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ell单细胞研究揭秘:抗TNF疗法治肠炎,哪些患者会无效?|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220期日报。

Cell:与抗TNF治疗疗效相关的细胞模块

Cell[IF:36.216]

① 对回肠克罗恩病(iCD)患者的病灶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一部分患者的炎症组织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细胞模块——GIMATS;② 相比于正常组织,GIMATS模块中的IgG浆细胞、炎症性单核吞噬细胞、活化T细胞及基质细胞显著增加;③ 在4个独立的iCD患者队列(共441名患者)中,部分患者的病灶中也存在GIMATS模块;④ GIMATS模块的存在与抗TNF治疗的失败(未能完成持久的无需皮质类固醇的缓解)相关。

Single-Cell Analysis of Crohn’s Disease Lesions Identifies a Pathogenic Cellular Module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Anti-TNF Therapy
09-05, doi: 10.1016/j.cell.2019.08.008

【主编评语】抗TNF治疗仅对部分回肠克罗恩病患者有效。来自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对回肠克罗恩病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分析后发现,一部分患者的病灶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细胞模块(特定细胞显著增加),而这种细胞模块的存在与抗TNF治疗的疗效较差相关。(@沈志勋)

抗TNF治疗或降低IBD患者的急性动脉事件风险

Gut[IF:17.943]

① 2010-2014年间,随访177827名法国成年IBD患者,以评估硫嘌呤类药物和抗TNF药物暴露对IBD患者急性动脉事件风险的影响;② 随访期间共发生4145例急性动脉事件(包括缺血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③ 相比于未暴露患者,抗TNF药物暴露与急性动脉事件风险降低相关,而硫嘌呤类药物暴露与急性动脉事件风险无显著关联;④ 在接受抗TNF药物治疗的男性克罗恩病患者中,急性动脉事件风险降低幅度最大。

Risk of acute arteri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nationwide French cohort study
08-24, doi: 10.1136/gutjnl-2019-318932

【主编评语】IBD患者发生急性动脉事件的风险增加。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0万名法国IBD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后发现,接受过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的急性动脉事件风险显著降低。(@沈志勋)

IL-23单抗可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纳入249名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第0、4、8周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50mg、200mg、600mg)的靶向IL23 p19亚基的单抗mirikizumab或安慰剂;② 第12周时,200mg组患者有22.6%获得临床缓解,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4.8%;③ 50mg、200mg、60mg组分别有41.3%、59.7%、49.2%患者产生临床应答,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20.6%;④ 在第12周时的临床应答患者分为2组,每4周或每12周皮下注射200mgmirikizumab,第52周时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6.8%及37.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rikizumab in a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09-04, doi: 10.1053/j.gastro.2019.08.043

【主编评语】IL-23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mirikizumab是一种靶向IL-23的p19亚基的单抗。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mirikizumab可有效地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缓解,最佳剂量仍有待探索。(@沈志勋)

国内团队:小热休克蛋白CRYAB在结肠炎中的保护作用

Mucosal Immunology[IF:7.352]

① 在IBD患者及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中,αB-晶状体蛋白(CRYAB)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且与TNF-α及IL-6的水平呈负相关;② 在HT29及Caco-2细胞中过表达CRYAB,可通过抑制IKK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IL-8等)的表达,而缺失CRYAB促进了促炎因子的应答;③ 腹腔注射TAT-CRYAB融合蛋白至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可显著缓解小鼠的结肠炎并保护肠道屏障完整性。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CRYAB inhibits intestinal mucosal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protects barrier integrity through suppressing IKKβ activity
09-03, doi: 10.1038/s41385-019-0198-5

【主编评语】αB-晶状体蛋白(CRYAB)是一种小热休克蛋白,在神经炎症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来自新华医院杜鹏、中科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杨义力及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团队在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CRYAB可通过抑制IKKβ的活性,在体外降低细胞的炎症因子产生,并在结肠炎小鼠体内保护肠道屏障完整性并缓解结肠炎症状,提示CRYAB或是IBD的潜在治疗靶点。(@沈志勋)

恒河猴结肠炎模型的肠道蛋白组特征

Mucosal Immunology[IF:7.352]

