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卷】七年级生物(下)册 3套 附答案 |可下载
领取电子版打印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打印请拉到文末
【预习】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法|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微课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
一、单选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正确是( )
A.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 鼻、气管、支气管、肺
C. 呼吸道、肺 D. 呼吸道、支气管、气管
2.下列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 小肠分泌的肠液
B. 口腔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C. 胃内胃腺分泌的胃液
D. 肝脏分泌的胆汁
3.与心室相连,且流静脉血的血管是( )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主动脉 D. 上下腔静脉
4.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 )
A. 大分子蛋白质 B. 尿素
C. 葡萄糖 D. 无机盐
5.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 食道 B. 小肠
C. 大肠 D. 口腔
6.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7.在某人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发现蛋白质已被初步消化,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该部位可能是( )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小肠
8.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 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 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 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9.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
A. 大脑、小脑 B. 大脑、脑干
C. 小脑、大脑 D. 小脑、脑干
10.“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 晚上习惯将家里每个房间的灯都打开
C. 每天上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 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11.下列腺体中,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 唾液腺 B. 甲状腺
C. 胃腺 D. 胰腺
12.下列各组病症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是( )
A. 呆小症和侏儒症
B. 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C. 糖尿病和坏血病
D. 侏儒症和巨人症
13.幼儿经常补钙,但仍然患佝偻病,原因是体内缺乏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D D. 蛋白质
14.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15.在呼吸的过程中,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 )
A. 咽 B. 气管
C. 肺 D. 喉
16.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血流不止患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 红细胞、血浆、全血、血小板
D.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17.某人因车祸失血过多危及生命需大量输血,经化验知其血型为A型,医生给他输血时应输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18.氧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最终要到达( )
A. 肺 B. 血液
C. 组织细胞 D. 心脏
19.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 肾脏 B. 肾小球
C. 膀胱 D. 尿道
20.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反射 B. 反射弧
C. 神经元 D. 神经纤维
21.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小肠的长度为5-6米
B. 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 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
D. 小肠绒毛壁非常薄
22.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形成需经过的正确途径是( )
A. 外耳道→耳鼓→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B. 外耳道→听小骨→耳鼓→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C. 外耳道→耳鼓→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D. 外耳道→耳鼓→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中的一定区域→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23.你在看书时,书本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成像的正确顺序是 ( )
①虹膜 ②瞳孔 ③晶状体 ④角膜 ⑤视网膜 ⑥玻璃体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④②③⑥⑤ D. ④③②⑥⑤
24.“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和胎儿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
A. 输卵管、子宫 B. 卵巢、子宫
C. 子宫、子宫 D. 输卵管、输卵管
25.摘除子宫的妇女,表现的生理现象是( )
A. 正常排卵,月经失调
B. 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C. 不能排卵,月经失调
D. 不能排卵,月经正常
26.几百年来,长期在海上航行的船员经常遭受坏血病的困扰,但只要多吃柑橘,坏血病就能很快治愈.这是因为柑橘中含有丰富的(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27.某人近期感觉乏力、头晕,经检查患有贫血,医生建议他在日常饮食中多吃( )
A. 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B. 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C. 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D. 含淀粉丰富的食物
28.当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使下列何种结构两侧的大气压保持平衡( )
A. 耳廓 B. 咽鼓管
C. 鼓膜 D. 半规管
29.若手指划破后感染发炎,血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某种成分增多,这种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血浆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30.血液循环时,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
B.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C.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
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
二、填空题
3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和脊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它由细胞体和________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32.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________ 和消化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__ ,消化吸收的最主要的场所是 ________ 。
33.人的血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34.每个肾单位由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等部分组成,它也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5.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________两种方式排出体外。
三、综合题
36.下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部位①处的血管的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该血管是________(“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此处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________的场所。图中的物质物质B是________。
(2)血液中的C来自________系统,C至少要___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运输到大脑。
(3)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D等物质,它们随血液进入________(器官),在肾单位中,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37.图(一)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图(二)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A或B)演示吸气;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由________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血液变成________血。
38.下面是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其调节的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视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递到________形成视觉。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________]________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2)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________流入膀胱。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___→⑥。
(3)一个人阅读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完成阅读和理解这项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分别是位于 A上的视觉中枢和 ________。
39.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 1 | 2 | 3 | 4 | 5 |
馒头碎屑 或馒头块 | 适量馒头碎屑 | 适量馒头碎屑 | 适量馒头碎屑 | ① | 适量馒头碎屑 |
唾液或清水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2mL唾液 | ② |
温度 | 37℃ | 0℃ | 100℃ | ||
加入碘液 | 5滴 |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
(2)要探究牙齿的研磨液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________;②________。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 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关人类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C.人类是上帝创造的
