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滇游局长篇 | 瞿滨:民族化、IP化、全域化打造普洱旅游新形象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游云南《大话滇游》栏目推出“云南旅游新征程”专题,邀请十六个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深入探讨云南各州市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发展旅游的新思路和新规划。
点击视频,收看访谈内容
本期,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瞿滨和您探讨,普洱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与旅游深度结合,并产生强大的IP效应。
局长推荐语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
局长推荐线路:
1.“茶山问乐”非遗音乐与普洱茶文化溯源之旅;
2.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小熊猫奇遇之旅;
3.北回归线穿越自驾之旅;
4.江城“一城连三国”中老越边境风情之旅。
普洱茶餐、百草根宴、鸡豆腐、三尖角粑粑、知了肉圆子、酸蚂蚁、竹虫
2019年3月15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瞿滨任局长。这标志着普洱市文旅事业改革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对于提升普洱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瞿滨表示,2019年,普洱旅游将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要求,主动融入并服务“一带一路”和“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的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以项目建设和业态培育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休闲度假养生产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实现“三突破、两提升”,即实现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00亿元,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提升到占全市GDP的1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提升到17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民族化
“诗与远方”牵手,打好“民族文化牌”是关键
瞿滨说,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普洱将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全力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思想、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和对外交流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此前,普洱旅游已实现了与普洱茶文化的深度有效融合,普洱茶已经成为普洱旅游的代名词,“茶马古道”等绿色文旅线路已经成为世界品牌。下一步,普洱市将充分发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提炼优秀民族文化内涵,寻找文化和旅游新的结合点、打造文化和旅游新的亮点,厚植旅游产业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色,助推文旅产业达到新的高度。
瞿滨介绍,普洱市有26种民族,25种少数民族,其中有14个世居民族、5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所辖10个县区中有9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可以说云南省所有的民族在普洱市都能够找得到,每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充满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人流连忘返。具体来说,普洱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民族歌舞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俗话说,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普洱有着众多优秀民族歌舞作品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如传遍脍炙人口的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曲《婚誓》、传遍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歌唱脱贫致富的《快乐拉祜》、全国巡演的歌舞剧《天赐普洱》《佤部落》等等。我们将在已有的精品剧目基础之上,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普洱的实际,再打造一批如《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牡帕密帕》《腊·景迈》等独具普洱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把普洱民族文化与旅游市场充分结合,给游客带来精神上享受的同时,也能通过游客进行二次传播,更好地宣传推介普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部分,是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当前,非遗的保护传承之所以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没有给非遗项目寻找到“输血”“造血”的经济效益功能。普洱把普洱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包装后,融合到整个旅游线路、旅游市场中来,既有实物的非遗产品,又有非遗的体验互动,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深受游客喜爱、深得游客好评。比如,普洱与“游云南”正在共同打造的、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传承为目的的《茶山问乐》文旅线路,让游客能够走进村村寨,亲耳聆听非遗传承人讲授当地原生态音乐历史,品味演唱普洱原生态歌曲,切身感受普洱传统文化。《茶山问乐》这样的文化旅游产品既结合了普洱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又把非遗的原生态音乐融入整个旅游线路当中,一经推出深受游客欢迎,更是受到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关心和支持。
图片来源:万诱引力
三是地方节庆与旅游的结合。普洱众多的民族、特色鲜明,经过千年文化传承,形成了极具地方、地域、民族、民俗特点的节庆活动,如中国普洱茶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墨江国际双胞胎节”、澜沧拉祜族葫芦节、西盟佤族木鼓节、孟连娜允神鱼节、佤族新米节、景谷泼水采花节、澜沧布朗山康茶祖节、江城三丫果节、镇沅县畲(shē)葩节、思茅区老白花节、大芦山青菜节等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仅是旅游发展的载体,更是一张张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四是民族影视作品与旅游的结合。瞿滨说,在多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普洱人性格当中的热情、纯朴,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精神,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将这些精神内涵尤其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精神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普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既能对普洱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提炼和宣传推介,也能让游客在普洱游览的过程当中有所追寻,更能提振普洱各民族的文化自信,激发各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这个层面来讲,创作拍摄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作品,让游客从作品当中感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精神,也是普洱之旅在文化层面的拓展和延伸。
