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一飞《唐宋文史论集》出版(附:王友胜序/后记)

编委会 中古史研究 2021-03-05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0-11
页数:295
定价: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101148015
作者简介:  

李一飞,1933年2月生,湖南永顺人。195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中文系,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退休)。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主教唐宋文学,在《文学遗产》《文献》《中国韵文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出版社出版专著、合著、参著十余种。1995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1997年受聘为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学科专家评审组评委。1999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因参撰《唐五代文学编年史》,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陶敏合撰、中华书局出版《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2004年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内容简介:  

《唐宋文史论集》一书由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一飞教授精选其近四十年来发表的30篇关于唐宋文学的论文结集,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是对唐宋时期重要作家生平行事的考证;二是对唐宋部分作家作品的评析;三是对唐宋某个历史阶段文学特征特质的评论;四是关于唐宋文学发展进程中文体兴革的阐述;五是关于唐宋一些作家在文学发展进程中历史地位的评价。作者尤着力于新说的阐发和对旧说偏差的修正,如对中唐传记文学及中晚唐怀旧诗作特质、价值的述评,对杜甫、韩愈、张籍、李商隐、梅尧臣、秦观、苏轼、范成大诸家以及对唐集、宋集的考评、着墨尤多。本书为作者一生之学术精粹,文献较为扎实,考证严谨,立论精当,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目次

序言/王友胜
杜诗“诗史”说略评 杜甫流寓湖南行事考辨三题《江南逢李龟年》笺证韩愈诗系年考辨六则韩诗“以丑为美”说张籍王建交游考述张籍行迹仕履考证拾零《唐国史补》作者李肇行迹考略《因话录》作者赵璘的生卒与仕履中唐传记文学鸟瞰《教坊记》作者崔令钦生平考补中唐诗歌活动例说诗歌命题的一种新创造——论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唐诗咏玄宗及其文化意蕴唐人台阁诗及其艺术教训中晚唐怀旧诗述评有益于开拓唐诗研究的力作——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评介清代几种唐集笺注本略评《新唐书》的编撰及参撰人纪考 梅尧臣早期事迹考苏轼《答毕仲举书》为答毕仲游作刍议论秦观的诗文创作王以宁和他的词 张孝祥词创作历程述评论范成大诗王友胜《唐宋文学史论》序词的艺术手法探讨试论词体地位的逐步提高宋集小考五题宋集小考(续)
后记 

序言/王友胜

李一飞先生是我素来特别尊敬的师长。他今虽已届老耋之年,尚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记得两年前,李老师就对我表达过要在有生之年整理出版个人待出书稿的想法。文章千古事,出版论文集是件非常严肃的学术工作,丝毫马虎不得。很多著名学者的经典、传世之作,往往就是以论文集的形式呈现,陈寅恪的《寒柳堂集》、钱锺书的《七缀集》、闻一多的《唐诗杂论》、王瑶的《中古文学史论》等等,莫不如此。李老师现将其数十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摘其精要,汇于一编,题曰《唐宋文史论集》,拟付梓问世,以嘉惠学林。这一善举既是他个人学术人生的圆满总结,又是他奉献给学术同仁的文化硕果,可庆可贺。

该集的内容,正如书名,分作唐、宋文史研讨两大部分,凡三十篇。所收论文,揆其时间,从最早发表于1981年的《词的艺术手法探讨》,至2018年的收官之作《宋集小考(续)》,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八年,基本上贯穿了他的全部学术人生。研究范围则涉及诗、词、文等不同文体,还有关于笔记作者、唐宋诗别集、总集、词话、史籍、年谱的考评及十余位作家个案的研究,面广点多、格局宏大,彰显出作者比较开阔的学术视域与广泛的学术兴趣,允称既有广度,也不乏深度的唐宋文史研究力作。