D.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胚胎学
2.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人的受精过程是指( )
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B.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C.精子进入输卵管 D.受精卵进入子宫
3.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春期身高突增
B.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C.一般情况下,女生进入青春期比男生要早
D.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脑的结构和功能渐趋完善
4.有的同学不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时间长了易患( )
A.夜盲症 B.坏血病 C.骨质疏松症 D.脚气病
5.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6.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胃 B.大肠 C.小肠 D.口腔
7.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胃液 B.胰液 C.肠液 D.胆汁
8.在探究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 )
A.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D.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9.馒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和脂肪酸 D.二氧化碳和水
10.从平衡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早餐食谱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个馒头、一杯可乐
B.一个鸡蛋、一杯开水
C.两个鸡蛋、一杯鲜橙汁
D.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杯鲜橙汁、一碟小菜
11.痰液中往往含有进入人体的灰尘和病菌,它形成于( )
A.鼻腔 B.喉 C.气管 D.肺
12.下列不属于呼吸道作用的是( )
A.湿润进入的干燥空气 B.进行气体交换
C.气体进出的通道 D.温暖、清洁空气
1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指的是( )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4.当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时( )
A.胸腔缩小,呼气 B.胸腔缩小,吸气
C.胸腔扩大,呼气 D.胸腔扩大,吸气
15.人体吸入的氧最终要到达( )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16.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
A.心脏 B.肾脏 C.肺 D.肝脏
17.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其中有的血管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这种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气管
18.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19.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20.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21.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和静脉
22.人体排出尿液的正确顺序是( )
A.肾脏→尿道→膀胱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D.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
2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脑和脊髓
24.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植物向光生长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猫捉老鼠 D.草履虫游向食物
25.听觉形成过程中,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 D.听小骨
26.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27.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A.佝偻病和呆小症 B.甲亢和坏血病
C.糖尿病和巨人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夜盲症
28.下列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垂体和胃腺 B.胸腺和肾上腺
C.胰岛和胰腺 D.甲状腺和唾液腺
2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30.酸雨可对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通过燃煤、燃油等产生的主要气体( )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A.二氧化碳 B.氟利昂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人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每项生命活动都是由多个系统的共同参与完成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 系统消化吸收,经 系统运送到细胞.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分解,并产生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又要通过 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三、连线题(每线2分,共10分)
32.请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反射类型相连
四、识图简答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3.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所指部位的名称依次是:
[A] ;[B] ;
[C] ;[D] .
(2)心脏中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结构是:
[E] 和[F] .
(3)人体内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是由 循环和 循环共同组成的.
34.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人就会因中毒而死亡.那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血液流经肾脏的[F] 时,其中的部分水、无机盐、 、尿素等过滤到[E]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B] 时,里面的全部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等经过 作用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而剩下的液体便形成了尿液
(3)人体排尿,不仅起到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有重要作用.
35.每年的6月6日是我国的“爱眼日”.青少年尤其要关爱自己的眼健康,保护好视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可能为 眼.判断的依据是,该图中的晶状体曲度过度变 ,或眼球的前后径过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所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的前方,从而使人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了 .
(2)如果我们的眼球出现了以上这种情况,应配戴 镜加以矫正.但关键的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做到“三要”、“四不要”,从而预防这种眼病的发生.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关人类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C.人类是上帝创造的
D.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胚胎学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人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故选B
2.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人的受精过程是指( )
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B.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C.精子进入输卵管 D.受精卵进入子宫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受精.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人的受精过程和概念.人的受精过程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解答】解: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知道人的受精过程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就形成了受精卵.故符合题意.
B: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是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不能形成受精卵,所以不是受精过程.
C:精子进入输卵管,是精子到达了受精部位,不是受精过程.
D:受精卵进入子宫时受精过程已经完成,不是人的受精过程.
故选:A.
3.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春期身高突增
B.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C.一般情况下,女生进入青春期比男生要早
D.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脑的结构和功能渐趋完善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
【解答】解:A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故A正确,D错误;
B、进入青春期后,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故B正确;
C、一般情况下,女生进入青春期比男生要早,故C正确.
故选:D.
4.有的同学不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时间长了易患( )
A.夜盲症 B.坏血病 C.骨质疏松症 D.脚气病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解:缺乏维生素A容易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可得神经炎、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可得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等病;缺乏维生素D或缺钙,儿童可得佝偻病,成人可得骨质疏松症等.蔬菜和水果含丰富的维生素C,长期不吃,会使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等.
故选:B
5.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解答】解: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A正确.
B、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B错误.
C、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C错误;
D、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不能提供能量,一旦缺乏就会患相应的疾病,D错误.
