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JM:花生过敏儿童有望迎来首个免疫治疗药物 | 热心肠日报临床结果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2

今天是第938期日报。

NEJM:花生过敏口服免疫治疗药物,完成3期临床试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9.258]

①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3期临床试验,使用AR101(花生衍生的口服免疫治疗药物)对花生过敏患者进行脱敏治疗;② 干预1年后进行最终测试,4-17岁受试者中,治疗组372人中有67.2%能耐受≥600mg的花生蛋白,安慰剂组125人中仅4.0%能做到;③ 测试时治疗组出现中度症状的比率为25%,对照组为59%,严重症状比率在两组中分别为5%和11%;④ 干预期间,轻度、中度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分别为34.7%和50.0%,59.7%和44.4%,4.3%和0.8%。

AR101 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
11-18, doi: 10.1056/NEJMoa1812856

【主编评语】由美国Aimmune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花生过敏口服免疫治疗药物AR101,近期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结果已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该试验中,AR101治疗1年,显著提高了4-17岁花生过敏患者对花生蛋白的耐受性。不论该药物何时能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些结果至少证明了口服免疫治疗用于食物过敏的可行性。(@mildbreeze)

补充亚精胺有助于长寿吗?

Autophagy[IF:11.1]

①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亚精胺的水平会逐渐下降, 从而可能提高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补② 充亚精胺可以延长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的寿命;③ 人群调查显示,膳食补充亚精胺有可能降低心血管和癌症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发生率;④ 亚精胺酸维持机体内稳态所需的保护性自噬机能,可以视为一种维他命;⑤ 食用富含亚精胺的食物、摄入产亚精胺的益生菌、或补充相关益生元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亚精胺,可作为补充亚精胺的手段。

Spermidine: a physiological autophagy inducer acting as an anti-aging vitamin in humans?
10-11, doi: 10.1080/15548627.2018.1530929

【主编评语】亚精胺在维持机体细胞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维持细胞保护性自噬机能。本文回顾了一系列亚精胺与老年健康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总结出体内亚精胺水平下降可能与一系列退行性疾病有关,提出了通过膳食、肠道菌群干预等手段补充亚精胺、促进中老年健康的观点,值得参考。(@小肠君)

Cell子刊: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改善小鼠大脑衰老

Cell Reports[IF:8.032]

① 小鼠按喂养方式分组:20%热量限制(CR)、3种不同比例的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LPHC)、对照,分析小鼠中老年时的代谢、大脑基因表达和认知等情况;② CR和LPHC小鼠,大脑海马体中与长寿、细胞因子和树突形态发生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相似,SIRT1、mTOR和PGC1α等营养感应蛋白水平也相似,但后者有性别差异;③ CR和LPHC小鼠与对照小鼠相比,齿状回神经元树突棘增加,在认知实验中的表现有少许改善;④ LPHC饮食具有CR对大脑衰老的部分益处。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Low-Protein and High-Carbohydrate Diets and Caloric Restriction on Brain Aging in Mice
11-20, doi: 10.1016/j.celrep.2018.10.070

【主编评语】热量限制(CR)可改善健康,但难以长期进行。有研究显示,在小鼠中,低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LPHC)饮食具有与CR相似的延寿作用,但对大脑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LPHC对大脑海马体的基因表达、营养感应通路、神经元树突形态以及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与CR相似。LPHC会是改善人体大脑衰老的新饮食模式吗?还需进一步研究。(@mildbreeze)

油酰乙醇胺有望改善酗酒引起的肠道屏障功能紊乱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6.81]

① 酗酒导致细菌向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转移,激活肠道的固有与获得性免疫并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并且减少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导致紧密连接结构疏松;② 腹腔注射油酰乙醇胺(OEA)能够抑制酗酒引起的肠道免疫激活,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一定程度防止肠上皮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③ 腹腔注射OEA对酗酒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肠道细菌易位无影响;④ 口服OEA能够有效减少酗酒引起的血浆脂多糖升高,并抑制肠道细菌易位;⑤ OEA有望用于治疗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ALCOHOL BINGE DISRUPTS THE RAT INTESTINAL BARRIER: THE PARTIAL PROTECTIVE ROLE OF OLEOYLETHANOLAMIDE
09-24, doi: 10.1111/bph.14501

【主编评语】酗酒破坏肠道屏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阐释了酗酒导致的肠道细菌易位、肠道表皮结构和通透性变化和炎症反应,并发现油酰乙醇胺可以缓解酗酒对肠道屏障的负面影响,有望用于治疗相关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小肠君)

芒果没食子单宁的促健康效应受BMI影响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IF:5.151]

