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七》知识点+图文解读

兰老师 兰语文 2023-03-27

添加关注

加个星标

获取更多语文资料



兰老师寄语

“兰老师”微课堂——为孩子们的家庭学习提供最专业的指导

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我发现他们交流了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还举了例子。

第一个小朋友发现了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题目拓展法。

第二个小朋友发现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要素归纳法。

第三个小朋友发现弄清文章中的几件事,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事件串联法。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赞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没有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1)第一组例句中的第一个例句是两个反问句,一方面表达的意思更肯定,另一方面看出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思考与追问,朗读时一定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且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二个句子是把第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了,只强调了“为什么不能去”这一个疑惑,朗读时疑问语气没有第一组的强烈。

(2)第一个例句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也更肯定,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第二个例句是陈述句,语气平缓,表达的效果没有第一句强烈,读的时候,语调稍平。


三、日积月累

1.作者简介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2.古诗诗意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3.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往期:


第1课《观潮》

第2课《走月亮》

第3课《现代诗二首》

第4课《繁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一》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6课《蝙蝠和雷达》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8课《蝴蝶的家》

习作《小小“动物园”》

《语文园地二》

第9课《古诗三首》

第10课《爬山虎的脚》

第11课《蟋蟀的住宅》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习作三《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三》

第12课《盘古开天地》

第13课《精卫填海》

第14课《普罗米修斯》

第15课《女娲补天》

《语文园地四》

第16课《麻雀》

第17课《爬天都峰》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第18课《牛和鹅》

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第20课《陀螺》

口语交际《安慰》

习作五《记一次游戏》

《语文园地六》

第21课《古诗三首》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七《写信》


——END——

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秋季统编1-6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