想把自己写进琅琊王氏谱,从而跻身士族获得晋升。琅玡王氏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士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那个“王”说的就是他们家,结果被真的琅玡王氏后人,尚书令王晏告发,贾渊下狱论死,得亏他生了个好儿子为父谢罪,在朝堂上跪地磕头直至流血,朝廷才免了贾渊的死罪。
◇ 到了现在,琅琊王氏还有专门的族谱网站可供后人查询 图为琅琊王氏的支派新安王氏
隋唐时期除了原有的这些世家大族,还有来自西北的关陇贵族,这些人虽然执掌朝政,但仍然被原来的大族看不上,觉得他们就是一群丘八出身的军政府、暴发户。
唐太宗时期三修家谱,就为了提高关陇贵族的地位,后来还出了一本《姓氏录》想证明自己也算是关陇贵族,但还是被原来的那些大族瞧不起,那些大族都躲着不想被写进《姓氏录》,觉得丢不起那人。等到唐末天下大乱,谁都不用瞧不起谁了,黄巢、朱温不分新贵族旧贵族,把他们斩杀殆尽,当初传下来的那些家谱也都遭到焚毁。
宋朝等于说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新秩序,也开始重新修谱,当时社会上已经没有士族庶族,不看门阀选官,修谱就是为了收族人,祭拜祖先,教育族人伦理道德等等。因为远离了政治,所以官府并不干预民间什么动作,普通百姓家里也开始修家谱。
既然是民间修家谱,又是重视教化的职能,要是追溯老祖宗是个乞丐,是个臭当兵的这就没法教育族人了,必须得给他们找一个特别牛的祖先。
于是民间的家谱就是使劲往脸上贴金,姓李的全是唐朝皇室后人,姓曹的全是曹操后人。此后家谱的形式就没什么大的变动,全是民间也能修,也都是攀名人当祖宗。
◇ 清 俞明 《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
这种思想哪怕是贵为皇帝也没能免俗,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曾想找个有名的祖宗也显示自己的血统高贵。可是,朱元璋家境贫寒,上溯几代仍然是地位卑微的农民, “朱四九”、“朱初一”、“朱百六”,那时候农民阶层斗大字不识,只好用数字来标记一下。朱元璋手下一些个无耻文人揣摩到了圣上的心思,就想把朱熹硬拉来作朱元璋的祖先。
可是,宋代与明代相距时间并不很长,这样乱认祖宗很容易被人识破,朱元璋反复思量,也觉得认朱熹作祖宗,过于牵强,再加上也有人劝说,这样乱认祖宗,可能成为“数典忘祖”的话柄,最后只好作罢,堂而皇之承认了自己是泥腿子出身。
朱元璋这是自己跟名人离得太近,所以小心思没得逞,要是换个跟名人隔出去好几百年的,拿往脸上贴金可就很方便了,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就请人考证出他是袁崇焕之后;还有卖水果起家的杜月笙成为上海的黑帮老大,第一件事就是忙着找阔祖宗,他知道章太炎在家谱方面很有研究,最近又缺钱,于是派人送过去两千大洋,章太炎收到钱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主动帮杜月笙修家谱。姓杜的名人不多,杜甫算一个,西晋灭吴的统帅杜预算一个,章太炎把这俩都写进了杜家家谱,杜月笙自此成了名门之后。
不过修家谱这个事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下,牛逼不能乱吹,吹过头了皇上会很生气,比如说乾隆二十九年,皇上收到了江西巡抚的奏折,里面说江西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算本来不是一个宗族的人,只是因为同姓就在一起修建祠堂,共修家谱,而且还随意的攀附名人,他觉得这种现象不好,希望朝廷能够管一下。
◇ 乾隆帝画像
一开始乾隆还没当回事,当他听到消息说,那些刁民修家谱动不动就说自己是某朝皇帝的后代,乾隆这人本来就敏感,看见这个以后开始怀疑他们有可能借着修家谱起义,推翻自己的统治。
于是当即表示“早就该管管了”!就这样,全国展开一个因为修家谱而开始的文字狱,只要发现家谱里有犯忌讳的词,谁“开基”,谁“守成”,谁“中兴”,这都是皇家才能用的说法,立刻下狱论罪。
在完成一轮文字狱之后,乾隆又规定了修家谱也要按照基本法,不能出现和先帝们庙号、谥号、名讳相同的字,要改成同音字,我爸爸叫“太祖”在家谱里得改名叫“台卒”;还不能给自己加戏乱认祖宗,只能认到五世祖;再就是不能用朝廷的专有词汇,谁家要是家谱里写个奉天承运,那就离满门抄斩不远了。
乾隆这次禁谱特意规定有一家人可以不遵守,就是孔子的后人。不过乾隆那个脾气谁也摸不透,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出于谨慎起见,把已发家谱全部收回,并认真进行修改,第60代衍圣公叫孔弘泰,和乾隆弘历的名字犯相,于是改成宏大叙事那个宏。64代衍圣公孔胤植因为犯了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被改成孔衍植。
◇ 64代衍圣公孔胤植
也是因为这起禁谱事件打击太大,此后孔府再也没提过修谱的事,一般来说是一个甲子六十年修一次谱,往后两个甲子年分别是嘉庆、同治年间,孔家都很安静。一直到1930年没有文字狱了,孔府才重新设立谱局主持编纂工作。
修家谱这件事其实是有很多正面影响的,团结族人,增强家族凝聚力,这本不是什么坏事。然而很多人修着修着就把它变味了,他们把历史名人拉过来,吹牛逼证明自己祖上阔过,希望靠这个给自己挽回一点可怜的自尊。
其实一个人牛逼不牛逼,还得看他说过啥做过啥,他祖宗是谁不重要,所谓修家谱就是人发达了之后想辙往脸上贴贴金,但你还啥都没干出来就开始满世界吹牛逼,搞厉害了我的祖,这就是跳梁小丑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花衣魔笛手:人类的绝望才是童话的底色 | 循迹晓讲
带错头巾就打死,伊斯兰女性的命不是命? | 循迹晓讲
俄军动员30万,乌军“覆灭”进入倒计时?| 循迹晓讲
赏金猎人:你给我Money,我给你“正义” |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