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驱蚊的谣言,你信了几个?
夏天来了,蚊子也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由于人们对蚊子太深恶痛绝了吧……关于驱蚊的各种方法和谣言也被传的风声水起:什么“蚊子爱叮X型血的人”啦、“家种驱蚊草,驱蚊很有效”啦……
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请少年得到App《少年生物学》的吴昌宇老师来给大家科学辟谣!
辟谣一
蚊子:你们人类的血型,宝宝不懂啊
蚊子在寻找目标的时候,可不是靠血型,而是一套独特的定位法。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蚊子和人距离远的时候,它们主要追踪的是人体呼吸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当蚊子靠近人体以后呢,它们会利用温度、湿度和汗液的气味,来做精准定位。
所以说,容易被蚊子咬的人,要么是他新陈代谢快、体温高、释放的二氧化碳多,要么就是他汗液的气味容易吸引蚊子。
所以,容易被蚊子叮,跟血型没有关系,下次再被叮,不要再把锅甩给血型啦。
既然跟血型无关,那我们该怎么驱蚊呢?不能乖乖地被咬,总得做点什么吧?
这时候,又有传闻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种驱蚊草”“吃维生素B”。这些方法靠谱吗?
辟谣二
蚊子:我们不怕植物,
以及你们的维生素
那些在花卉市场上广受欢迎的所谓的“驱蚊香草”确实有香味,种在家里也挺好看,但是可别指望靠它们驱蚊哦,因为在自然界并不存在让蚊子害怕或者讨厌植物,那些标榜纯天然植物成分的驱蚊产品,也全都不靠谱。
驱蚊草(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吃维生素B能驱蚊吗?这个就更不靠谱啦,其实根本就没这么回事,人如果摄入过量的维生素B,反而会对健康有害。
那么怎样驱蚊更有效呢?
科普一
科学的驱蚊方法和工具
靠谱的驱蚊方法是利用一些驱蚊药物。比如各种蚊香。
普通蚊香(图片来自网络)
电蚊香 (图片来自网络)
不管是那种弯弯曲曲的蚊香,还是插电的蚊香,它们的有效成分都是一种叫作除虫菊酯的物质,这种物质释放到空气里,就能迷晕或者杀死蚊子。
不过,蚊香虽然有效,却有一个缺点,它只能在室内用,要是出门去玩,总不能一直举着个蚊香吧。这时候,还有两种驱蚊物质可以供我们选择:避蚊胺(英文缩写DEET)和驱蚊酯(英文缩写IR3535)。我们在购买驱蚊产品的时候,可以对照中文名字或者英文缩写查看它的成分。
这两种驱蚊物质,避蚊胺效果强一些,不过有轻微的毒性,驱蚊酯效果弱一些,毒性也更弱。
“什么?有毒?不用不用,坚决不用!”
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看到“毒性”两个字的第一反应。
其实不用这么紧张,避蚊胺的毒性是在高浓度、大剂量条件下才会表现出来。市面上出售的驱蚊产品,避蚊胺的含量一般在10%到30%之间,这种浓度的避蚊胺对人体的损害,可比被蚊子叮咬小多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用全身都抹,抹在皮肤露出来的地方或者是衣服上就可以。
不过,避蚊胺的浓度直接决定了它的有效时间,10%大概是2小时,30%大概是8小时,我们可以根据浓度来及时涂抹,达到最好的驱蚊效果。
好了,说了这么多关于驱蚊的知识,我们费尽心力驱赶的,到底是那些蚊子呢?
科普二
到底是哪些蚊子在吸我们的血?
你们猜猜,全世界有多少种蚊子?
超过3500种!
天啊,这是多恐怖的数字,那么多密密麻麻的蚊子全都不一样,想想都可怕。
但是呢,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吸血,在咱们国家,最常见的吸血蚊子是三种,它们分别是:尖音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
尖音库蚊(来源:维基百科)
尖音库蚊的“尖音”,是说它飞舞时候的“嗡嗡”声比较尖,它的身体是浅灰色的,我们平时见到的灰蚊子,很多都是它。
白纹伊蚊 (图片来自网络)
白纹伊蚊,顾名思义,身体的底色是黑的,有白色的纹路,所以好多人叫它“花蚊子”。很多人说这种“花蚊子”是外国蚊子,咬人特别厉害。
没错,白纹伊蚊咬人确实厉害,而且其他种类的蚊子一般是晚上活动,白纹伊蚊大白天的就四处咬人。但是,它们并不是外国蚊子,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蚊子。
中华按蚊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按蚊也是灰色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站着不动的时候,屁股和后腿朝天撅得特别高。
它们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吸血,而是能够传播一种特别可怕的寄生生物,叫作疟原虫,人感染了疟原虫以后,就会得疟疾。
在《三国演义》里就曾提到过,诸葛亮在七擒孟获时,军队在行军途中遇到了瘴气,死伤了很多士兵,这里说的“瘴气”,就是热带地区蚊子传播的疟疾。
说到疟疾,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屠呦呦。
屠呦呦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就是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她也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好了,关于蚊子的知识就讲到这里,生物界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在等着您带孩子探索,现在就打开少年得到APP,找到《少年生物学-动物篇》吧,吴昌宇老师将带您和孩子一起探索生物的奥秘,看看万千生物的精彩。
如果你还没有购买这门课,现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一键获取~
往期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