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 胡格诺战争与法国君主专制
胡格诺战争与法国君主专制
文 | 赵林
摘自《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商务印书馆
文章共5941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在宗教改革的时代,西北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利用新教信仰来加强王权。在这方面,英国是一个典型例子,荷兰也是如此。荷兰原来叫尼德兰,曾经被西班牙所统治,西班牙和尼德兰,一个在南欧,一个在北欧,中间隔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16世纪后半叶,荷兰人正是通过改信新教和独立战争而摆脱了西班牙人的统治。当时的荷兰人主要接受了加尔文教信仰,他们与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人打了很长时间的仗,终于摆脱了西班牙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联省共和国。在独立的过程中,尼德兰被分成两部分,北方的七省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建立了联省共和国,其中荷兰是最大的省,所以这个独立的共和国就叫荷兰了。南方十省则仍然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信仰天主教,后来才独立,比利时就是从中产生的。
荷兰的政治革命比英国还要早,16世纪末叶就完成了。它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同时也完成了政治变革,从西班牙的一个领地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它的这场独立战争和政治革命又是与当地贵族和人民改信加尔文教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荷兰联省共和国的人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推翻了西班牙人的统治,这就像英国人在安立甘宗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对抗罗马天主教廷一样。荷兰和英国是西方最早崛起的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英国和荷兰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哲学思想、经济水平还是在宗教宽容和宪政体制方面,都堪称欧洲各国的楷模。
法国的情况却大不相同。16、17世纪法国的统治者们同样也是借用宗教的力量来加强王权,只不过他们借用的不是新教,而是天主教。从表面上看,法国的情况似乎与英国迥然而异,实际上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借助于宗教的力量来加强王权和推动民族国家的崛起。
受日内瓦加尔文教的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时也开始进行宗教改革,法国西南部的一些封建贵族都接受了加尔文教信仰。当时的法国人把加尔文教信徒称为“胡格诺派”(Huguenots),意思是“结盟者”。因为法国信奉加尔文教的一些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法国的天主教贵族,于是他们就被叫做“结盟者”。
到了16世纪下半叶,胡格诺派在法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势力,据统计大约占了法国总人口的30%~40%。从1562年开始,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就与胡格诺派贵族发生了战争,即胡格诺战争。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时战时和。到1572年,发生了巴黎天主教贵族在王太后的支持下屠杀胡格诺派信徒的惨案,即著名的“圣巴特罗缪惨案”,使得胡格诺派元气大伤。
当时胡格诺派信徒主要分布在法国西南部,在外省,而巴黎主要是天主教的势力范围。1572年圣巴特罗缪节前夜,信仰天主教的贵族用阴谋诱骗许多胡格诺派信徒来到巴黎,然后敲响巴黎圣母院的大钟,对胡格诺派信徒进行集体屠杀。这场阴谋使得胡格诺派的一些贵族领袖和数万名信徒惨遭杀戮,据说当时尸体漂满了塞纳河,整条河的河水都被染红了。这场屠杀当然又激起了胡格诺派的愤怒,法国西南部的一些胡格诺派封建贵族纷纷宣布独立,双方的战争再度爆发,整个法国陷入了战乱之中。
就在胡格诺战争激烈进行之际,法国政坛上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1589年,法国瓦罗亚王朝的国王亨利三世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按当时的继承法,应该由波旁家族的亨利来继任法国国王,这位亨利就是后来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亨利四世。亨利本来是胡格诺派的领袖,但是他要想登上法国国王的王位,就必须改信天主教。因为巴黎是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如果他继续坚持胡格诺派信仰,在巴黎就很难站得住脚。此外,法国又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相毗邻,而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天主教的坚强堡垒。西班牙当时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天主教国家,意大利则是罗马天主教廷的所在地。法国人素来精明狡诈,善于见风使舵,不像德国人那样认死理。早在14世纪初,“美男子”腓力四世就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用阴谋手段策划了“阿维农之囚”,挟教皇而令诸侯。而现在亨利四世也通过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最后还是觉得只有依靠天主教的支持才能坐稳江山。所以他就宣布放弃胡格诺派信仰,改信天主教。由于他本人改信了天主教,他的一批追随者也纷纷效法,这样就使胡格诺派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格诺战争当然就以胡格诺派的失败而告终,天主教重新成为法国的国教。但是亨利四世并没有对胡格诺派赶尽杀绝,而是网开一面。
所以在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该赦令一方面重申了天主教在法国的国教地位,另一方面也承认了法国西南部那些胡格诺派贵族的信仰自由,准许他们及其治下的人民继续信仰胡格诺教。《南特敕令》虽然加强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但是它实际上也具有明显的宗教宽容色彩,所以它又被叫做《宽容敕令》。
