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地球与人类变得更好了吗?
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今天想和你来聊一聊,人与自然的故事。
01 原始森林的采集者们
在农业产生之前,在城市出现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做些什么呢?
他们在森林里散步,像超级玛丽一样摘蘑菇。
在人类的历史上,百万年的时间都是靠采集为生,果实、植物、蜂蜜、菌类,矫健的人穿着皮衣草裙在森林和草原上狂奔,争分夺秒在附近的狒狒发现之前把树上的无花果都摘走。
图/bilibili 《疯狂原始人》
他们需要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模式、营养、毒性、药理,知道季节的变化、暴雨或干旱的预警信号。他们需要清楚附近的每条河流、洞穴、无花果树,学习如何抓兔子,以及找到埋藏矿石的地方打造武器。
《人类简史》中曾提到,从采集狩猎文明进入农业文明、再兴起城市和工业,人类的脑容量在不断减小。
虽然从知识总量来说我们在不断进化,但在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上,我们在快速退化。
一个万年前的人类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用燧石打造出长矛,在森林里可以轻易找到各自丰富的食材做成一顿拼盘,而现代人在尝试时往往手忙脚乱。
程序员、教师、销售、流水线工人,这些现代化的职业往往专精于自身领域的抽象知识,而日常生活则依赖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想吃牛羊肉,就有人专门养殖、宰杀、料理,然后由外卖小哥把一锅炖好的肉送到面前。
图/摄图网
那么,我们真的不需要了解自然环境,也不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吗?
02 现在的地球更好了吗
在过去两百年间,大多数人类的谋生方式和劳动场景变成了城市,每天在办公桌前或者流水线上,也有部分人是在务农或者畜牧。
但比起百万年的采集狩猎,我们的现代化谋生方式不过是个偶然的“插曲”,采集狩猎时期的直觉本能和思维习惯依旧植根在DNA中。
为了能辨别出树上的是果实还是蛇,采集者们拥有发达的感官,更不用说会得近视眼
顺应季节的变化,采集者们不断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像马拉松选手一样瘦而灵敏
他们每三天出去打猎一次,每天最多采集六小时,大多数时间娱乐丰富:在森林草地闲逛,或者在部落里讲故事、在洞穴石壁上雕刻炫丽的岩画
图/ 蝌蚪五线谱
在历史学家研究描绘的图景中,森林自然中固然有老虎、熊等捕食者的危险,但它给当时的人类带来的却是以后不再有的东西:均衡的饮食、丰富的艺术娱乐和没有工业农业带来传染病的健康生活。
今天,我们许多人走过雨林、沙漠、高原、雪山,也曾以为这是没有人涉足过的天涯海角。
但在四万五千年前,印度尼西亚的古人便乘船横跨太平洋,抵达蜥蜴、无尾熊和袋狮遍布的澳大利亚;一万六千年前亚洲的人类跨越西伯利亚的寒流,抵达美洲。
而现在的状况是,塑料垃圾已经挤占了世界海洋最深处的海沟,和世界陆地最高峰的雪山。
听说曾经有某种奶茶的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周,现在整个地球上的垃圾可以环绕地球好几周。
图/新浪
《山海经》里面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拐杖,拐杖就变成了森林,体现的是当时人们对环境的意识。西周的时候,国家规定如果有人不种树,他死之后就没有棺材躺着,而在春天种树是最盛大的德行。
《礼记》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从秦始皇开始往后的皇帝,规定在道路两边要种树,在旅馆周围要种树,在河流旁边要种树,到荒山上去种树的人还可以不用交税。
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
原始的自然风景,还剩下多少呢?
