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苔知胃病:舌苔菌群可反映胃炎情况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962期日报。
清华大学李梢+张学工:舌苔菌群或可作为胃炎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Protein & Cell[IF:6.228]
① 纳入78名胃炎患者和50名健康个体,分析不同阶段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舌苔菌群的变化;② 与健康对照相比,胃炎患者的舌苔菌群中有21种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③ 与差异微生物相关的28条通路中,共519个基因在胃炎患者中上调,包括代谢、抗生素生物合成、趋化性等,另有359个基因下调;④ 简明弯曲菌的丰度与胃炎进展阶段显著相关,且在胃炎患者的舌苔与胃液中均存在;⑤ 舌苔菌群或可作为长期观测胃炎的生物标志物。
Tongue coating microbiome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gastritis including precancerous cascade
11-26, doi: 10.1007/s13238-018-0596-6
【主编评语】来自清华大学李梢+张学工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舌苔菌群的组成及功能的变化,与胃炎的发生及进展显著相关,舌苔菌群或可作为胃炎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沈志勋)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道干细胞与干细胞巢(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隐窝-绒毛结构和快速的细胞更新,赋予肠道吸收和屏障功能;② 干细胞位于隐窝底部,与肠腔隔开,其持续分裂为肠上皮更新提供补给;③ 干细胞巢(潘氏细胞+间充质)通过隐窝形状、抗菌产物、特定代谢环境和中性竞争等机制,保护干细胞;④ 细胞一旦离开干细胞区就会丧失干性,而分化细胞重回干细胞巢可恢复干性;⑤ WNT、NOTCH、EGF和BMP信号与白细胞介素、Hippo和代谢信号,共同调控干细胞的维持和再生,并协同引导干细胞向6种肠上皮细胞分化。
Tales from the crypt: new insights into intestinal stem cells
11-14, doi: 10.1038/s41575-018-0081-y
【主编评语】来自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重磅综述,对肠道干细胞与干细胞巢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探讨了参与干细胞调控的信号通路和细胞机制,值得一看。(@mildbreeze)
Gut:TLR4或许是改善帕金森病的肠-脑轴靶点
Gut[IF:17.016]
① 与健康对照相比,帕金森病(PD)患者的结肠组织中存在屏障受损、粘膜炎症和免疫活化;② 如:肠粘膜中可被细菌内毒素活化的TLR4表达增加、CD3+T细胞增多、促炎基因(菌群移位相关和细胞因子等)表达增加,伴随SCFA产生菌减少;③ 在鱼藤酮诱导的PD小鼠模型中,TLR4敲除小鼠虽存在菌群失调,但肠道炎症、肠道和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和神经退变均少于野生型小鼠;④ PD相关的神经退变中,TLR4介导的炎症可能在肠道和大脑炎症中有重要作用。
Role of TLR4 in the gut-brain axi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translational study from men to mice
12-15, doi: 10.1136/gutjnl-2018-316844
【主编评语】很多研究指出,肠脑轴参与帕金森病(PD)发病,Gut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PD患者的结肠组织样本,结合小鼠模型,揭示了Toll样受体4(TLR4)在PD的肠道和大脑炎症中的重要作用,提示以TLR4为靶点是潜在的治疗干预手段。(@mildbreeze)
Gut:FIT代替结肠镜检查,方便省钱但易漏诊
Gut[IF:17.016]
① 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前3年每年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② 第1、2年检测阳性者(血红蛋白(Hb)≥40 µg/g)进行早期结肠镜检,其余患者在第3年镜检;③ FIT的3年累计阳性率分别为13%(Hb≥40 µg/g)及29%(Hb≥10 µg/g);④ 3年检测结直肠癌和晚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9%和33%(Hb≥40 µg/g)或 72%和57%(Hb≥10 µg/g);⑤ 每年进行FIT可减少71%的结肠镜检查,并显著降低成本,但可能漏诊30-40%的结直肠癌和40-70%的晚期腺瘤。
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 (FIT) versus colonoscopy for surveillance after screening and polypectomy: a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study
12-11, doi: 10.1136/gutjnl-2018-317297
【主编评语】进行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患者具有中等的结直肠癌风险,BCSP推荐这些患者每年进行3次结肠镜检查。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在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与结肠镜检查直接的诊断准确性和成本效益,发现FIT可减少71%的结肠镜检查,并显著降低费用,但可能漏诊30%-40%的结直肠癌,以及40%-70%的晚期腺瘤。(@沈志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牛磺酸熊去氧胆酸经肠-肝轴改善小鼠脂肪肝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6.81]
