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乡村写歌:“很高兴遇见你,在每一个夏季” | 写作营笔记

刘恩保 乡村笔记BTC 2021-11-13


书写之中,没有真相。


——陶立夏



大家好,这里是乡村笔记Beyond The City。

 

7月6日到7月13日,乡村笔记在湘西开展了写作营。这是我们继寒假项目之后,第二次带学员走这条线路。

 

看起来顺畅自然的行程,是在我们总结了寒假项目和5月试运行的经验后,双脚一遍又一遍地走过沅水岸边湿润的石子路、走过悬崖古村里充满烟火气的草屋木房、走过人声鼎沸的喧嚣集市……

 


所以现在,我们才能在把学员们送上返程的高铁后,自豪地说:

 

“我们用八天时间,让孩子们把我们近一年来在乡村探索的东西,浓缩成了精华的‘琼浆玉露’,连同代表着乡土气息的,来自大山里的土鸡蛋山羊肉酸豆角大西瓜,一并‘吃下’。”


课程老师 钱志龙

7 July 2018


雨中的村子弥漫着青草野花淋浴时哼唱的歌声,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子们的文学素养。


孩子们最后要交一篇文章,计划我和子茵给孩子们做一对一的点评修改,我话到嘴边却失去了指点文字本身的勇气。写作本来是件极其私密的事,呵护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比什么都重要。看到他们的成长足迹让我泪湿眼眶,决定用等量的文字回馈这份珍贵的信任。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貌似顽石的璞玉,需要时间的磨洗才能绽放光芒。


课程老师 马子茵

7 July 2018


在船顶讲课的傍晚,举着手机的光照在书本上,小豆包们像小星星闪耀。


第二天清晨爬山去采风,背了电脑,和队尾两个初中小男孩艰难地走,其中一个帮朋友拎着包,还问了我三次“老师我帮你拿吧” ,特别的暖。


教育需要耐心和沉淀,它有周期,需要一定的磨合和等待。这个过程能够有心去坚持的都是值得敬佩的。


站在学生们的侧后方,同他们经历许多新鲜的生活体验,参与一点点他们的成长,看他们吹出夏天彩色的泡泡~


很美好。



1. 写作与唱歌


写作营的最后一天,子茵老师讲授“文字的音韵之美”,三个小组分别选一首歌曲重新填词。

 

在古代,人们写诗作词如同唱歌一般。


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的乐歌,很大程度就是用于各种典礼礼仪和娱乐。

 


古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发音时的口型,轻弱短促或强盛有力,词音的流动,让人仅仅通过诵读就能体会到文字中激越高亢,或者低昂沉郁、简淡清亮的音韵之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除了或雄浑、或寂寥、或凄美的视觉意象之外,我们在品读诗词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想象一个举杯望月的古者,或是青衫飘飘的隐士,以抑扬顿挫的腔调念出诗词,伴随着弦歌酒宴、鼓瑟吹笙。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中,学员们写下了这样的歌:





你陪我到达怀化,越过城市喧嚣。

歌声围绕篝火,你醉酒后的嬉笑。

不见你的忧愁,离开我的家乡,

时间此刻停留,星空的等候。

很高兴遇见你,在每一个夏季。

你选择去往的,是我们喜爱的。

乡村笔记啊,道不尽太多涟漪。

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呀。

怎么会选择了它,并决定坚持参加。

放弃了我的手机我的一切现代化。

乡村笔记啊,诉不完当时年少。

我的故事还是关于你啊。

 

盛夏的光影下 燥热伴彷徨

沅江的鱼排上 微风吹来清凉

深山里 是乡村笔记

见证我绽放

山川偷走迷茫 只留下希望

溪流偷走悲伤 只留下了微笑

我来过 然后我走后

只留下星空

那一夜 我们望着星空

篝火点燃着灿烂的梦

村庄田野和美酒

像不变星空陪着我

 

五强溪畔,赵大姐的饭

蛋配米饭,人手一碗

盐巴辣椒满嘴

星光珍贵,名字认错谁

夜色微凉,溪水轻荡漾

蚊子在天上飞

你说山有点难攀 想让我知难而退

陡峭山路爬到累 只要故事真的美

哦~看到朦胧的山水 不要怕半途而废

拥有它就拥有乡村美

 