本集论文乃作者积年精思而成,分读各有特点,合看颇具共性,体现了独特的治学门径。全书的内容构成是系列研究与个案探讨的有机结合,研究方法上是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的彼此交融。作者多年来对杜甫研究下过很深的功夫,前既有《杜甫与杜诗》(岳麓书社1994年)一书出版,收入本集的又有三篇杜甫研究系列论文,《杜诗“诗史”说略评》《杜甫流寓湖南行事考辨三题》《<江南逢李龟年>笺证》均为在前书的基础上,继续思考的结果。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杜诗学中比较关键的问题予以探讨,推进了杜诗研究的历史进程。《唐国史补》作者李肇考、《因话录》作者赵璘考以及《教坊记》作者崔令钦考等,均为有计划撰构的学术笔记系列研究之作,史料扎实,逻辑绵密,反映了作者企图对唐五代笔记整体思考的努力。个案研究则涉及杜甫、韩愈、张籍、王建、李商隐、梅尧臣、苏轼、秦观、王以宁、张孝祥、范成大等唐宋两朝主要诗人、词家,其中有作者生平事迹的考辨,有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度发掘,也有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与阐释。视野方法上,有关乎诗歌系年、作家行事之类极微极细的考辨,又不乏诸如中唐传记文学、中唐诗歌、中晚唐怀旧诗唐代咏玄宗诗、唐人台阁诗、词作艺术、词体地位等视角开阔的宏观探讨,多种手法、多幅笔墨,既顺应了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又满足了读者不同的阅读需要。

该集的第二个特色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微见著 ,立论稳妥,实事求是,往往在对史料进行精审比勘分析后做出新结论,其为文一如为人,朴实、平淡,不发惊人之言,不作蹈空之论。论集中《韩愈诗系年考辨六则》《张籍王建交游考述》《张籍行迹仕履考证拾零》《梅尧臣早期事迹》《苏轼<答毕仲举书>为答毕仲游作刍议》《宋集小考五题》《宋集小考(续)》等文,内以考据见长。如《宋集小考五题·詹慥、詹体仁诗真伪辨》一文指出:《全宋诗》卷一九二三所录詹慥诗,除去本卷重见一首,实为十首。这十首诗中,除《铜江吊子陵》一首可能为本人作,仍难断定外,其余九首均为他人之诗;卷二六一三所录詹体仁诗十首,除《姑苏台同年会次袁说友韵》为本人作、《解组自乐》存疑外,其余八首均为他人之诗,两人诗中杂入他人诗歌凡十七首。这十七首伪作,全都出自清朱秉鉴所辑编的《詹元善先生遗集》,且为朱氏有意作伪。集中诸如此类的论断有根有据,发人所未发,颇令人信服。

作者阅读广泛,既熟悉研究对象的研究历史,又特别关注研究现状,所涉论题凡有学界前辈、师友同仁的旧说新解,皆逐一标举,或备列他说,按而不断,或截断众流,自立新说,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是为该集写作中努力彰显的第三个特色。如《杜甫流寓湖南行事考辨三题》一文中,作者通过史料梳理,考证韩愈《题杜工部坟》、李观《补遗杜子美传》为伪作,得出杜甫“溺死说"与“牛肉白酒饫死说”一样经不起推敲,但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如已有的醉死说、毒死说、病死说等,均未做分析。但在杜甫的卒年这个问题上,作者态度鲜明,极力否定清钱大昕、晚清陈衍及今人丘良任等卒于大历六年(771)之说,而维护元稹《杜君墓系铭》和旧新《唐书》本传以来卒于大历五年(770)的传统说法。又《唐人台阁诗及其艺术教训》一文亦是显例。此文写作于20世纪末,之前的学界以唐人台阁诗题材狭窄、主旨颂圣而多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作者引证大量材料进行分析,指出唐人台阁诗有真实再现时代太平气象,有突破歌功颂德基调而意存规讽,甚至也有推动唐代诗歌繁荣、诗风形成的积极意义。

李老师性情温文尔雅,为人和善低调,鲜与外界过多交游,也较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故学界一般学者对他不甚了解。他民国二十二年出生于位于大湘西的湖南永顺县,1953年中师毕业后,保送至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曾在浏阳县中、湘潭地委宣传部工作二十余年,1979年调人原湘潭师专中文科。该校先后升格为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李老师均在中文系任教,曾任该系主任数年。2003年年底以七十高龄荣休,为国家教书育人凡四十六年有余。李老师虽平时不事张扬,然学问渊源有自,在湖南师院学习期间,曾师从湖湘著名学者马宗霍、周秉钧诸先生。新时期以来,长期从事唐宋文学教学与研究。1995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三等奖,先后出版《杜甫与杜诗》《谭嗣同诗全编》《杨亿年谱》等著作。他与陶敏、傅璇琮教授合著出版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唐卷),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与陶敏教授合著出版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获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参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教程》获国家教委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另参编有《全唐五代诗》《全唐五代笔记》等典籍。

