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羲之神作,1945年毁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




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摹本墨迹


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11行,102字,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数较多的一件。作为王羲之最杰出的草书作品,《游目帖》一经问世,就成为世人觊觎的对象。可惜该帖真迹早佚,仅存的摹本出自唐代。


唐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命人到民间广泛搜集王书真迹,据说最终找到三千多张,其中就有《游目帖》。北宋淳化三年,太宗赵光义下旨镌刻的一部古代书法丛帖,《游目帖》也被收录其中。


摹本墨迹 局部1


明初洪武年间,《游目帖》为一个名为郑济的人所得,他邀请方孝孺为其作跋。方孝孺称此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跳动,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明末,《游目帖》流传到收藏家徐守和手中。此时的《游目帖》几经颠沛,灰尘蒙蔽,受损已经非常严重。徐守和收得此卷时“印识累累,眯目难辨”,便除去浮垢,将它重新装裱。


摹本墨迹 局部2


到清朝乾隆十二年时,乾隆从民间搜获此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乾隆最喜《快雪时晴帖》,得此帖后称其与《快雪时晴帖》“难分伯仲”,并多次题跋钤印。


咸丰、同治年间,《游目帖》被赐于恭亲王奕䜣,后又传给奕䜣次子载滢。至此《游目帖》结束了它长达1300多年的颠沛流离,入住恭王府,被重重看护,和这个帝国共享最后半个世纪的岁月。


摹本墨迹 局部3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它流出北京恭王府,被日本商人收购,流入日本后,又被广岛的安达万藏氏购得。


1913年4月9日,日本京都的文艺界人士举行了“兰亭诗会”,纪念东晋永和九年癸丑(353年)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盛会。到会人士纷纷拿出收藏的珍品公开展览。安达万藏也带着他的《游目帖》赴会,当这幅帖子在桌上摊开时,全场学者为之震惊,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学者王国维、罗振玉。


广岛原子弹投下前


此后,《游目帖》一直由安达万藏氏收藏。1933年,他曾携原件走访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虎请求题跋。1934年又印行“珂罗版”的复制品,这是后人所能知道的《游目帖》最后一次公开现世。


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广岛上空三架飞机飞过。8时15分,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爆炸,火球迸出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八倍的辐射热。在爆炸中心1.6公里半径内,钢架软瘫,混凝土化为齑粉,砂子熔结为玻璃体,树木变成焦炭,人体化为灰烬。爆炸三分钟后,天空中落下黏腻乌黑的辐射雨,带来致命的核尘。


广岛原子弹投下后


住在广岛的安达万藏一家,由于被政府提前疏散而逃过一劫,但他们却来不及将仓库里储存的物品带走,《游目帖》就在其中,和14万生命一起化为了尘埃。


后来,日本二玄社在广岛的报纸《中国新闻》上寻找安达万藏氏的后人,最终找到安达家的孙媳妇。老太太当时已经80多岁,神志不是很清醒,但她确认安达的藏品确实都在那次爆炸中尽数被毁。


广岛原子弹投下后


至此,《游目帖》毁于原子弹已成定论,留在世上的仅为三件《游目帖》珂罗版黑白复件。在原帖已毁的情况下,其价值已同真迹。


注:珂罗版是一种感光技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没有通常平版胶印产品无法避免的网点痕迹,因而更为接近原作,尤其在表现中国水墨画和书法上更是细微逼真。


图文综合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宋代建盏,让日本人称奇上千年

流失日本的100幅国宝宋画 (附高清细节)

遗失在东京的佛像 ,比马首猪首珍贵百倍!

隱居在日本的太上老君

楊貴妃的真容保存在日本

日本的一號國寶是朝鮮製造

日本最大的收藏机构是寺庙,最大的收藏家就是僧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