鸭窠围 爱上你 从那天起 享受得很轻易

鸭窠围 别改变 你的美丽 我会再来滴

鸭窠围 爱上你 从那天起 享受得很轻易

鸭窠围 别改变 你的美丽 我会再来滴

感谢乡村笔记


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将一切作为中介沟通手段的电子产品和聊天软件排开,让大家真实地面对面沟通,用笔触交流思维和心灵的感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行程最后一天时写歌的活动,和我一队的每一个队员都在这一天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


“队伍中有一个男孩,年龄小,总是笑呵呵的,有些幼稚,但在写歌时他非常努力,编的歌词相当不错。”学员柳怡雯在随笔中写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728ekmho7&width=500&height=375&auto=0



2. 写作与自然



“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砚石溪村的土鸡蛋,浦市万荷池边的‘鹅语’,凉灯村山脚下的冰清小溪,是它们引领着我探索自然。

 

“在湘西的少数民族文化里,人和动物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慢慢感悟自然。惟有乡村中贴近自然的慢节奏生活才能孕育敏锐的洞察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沈从文和黄永玉等大家的文学成就、艺术造诣,都离不开这片土地和自然。”


——写作营学员 洪平元


一个写作或者想要学习写作的人,是不能离开自然的。

 

我们时常会发现,现在看到的故事都如出一辙。

 

所有的场景,都是城市的高楼大厦,从一个购物广场变换到另一个高档餐厅;


所有的人物,都是意气风发的学生或摸爬滚打的职场人物;


所有的情节,都是失败受挫之后发奋图强取得成功,或者仍怀着不知为了什么而坚定的信念咬牙坚持。

 

高中时,作文总是会被语文老师说:“作文是有形式的套路,但不能连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不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鲁迅罗兰高尔基。不然凭什么给你高分?”

 


我们时常会发现,古典诗词大部分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干脆是直接描写自然景物,讴歌旷野的雄奇和田园生活的闲适。

 

君不见,在李白的《登锦城散花楼》这样以建筑为名的诗中,也有着朝光暮雨、三峡双流?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如果说,“不懂历史,你就不懂一切。就像一片树叶,不了解树的存在。” 那一样的,不懂自然,不懂乡村,我们就不懂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真正的寓意。



“那晚的星空特别美丽,我仰着头,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画卷,是那么的美丽!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挂在漆黑的夜空中,我们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夜空中最亮的星》。点燃一堆篝火,火焰照亮了天空,我们的脸上暖洋洋的。

 

“那一晚,那一夜的繁星,那一簇熊熊篝火,现在想来还是那么清晰!”


——学员 张乐阳




3. 写作与生活世界


大城市里有万达广场、小吃一条街、商业街,乡村有集市。集市的发源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有记载:“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俗呼狄梁大会。”

 

赶集,去集市上叫卖,是湘西的写作营和调研营别具一格的行程特色。

 


对于习惯在教室里安静听讲的学生们来说,最困难的或许不是要在考试前翻完多少书本,而是要在许多人面前表达自己。

 

在赶集时,和寒假项目时的学员们相似,大家不懂得、不习惯吆喝,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小小的摊位被淹没在茫茫人潮之中。

 

不过就像所有童话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有的经历都有意义,所有的锻炼都会成长。






“我弯腰拿起一个电风扇,装上电池对着自己吹了起来,想要无声地表达自己的产品有多好有多方便生活。


“非常明显,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叫卖声很容易地就被隔壁的喇叭淹没了,而人们也根本没注意到我手中方便生活的小电扇其实是我们对外出售的产品。


“我也想大声喊出来招徕顾客,张了张嘴,可是字都卡在了我的喉咙里,上不去下不来,像一根细细的鱼刺,咽不下去吐不出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生涩难受。


“我不再逼自己第一声就喊出很大分贝,而是循序渐进,先轻轻地说,然后逐渐放大声音,同时目光殷切地看着来往的人。


“我最终喊出来了:‘水枪电扇防蚊手环夏天三件套买一送一!还送小猪佩奇贴纸喽!’声音比隔壁喇叭声还大。”


“终于,也许是我们的叫卖声太大,也许是我们的销售策略实在太优惠,有几个孩子和老人停了下来。孩子拉着老人,老人讨价还价。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年轻人。”