故选:A
6.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胃 B.大肠 C.小肠 D.口腔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但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解答】解: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胃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故选:C
7.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胃液 B.胰液 C.肠液 D.胆汁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分泌物叫做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食物的酶.
【解答】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故选:D
8.在探究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 )
A.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D.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只许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故选:B.
9.馒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和脂肪酸 D.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的有机物,需要在消化道内在消化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答】解: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如图所示:
即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
故选:A.
10.从平衡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早餐食谱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个馒头、一杯可乐
B.一个鸡蛋、一杯开水
C.两个鸡蛋、一杯鲜橙汁
D.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杯鲜橙汁、一碟小菜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解答】解:A、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等,可乐可提供水分,但含添加剂等,不能代替水分,此食谱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无瘦肉、奶、蛋类,不能提供蛋白质,此食谱营养不全面;
B、鸡蛋含丰富的蛋白质,开水可提供水分,此食谱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也无淀粉类,此食谱营养不全面;
C、鸡蛋含丰富的蛋白质,鲜橙汁可提供水分和维生素等,但此食谱无糖类和无机盐,此食谱营养不全面;
D、鸡蛋含丰富的蛋白质,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类,鲜橙汁可提供水分和维生素等,此食谱营养全面,该食谱较合理;
故选:D.
11.痰液中往往含有进入人体的灰尘和病菌,它形成于( )
A.鼻腔 B.喉 C.气管 D.肺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痰的形成,可结合呼吸道的组成来分析,思考解答.
【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选:C.
12.下列不属于呼吸道作用的是( )
A.湿润进入的干燥空气 B.进行气体交换
C.气体进出的通道 D.温暖、清洁空气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B.
1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指的是( )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
故选:A
14.当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时( )
A.胸腔缩小,呼气 B.胸腔缩小,吸气
C.胸腔扩大,呼气 D.胸腔扩大,吸气
【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解答】解:人体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上升,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所以,当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完成吸气过程.
故选:D.
15.人体吸入的氧最终要到达( )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呼吸的全过程如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选:C.
16.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
A.心脏 B.肾脏 C.肺 D.肝脏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包括肾脏、肝脏和心脏)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如图所示:
故选:C
17.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其中有的血管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这种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气管
【考点】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C
18.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血小板的作用,即止血和加速凝血,据此答题.
【解答】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直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所以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止血;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故选:D
19.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解答】解: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故选:B
20.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考点】输血的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
【解答】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同型血,如果医院没有同型血,可考虑输O型血,但要少而慢.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21.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和静脉
【考点】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包括静脉血管、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分析解答.
【解答】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因为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压力大,故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运回心脏,故管腔最大,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血流速度最慢.
由此可以看出: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动脉.
故选:A.
22.人体排出尿液的正确顺序是( )
A.肾脏→尿道→膀胱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D.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
【考点】尿的排出.
【分析】尿的排出:肾脏形成的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解答】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故选:B.
2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脑和脊髓
【考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故选:B
24.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植物向光生长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猫捉老鼠 D.草履虫游向食物
【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解答】解: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植物向光生长”是植物是应激性,不属于反射;
B、“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不属于反射;
C、“猫捉老鼠”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
所以,属于反射的是“猫捉老鼠”.
故选:C.
25.听觉形成过程中,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 D.听小骨
【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听觉中枢.
【解答】解: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外耳道将声波传到鼓膜,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在耳内,接收声波刺激的部位是耳蜗.
故选:A.
26.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动物不具有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
故选:A
27.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A.佝偻病和呆小症 B.甲亢和坏血病
C.糖尿病和巨人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夜盲症
【考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激素分泌异常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而佝偻病、坏血病和夜盲症是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解答】解:A、佝偻病却是由维生素D缺乏或缺钙引起的,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A不符合题意;
B、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坏血病是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符合题意;
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体内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与激素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下列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垂体和胃腺 B.胸腺和肾上腺
C.胰岛和胰腺 D.甲状腺和唾液腺
【考点】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分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胃腺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解答】解:A、垂体属于内分泌腺,胃腺属于外分泌腺,A不符合题意;
B、胸腺和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B符合题意;
C、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C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析】西部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的多样性、水土流失.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解答】解:由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性目的是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稳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选:D
30.酸雨可对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通过燃煤、燃油等产生的主要气体( )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A.二氧化碳 B.氟利昂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考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
【分析】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
【解答】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人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每项生命活动都是由多个系统的共同参与完成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 消化 系统消化吸收,经 循环 系统运送到细胞.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分解,并产生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又要通过 泌尿 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主要受到 神经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激素 调节的影响.
【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只有协调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据此答题.