五是民间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普洱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在普洱,有“春吃百花、夏吃百菌、秋吃百虫、冬吃百根”的习俗,在不同的季节食用不同的生态有机食材,能够对身体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如在每年的端午节,普洱都有盛大的“百草根宴”习俗,民众会在这一天将采集来的数十种植物草根搭配在一起熬制成“百草汤”, 喝了之后能够清理肠道、调节生理均衡、有益身心健康。所以,结合目前普洱医药研究所已经收集的传统药方、饮食名录,普洱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养生饮食完美地结合到了旅游当中,以新颖的方式吸引游客到普洱喝上一碗“百草汤”。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养在普洱——端午百草根节暨第二届哈尼医药论坛”成为普洱文化旅游最大看点,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2万人次(不含本地参与群众6.5万人次),既弘扬了普洱“以食养生”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又提升了“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得到了国内外嘉宾、游客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养在普洱”已成为游客的共识。
六是民族特色项目与旅游结合。瞿滨说,2019年普洱将围绕云南旅游“九大工程”来推进文旅产业的发展,其中,全市将打造八个特色小镇,包含一个国家级的特色小镇、七个省级特色小镇。这几个特色小镇各有特点,但都充分体现了文化和旅游要素的融合。瞿滨以思茅城区的普洱茶小镇作为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普洱茶小镇是由澜沧古茶和海晨集团联合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小镇占地面积3600多亩,建设面积就有1000多亩。按照规划,小镇将整体呈现普洱茶在培育、维护、采摘、制茶、饮茶等不同环节的文化内涵,让游客能够体系化地体验少数民族种茶、制茶、饮茶的绿色文化理念和传承千年的茶文化。”“文化与旅游项目的融合,就是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载体,让游客感受到深入浅出的文化内涵,让旅程留存更丰富的感受。”瞿滨总结到。
IP化
智慧旅游+新文创,打造普洱文旅新标签
普洱民族众多,千百年来和谐共荣并孕育了滨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催生了普洱别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瞿滨说,5月份举办的“2019云南国际智慧旅游大会”给了普洱很多有价值的启发。特别是腾讯与云南新文旅IP打造战略的发布,为普洱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在瞿滨看来,实现全域智慧旅游确实需要是IP化的。IP能连接起更加广泛的用户情感,让游客不止来一次,而且一来再来,最终推动整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也与腾讯、腾云公司积极对接、探讨,希望得到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讨的IP打造解决方案,基于“一部手机游云南”,用IP化思维,调用App、小程序等数字工具,从普洱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中孵化出新的文旅IP,希望通过这些现代化、潮流化的手段共同推动普洱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瞿滨说。
瞿滨指出,普洱在唐南诏国始设银生节度,明代时有“普茶”记述,雍正七年置普洱府,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源于普洱。普洱是地名和产品名称最完美结合地,可以说,“普洱”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很知名的IP,但是也需要考虑在IP的推广、运用和深度展示上如何下功夫、有成效。同时,如何把普洱区域内具备IP潜力的新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设计、包装,确保在IP的设计上有普洱的独特性,同时也具备市场化、受认可的推广价值进行传播覆盖,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具体的IP潜力挖掘上,瞿滨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路,一是普洱宜居的气候资源IP化;二是普洱茶+文旅IP化;三是茶马古道线路IP化。
瞿滨介绍,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普洱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宜居城市榜,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风俗、生态理念决定了她的宜居程度。北回归线横穿其境,全区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中心城区海拔1300米(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拔高度),年均气温18.9℃,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真正的春城。所以,将这样优越的气候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进行IP化打造是极其有价值和意义的。
而对于普洱茶和茶马古道来说,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如何与文旅结合通过IP化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市场,是需要一步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瞿滨认为,首先,应该结合茶树在普洱3000多万年来生长、演变的历史,深化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影响力,如普洱景谷县发现的已有3540万年历史的宽叶木兰化石,是迄今唯一发现的未受第四纪冰川波及的山茶目、山茶种属及茶树植物垂直演变的始祖。
其次,应该结合当前及未来旅游市场的需求,融入少数民族最古老的采茶制茶体验以及现代制茶科技,打造更多以茶为主题的定制化精品线路,让每个来到普洱体验茶文化线路的游客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收获和感悟。最后,就是讲好茶马古道的故事,结合腾讯原有IP形象,以IP文创产品推广和重走茶马古道线路等形式,让更多年轻游客了解、熟知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并愿意来实地感受、体验、宣传和推广。
全域化
全域体验式旅游,建立普洱与大众情感新连接
瞿滨说,在“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及“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全域旅游发展大背景下,普洱更要下好旅游发展的“整盘棋”。2019年,普洱将着力实施“一部手机游云南”普洱版块完善提升、旅游厕所建设、自驾旅游推进、康养旅游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建设;推进高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特色旅游庄园等旅游产品建设;加快推进“百里普洱茶道”、安缦酒店、华侨城、融创等康养项目建设,加快洲际、温德姆等国际知名酒店、高端民宿建成营业;大力推进旅游与医疗、体育、生物保健等相关产业融合,积极打造养身、养心、养神的精品旅游产品,力争在“健康养生之地”打造上取得新突破。
在发展体验式全域旅游方面,瞿滨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首先应该提升打造系列性民族节庆品牌,如墨江的国际双胞胎节、西盟的木鼓节、孟连的神鱼节、江城的三丫果节、端午百草根节以及各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节庆,确保一年四季都能聚集众多游客,让游客在节庆的愉悦中深度体验到普洱的民风民俗。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也是体验式旅游的一个承载方式,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游客深入村村寨寨,晴时摘果、雨时捕鱼,放松身心体验最淳朴的乡村生活。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自驾游、建设房车营地,加快市内4条、全省重点“昆曼”精品自驾线路建设,年内建成昆曼线上第一个5星级的自驾营地(思茅区倚象山),吸引游客以自驾的形式体验普洱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风光和风土民情。目前,普洱在建的房车营地有四个,已建成的有两个。接下来,普洱还将不断完善自驾游基础设施建设,在茶园、湿地公园、历史村寨、樱花林、油菜花地等场地附近建设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让来到普洱的游客能够有更好的体验。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普洱更多实用攻略
【END】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