但是这种宽容也导致了政治上的一个不利后果,那就是法国西南部的那些胡格诺派贵族依仗着《南特敕令》承认的合法权利,以胡格诺派信仰为借口,在政治上与信仰天主教的法国王室闹独立,这样就加深了法国的封建状态。西南部的这些贵族认为,我是胡格诺派,你是天主教徒,所以我就不与你来往,也不用听你的。因此,虽然享利四世及其波旁王朝的国王们控制了巴黎和法国北部地区,但是法国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权力仍然掌握在胡格诺派贵族手中,他们极力想摆脱波旁王朝的控制而独立。这样一来,法国的中央集权就很难完成,民族国家的强盛也难以实现。所以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波旁王朝出了几个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强权统治者,他们就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特别是路易十四,他统治的时间非常长,在位70余年,亲政50多年,正是在他统治期间,法国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这几位法国国王与英国的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等专制君主一样,利用一切手段来加强法国的王权。但是与英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借助的不是新教信仰,而是天主教的力量,因为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
与孤悬海外的英国不同,地处欧洲大陆的法国利用天主教信仰来加强王权,是顺理成章的。这样一来,法国国王既可以得到罗马天主教廷的支持,也不会给它的竞争对手西班牙留下什么把柄。虽然法国和西班牙同为天主教国家,二者却是明争暗斗的死敌。法国在政治上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削弱西班牙,取代它坐上欧洲大陆的第一把交椅。到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法国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它已经取代了西班牙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而西班牙却由于树敌太多,以及过分拘泥于宗教信仰,逐渐衰落下去。因此,虽然法兰西是利用天主教来加强王权,其情况与英格兰正好相反,但是二者却是殊途同归,同样都借助宗教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崛起。
图 |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
在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的时期,法国出了两位非常有作为的首相,一位叫黎塞留,另一位叫马萨林,他们两人又都是罗马天主教廷的红衣主教,因此在政教两方面都是灸手可热的人物。他们站在法国国王一边,运用宗教和政治的双重力量来打击法国西南部的胡格诺派封建贵族,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王权。在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黎塞留是一个阴险狡诈足智多谋的角色,但是他在加强法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方面功不可没。
黎塞留和马萨林利用自己身兼法国首相和罗马红衣主教的双重身份,巧妙地把天主教信仰与法国政治集权结合起来,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左右腾挪、上下其手,利用宗教冲突而尽收渔利。黎塞留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当时很流行的概念:“国家的立场”。他虽然是罗马教廷的一个红衣主教,但是却始终把法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1618年至1648年,德国的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发生了一场“三十年战争”。当时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参与其中,根据宗教信仰而分为两大阵营。几乎所有的天主教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一些独立王国等都站在德国天主教徒一边,而那些改信了新教的国家,如英国、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等都站在德国新教徒一边。唯独法兰西是一个例外,它虽然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但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却公然站在德国新教徒一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天主教阵营中最强大的是西班牙,而西班牙是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头号竞争对手,法国要利用德国新教势力来削弱西班牙,所以它站在新教阵营一边。为了黎塞留所标榜的“国家的立场”,法国不仅站在新教阵营一边,而且甚至还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结盟,共同对付西班牙。可见黎塞留领导下的法国是完全不顾什么宗教立场的,一切均以国家利益为重。正是通过三十年战争,法国借助于欧洲的新教势力极大地削弱了西班牙,并且取而代之,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在国内,波旁王朝的统治者们也经常借用宗教信仰来维护统治。例如路易十四就在1685年公然废除了《南特敕令》,宣布法国西南部的胡格诺派为非法信仰。废除《南特敕令》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从宗教上来说,它意味着法国开始全面恢复天主教的专制统治,宣布新教信仰在法国不再享有合法权利,不受法律的保护。法国因此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天主教国家,不再允许新教徒的存在,这样就逼迫大量的胡格诺派信徒或者逃亡国外,或者改信天主教。在英国、荷兰等国已经开始实行宗教宽容的17世纪后半叶,路易十四这种做法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完全是倒行逆施。但是另一方面,从政治上来说,这种做法又极大地有利于加强法国的王权,削弱西南地区的封建势力。正是在废除了《南特敕令》之后,法国西南部的封建贵族势力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法国的中央集权才基本完成,君主专制也在路易十四时代达到了顶峰。这样法国中央政府就可以举一国之力在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在文化上推崇古典主义,使得法国迅速崛起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法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过程从14世纪瓦罗亚王朝的腓力四世开始,到17世纪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那里基本完成。所以17世纪通常也被叫做专制主义时代,就是以法国的情况作为典型标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君主专制对于封建状态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如果继续让那些胡格诺派贵族在法国西南部保持封建割据状态,法国的中央集权就不可能完成,资本主义也无法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法国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宗教上的天主教专制又激起了知识分子的极大反感,所以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代,法国产生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以及卢梭这样一批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专制,同时也把矛头对准了君主专制。但是相对而言,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更多地批判了天主教的思想专制,而对路易十四时代的君主专制却并未大加挞伐。伏尔泰甚至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对路易十四治下的文化盛况大加赞扬,实际上是含蓄地承认了君主专制对于近代法国综合实力的推动作用。