【解答】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经循环系统运送到细胞.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分解,并产生代谢废物,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故答案为:消化;循环;泌尿;神经;激素
三、连线题(每线2分,共10分)
32.请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反射类型相连
【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CD、“过马路看到红灯停下来”、“海豚表演顶球”、“谈虎色变”,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属于b、复杂反射;
BE、“吃到酸梅,分泌唾液”、“针扎缩手”,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因此属于a、简单反射.
故答案为:
四、识图简答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3.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所指部位的名称依次是:[A] 右心房 ;[B] 左心房 ;[C] 右心室 ;[D] 左心室 .
(2)心脏中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结构是:[E] 动脉瓣 和[F] 房室瓣 .
(3)人体内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是由 体 循环和 肺 循环共同组成的.
【考点】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
【解答】解:(1)心脏四腔心房在上,心室在下,由图可知: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2)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F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E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故答案为:(1)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2)动脉瓣;房室瓣
(3)体;肺
34.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人就会因中毒而死亡.那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血液流经肾脏的[F] 肾小球 时,其中的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等过滤到[E]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B] 肾小管 时,里面的全部 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等经过 重吸收 作用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而剩下的液体便形成了尿液
(3)人体排尿,不仅起到 排出废物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有重要作用.
【考点】尿液的形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A入球小动脉、B肾小管、C肾静脉、D集合管、E肾小囊、F肾小球.
【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肾脏的[F]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液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过滤到[E]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B]肾小管时,里面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等经过重吸收作用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而剩下的液体便形成了尿液”.
(3)“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肾小球;葡萄糖
(2)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
(3)排出废物
35.每年的6月6日是我国的“爱眼日”.青少年尤其要关爱自己的眼健康,保护好视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可能为 近视 眼.判断的依据是,该图中的晶状体曲度过度变 大 ,或眼球的前后径过 长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所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视网膜 的前方,从而使人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了 近视 .
(2)如果我们的眼球出现了以上这种情况,应配戴 凹透 镜加以矫正.但关键的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做到“三要”、“四不要”,从而预防这种眼病的发生.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解答】解:(1)据图表示为近视眼,判断的依据是该图中的晶状体过度变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所形成的倒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了近视眼.
(2)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预防近视需要做到三要和五不看,注意用眼卫生、做眼保操等.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故答案为:(1)近视眼;大;长;视网膜;近视;
(2)凹透.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三
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
1.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下列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的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人类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生物圈的面貌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3.你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吗?下列陈述不属于事实的是( )
A.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B.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C.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D.“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
A.子宫 B.输卵管 C.卵巢 D.阴道
5.怀孕就是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上,这里的“种子”就是( )
A.受精卵 B.胚泡 C.胚胎 D.胎儿
6.以下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①身高突增
②神经系统功能增强
③心脏和肺功能增强
④性器官形成
⑤性器官迅速发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7.在测定花生种子所含的能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实验不需要做出假设
B.实验所测得的花生能量比实际的能量少
C.实验要设置重复组
D.测量水温的温度计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8﹣10题:
今年9月1日是第十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主题是“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慢性病防治专家介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多盐、多油、多糖、少运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 )
8.高盐的饮食主要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
A.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B.增加食欲,导致身体肥胖
C.导致血糖升高,容易患上糖尿病
D.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
9.下列对于健康骨骼没有意义的是( )
A.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B.适当的运动
C.每天20分钟的日照 D.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10.对于身体肥胖的人,健康体重就需要降低体重,下列对于降低体重不利的是( )
A.食物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
B.可以多喝含糖的饮料代替营养丰富的牛奶
C.坚持适当的运动
D.不吃油炸食品等高能的零食
11.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脂肪 B.Y为淀粉
C.Z为蛋白质 D.X、Y、Z主要在D被消化
12.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鼻腔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B.呼吸道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能清洁空气
C.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体进出畅通
13.如图模拟了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图乙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图甲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图乙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14.人吸入空气与呼出相同体积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增加了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减少
C.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
D.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减少了
15.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当肺容积由b变化到c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舒缩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16.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 )
A.使呼吸道畅通 B.保证肺有良好的状态
C.防止这些污物进入胃 D.保证卫生,防止污染
17.“森林浴”和“有氧运动”是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新鲜空气
B.上午是进行森林浴的最佳时间
C.散步、慢跑等属于有氧运动
D.有氧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18.人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水分和无机盐 B.水分和葡萄糖 C.血浆和无机盐 D.血浆和葡萄糖
19.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 )
A.2,1 B.1,2 C.1,1 D.0,0
20.在某一时刻测定人体某器官中动脉和静脉中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肺 B.脑 C.肾脏 D.小肠
21.关于人体的血细胞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2.下列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B.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数量大,分布广,管内血流速度较快