① 牛磺酸熊去氧胆酸(TUDCA)治疗可缓解高脂喂养小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反应、肥胖及胰岛素抵抗;② TUDCA降低了小鼠的肠道炎症组织学评分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了紧密连接分子和黏液溶菌酶的表达,从而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还降低了肠道脂质转运分子的表达;③ TUDCA治疗的小鼠肠道菌群更接近普通饲料喂养的小鼠,菌群中有抗炎作用的粪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Akk菌)的丰度大幅上升,促炎性的小螺菌属和活泼瘤胃球菌减少。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inhibit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barrier disruption in mice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2017-11-15, doi: 10.1111/bph.14095
【主编评语】以肠-肝轴及胆汁酸为靶点的药物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潜在药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杨玲和黄恺团队合作的研究,首次报道了结合胆汁酸——牛磺酸熊去氧胆酸(TUDCA)通过减轻肠道炎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肠道脂肪酸转运和影响肠道菌群,来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该研究揭示了TUDCA治疗NAFLD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设计和探索TUDCA治疗NAF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依据。(@mildbreeze)
IL-10如何抑制乳糜泻发展
Mucosal Immunology[IF:7.36]
① 小鼠体内稳态下,谷蛋白促进抗炎T细胞的分化,后者可产生大量的IL-10;② IL-10可抑制谷蛋白引起的细胞毒性炎症性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浸润,尤其是CD4+ CD8αα+ IEL(CD4+ 细胞毒性T细胞)的累积;③ 同时,IL-10可抑制谷蛋白依赖性的小肠上皮细胞增生及上皮细胞内应激分子的上调;④ 在乳糜泻患儿的活检样本中,颗粒酶B+ CD4+ CD8α+ IEL的比例增加;⑤ 结果提示,IL-10在预防谷蛋白引起的小肠炎症及上皮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IL-10 signaling prevents gluten-dependent intraepithelial CD4+ cytotoxic T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and epithelial damage in the small intestine
12-12, doi: 10.1038/s41385-018-0118-0
【主编评语】谷蛋白依赖性的活化后的细胞毒性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浸润,是乳糜泻发展的关键。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10可抑制谷蛋白引起的小肠中的CD4+ 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从而起到抑制乳糜泻发展的作用。(@沈志勋)
柑橘果胶的模拟消化和发酵行为
Carbohydrate Polymers[IF:5.158]
① 利用动态胃肠道模拟器(simgi®)检测柑橘果胶在胃、小肠、结肠中的消化过程及潜在益生元作用;② 经过上消化道(胃和小肠)后果胶分子量变化很小,显着不消化,约88%的柑橘果胶保持完整;③ 果胶发酵能够促进如双歧杆菌、拟杆菌、普拉梭菌等有益菌的生长;④ 由于果胶的直接发酵及细菌间的交互共生作用,结肠中短链脂肪酸(SCFA),尤其是在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⑤ 本文对于普拉梭菌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Behaviour of citrus pectin during its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and fermentation in a dynamic simulator (simgi®)
11-28, doi: 10.1016/j.carbpol.2018.11.088
【主编评语】本文使用动态胃肠模拟器(simgi®)模拟了柑橘果胶在胃肠道中的消化过程及其潜在的益生元特性,观察到果胶的消化位置以及对益生菌的交互作用。这是关于在复杂的动态胃肠模拟器中进行的果胶消化率和发酵的第一项研究,相关结果尤其与F. prausnitzii的研究相关联。(@可乐)
Nature子刊:群居蝙蝠毛皮菌群的“同步化”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IF:N/A]
① 分析圈养和自由放养的埃及果蝠的毛皮和肠道菌群随时间的变化;② 不同果蝠的肠道菌群动态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同一果蝠群落中,不同个体的毛皮菌群随时间发生相似的改变;③ 同一果蝠群落内不同个体同一时间的毛皮菌群相似度,高于相同个体不同时间的毛皮菌群相似度;④ 果蝠毛皮中化学成分也随时间在群落水平发生变化,毛皮化学成分和菌群组成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与某些菌的丰度有关。
Coordinated change at the colony level in fruit bat fur microbiomes through time
12-10, doi: 10.1038/s41559-018-0731-z
【主编评语】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对来自圈养和野生群落的果蝠进行纵向取样,分析肠道和毛皮菌群随时间的变化,发现果蝠的毛皮菌群组成在群落水平趋于一致,而肠道菌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则有很强的个体特点。(@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祁玉丽,女巫,mildbreeze,MP,沈志勋,MAY DA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209 | 益生菌:培菲康RCT & 共生菌促伤口愈合的免疫机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