李老师不仅治学严谨踏实,学术著述比较丰硕,而且家庭生活也非常和睦幸福。他与老伴同在中文系任教的张占梅老师夫妻恩爱数十年,四个儿女均事业有成,分别在不同城市工作,爱女远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医,任产科麻醉主任。晚年的李老师含饴弄孙之余,时常于庭前栽花、种草,或校园散步,以遣余年,有时也会拉拉二胡,沉醉于音乐的快乐中。他退而不休,十余年来,偶尔也有学术论文发表,除继续完成学术论著外,尚能用心坚持古典诗词写作,其中有数百首结集出版为《晚霞集》(中华书局2014年)一书,广布于诗词写作界,颇受好评。

我与李老师同在一个教研室工作的时间只有两年。在他退休前的那段时间,我先是离校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后来又在校图书馆任职。我们平时交往过从却较多,友情甚笃,有段时间还比邻而居,开户接语。二十多年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们年齿相差悬殊,他总以平常心与我往来,许为忘年交。但我始终以师礼待之,习惯于称呼“李老师”。2000年5月,我的博士论文《苏诗研究史稿》在岳麓书社出版,李老师曾撰写书评,极口揄扬;两年后,他的《杨亿年谱》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亦投桃报李,撰写书评,积极推介。2006 年,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唐宋诗史论》,蒙他不弃,曾为赐序,谬为奖掖;今其《唐宋文史论集》出版,特嘱撰序。后学实在愧不敢当,再三推辞不过,来而无往非君子,只得勉为其难。序文言浅意拙,语不及义,没有很好完成任务,还望李老师与广大读者有以谅之。

明末清初顾炎武有诗曰:“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愿李老师身心康泰,人生百年,学术之树常青。


王友胜

庚子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于听雨楼

后记 

余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主教唐宋文学,教学、工作中,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论集》便是从近四十年执教中发表的六十余篇论文中精选,共三十篇。大体上可分几个部分:一是有选择地对唐宋部分作家生平行事作考证;二是对唐宋部分作家作品的评析;三是对唐宋某个历史阶段文学特征特质的评论;四是关于唐宋文学发展进程中文体兴革的阐述;五是关于唐宋一些作家在文学发展进程中历史地位的评价。尤着力于新说的阐发和对旧说偏差的修正。如对中唐传记文学、中晚唐怀旧诗作特质、价值的述评,对杜甫、韩愈、张籍、李商隐、梅尧臣、秦观、苏轼、范成大诸家以及对唐集、宋集的考评、着墨尤多。这些论文全都分别在国家级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大多在唐(宋)代文学学术会议上宣读,多篇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由于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大,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行文、表述、注解方式,多有差异,此次出版需要规范、统一,幸得中华书局学术著作编辑室罗华彤先生审处;责任编辑余瑾女士,大自谋篇布局,细至脱字、误字,引文校正,一一提出“ 修改意见”,对提高《论集》的质量,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王友胜教授代为撰写序,褒奖溢美,语重心长,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忱。

至此,对出版一本有总结性、有代表性、有较高质量的论文集的期望,已说得足够了,俚谚有云“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杨亿对其著《武夷新集》也有“雕篆之文,窃怀敝帚之爱"的期许,书此以代余言,并期同行专家、读者有以赐教、指正。


李一飞于湖南科技大学北校区东苑半坡庐

2020年6月5日芒种节

(感谢中华书局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

田峰《唐宋行记研究》出版(附:巩本栋序/作者后记)
陈志平《唐宋书法史拾遗》出版
卢建荣《唐宋吃喝玩乐文化史:园林游憇、饭馆饯别与牡丹花会》出版
[美] 田安《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出版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出版
傅蓉蓉《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文学转型》出版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研究》出版
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再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