D.管腔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3.如图是小伟同学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请你根据实验方法步骤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C.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血管是静脉
D.辨别毛细血管通常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来判断
24.下列有关献血、输血和血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如果急需输血可直接输入亲人的血液
D.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5.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器官是( )
A.肾静脉 B.肺 C.肾动脉 D.心脏
26.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尿素和尿酸 B.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血细胞和葡萄糖 D.血细胞、尿素和尿酸
27.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心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B.b表示肺,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b表示小肠,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D.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28.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
A.尿素 B.无机盐 C.葡萄糖 D.水
29.人体的下列器官和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
A.皮肤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
3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听觉的形成在耳蜗
B.膝跳反射是复杂的反射
C.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患呆小症
31.人体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3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B.骨膜上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
C.晶状体的曲度过小会形成近视眼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
33.1996年开始,我国把每年6月6日确定为“全国爱眼日”,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
A.眼睛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B.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几分钟
C.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D.户外光线明亮,可以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34.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
C.脑和脑神经
D.脑和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35.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望梅止渴(成语典故) B.嗅梅止渴
C.看梅止渴 D.吃梅止渴
36.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特点( )
A.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B.分泌物为激素
C.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
D.分泌物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
37.下列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
A.汗腺、卵巢、甲状腺 B.甲状腺、睾丸、垂体
C.肝脏、胰腺、卵巢 D.胰岛、汗腺、睾丸
38.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C.测定某人的反应速度 D.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下列哪项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
A.过度放牧 B.乱砍滥伐森林 C.网捕鸟类 D.以上都是
40.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哪种气体的排放增加(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臭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41.如图是心脏解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⑦⑧④⑤为心脏的四个腔,其心脏最厚的是图中标号 .
(2)当⑦⑧④⑤都舒张时,心房和心室的瓣膜 .
(3)扎紧下腔静脉,用注射器往⑥注水,水会从图中标号 流出.
(4)从肺气体交换来的氧气,通过肺静脉先回到心脏的图中标号 ,然后经过左心室的收缩,从图中标号 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
42.如图为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图中的①是 ;②是 .
(3)如果图中的③被切断,敲击②,小腿 (“能”或“不能”)抬起,大脑 (“有”或“没有”)感觉.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43.如表是探究唾液对淀粉分解的试验,请作答:
试管编号 | 加入材料 | 水温(℃) | 恒温时间(分钟)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1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90 | 10 | A |
2 | 馒头+唾液2mL | 37 | 10 | B |
3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37 | 10 | C |
4 | 馒头碎屑+清水2mL | 37 | 10 | D |
(1)以唾液为变量时,其互为对照的一组是 号试管和 号试管.
(2)3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对照,变量是 .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没变蓝,其余各试管变蓝.
(4)请分析结果,这实验的结论是 .
44.有人探究了模拟酸雨对灰藓(一种苔藓植物)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分别配置pH5.5、4.0、3.0、2.5等四种模拟酸雨,同时准备pH7.0无离子水备用;
②选生长条件相同且长势、大小一致的灰藓20株并分成5组,每组4株;
③分别喷洒pH 7.0的无离子水和配置好的模拟酸雨于5组灰藓,上、下午各喷一次,至灰藓湿润;
④5天后取样检测,并获得了如下数据:
不同pH条件下,处理5天后,灰藓体内叶绿素含量(mg/g鲜重)
处理 | pH7.0 | pH5.5 | pH4.0 | pH3.0 | pH2.5 |
叶绿素含量 | 0.861 | 0.875 | 0.824 | 0.750 | 0.661 |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该实验中,变量是 ;
(3)实验结果表明,pH为 的模拟酸雨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以后随着模拟酸雨pH降低,其植物叶绿素含量 .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
1.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下列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的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人类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生物圈的面貌
【考点】F3: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1)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3)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解答】解: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A错误,符合题意;
B、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但是目前为止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剧烈的东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陆地生活,根据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的说法正确.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经过若干万年,古人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而且能够用火,其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已从童年时代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 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考点】F3: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
【解答】解:B、C、D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A
3.你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吗?下列陈述不属于事实的是( )
A.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B.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C.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D.“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考点】F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分析】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解答】解:A、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A不符合题意;
B、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人的一种推测,应属于观点.B符合题意;
C、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在非洲发现大量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是经过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事实;C不符合题意;
D、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大量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古人类化石.根据地质测定,“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这是事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
A.子宫 B.输卵管 C.卵巢 D.阴道
【考点】I2: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此题考查对女性生殖器官的认识.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解答】解: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故选:C
5.怀孕就是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上,这里的“种子”就是( )
A.受精卵 B.胚泡 C.胚胎 D.胎儿
【考点】I5:胚胎发育过程.
