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炎症性肠病小专题:新见解与新疗法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177期日报。

Nature Reviews:靶向肠道巨噬细胞治疗IBD(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肠道巨噬细胞在维持组织稳态、炎症、炎症缓解中发挥重要作用;② 炎症缓解需要局部的单核细胞招募,及具有促进炎症缓解能力的替代性活化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的积累;③ 肠道炎症的缓解及粘膜愈合是IBD完全缓解的关键步骤;④ IBD患者结肠中促炎症性单核细胞及形态成熟异常的巨噬细胞增加,后者诱导致病性Th17细胞分泌IL-23及TNF的能力更强;⑤ 靶向磷酸二酯酶4(PDE4)等方式促进M1巨噬细胞向M2巨噬细胞的转化或是未来治疗IBD的潜在策略。

Macrophages i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resolution: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IBD
07-16, doi: 10.1038/s41575-019-0172-4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巨噬细胞在肠道免疫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巨噬细胞治疗IBD的潜在可能。(@沈志勋)

Lancet子刊:不容忽视的IBD并存病(综述)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12.856]

① 传统意义上的IBD并存病包括银屑病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心理及精神疾病、骨质疏松症;② 更多的新并存病被发现与IBD相关,包括: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疲劳、慢性阻塞性肺病、性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等;③ 与IBD治疗相关的并存病包括皮肤癌、淋巴瘤、血脂异常等;④ 生活方式显著影响IBD并存病的风险,如吸烟、饮酒、药物滥用等可增加IBD并存并的风险;⑤ IBD并存病增加治疗负担、降低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应答率,降低生活质量。

Comorbidit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call for action
06-03, doi: 10.1016/S2468-1253(19)30173-6

【主编评语】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存病,并讨论了影响IBD并存病的风险因素及治疗、管理方案。(@沈志勋)

Lancet子刊:IBD中的肠-脑轴(综述)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12.856]

① 超过1/3的IBD患者可能表现出类似IBS的症状,IBD患者的IBS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② IBS症状与IBD患者的心理障碍、生命质量受损及医疗花费增加相关;③ 来自对IBD患者的观察性研究的数据表明,心理障碍与疾病的复发相关,而疾病活动度与新发的心理障碍相关;④ 对于IBS患者,靶向肠-脑轴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可能促进症状的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提高;⑤ 对于IBD患者,还需要更多的干预性研究来验证靶向肠-脑轴的效果。

The influence of the brain–gut axi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05-20, doi: 10.1016/S2468-1253(19)30089-5

【主编评语】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患者中,肠道炎症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并讨论了肠-脑轴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靶向肠-脑轴治疗IBD的潜在可能。(@沈志勋)

Cell:溃疡性结肠炎中哪些细胞和基因出了问题?

Cell[IF:36.216]

①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和健康人结肠粘膜中近37万个单细胞转录组,鉴定出51种细胞,主要是上皮、基质和免疫细胞;② M样细胞、炎性单核细胞、炎性成纤维细胞(IAF)、CD8+IL-17+T细胞,在UC中增多,是细胞间互作的核心;③ 炎性单核细胞和IAF可能分别通过表达制瘤素M(OSM)及其受体,介导抗TNF治疗的耐药性;④ 许多UC风险基因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根据基因共表达情况,可将过半数的风险基因归于10个模块;⑤ 发掘了潜在的因果性风险基因。

Intra- and Inter-cellular Rewiring of the Human Colon during Ulcerative Colitis
07-25, doi: 10.1016/j.cell.2019.06.029

【主编评语】上周Cell发表的一项研究,对18名溃疡性结肠炎(UC)和12名健康人的结肠粘膜样本进行单细胞RNA测序,揭示出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类群的变化在UC发生和药物应答中的作用,以及风险基因与特定细胞类型和功能通路的关系。(@李丹宜)

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与抗TNF治疗对IBD的疗效相关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纳入12名IBD患者、17名风湿病患者及19名健康人作为发现队列,收集接受抗TNF治疗后不同时期的粪便样本;② 23名接受抗TNF或vedolizumab治疗的IBD患者及99名健康人作为验证队列;③ 抗TNF治疗改变了IBD患者(而非风湿病患者)的粪便菌群多样性,但治疗后缓解与未缓解患者的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④ 菌群之间的代谢互作与IBD患者对抗TNF治疗的应答相关;⑤ 丁酸盐与丁酸盐合成相关底物的水平与抗TNF治疗对IBD的疗效相关。

