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左美云教授:2020智慧养老市场的“三喜三忧”|ITH康养家专访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联合六家单位联合发起“智慧养老50人论坛”。“智慧养老50人论坛”连续五年与国内外近十所高校合作、联合举办数十场论坛、沙龙、左院长走访多个国家学习,推动智慧养老行业发展。
2020年4月27日,上海市民政部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公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涵盖安全防护类、照护服务类、健康服务类和情感关爱类4个类别。要求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以帮助老年人“赋能”为前提,不能简单替代他们尚存的生活能力,而是增强老年人自理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 左美云)
ITH康养家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智慧养老50人论坛联合发起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分会智慧医养分会主任 左美云教授。听他分析2020智慧养老市场的“三喜三忧”。
ITH康养家:您作为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探索者和引领者,据您研究智慧养老市场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
左院长:智慧养老行业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我们刚度过启蒙期,现处在探索期。
智慧养老在2011-2016年处于概念和思想的启蒙期。
2017年2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智慧养老正式进入探索期。
目前智慧养老企业整体发展比较缓慢,也许需要5年,到2022年,智慧养老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会慢慢清晰,从而进入智慧养老的成长期。
智慧养老市场化真正成熟起来,从2017年进入探索期算起,我认为可能要2027年之后才会进入成熟期。
我们讲十年磨一剑,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从探索到成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现阶段智慧养老企业要做的就是用心打磨产品做好服务等待市场爆发。
(第三届中日智慧养老论坛)
ITH康养家: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机遇和痛点?
左院长:我更愿意把机遇和痛点换成喜和忧。
“三 喜”
1)智慧养老的概念深入人心,其概念和重要性已经被社会接受。
2011年,我们刚开始提智慧养老这个词,大多是质疑,现在从国家政策到街道为老办,到出现很多智慧养老企业,社会整体都接受智慧养老概念并开始应用。
2)智慧养老的产品琳琅满目,我国和世界同步。
很多企业在研发适合老年人群的新产品、推动市场发展。许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始研究老年人市场,让产品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家居企业开始研究智慧养老家居,甚至灯具品牌都开始研究适合老人使用的智能灯具等等。企业开始关注老年群体,这对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更重要的特征是我们和世界同步,有些方面还处于略微领先位置,比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这一块,我们都处在一个比较先进的位置,有一定的话语权。
3)智慧养老的应用全面开花,京上广等老龄化程度深的地方都在大力推动。
2017和2018两年,我们调研走访了北京市16个城区300多个街道,调研智慧养老在市、区、街道、社区应用方面的数据。数据表明,各层次、各区域智慧养老都在全面开花,覆盖面不断提升。
2020年上海市民政部联合上海市经信委对外发布四大类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并且价值深远的好事,将引导和促使智慧养老企业提供更精准和更专业的服务。
(脑状态测量)
“三忧”
1)智慧养老需求验证不充分
智慧养老产品的需求验证非常重要,需要企业用科学的方法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老人的需求以及实际的应用场景。
现在也有一些智慧养老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结合实际场景完善产品,但还不够。场景要尽可能的多元化,了解各种细颗粒度的需求。一家养老院的数据和十家养老院的数据,100位老年人的反馈和1000位老年人的反馈,肯定是后者分析的结果更细致更准确。
企业要拿出“好产品是打磨出来的”研发态度,踏实并循序渐进,反复的实践和检验,付出时间是必要条件。比如一款产品设计出来要描述给老人听,问看到或听到该产品的老人对产品有什么建议,试用后再不断的搜集反馈意见,不断的修改完善,也许需要几十次甚至更多的修改、排除问题,只要不断取得可信的正面和负面反馈,这款产品就一定会走向成功,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产业界还是要跟学术界多交流,一般来说,学术界做需求验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2)智慧养老服务缺乏体系化运营
我之前在《中国信息界》杂志上专门撰文讨论过这个问题,智慧养老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智慧养老产品安在家里,服务是否跟得上,如果没有后续服务,智慧养老是伪命题。
未来的智慧养老服务必然是往体系化、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套餐化的方向发展。
3)智慧养老标准既不统一也欠缺
现在各省市出省标,市标。比如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都已经或正在建立各自的标准,有些养老保险公司与国外知名养老运营公司合作,也在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有些学术团体也在建立自己的团体标准。
标准的不统一对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各自画地为牢,没有发挥1+1>2的集成效果。
我建议成立智慧养老标准联盟,大家一起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ITH康养家:后疫情时代是智慧养老发展的机遇么?
左院长:既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多人看到了智慧养老产品在疫情中的作用,更多的养老从业者也开始关注智慧养老产品,这对整个智慧养老产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疫情让我们冷静下来了,因为疫情,让我们更注重身体健康,更加重视老年人。因为经济发展增速变慢,让人们心态也更平和。
上海市民政部这个时间点发布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我觉得非常好,真正从解决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颗粒度很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也给养老院和老人增加了压力,增加了购买防护物资的成本,如果这个时候引入智慧养老产品,还会增加资金压力和护工培训压力。这些压力最后转嫁到谁的身上呢,这些问题有待探索和时间的验证。
ITH康养家:老年人的需求与服务如何匹配?
左院长:我认为要做到好的匹配,必须细分市场,对自己的智慧养老产品进行精准定位。
对于智慧养老企业来讲,需要进一步细分老年人的需求,按行业定位吃、穿、住、行、游、娱、医、学、乐,你提供哪个领域的服务?按年龄定位,对象是50-70岁的老年人还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需要进一步细分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对象是政府托底的养老院还是市场化的养老机构?颗粒度越小定位越清晰将会越匹配。
ITH康养家:我还注意到您还在研究区块链的应用,您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养老行业哪些问题呢?
左院长:实际上,区块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以平移到养老领域,比方说涉老公证,退休证明、医疗记录,服务信息记在区块链上不能篡改,这对老年人是很有帮助的。
又比如时间银行。‘低龄老人’可以照顾‘高龄老人’,通过区块链技术把服务的时间记录储存下来,等到我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时间兑换服务。南京市已经在全市层面有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新加坡养老服务研修班到访智慧养老研究所)
ITH康养家:您对养老行业有哪些期许?
左院长:首先,改变养老观念很重要。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需要被引导,老年人的生活可以变得很有趣,很有新鲜感,依旧可以做很有价值的事。
我一直希望电视台能够做一个节目,名字都想好了叫《让我们一起变老》,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互动,而不是光有老年人参加的节目。可以一起展现和引导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其次,我期望养老行业能出来“滴滴”这样体量的平台,为更多老年人服务。从一个区域开始,慢慢覆盖一座城,甚至全国。
保险公司、房地产企业以及金融资本陆续进入养老行业,推动了养老市场往现代化、数字化、精细化发展。我相信由于他们的视野好、起点高,他们的进入一定会对智慧养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更多国际化的人才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到养老行业。
做企业眼光一定要长远,尤其是养老行业至少要看未来5年。如果仅仅看眼前,你会很难受。做企业家,至少看未来10年,从现在开始把产品打磨好,把用户黏性做好,把客户满意度提高,而不是仅仅做短线看短期的利润,这是我一直强调做企业家和做老板的区别。
推荐阅读
ITH康养家专访|“智慧养老第一股”创业人 “最后一公里”还要走多久?
ITH康养家专访|智能养老创业人 2020年迎来行业“大爆发”?
上海公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破解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