① DSS处理及SIV感染诱导产生2种实验性结肠炎的恒河猴模型,蛋白组学分析检测到恒河猴结肠组织中的2500多种蛋白;② DSS诱导的结肠炎恒河猴的蛋白表达模式类似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蛋白组;③ 与对照相比,DSS诱导的结肠炎恒河猴中线粒体能量代谢(包括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而先天性免疫活化通路相关蛋白(包括补体及凝血蛋白)的表达增加;④ SIV诱导的结肠炎恒河猴中与病毒防御相关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增加。

Intestin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a novel non-human primate model of experimental colitis reveals signatures of mitochondrial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
09-03, doi: 10.1038/s41385-019-0200-2

【主编评语】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DSS处理及SIV感染建立了2种不同的实验性结肠炎恒河猴模型,并通过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了恒河猴结肠炎模型的肠道蛋白表达特征变化,并发现DSS诱导的恒河猴结肠炎模型的肠道蛋白组类似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作为IBD研究的工具。(@沈志勋)

肠道菌群特征或能预测白血病化疗感染风险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9.055]

① 纳入97名接受新辅助化疗(IC)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从治疗开始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期间,每两周收集一次口腔及粪便样本;② 在IC开始时,更高的粪便菌群多样性及更高的紫单胞菌科丰度与更高的无感染概率相关;③ 粪便菌群的Shannon多样性可用于预测中心粒细胞减少期间的感染风险;④ 在中性粒细胞恢复之前使用碳青霉烯抗生素超过72小时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恢复时的粪便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且在恢复后有更高的感染几率。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are Predictive of Infectious Risk Following Induction Therap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08-22, doi: 10.1093/cid/ciz777

【主编评语】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近100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发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与治疗期间的感染风险相关。(@沈志勋)

肠道菌群失调促进小鼠白癜风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IF:6.29]

① 在白癜风小鼠模型中,酪氨酸酶反应性T细胞介导了褪色的发生;② 抗生素处理诱导了小鼠肠道T细胞的重新分布,氨苄青霉素(而非新霉素)可加速褪色的发生;③ 氨苄青霉素引起肠道(而非皮肤)菌群失调,而新霉素增加了皮肤中的Treg丰度;④ 口服氨苄青霉素改变小鼠的肠道通透性,并加剧炎症因子(M-CSF、IL-1α、IL-23、IFN-γ等)的应答,下调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⑤ 氨苄青霉素与新霉素对小鼠T细胞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Antibiotics drive microbial imbalance and vitiligo development in mice
08-28, doi: 10.1016/j.jid.2019.08.435

【主编评语】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特定抗生素处理可加速白癜风小鼠模型的疾病进展,提示肠道菌群及其与T细胞的互作在白癜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沈志勋)

JAMA:5岁前的谷蛋白摄入或增加遗传高危儿童的乳糜泻风险

JAMA[IF:44.405]

① 纳入6605名新生儿(携带与1型糖尿病及乳糜泻相关的HLA基因型),中位随访9.0年,记录5岁之前的谷蛋白摄入,分析乳糜泻与谷蛋白摄入的关联;② 随访期间,1216名(18%)儿童发展出乳糜泻自身免疫,447名(7%)儿童发展出乳糜泻;③ 乳糜泻自身免疫及乳糜泻发生的高峰期在2-3岁期间,谷蛋白摄入与较高的乳糜泻自身免疫及乳糜泻风险相关;④ 每天多摄入1g谷蛋白,乳糜泻自身免疫及乳糜泻风险分别增加6.1%及7.2%。

Association of Gluten Intake During the First 5 Years of Life With Incidence of Celiac Disease Autoimmunity and Celiac Disease Among Children at Increased Risk
08-13, doi: 10.1001/jama.2019.10329

【主编评语】JAMA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6000名乳糜泻遗传高危儿童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后发现,5岁前的谷蛋白摄入与乳糜泻自身免疫及乳糜泻风险呈正相关。(@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章台柳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910 | 于君团队破解大肠癌幕后黑“菌”的促癌新机制

0909 | 改进肠镜手术操作,减少大肠癌复发风险

0908 | 肠脑轴专题:超强综述+研究突破

0907 | 乳制品的是是非非:大型人群研究揭示了什么?

0906 | 《细胞》提醒: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可影响疫苗效果

0905 | 适量喝红酒有益于肠道菌群健康吗?

0904 | 打疫苗防肥胖?免疫致病共生菌,疾病预防新思路

0903 | 验血知菌群?很可能靠谱

0902 | 改善大肠癌患者生存,多运动有帮助

0901 | 8月,最值得看的4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