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晚上,我第一次看见了银河” | 自然营笔记

乡村笔记BTC 乡村笔记BTC 2021-11-13


大家好,这里是乡村笔记Beyond The City。


7月1日到7月8日,我们在川西举办了乡土自然营。虽然天有不测暴雨、地有不测滑坡,但我们及时启动备选方案,将线路转至未被暴雨影响到的甘孜州、阿坝州,额外加赠了藏族民俗体验和文化研习。


风雨从来不是阻挡我们脚步的理由。



关于夏天的记忆是假期,假期又和课外辅导班以及旅行有关。似乎,在假期想要娱乐玩耍的心情与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奋斗,这两件事总是得不到调和。


但是在这一期的自然营中,学员们第一次亲近马、牛、小猪仔,第一次帮村民割草,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和银河,第一次走进碉楼……同时,他们也是第一次亲手捏糌粑做早餐,第一次制作植物标本、图鉴,第一次拍摄星夜大片,第一次学跳一首藏族歌舞……


来乡村,给你在民俗体验和学习上无数个“第一次”。


给生活做减法,给学习的纸张泼墨留白,也不失为一种更加明智的生活理念。


文章依旧略长,因为汇聚了学员们的真情实感。这次自然营,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触乡村,也有许多学员之前都参加过我们的寒假营。来听听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为这段旅程做的注解吧。


学员赵龙裔:


“那个晚上,我第一次看见了银河。”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土耳其有什么好看的,不如,去四川大山深处切猪草。


在七月的开头,我跟着乡村笔记来到了位于四川的藏族自治州,体验了一把藏族人民的生活。


最初觉得这一次的出行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旅游,打卡各种景点,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只不过多了看看山区人民生活这一项,让我的申请文书更加丰富罢了。


大概是从第二天开始,这趟旅行变得有些不一样。爬山并不急着赶路,植物老师贾老师开始科普路边的植物,“同学们过来看,这是琉璃草”、“这是猪秧秧,用来喂猪的”、“这是荨麻,扎了可以麻两个小时”——



突然,贾老师的目光射向了我,“你笑的这么开心,你来摸一下吧”,于是,在大家的注视下,我视死如归大力捏了一把荨麻的叶子,疼到了第二天早上。


名为自然营,自然少不了很多神奇的体验。采集植物制作植物标本,拍照做植物图鉴,帮助村民切猪草。刚开始切的草被藏族大叔嫌弃,一块一块大的猪都不要吃,观摩大叔切了三次才学得切猪草的真正方法——将还没有切的向前推,叠在切完的草上面,更方便用力,也让下面的草变得更碎。


在我切草的时候,张老师和大叔愉快地交流着他们切到手的经历,以此提醒我不要分神。那一段切猪草的时间,大概是我近些年来为数不多的全心全意只干一件事,没有胡思乱想,而大脑天马行空的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人生第一次”,或者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体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爬碉楼。藏族人民的楼梯让人看着着实惊慌,一整根木头切出脚踏的地方,抱着木头上,抱着木头下,总有一种会一脚踏空的感觉。


所以当老师招呼我们去爬碉楼的时候,我犹豫了,打算和其他女生一起呆在下面等待,但当其他同学都进去之后,抱着“都大老远来了,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的心情冲进了碉楼。


碉楼的内部构造就像它的梯子一样可怕,带着空洞的木板隔出一层一层,越往上木梯越窄也越陡,每一步都会让整个楼震动。


我们大致分为五个人一组,每五个人上一层,站在不同的角落里让木板受力平衡。下面的几楼我们还会开开玩笑,越往上连话都不敢大声说。



当爬到最后一层突然从昏暗的只有小洞的碉楼内部爬出,站在阳光中的时候,才发现从高处俯瞰整个村落,看着远处的座座碉楼是那么的震撼。


可能此生不会再回到藏族村落,也不会再有胆量爬上年久失修的碉楼,但我会一直记得爬上楼的瞬间,阳光洒在身上温热的感觉。


那个晚上,我还第一次看见了银河。


当我闭上眼睛再睁开之后,发现东边的天空上有一条银色的星带,密集的排列着星星,穿越好几个光年的星光就像钻石一样点缀在黑幕上。


这个自然营给了我亲近小动物的机会,吮着我手指头的小猪仔,把头突然靠近我脸的马,伸出舌头舔我手臂的牛犊。当然,还有厕所里的巨大蜘蛛,因为开了灯吸引来的一墙飞蛾和天牛。