【分析】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所以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故选:B
6.以下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①身高突增
②神经系统功能增强
③心脏和肺功能增强
④性器官形成
⑤性器官迅速发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考点】Q4: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据此作答.
【解答】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器官开始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7.在测定花生种子所含的能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实验不需要做出假设
B.实验所测得的花生能量比实际的能量少
C.实验要设置重复组
D.测量水温的温度计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考点】W9: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分析】(1)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可以设置重复组和取平均值.
(3)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解答】解:A、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此实验属于验证实验,不需要做出假设,A正确.
B、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B正确.
C、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C正确.
D、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D错误.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8﹣10题:
今年9月1日是第十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主题是“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慢性病防治专家介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多盐、多油、多糖、少运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 )
【分析】
8.高盐的饮食主要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
A.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B.增加食欲,导致身体肥胖
C.导致血糖升高,容易患上糖尿病
D.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
【考点】Q3: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合理膳食包括: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解答】解: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故选:A
9.下列对于健康骨骼没有意义的是( )
A.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B.适当的运动
C.每天20分钟的日照 D.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考点】GC:体育锻炼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影响;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无机盐是钙和磷,缺钙会使人出现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青少年时期骨骼发育十分旺盛,要满足骨骼发育需要,应该鼓励他们多吃 含钙磷丰富的奶类、绿色蔬菜、豆类、虾皮、瘦肉、鱼、蛋类等食物.
【解答】解:多吃富含钙的食物、适当的运动和每天20分钟的日照对于健康骨骼都有意义,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夜盲症有好处
故选:D
10.对于身体肥胖的人,健康体重就需要降低体重,下列对于降低体重不利的是( )
A.食物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
B.可以多喝含糖的饮料代替营养丰富的牛奶
C.坚持适当的运动
D.不吃油炸食品等高能的零食
【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合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据此解答.
【解答】解:ACD、食物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坚持适当的运动、不吃油炸食品等高能的零食,都对于降低体重有利;
B、多喝含糖的饮料代替营养丰富的牛奶,会增加体重,对于降低体重不利;
故选:B.
11.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脂肪 B.Y为淀粉
C.Z为蛋白质 D.X、Y、Z主要在D被消化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
【解答】解:ABC、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ABC错误.
D、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D正确.
故选:D
12.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鼻腔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B.呼吸道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能清洁空气
C.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体进出畅通
【考点】CI: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解答】解:A、鼻腔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A错误.
B、呼吸道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能清洁空气.B正确;
C、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C正确;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
故选:A
13.如图模拟了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图乙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图甲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图乙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解:A、图中甲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A错误;
B、图中乙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B错误;
C、图中甲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C正确;
D、图中乙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D错误.
故选:C
14.人吸入空气与呼出相同体积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增加了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减少
C.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
D.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减少了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气体成分 | 吸入气体(%) | 呼出的气体(%) |
氮气 | 78 | 78 |
氧气 | 21 | 16 |
二氧化碳 | 0.03 | 4 |
水 | 0.07 | 1.1 |
其他气体 | 0.9 | 0.9 |
【解答】解:A、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为16%,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错误;
B、吸入空气中的水含量为0.0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为1.1%,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错误;
C、据分析可见:人体与外界进行了部分气体的交换,正确;
D、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为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错误.
故选:C
15.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当肺容积由b变化到c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舒缩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
【解答】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故选:C.
16.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 )
A.使呼吸道畅通 B.保证肺有良好的状态
C.防止这些污物进入胃 D.保证卫生,防止污染
【考点】U3:急救的方法.
【分析】对于溺水、煤气中毒等引起的呼吸停止的患者,我们要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施救,思考解答.
【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故选:A
17.“森林浴”和“有氧运动”是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新鲜空气
B.上午是进行森林浴的最佳时间
C.散步、慢跑等属于有氧运动
D.有氧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所以“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里的新鲜空气.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所以傍晚时分,树木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较多,适合做“森林浴”.B错误;
C、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C正确;
D、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D正确.
故选:B
18.人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水分和无机盐 B.水分和葡萄糖 C.血浆和无机盐 D.血浆和葡萄糖
【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无机盐等物质.
【解答】解: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故选:A
19.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 )
A.2,1 B.1,2 C.1,1 D.0,0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因此在身体某处注射药物后,要依次经过肺部和心脏.
【解答】答:在臀部注射药物后,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经过的途径是:臀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扁桃体,因此药物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分别是两次和一次.
故选A
20.在某一时刻测定人体某器官中动脉和静脉中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肺 B.脑 C.肾脏 D.小肠
【考点】C4: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葡萄糖减少,即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解答】解:A、血液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B、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不符合题意.
C、肾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符合题意.