——学员 施伊晗


这是来到乡村,为学员们上的最生动的一课。写作的要义,在于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过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我们认为无意义的事情,没有那种深夜生病然后父母背着狂奔去医院的感人经历,没有离家出走饥寒交迫然后街头的老婆婆送了一碗馄饨等“撒谎作文”常见的套路。

 

但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的积累,生活中波澜不惊的日常,其实也蕴藏着很多深意。

 

娜塔莉•戈登堡(Natalie Goldberg)曾说,


“真正的生命存在于写作当中,而非经年累月一再朗读同样的几首诗。我们不断地需要有新的洞察和观点,我们生活的世界也非一成不变。你无法在一首诗里便挖掘出永恒不灭、一辈子都能让你满意的真理。”

 


尾声


我学会了用同理心认识和理解乡村。


“现代城市人总是追捧支教和捐赠等建立于同情心之上的行为,而乡村笔记却引导学生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反思乡村现状。


“我们爬过山里孩子每天上学走的泥泞陡坡,我们像村民们一样,坐在山江镇的烈日下赶集,我们去到不同的村庄,和老人们像朋友一样交谈。


这些正是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的,生活在城市的我们需要这些经历来支撑我们回答‘What's China Like’这样的问题。”

 

——学员 洪平元



所谓的同理心,它不是同情心,不是抽象化的感知,而是要在具象的场景里面参与到他人生活之中。


如同亨利•福特所说:“The secret of success lies in his own foot into the shoes of others”,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

 

通过成为他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才能认识到那些与我们知识不同、观点不同、思维不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生活。

 

我们在大城市,在高楼大厦里学会如何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而在乡村,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尊重彼此的不同,拥抱不同。



“十八岁的我在过去的人生里,一直在潜意识中对写作有种抗拒,也很难享受这种过程。


“但在乡村笔记的行程中,我们每天坚持写作练习,记录生活和体会,我逐渐学会在写作中寻找另一个自己。

 

“在实践中那些精彩瞬间的感动固然无可取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在脑海里淡化,最终被遗忘。用纸和笔在一天结束时进行回忆和反思,不仅有助于记忆,更会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这段行程使我拥有新的感触,而写作这种方式使它们成为我人生中的烙印。希望多年后,在那些繁忙的日子里,我依然坚持与相伴。”


在归途中,刚下火车,学员们还受到了记者们的采访。他们说,“乡村占了很大面积,我觉得,北上广没办法代表这个国家。繁华的都市是风景,乡村也应该是风景。”



项目详情


1.活动时间

写作营第三期 2018年8月11日—8月18日(开放报名,有少量名额)


2.报名对象

12岁—18岁全国青少年


3.活动费用

原价:7999/人

现价:6999/人

最低可享:6499/人

(若两人及两人以上组团报名,可享受减500优惠)

费用包含:怀化市接送站、住宿、餐饮、保险、导师费用等。(往返怀化交通费用不包含在内。)


4.报名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5.问询

欢迎家长:
扫描问询,组团报名。




去乡村,遇见另一个自己。


乡村笔记是一家致力于用教育链接城乡的社会企业。我们希望让城市孩子获得乡村视野,并让乡村发展获得城市支持。我们相信唯有完整的视野才能使人成才,唯有认识乡村才能使人的视野完整。


我们的使命是,让孩子体验乡村生活,发现乡村故事,感受乡村文化,培养全面素质能力,是其成为更具有同理心与适应力的未来精英。


乡村笔记•乡土研学项目同时覆盖中国偏远地区乡村和城市周边,基于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开发一系列精品课程。研学项目旨在让学员感受最真实的乡野,锻炼写作、调研、自然探索等能力。项目成果将选登《中国青年》、《意林》等刊物,并在专家指导下切实服务乡村发展。参与研学项目也将让学员实现背景提升,助力自主招生和海外名校申请。


暑期项目有湘西写作营、湘西调研营、湘西亲子营、四川石棉自然营、山东菏泽戏曲营。写作营第三期、自然营第三期(项目日期均为8月11日到8月18日)尚有少量名额空余,欢迎报名,期待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乡村遇见另一个自己。




乡村笔记·乡土研学



在城市里焦虑的人,没有见过自然的竞争力 | 自然营第二期限额招募


卖过桃子摘过菜,用一天的时间浓缩乡间的日常 | 乡村笔记×金矢留学乡土课随笔



去乡村

遇见另一个自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