自然营也给了我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相处的机会,不是通过网线,而是实实在在的聊天与互相帮助。


同学们在我爬木梯的时候扶着梯子、拉我一把,在我蹲下给植物拍照的时候帮我撑着雨伞;老师在我肚子不舒服之后给我喝葡萄糖溶液,问要不要给我炒蛋炒饭,以及在最后一顿晚饭买来我心心念念的大西瓜;虽然我包的包子很丑,但藏族阿姨还是夸赞我一学就会,每一顿饭都热情的招待,尽量做的符合我们的口味。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山村中的有些问题。生活用水直接往河里排,卫生状况堪忧到处都是苍蝇和飞虫,虽然有热水器但是不能把热水和冷水合适的混在一起,生活不方便。村民们的生活也只是刚刚摆脱贫困,下山需要走好几个小时的路。



希望真实体验过这样生活的我们在未来可以帮助藏区的人民,改善他们的生活。


那就暂时说再见啦,彩虹、银河、小动物们、草原,还有我可爱的老师同学们。



学员叶子豪:


“哪怕语言不通,他们传递出的那份温情却总能毫无阻碍的直达你的心底,让你卸下了平时在城市里离不开的坚硬的盔甲。”



第二次参加乡村笔记的活动了,与上次一样,让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这次参加的自然营相比之前的调研营更加的辛苦,我和同学将它戏称为“探险笔记”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一路上不时因为泥石流而被阻断了行程,还有同学老师在四千多米海拔合力修车的故事。



这趟旅程中有更多让人难忘的回忆,作为自然营,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山中的种种自然美景,而其中尤以植物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很多种植物,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许多植物的特征和辨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采集了植物标本,制作了植物图鉴。这两项工作并不仅仅限于在达木村,实际上它们贯穿了几乎整个活动过程。


它们除了让我们增加了知识,更培养了我们的细心与恒心,在一次次为标本换纸和一张张拍摄植物照片的过程中,我也切身体会到重走威尔逊之路的印开蒲老先生的不易。


在达木村淳朴好客的主人一家里,我们围着篝火,带来各自的才艺。节目可能很短,歌声也可能不那么专业,甚至听不懂对方在唱些什么,但是短短的两天已经让我们融入了他们之中。


还有,在达木村,素不相识的乡民老远就会向你挥手问好,哪怕语言不通,他们传递出的那份温情却总能毫无阻碍的直达你的心底,让你卸下了平时在城市里离不开的坚硬的盔甲。



在一个难得的晴朗的夜晚,我们看到了在城市里几乎完全没有机会看到的银河,我们便临时开始了“乡土摄影营”同学老师合力拍摄星空大片。


在曝光的30秒里,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期待着最终的成果。我突然感到全情投入一件事的幸福感,就像我们顶着照片一次次被否决的沮丧,继续熬夜排版,第二天再跑回山里更小心地拍一堆照片回来。尽管确实辛苦,但其中却有无尽的乐趣。


这七天里,我们经历了太多,阳光,雨露,云雾,凉风;笑容,泪水,汗珠,血滴......我相信这些都会长存于我的心中,让我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学员张泽宇:


“为了帮助我们做植物标本,大叔把自家的大丽花折下送给我们,还把一盆花中仅开的一株摘了。”




这次行程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生着病十分难受,我仿佛体会到了离家远行对家的思念。这次行程中我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刚开始还生着病,同学与老师们对我的照顾也让我十分感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当地老乡的热情,为了帮助我们做植物标本,大叔把自家的大丽花折下送给我们,还把一盆花中仅开的一株摘了;大妈们则认真地帮我们换上当地的传统服饰,教我们跳锅庄,并为我们准备丰盛的菜肴...... 