故选:D
21.关于人体的血细胞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 血细胞类型 |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 |
形状 | 面凹的圆饼状 | 球形 | 形状不规则 |
有无细胞核 | 无 | 有 | 无 |
大小、数量 |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 最大 (4.0﹣10.0)×109个/L | 最小 100~300×109个/L |
功能 | 运输氧、二氧化碳 |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 止血和加速凝血 |
【解答】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A正确.
B、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B错误.
C、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正确.
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D正确.
故选:B
22.下列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B.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数量大,分布广,管内血流速度较快
D.管腔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考点】C4: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它有下列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管壁薄、管腔细、血流慢、数量多.
【解答】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有: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选:C
23.如图是小伟同学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请你根据实验方法步骤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C.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血管是静脉
D.辨别毛细血管通常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来判断
【考点】X2: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
B、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B错误.
C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C,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A,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B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CD正确.
故选:B
24.下列有关献血、输血和血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如果急需输血可直接输入亲人的血液
D.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考点】CC:无偿献血原则及意义;CB:输血与血型.
【分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解答】解:A、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A正确.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正确.
C、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父母的血型不一定和子女的一致,因此父母的血液不一定都可以输给子女.C错误.
D、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正确.
故选:C.
25.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器官是( )
A.肾静脉 B.肺 C.肾动脉 D.心脏
【考点】D4:尿液的形成;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喝进体内的水被消化道吸收后进入了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至肾脏的一部分水可能随尿液排出了体外.
【解答】解:人喝进体内的水在消化道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小肠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
故选:A.
26.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尿素和尿酸 B.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血细胞和葡萄糖 D.血细胞、尿素和尿酸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原尿与血液的不同点,可以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过滤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故选:B.
27.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心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B.b表示肺,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b表示小肠,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D.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C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CM:肺泡内的气体交换;D4:尿液的形成.
【分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解答】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会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
A、b表示心脏,则C血管看可能是主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B、b表示肺,则C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C、b表示小肠,则C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D、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8.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
A.尿素 B.无机盐 C.葡萄糖 D.水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此题可以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图中这种物质原尿中有,到尿液时变为0,所以从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的物质为葡萄糖.
故选:C.
29.人体的下列器官和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
A.皮肤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
【考点】D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解答】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消化系统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系统.
故选:B
3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听觉的形成在耳蜗
B.膝跳反射是复杂的反射
C.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患呆小症
【考点】EL:听觉的形成过程;CI: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EA: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4)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患侏儒症,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患呆小症.
【解答】解: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听觉的形成是在听觉中枢,A错误;
B、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B错误;
C、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C正确;
D、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D错误.
故选:C
31.人体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考点】E3: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解: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故选:C
3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B.骨膜上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
C.晶状体的曲度过小会形成近视眼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
【考点】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EM:耳的保健.
【分析】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眼和耳,视觉与听觉的形成是与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
【解答】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人的视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不是视网膜.A错误;
B、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错误;
C、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C错误;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震破鼓膜.D正确.
故选:D
33.1996年开始,我国把每年6月6日确定为“全国爱眼日”,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
A.眼睛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B.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几分钟
C.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D.户外光线明亮,可以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考点】EJ:眼的保健.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四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不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卧看书;不走路时看书;
【解答】解:A、看书时,姿势要正确,眼睛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A正确;
B、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B正确;
C、按时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C正确.
D、不能在直射或强光下看书,否则容易造成近视.D错误.
故选D
34.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
C.脑和脑神经
D.脑和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考点】E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故选:A
35.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望梅止渴(成语典故) B.嗅梅止渴
C.看梅止渴 D.吃梅止渴
【考点】E7: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
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
【解答】解:A、望梅止渴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A符合题意;
BC、嗅梅止渴、看梅止渴是对具体信号发生的条件反射.BC不符合题意;
D、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6.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特点( )
A.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B.分泌物为激素
C.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
D.分泌物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
【考点】E9: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解答】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是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37.下列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
A.汗腺、卵巢、甲状腺 B.甲状腺、睾丸、垂体
C.肝脏、胰腺、卵巢 D.胰岛、汗腺、睾丸
【考点】E9: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分析】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解答】解:A、汗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出体外属于外分泌腺,A错误;
B、甲状腺、睾丸、垂体腺体都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属于内分泌腺,B正确;
C、胰腺分泌胰液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属于外分泌腺,C错误;
D、胰岛、睾丸属于内分泌腺,汗腺属于外分泌腺,D错误.
故选:B.
38.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C.测定某人的反应速度 D.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考点】V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于需要物质变化验证的实验,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解答】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测定某人的反应速度、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淀粉“质”的变化,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故选:B
39.下列哪项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
A.过度放牧 B.乱砍滥伐森林 C.网捕鸟类 D.以上都是
【考点】6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解答】解:过度放牧、乱砍森林、网捕鸟类都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都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些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故选:D
40.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哪种气体的排放增加(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臭氧
【考点】49: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解答】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41.如图是心脏解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⑦⑧④⑤为心脏的四个腔,其心脏最厚的是图中标号 5 .