03 植物天堂的拼贴画
图/吴苏
这个夏天,我们去了川西高原。
和盛夏时间飒爽的风一起跨过四姑娘山的残雪青云,沿着威尔逊之路的江往西行,穿过达维碉楼,前行在文明的旷野上。那些村落里古老的风景依旧,人事幻化,在时间的河流里凝聚成琥珀。
百年前,威尔逊先生拿着相机一路西行,记录下这座宝库般的植物花园里的上千种植物。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沿着古道一路追寻,那些书籍影像里的山脉村庄依然吹着花香四溢的风,好像时间从来没有在这里经过一样。
这里是川西,是嘉绒藏区,也是植物天堂。
图/吴苏
据说,用语言图像等方式来描绘自然景物并为其赋予超越自然的意义、概念,是人类在进化中独有的特征。从所谓文学、绘画等艺术创作,到在现实事物之上进行思辨的诸般哲学,大抵皆源于此。
也许每个人的基因里都有远古的采集者们流传下来的感知和天赋,只是在城市生活中,我们的思维日趋单一,渐渐忘记。
可是重要的东西,是不会真正忘记的。
学员们采集了植物标本,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拼贴出一幅幅创意画卷:
01 《思维的行进》
作者:邵乙皊&钮沛泽
作品介绍:躺在草坪上时,舒服得进入梦乡。思维是无形的,它是我们情感所绽放的花朵,是自由,也是禁锢。
继续前进?那是由血满草所掩饰的代表着深度思维的森林。血红色的枝叶牵扯住了目光,向那细丝般的光明前进吧。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那抹金色是?由矮金莲花散发出的丝线汇成一体,那是少女飘飘柔柔的金发——吸引人,但却有点奇怪?金发不自然地飘动,那是抖动的思绪……我走了过去,少女神秘的脸庞使我好奇。走过去,由心情聚拢的白色花丛拂过双腿。我看到了,那是我,那是我最本质的思维。
作品材料:血满草,柳叶马鞭草,粗根老鹳草,刺芒龙胆,矮金莲花,紫菀,土豆花,还有未知的红花。
02 《特朗普》
作者:Mason&Ryan
作品介绍:用七天七夜的时间,以叶片“造”出来美国的总统:特朗普。他是世界里最年轻的老头,最帅的小丑,最聪明的呆子。
我们用的花是从四川最高的山采的。
我们爬到山顶的时候,发现山顶上有两朵花,一朵黄色的,一朵橙色的。特朗普的皮肤,头发,就是用那两朵花做的。
请你投票给特朗普。
作品材料:野棉花,金丝梅,金盏菊,黑麦草
03 《随想》
作者:李秋欢&邓崴
作品介绍:天马行空的构图配着巧妙的配色,使这幅随想增添了一抹奇妙的色彩
山川的壮丽与草坪的简朴相得益彰
以各色的花草来代替河流的美妙
以木棉花的花瓣与血红的血满草果实结合做成一朵别具风味的花
将雪白的血满草剪碎来代表白云的优美
整体来看,特别具有抽象感
局部来看,各个细节完美展现
故,命名为“随想”
作品材料:野棉花,双模,银叶委陵草,血满草,刺芒龙胆,矮金莲花,血满草果实,鼠尾草,突隔梅花草,凸额马先蒿
04 《醉花阴》
作者:赵苏琰&孟以沐
作品介绍:烟花烟花漫天飞,我为谁妩媚?不过是醉眼看花,花也醉。
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烟雨落断桥,青石碎。
斟一杯天涯、一半花开,在风雨中潇洒。
轻风过竹林,低声语。酌一杯牵挂,在青苔上开花。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作品材料:野棉花 血满草 粗跟老鹳草 琉璃草 柳叶马鞭草 矮金莲花 尼泊尔香清 凸额马先蒿
05 《那片森林》
作者:王珂婧&霍伊然
作品介绍:那片森林融入我冰冷泪滴
绿叶落了,清风停了
那片森林融入无数居民
月朗星稀那里还有吗?
黄雀夜莺还在歌唱吗?
那片森林已成久远记忆…
作品材料:野棉花,百日菊,牛至,山马兰,酥皮鸭(没错,这也是一种植物哟)
06 《躁动》
作者:吴斯懿&寇育恺
作品介绍:马是一种被命名为Equus caballus 的哺乳动物,它自古是我们的好伙伴,在古代的战场上,马驮着将军们在战场上飞奔。
我们喜欢马,它的样子十分出色。大部分被人类所驯化的马平时威严无比,个子高大,却又对主人忠诚。
可谁又知道,当它们独自在原野中奔腾时,它们如获新生。
作品材料:黄山花楸,金丝梅,马尾松,鸡爪槭,夏枯草,倒根蓼,百日菊,豚草,大米,花椒,大豆,金盏菊,华东唐松草,白鹤藤,牛至,亮叶忍冬
07 《豆蔻》
作者:罗若菲&胡艺馨
作品介绍:东汉时期大文豪王粲的《神女赋》有言,“扬娥微眄,悬藐流离。婉约绮媚,举动多宜。”表现了中国女子自古以来的“清水出芙蓉”。
作品材料:血满草,三毛草 ,琉璃草,土豆花,野棉花,野草莓
08. 《Patrick star》
作者:陈语瞳&孙英杰
作品介绍:整幅画以一个大家的童年动漫形象代表——派大为主题,不由得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看第二眼时会注意到,这个海星在为你鼓掌:在下佩服。你会在心中为自己骄傲。
作品材料:野棉花,粗跟老鹳草,血门草,柳叶马鞭草,鲜柳,醋精秦艽,矮金莲花
09 《野猪佩奇》
作者:刘湘&竹书杭
作品介绍: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小猪佩奇的父母不会因为孩子无心犯下的小错误发脾气,他们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用耐心和鼓励陪伴孩子成长。
反观现实,有多少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他们很少对孩子进行鼓励或表扬,很少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缺点和犯下的错误,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基于此,我们创作了这幅天真可爱的野猪佩奇!
作品材料:榆树,野棉花,阔鳞鳞毛蕨,粗茎秦艽,紫菀,辽藁本,湿生扁蕾,管花鹿药,琉璃草,鼠尾草,柳叶马鞭草,狼毒,粗根老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