这次四川之行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无论是艰难地爬山,细心采集植物制作标本,还是中途因山体滑坡改变行程,对我来说都是十分难忘且珍贵的回忆。




学员陆静涵:


“呆在农村的时间里,我不用考虑我的暑假作业还有多少。”



第一次知道乡村笔记的夏令营是在读了微信的推广文章以后,当时的感觉就是这将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开营的那一天,我对四川农村的概念还停留在泥泞的小路、低矮的平房上面。


在为期八天的自然营结束以后,我对农村有了新的认识:那是远离城市喧嚣,自给自足的地方。呆在农村的时间里,我不用考虑我的暑假作业还有多少。



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是我一天的任务。抛开烦恼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没有学业的压力是多么的轻松。


在这八天里,我充分的体会到了老乡们对我们的热情以及他们淳朴善良的民风,我学到了辨别植物的基本能力和一首简单的藏族歌舞。最让我难忘的经历还是在东女国大峡谷,风景超赞,虽然说山路不是一般的难走,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学员陆艺飞:


“直观、深切的感受成为了联系的纽带,跨过了城乡的鸿沟,深刻了我们对中国乡村的理解。”



为期八天的四川乡土、自然之行,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体验到了在乡村不一样的充实感,使这个暑假一开始就变得如此意义非凡。作为第二次参加乡村研学活动的学员,我还有许多话想要分享。



先说说我吧,我两次参加活动的目的是大致相同的。我是从小生在城市的孩子,几乎从未有过走进大山、接触乡村的经历。来到乡村,我希望通过与老乡们的交流,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种只属于乡村的智慧。


在研学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字——差异。不仅是城市和农村间的巨大鸿沟,而在有着不同出生背景的同学之间,也存在很多包括性格、思维方式和观念的不同。在这激烈的碰撞中,我学会了倾听不同的声音,同时独立思考,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


相比于寒假前往湘西考察调研时入住了专门的客栈,本次四川自然行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直接入住村民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与他们舞蹈、歌唱,真正体验了村民的生活。


虽然条件艰苦——比如有天早饭吃的糌粑就是我们自己亲手捏的,晚上会有各种飞虫循着灯光登门拜访,但这直观、深切的感受成为了联系的纽带,跨过了城乡的鸿沟,深刻了我们对中国乡村的理解。



另外,这次自然营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使整个行程充实但又不匆忙。采集植物标本、制作植物图鉴、测绘碉楼图纸……任务繁多,又具挑战性和专业性。


但我们并没有害怕,分成两小组,每位组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老师的带领下,记录下一株株植物,勾勒出的一笔一划都令我们充满成就感,又促进了组员间的交流。


美中不足的大概只有不断的泥石流、塌方等灾害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由于当地本身群山坐落,海拔落差大,再加夏季多雨冲刷山体,易造成灾害事件,可能会引发学员父母的担忧。因此我建议该行程可调整在地质灾害较少的寒假期间为好。


两次乡村笔记的行程令我受益匪浅,给予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去看中国、看世界,也让我有机会走出城市的牢笼,在乡村,发现另一个自己,一个虔诚的、投入的自己。希望下一期旅行,我们可以再次相遇。



课程老师贾宏宏:


四川大学生态学硕士,乡村笔记自然营博物学导师,川大自然博物馆优秀讲解,曾在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景观研究。


“背起行囊,走进未知的自然营。当你开始好奇一株草的顽强,一朵花的名字;你渴望知道古树背后的故事,玛尼石刻的福语……这些你自然提问的瞬间,那些纯真的笑容开始绽放在你们脸上时。我知道,是你们升华了这次乡村之行更有深意的内涵。”


去乡村

遇见另一个自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