(2)当⑦⑧④⑤都舒张时,心房和心室的瓣膜 打开 .
(3)扎紧下腔静脉,用注射器往⑥注水,水会从图中标号 肺动脉 流出.
(4)从肺气体交换来的氧气,通过肺静脉先回到心脏的图中标号 4 ,然后经过左心室的收缩,从图中标号 1 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
【考点】C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肺静脉,4是左心房,5是左心室,7是右心房,8右心室,6上腔静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5左心室.
(2)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上图为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示意图,
图一,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图二,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
图三,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
(3)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已结扎)灌水入猪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
(4)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下:
从肺气体交换来的氧气,通过肺静脉先到达4左心房,然后到达左心室,最后由1主动脉运往全身的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1)5;
(2)打开;
(3)肺动脉;
(4)4;1.
42.如图为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
(2)图中的①是 效应器 ;②是 感受器 .
(3)如果图中的③被切断,敲击②,小腿 不能 (“能”或“不能”)抬起,大脑 有 (“有”或“没有”)感觉.
【考点】E4: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图中①效应器、②感受器、③传出神经、④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
【解答】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图中的①是效应器;②是感受器.
(3)如果图中的③传出神经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敲击②感受器,小腿不能(“能”或“不能”)抬起,但是神经冲动能沿着④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经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因此大脑有(“有”或“没有”)感觉.
故答案为:反射
(2)效应器;感受器
(4)不能;有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43.如表是探究唾液对淀粉分解的试验,请作答:
试管编号 | 加入材料 | 水温(℃) | 恒温时间(分钟)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1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90 | 10 | A |
2 | 馒头+唾液2mL | 37 | 10 | B |
3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37 | 10 | C |
4 | 馒头碎屑+清水2mL | 37 | 10 | D |
(1)以唾液为变量时,其互为对照的一组是 3 号试管和 4 号试管.
(2)3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对照,变量是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
(3)实验结果是: 3 号试管没变蓝,其余各试管变蓝.
(4)请分析结果,这实验的结论是 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有消化. .
【考点】W6: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1)3号和4号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唾液.由于3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4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变蓝.由此可见: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3号和2号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3)由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37℃左右最强,在90℃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唾液淀粉酶不能促进淀粉的分解,淀粉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故加碘液后,1号的现象是变蓝;唾液不能充分消化馒头块,淀粉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故加碘液后,2号的现象是变蓝;由于3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4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4)由1号与3号对照得出结论: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由3号与4号对照得出结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由3号和2号对照得出结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有消化.
故答案为:
(1)3;4
(2)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3)3;
(4)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有消化.
44.有人探究了模拟酸雨对灰藓(一种苔藓植物)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分别配置pH5.5、4.0、3.0、2.5等四种模拟酸雨,同时准备pH7.0无离子水备用;
②选生长条件相同且长势、大小一致的灰藓20株并分成5组,每组4株;
③分别喷洒pH 7.0的无离子水和配置好的模拟酸雨于5组灰藓,上、下午各喷一次,至灰藓湿润;
④5天后取样检测,并获得了如下数据:
不同pH条件下,处理5天后,灰藓体内叶绿素含量(mg/g鲜重)
处理 | pH7.0 | pH5.5 | pH4.0 | pH3.0 | pH2.5 |
叶绿素含量 | 0.861 | 0.875 | 0.824 | 0.750 | 0.661 |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酸雨浓度对灰藓叶绿素含量的有影响吗 ?
(2)该实验中,变量是 处理灰藓时pH大小 ;
(3)实验结果表明,pH为 5.5 的模拟酸雨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以后随着模拟酸雨pH降低,其植物叶绿素含量 减少 .
【考点】WO: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
【解答】解:(1)探究模拟酸雨对灰藓(一种苔藓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的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酸雨浓度对灰藓叶绿素含量的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在该实验中,除处理灰藓时pH大小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这遵循的是唯一变量原则.
(3)实验结果表明,pH为5.5的模拟酸雨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0.875>0.861,以后随着模拟酸雨pH降低,其植物叶绿素含量减少(0.824→0.750→0.661).
故答案为:
(1)酸雨浓度对灰藓叶绿素含量的有影响吗
(2)处理灰藓时pH大小
(3)5.5;减少
往期资料推荐
往期资料推荐
7~9年级数学(上下册)图文视频(各版本)
领取方法1
领取方法1
第二步: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32”下载
领取方法2
领取方法2
▼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进入下载
▼
▼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6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