在这里,我们面对着一个矛盾。君主专制固然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但是它在17世纪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状态。只有这样,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能发展起来,一个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国家才能崛起。而在法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中,天主教信仰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在英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中,安立甘宗信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样。
但是法国统治者对待天主教的态度与西班牙人完全不同。虽然同为天主教国家,但是法国和西班牙在近代分别代表了两条相反的道路。法国人是利用天主教来加强中央集权,而西班牙人则由于过分拘泥于天主教信仰,反而为了宗教信仰而削弱了国家实力。与黎塞留的“国家的立场”相反,西班牙统治者往往把宗教信仰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宗教信仰可以牺牲任何现实利益。法兰西经常是打着天主教信仰的旗帜,干着挖天主教墙角的事情。为了国家的利益,法国人不仅可以跟新教徒结盟,甚至跟异教的奥斯曼帝国结盟,以便共同反对同样是天主教国家的西班牙。而西班牙却经常为了宗教信仰而四处树敌,最后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四面楚歌。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就有点像西班牙著名人文主义者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里面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刚好分别是西班牙人和法兰西人。一个是西班牙贵族堂吉诃德,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骑士理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崇高情调,但是结果却很可悲,甚至可笑。另一个是桑丘,他是一个法国农夫,后来成为堂吉诃德的随从。他机智伶俐,善于见风使舵,遇事灵活善变,从来不奢谈什么理想或原则,所以经常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两个人物恰恰分别代表了近代的西班牙和法兰西这两个国家。
近代西欧最落后的国家是哪一个呢?就是德国。德国为什么落后呢?主要是由于政治的分裂再加上宗教的分裂,德国的诸侯们整天都在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打仗。一直到19世纪后半叶,铁血宰相俾斯麦才用专制手段把德国统一起来,德国从此才走上一条迅猛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消除封建状态,不完成从封建状态向君主专制的过渡,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英格兰人利用安立甘教、荷兰人利用加尔文教、法兰西人利用天主教,相继实现了政治上的集权和民族国家的崛起。由此可见,不管利用哪一种宗教信仰,都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实力。唯独宗教分裂的状态,才会加深政治上的分裂,从而阻碍民族国家的发展。
路德教、安立甘宗、加尔文教这些新教信仰首先在北部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胜利,然后开始由北向南渗透,但是到了法国却停滞了。由于胡格诺派的失败,法国以南的欧洲除了瑞士日内瓦等地之外,仍然以天主教为官方信仰。一直到今天,虽然已经实行了政教分离,但是在法国和南欧的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人们还是以天主教信仰为主。而北部欧洲的德国、英国、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基本上都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改信了新教,今天一般民众也仍然是以新教信仰为主。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改信了新教的国家,后来都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所有坚持天主教信仰的国家,尽管在16世纪时是最强大、最繁荣的,但是在后来的资本主义竞争中却纷纷衰落下去,今天都沦为二流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是一个例外,因为法国人一向是利用天主教来加强“国家的立场”)。同样,曾经分别成为这两个世界的殖民地的那些地区,其历史发展的命运也大相径庭。例如拉丁美洲曾经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地的人民都以天主教信仰为主;而北美洲曾经是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地,当地人民以新教信仰为主。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北美洲的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都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拉丁美洲的那些国家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它们以往的宗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发展得很不景气。这种现象是十分有意思的,读者中间有学政治的、学法律的,也有学经济的、学历史的,可能很少会从宗教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西方宗教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如果不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后果,你就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宗教信仰的变革在客观上导致了世俗政治和经济的变化,最后就造成了今天欧洲乃至世界的基本格局。这就是宗教改革的政治后果。
—— 版权声明 ——
文章摘自《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商务印书馆
插图源于网络
在此鸣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友朋会在线课堂 ——
—— 加入同人读书会学友群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