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刊特稿 || 戴国斌:武术人类学研究:概念、议题与展望

体育学研究 体育学研究 2022-04-25

武术人类学研究:概念、议题与展望

01

文章来源

作  者:戴国斌

单  位:上海体育学院

原文刊发:《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3期

02

作者简介

戴国斌,男,1963年4月生,江苏宝应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社会,武术人类学。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中国武术博物馆馆长,兼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与一般等多项课题研究,出版专著3本,主编 “十二五”规划教材《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第二版)》等多本教材,发表10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十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03

专家荐语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渐成学界重要目标之际,《武术人类学研究:概念、议题与展望》一文对武术人类学定义之界定、田野调查方法之使用、民族志文本样式之憧憬的奠基性研究,及其议题化研究思路的新设计,即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创新性努力。其文不仅有助于武术人类学研究规范化、体系化、本土化发展,而且也拓展了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谭华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04

文章概要

1986年,谭华发表《体育与人类学》一文;1990年,上海体育学院以学报约稿日本体育人类学家寒川恒夫并邀请他与另外2名日本专家来校讲学;1999年,胡小明出版《体育人类学》第一本专著作为初步总结;至此,人类学化研究逐步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热潮,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人类学化研究也渐成武术人类学研究进路。新时期武术人类学研究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以崭新的姿态思考武术人类学的定义,独辟蹊径地探索田野调查的方法,耐人寻味地书写武术人类学的民族志文本,并在“何谓武术”的新回答中设置核心议题、更新研究思路,于武术人类学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本土化建设上迈开重要的一步。

......

为克服前期人类学化研究存在的“体育起源说的翻版”“西方理论的注脚”“去了田野而无调查”或“有了田野调查方法但无田野调查结果”等弊病,武术人类学的研究既需规范方法,更需拓宽视野,并在不断拓展的研究视野中完善研究方法的使用,以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体现田野调查之于武术人类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在拓宽视野、更新思路中,继承与发扬中国学术传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这不仅是武术千百年历史发展之使然,也是其身处全球化发展现实之必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既是在拓宽视野、方向与理路中获得新启迪,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武术的文化意义,照亮“西学东渐”中被忽视甚至无视的“角落”,纠正被西方文化重塑之偏见的新的学术尝试,也是对武术文化历史性与现代性、中国性与世界性关系的新把握。

戴国斌《武术人类学研究:概念、议题与展望》一文已在中国知网(CNKI)首发,欢迎大家下载关注。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戴国斌:武术人类学研究:概念、议题与展望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往期特稿

◾ 钟秉枢,张建会:“十四五”时期体育人文交流面临的挑战及实现路径

◾ 朱传耿,郭修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特征与战略趋向

◾ 张瑞林,李凌,翁银:消费升级视域下推进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研究

◾ 王登峰:校园足球的发展理念与实现方式

◾ 杨国庆: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 于素梅: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