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盐济楚:四川盐商救了大清,为何没得好下场? |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3-10-22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4月14日-18日的保定,正定线下游活动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自古以来,中国就实行食盐专营制度,到了清朝,全国的盐都产自江淮

◇ 太平天国大致控制范围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太平天国一度肆虐江南淮北十几年之久,江苏的盐场和运盐的线路都被切断,而在大清朝中,湖广一带根本不产食盐,没了江淮的盐,这里的民众一下子就陷入到了生存危机。

这个时候,大清从四川调拨食盐到湖广,历史上称为“川盐济楚”,这次调拨对江淮盐商打击很大,但四川的盐商也没得到什么好处,那么这次川盐济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 《天工开物》中的蜀省井盐



四川自古就有自己的产盐地,那就是自贡井盐,这里的盐质量很好,但由于两淮盐商仗着官府势力垄断了全国的食盐销售,自贡井盐根本就没办法行销全国,就算在四川省内都不能应销尽销,产能严重过剩,一些传统产盐区在道光末年已经凋零不堪,“夫妻式”的个体户盐作坊,走投无路,只能关门。


但四川盐业在咸丰年间迎来转机,太平军控制了长江下游水陆交通枢纽。在此之后湖南、湖北食盐奇缺,一时人心惶惶,眼看就要无法度日了。


不得已间,咸丰皇帝下旨“敕湖北行盐专用川盐二千引”。这盐引是朝廷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专利凭证,一般每引折合重量是八千到一万斤。换言之,朝廷特批每年四川可向湖北出售接近两千万斤食盐,此即所谓“川盐济楚”。


◇ “川盐济楚”路线

◇ 长江运盐水道示意图,罗益章根据《四川盐法志》卷六第十八页绘制


本来这对朝廷就是个权宜之计,毕竟东南盐商跟朝廷合作两百年了,肯定不能委屈他们,等太平天国被剿灭,湖广还是要用江淮的盐。可是这太平天国闹了十几年,一点都没有消停的意思,这样的临时政策就成了长期制度,运销量也水涨船高。据当时的地方官员推断,战时每月进入湖广地区的四川盐引至少有八百张,而每年运入该市场的川盐,估计不下八千万斤。


如此一来,自贡的盐商们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他们迅速在宜昌汉口等地设立盐号和支店,并组织大批人力运送、贩卖食盐,占领了当地的市场。需求带动供给,一时间自贡经济空前繁荣,百业兴旺。大批盐商在也此时崛起,从业者一千七百余家,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就是王,李,胡,颜四大家族,尤其是王家,四川总督丁宝桢直接说他们家“富甲四川”。


当然,在大清朝,光有财富还不行,得傍上官府才能守得住财富。自贡的盐商们有了钱,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战果,不断积极给朝廷捐钱捐物,并结交当朝权贵,清政府也逐渐默认了他们的势力。


◇ 繁盛的自贡盐场

◇ 自贡盐场输送卤水的管道

◇ 四川盐井

◇繁忙的运盐码头


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自贡王家掌门人王朗云五十三岁生日,四川有头有脸的官员纷纷赶来祝贺,一时好不风光。但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已经被平定,江淮盐商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势力开始活动,极力宣传“川盐济楚”没有存在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清政府看着四川的盐销量那么好,也想垄断这桩生意。如此一来,自贡盐商的好日子就慢慢到头了。


首先发难的就是中兴名臣曾国藩,他自己的政治势力主要就在江南淮北一带,跟江淮盐商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曾国藩直接开喷,说这江淮之盐滞销,都是因为湖广一带吃的是四川的盐,而江淮盐商可是国家的根本,必须保证他们的特权,于是曾国藩开始开始筹画“收复楚岸”。


可是,四川的盐便宜,湖广的百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低价盐了,想要让江淮盐商再用过去的高价打入这个市场,谈何容易。不过,朝廷可以通过命令去强制,同治十年,曾国藩要求划地分销,将湖北的武昌、汉阳、黄州、德安四府,湖南的岳州常德二府划归淮南行销,其余地区行销川盐,要知道行销淮盐的几个州府可是湖广人口最多的地方,这等于就是用行政命令对川盐进行打压。等到了光绪二年,朝廷又经户部议准,两湖全部复归两淮。自贡盐商自此势力大大衰减。


◇ 晚清时期的自贡盐场


◇ 清末宜昌码头远景

◇ 清末三峡木帆船运输景象


本来自贡盐商就已经够惨了,但这还没完,朝廷还要把他们私人的盐井给收归国有。这等于是彻底把自贡盐商逼上绝路。面对这样的绝境,盐商们开始奋起抗争,最富有的盐商王家自然是奋起抗争。


当家的王朗云通过在京城结交的朝廷要员,不断上访户部、都察院,他自己几年前因为抗击云南农民军的进袭,被赏赐了花翎,其后他又捐得了候补道和二品顶戴,以及三代一品封典,看上去官威赫赫,但品级不代表职权。四川巡抚丁宝桢倒查这十几年来王朗云在自贡开盐井和买卖土地的每一桩交易,查得他曾经为了自己的盐井便利,指使盐工捣毁了官修的水渠。


◇ 丁宝桢遗像


这本来就是个可大可小的事儿,当时王家也给了赔偿,但丁宝桢决定把这件事情做大,他在奏章里写这王朗云这么做是对抗朝廷,再加上王朗云不断地上京告状,慈禧太后看到奏章大怒,命令丁宝桢从严侦办,以儆效尤。王朗云得到京官密信通告,急逃他乡,四处流亡,最后郁郁而终。


他这王家掌门人都是这样的下场,那其他的自贡盐商还能落得好么,不但是盐没了销路,盐井也被收归朝廷,从此之后,大批盐场在短暂繁荣之后纷纷破产,数十万贫民也就没了活路。而自贡盐业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高峰之后迅速跌入低谷,直到大清灭亡都没缓过劲儿。


再往后民国成立,军阀混战,盐作为生活必需品,往往被课以重税,自贡盐场最初是由滇军占领,接着被川军占领,再后来又被二者的联军占领,川军内部各个派别又争夺不止,自贡的商人经历了军阀的种种劣迹,从勒索、绑票,到强征特别税,甚至公然抢劫镇上的店铺和会馆。政治局势如此动荡,盐业就算守着大好的资源,那也得堕入无底深渊。


到了1930年代,自贡已经没几个盐井了。直到日本侵华,中国沿海地区全部落入敌手,那时候的国民政府才想到自贡的盐来,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川盐济楚”,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整个川盐济楚,朝廷可谓是把自贡的盐商手拿把攥,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些盐商们明明为大清立下了大功,却被盘剥打压,最后一个个下场悲惨,这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社会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赚钱的玩不过当官的,商人就算积累再多的财富,也每每被秦制朝廷给弄的家破人亡。这不仅是商人们的悲剧,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中一种宿命的悲剧吧。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保定,正定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颐和园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舰娘文化:为啥海军喜欢把“船”当老婆?| 循迹晓讲


1853年小刀会起义,为啥最后赢家是租界房地产商?| 循迹晓讲


没了西方关键零件,俄军还有哪些武器能用?| 循迹晓讲


1873年大恐慌:铁路一烂尾,银行就暴雷?|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