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志松、段知壮《唐代犯罪学学说丛论》出版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3-05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6
页数:342
定价:59.00
装帧:平装
ISBN:9787562093909
作者简介:

刘志松,1980年出生,法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负责人。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天津市 “七五”普法讲师团讲师、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成员,硕士生导师(兼)。研究领域为中国犯罪学史、基层社会治理。

段知壮,法学博士,讲师,先后于哈尔滨商业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第二学位)、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为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候选人。著有《宗教自由的界定性分析》,曾在《爱知论丛》(日本)、《亚洲研究》(韩国)、《玄奘法律评论》(台湾)、《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参加重大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典·法律典·民法分典》的编撰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分上下两篇共是十四章,介绍唐代时期的犯罪学发展学说,内容基本涵盖了唐代所有关于犯罪的思想和学派。上篇介绍唐代不同类型犯罪中的犯罪学思想,如管理职务犯罪、血亲复仇案件、贼盗类犯罪、巫术犯罪中的犯罪学思想;下篇介绍唐代比较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的犯罪学思想,如李世民、武则天、柳宗元、韩愈、杜光庭等。

目次 

绪论
一、唐代社会历史概况
二、唐代的思想学说发展概况
三、唐代佛学对于心性论——罪因问题的考察
四、唐代佛学对于忏法、律法——罪的治理问题的探讨
上篇
第一章 妖言谋反罪的犯罪学考察
一、佛教僧人妖言谋反类犯罪的主体倾向
二、佛教僧人妖言谋反类犯罪背后政治势力的博弈
三、佛教僧人妖言谋反类犯罪的谋财起因
第二章 官吏职务犯罪的犯罪学考察
一、唐代官吏经济类犯罪的罪责指向
二、唐代官吏犯罪处罚手段的选择倾向
三、犯罪学意义下的唐代吏治
第三章 血亲复仇案的犯罪学考察
一、道德评价与犯罪事实的有意识区隔
二、司法裁量对血亲复仇处理的影响
三、血亲复仇犯罪学意义的文化内核
第四章 贼盗犯罪的犯罪学考察
一、唐代关于贼盗类犯罪的法律规定
二、贼盗类犯罪的成因及规制方向
三、贼盗类犯罪的处理模式与手段选择
第五章 巫术犯罪的犯罪学考察
一、唐代关于巫术犯罪的法律规定
二、巫术犯罪的民众心理认知
三、宗教戒律在社会善恶观念方面的影响
第六章 奸罪的犯罪学考察
一、社会秩序维护下的奸罪立法
二、越轨行为的犯罪意义构建
三、两性关系的伦理维度与道德背书
下篇
第七章 李世民对于罪的认识与论述
一、罪与罚的调节性分离
二、君主个人的道德自律
三、谏言是否为罪的忠君标准
四、对犯罪处理的维稳导向
第八章 武则天对于罪的认识与论述
一、对女性参政之“罪”的消解
二、对谶纬是否为“罪”的认定
三、以打击政敌为根本的“罪”之指向
第九章 孔颖达经学思想中对“罪”的探讨
一、对政治伦理的道德约束
二、对伦理关系的规范构建、
三、对道德修养的体系评价
第十章 柳宗元的犯罪学学说
一、对自身贬谪之“罪”的反思
二、民本位理念下的官吏之“罪”
三、对“罪”的实用道德主义判定
第十一章 韩愈的犯罪学学说
一、生活经历背后对规则的渴望
二、反佛思想背后的“罪责”指向
三、对儒家“礼”秩序的终极维护
第十二章 白居易有关罪的学说
一、激进民本主义背后的君之“责”
二、江州之贬的具体“罪状”
三、命运之“罪”的虚无主义倾向
第十三章 释道宣有关罪的学说
一、对戒律形式与宗教理念的融汇
二、罪责意义上止恶与扬善的统一
三、应对政治管控的戒坛仪式建设
第十四章 杜光庭有关罪的学说
一、杜光庭道教戒律观呈现
二、价值评判背后的社会伦理秩序
三、哲学本体论下的“罪”之根源
后记

郜俊斌《汉代三公犯罪研究》出版
黄道诚《宋代侦查勘验制度研究》出版
赵晶《<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再版
梁健《曹魏法制综考》出版
律璞《两汉法官文化价值分析》出版
郑显文《中国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礼法社会》出版
高明士《中国中古礼律综论续编:礼教与法制 》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