Metabolic Functions of Gut Microbes Associate With Efficac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07-18, doi: 10.1053/j.gastro.2019.07.025

【主编评语】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特别是丁酸盐代谢,与IBD患者对抗TNF治疗的应答显著相关。(@沈志勋)

引入抗TNF疗法无法降低IBD患者的住院率及肠道切除率

Gut[IF:17.943]

① 纳入1995-2012年间安大略省的近5万名IBD患者,对克罗恩病(CD)患者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随访10年及5年以上;② 与在无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下的期望值相比,对于CD患者,引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未能显著降低CD相关的住院率及肠道切除率;③ 与在无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下的期望值相比,对于UC患者,引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未能显著降低UC相关的住院率及结肠切除术率;④ CD患者的错误使用及UC患者的使用不足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之一。

Introduction of anti-TNF therapy has not yielded expected declines in hospitalisation and intestinal resection rat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 population-based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study
06-12, doi: 10.1136/gutjnl-2019-318440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近5万名IBD患者进行了数年随访后发现,抗TNF疗法(英夫利昔单抗)的介入,并未能显著降低IBD患者的住院率及肠道切除率。(@沈志勋)

严格控制策略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Gut[IF:17.943]

① 纳入244名克罗恩病(CD)患者,122名进行基于炎症标志物及临床症状的严格控制策略(TC),另外122名进行基于症状的临床管理(CM);② 在48周的干预期间,TC与更高的临床缓解率(58.2% vs. 46.8%)、更少的CD相关住院次数(0.124 vs. 0.297/每名患者)、更多的阿达木单抗注射(31.0 vs. 24.7)相关;③ TC与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提高0.032及总体医疗花费提高593英镑相关,增量成本收益比(ICER)为18656英镑/QALY。

Tight control for Crohn's disease with adalimumab-based treatment is cost-effective: a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 CALM trial
07-08, doi: 10.1136/gutjnl-2019-318256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项对临床试验的经济学评估结果,相比于传统的基于症状的临床管理方式,将基于炎症标志物及临床症状的严格控制策略应用于阿达木单抗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并减少住院次数,但增加了阿达木单抗的注射量。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考虑工作效率后,严格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沈志勋)

基于灭活致病菌株的新型克罗恩病疗法

Frontiers in medicine[IF:3.113]

① 纳入68名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平均分为2组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分别皮下注射QBECO或安慰剂;② 患者对QBECO有较好的耐受性,第8周时QBECO组及安慰剂组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平均降低值分别为-68及-31;③ 第8周时QBECO组及安慰剂组患者的临床应答、改善及缓解率分别为41.2%、32.4%、29.4% vs. 26.5%、23.5%、23.5%;④ 未接受过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接受QBECO治疗后8周的应答率更高,QBECO组及安慰剂组患者分别为64%及26%。

Novel Microbial-Based Immunotherapy Approach for Crohn's Disease
07-19, doi: 10.3389/fmed.2019.00170

【主编评语】QBECO是一种基于灭活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免疫调节剂。Frontiers in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发现QBECO在治疗克罗恩病中有较好的疗效,未来需要更大型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效果。(@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李丹宜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29 | 关于我国高发的食道癌,你需要了解这些

0728 | 除了少吃精制碳水和红肉,预防糖尿病还要在吃上注意啥?

0727 | QIIME 2正式发布——菌群分析步入可重复时代

0726 | 《科学》:免疫缺陷促肥胖?肠道菌群要背锅

0725 | 巧用噬菌体,让大肠癌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0724 | 肠道菌群参与儿童哮喘,再添新证

0723 | 1篇《自然》+2篇《自然·医学》,肠道菌群热度不减

0722 | 《科学》:消化道癌症中,慢性炎症如何推波助澜

0721 | 预防老年痴呆:从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开始

0720 | 生酮饮食治疗肥胖和糖尿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