① 49名受试者分为非肥胖(LM)、肥胖(OM)实验组和非肥胖对照组(LC),实验组连续6周每天摄入400克芒果,对照组只在开始和结束日食用芒果;② LM组没食子单宁酸衍生物的24h内血液含量显著增加,4-O-甲基没食子酸增加最多,粪便中丁酸和缬氨酸含量增加;③ LM和OM组尿液中没食子单宁酸衍生物增加,血液中内毒素减少;④ OM组产单宁酸酶的乳酸乳球菌增加,肥胖相关的梭状芽胞杆菌和拟杆菌减少;⑤ 没食子单宁的促健康效应在肥胖人群中可能较弱。

Body Mass Index as a determinant of systemic exposures to gallotannin metabolites during six-week consumption of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and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lean and obese individuals
11-14, doi: 10.1002/mnfr.201800512

【主编评语】包括没食子单宁在内的多酚类物质,其促健康效应受复杂的个体差异影响。本研究发现,长时间食用富含没食子单宁的芒果,没食子单宁的生物利用率在非肥胖健康人群中更高,促肠道健康作用更显著,而对肥胖人群效果有限。该结果指出了潜在促健康物质的作用可能受BMI影响。(@小肠君)

植物性饮食可改善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IF:N/A]

① 选取11项随机对照试验(433受试者,平均年龄54.8岁);② 与一些糖尿病协会的官方指南和其他饮食相比,植物性饮食可显著改善情绪、身体健康、抑郁、生活质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 心理健康、饮食模式/行为与糖尿病控制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④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提供适当的营养教育的方法,以支持参与者遵循更健康的饮食模式。

Effectiveness of plant-based diets in promoting well-be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10-30, doi: 10.1136/bmjdrc-2018-000534

【主编评语】饮食干预是2型糖尿病(T2D)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纳入11项关于植物性饮食对T2D的效果的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综述,对T2D饮食干预有一定参考价值。(@mildbreeze)

南昌大学:工程菌联合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效果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F:3.34]

① 构建了工程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并评估了雷公藤甲素(TPL)和工程菌对小鼠黑色素瘤的协同作用;② TPL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并增强肿瘤细胞的体外凋亡率;③ TPL改善了工程菌在体内的肿瘤定植,并导致黑素瘤中更大的坏死区域;④ 联合治疗通过上调Bcl-2 / 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TLR4 / NF-κB信号,p-AKT/AKT的表达,以及促炎因子的产生,抑制肿瘤体积,延长小鼠寿命。

Triptolide modulates tumour-colonisation and anti-tumour effect of attenuated Salmonella encoding DNase I
11-17, doi: 10.1007/s00253-018-9481-8

【主编评语】强烈的人体免疫和减毒沙门氏菌的相关毒性严重限制了沙门氏菌在肿瘤抑制中的临床应用。由南昌大学陈廷涛和辛洪波主导的研究,构建了工程化的VNP20009-DNase I菌株,在黑色素瘤小鼠中,该菌株与雷公藤甲素展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或许可作为未来抗肿瘤的潜在应用方案。(@可乐)

人眼不同部位的菌群特征

Ocular Surface[IF:5.53]

① 对不同受试者组的眼部4个部位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② 不同部位和年龄之间存在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差异,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不同部位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存在差异;④ 细菌分布可大致分为三组: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位于皮肤和睑缘,不动杆菌和空气芽胞杆菌主要存在于眼表面,假单胞菌主要存在于结膜和睑缘;⑤ 结论:人眼的微生境具有独特的细菌生物地理学,在多个区域之间共享一些细菌。

Biogeography of the human ocular microbiota
11-13, doi: 10.1016/j.jtos.2018.11.005

【主编评语】人眼由许多微生境组成。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眼睛各个区域的微生物组的共同性和差异。结果表明,人眼的微生境(眼表,结膜,睑缘和皮肤)具有独特的细菌生物地理学,在多个区域之间共享一些细菌,而其余细菌占据某些固定有限的生态位。(@可乐)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fang fang,奇奇,mildbreeze,Ada,MAY DAY,梁婷,可乐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23 | NEJM大型临床试验:明星益生菌未能改善儿童胃肠炎

1122 | 吃“糖”抗癌?Nature重磅:口服甘露糖或是癌症新疗法

1121 | 喝酒伤肝肠,工程菌来帮忙

1120 | 助力菌群研究:徐健、苏晓泉等提出“微生物组影响指数”

1119 | 益生菌:近期临床研究小汇总

1118 | 艰难梭菌大曝光~ 知己知彼,方可胜之

1117 | Science特刊:4篇重磅综述聚焦如何吃出健康来

1116 | 衰老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如何引起胰岛素抵抗?

1115 | 三连发!Immunity聚焦肠道和菌群

1114 | 以毒攻毒:Science详述缓解儿童食物过敏的新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