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团队:运动能否预防糖尿病,要看肠道菌群!|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299期日报。
香港大学徐爱民等: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决定了锻炼能否有效预防糖尿病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运动干预对前驱糖尿病患者的糖稳态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对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发酵能力密切相关;② 从运动中获益的应答者,其肠道菌群在干预后,合成短链脂肪酸和γ-氨基丁酸(GABA)及分解支链氨基酸的能力增强;③ 不应答者的肠道菌群则产生更多有害代谢物;④ 小鼠粪菌移植试验证实,肠道菌群介导了锻炼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⑤ 患者的基线菌群特征(如某些拟杆菌和GABA的丰度)可准确预测对运动干预的应答情况。
Gut Microbiome Fermentation Determines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11-27, doi: 10.1016/j.cmet.2019.11.001
【主编评语】运动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患者对运动干预的反应存在差异,有些人无法从中获益。Cell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来自香港大学徐爱民、Gianni Panagiotou、Michael Andrew Tse与团队的一项临床研究,揭示了前驱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的差异性应答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介导了运动对胰岛素敏感性和糖稳态的改善作用,说明肠道菌群干预或许有助于将运动的健康益处最大化。(@mildbreeze)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与运动的相互作用(年度回顾)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4.646]
① 2019年的多项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与骨骼肌之间的联系,提示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交流的沟通机制;② 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显著影响系统代谢、能量利用率和运动能力;③ 抗生素消除菌群的小鼠在跑步机上的运动时间下降,体外骨骼肌收缩功能受损,恢复肠道菌群可以逆转这些损伤;④ 运动员代谢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改善与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细菌种类有关;⑤ 从马拉松选手粪便中分离出一株非典型韦荣球菌,给小鼠灌胃可显著增加其力竭跑步时间。
Microbiota and muscle highway — two way traffic
11-14, doi: 10.1038/s41574-019-0291-6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最近发表的年度回顾,对2019年关于肠道菌群和骨骼肌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是如何响应宿主运动,并在能量利用、肌肉功能和耐力表现方面发挥作用的。推荐阅读!(@nana)
梁巧仪+于君:结直肠癌和腺瘤无创诊断的粪菌新标志物
Gut[IF:17.943]
① 纳入2个亚洲队列共1012名受试者,包括结直肠癌(CRC)、结直肠腺瘤和对照,探索可诊断腺瘤的粪菌标志物;② 用宏基因组学方法鉴定出某Lachnoclostridium细菌的基因标志物“m3”、具核梭杆菌(Fn)和Clostridium hathewayi(Ch)在腺瘤患者中富集;③ 在基于粪便的腺瘤诊断中,m3的qPCR测试表现最佳;④ m3结合FIT测试可提高对进展期腺瘤的诊断灵敏性;⑤ m3与其它细菌标志物(Fn、Ch、Bacteroides clarus)结合FIT测试在诊断CRC时表现最佳。
A novel faecal Lachnoclostridium marker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11-27, doi: 10.1136/gutjnl-2019-318532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可用于检测结直肠癌,但目前仍缺少癌前阶段的无创诊断标志物。香港中文大学梁巧仪和于君与团队在Gut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可用于结直肠腺瘤无创诊断的粪菌标志物——某Lachnoclostridium细菌的基因标志物“m3”,并与其它基于粪便的腺瘤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相关发现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专业人士关注。(@mildbreeze)
JAMA子刊:补充ω-3脂肪酸不能降低结直肠癌息肉风险
JAMA Oncology[IF:22.416]
① 25 871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安慰剂,1克/天的海洋ω-3脂肪酸,2000 IU/天的维生素D及ω-3+维生素D,平均随访5.3年;② 补充海洋ω-3脂肪酸与传统结直肠癌腺瘤和锯齿状息肉风险没有统计学相关性;③ 根据息肉大小、位置、数量和组织形态进行分层分析,均未发现补充ω-3脂肪酸与息肉的相关关系;④ 但在基线血浆ω-3脂肪酸水平较低的人群和非裔美国人群中,补充ω-3脂肪酸与较低的传统性腺瘤风险相关。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With Marine ω-3 Fatty Acid on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s and Serrated Polyps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 A Prespecified Ancillary Study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11-21, doi: 10.1001/jamaoncol.2019.4587
【主编评语】一些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海洋ω-3脂肪酸在早期结直肠癌发展中具有潜在有益作用;也有一些针对病人的临床试验发现,ω-3脂肪酸可降低结直肠癌息肉风险;但缺乏关于一般人群的临床试验。近期JAMA Oncology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在美国一般人群中,每天补充1克的海洋ω-3脂肪酸不能降低结直肠癌传统腺瘤和锯齿状息肉风险。但在基线血浆ω-3脂肪酸水平较低的人群和非裔美国人群中,海洋ω-3脂肪酸可能与较低的传统腺瘤风险相关。(@flying dutchman)
靶向干预肠道菌,改善疾病(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IF:8.544]
① 炎症性肠病、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菌群结构失调;② 通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可缓解疾病,但作用有限,可用合理选择的细菌制剂替代,治疗癌症、艰难梭菌感染等;③ 用药物改变细菌中与产有毒代谢物、调节药物活性有关的的酶活性,或用药物直接抑制特定有害菌,可改善人体健康;④ 益生元可被肠道菌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改善肠屏障,缓解超重和肥胖;⑤ 对哪些肠道细菌利用哪种益生元,哪些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参与多糖代谢尚不清楚。
Drugging the gut microbiota: toward rational modulation of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 the gut
11-01, doi: 10.1016/j.cbpa.2019.09.005
【主编评语】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最新发表的综述,讨论了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各种方法策略及其局限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和益生元干预的潜在作用。(@nana)
无法快速代谢过度高脂饮食可预测健康成人的体重增长
Diabetes[IF:7.199]
① 纳入79名体重稳定的健康成人进行禁食和高碳水(HOCF)、高脂(HFOF)或标准(HTOF)的饮食干预,探究其在24h内对饮食干预的代谢弹性(ΔRQ);② 大营养素的氧化呼吸商(RQ)显示,24h禁食期和HFOF的RQ平均降低9%和4%,而HTOF和HCOF的RQ平均升高4%和8%;③ HFOF期稍有下降的RQ说明脂质氧化速率变慢,由此预测未来6到12个月大幅度的体重增加;④ 个体间对HFOF的ΔRQ差异是体重变化的决定因素,未来或可通过增强患者对HFOF的ΔRQ来预防肥胖。
Impaired Metabolic Flexibility to High-fat Overfeeding Predicts Future Weight Gain in Healthy Adults
11-11, doi: 10.2337/db19-0719
【主编评语】本文作者评估了健康人群对氧化饮食中不同营养成分的能力,在进行24小时的饮食干预后检测其能量代谢,并对照受试者半年和一年后的体重变化,发现如果个体对过度高脂饮食的代谢弹性低,其更容易在自然生活的状态下大幅度增加体重,而这个代谢弹性是个体天生的代谢特点,作者建议未来可针对代谢弹性这个表型来调控体重,但编者对此保持观望。(@潇洒小姐陈)
Science子刊:治疗隐孢子虫病的潜在新药的作用机制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161]
① AN3661可通过靶向CPSF3酶(切割及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3),抑制顶复门原虫的生长;② 在HCT-8细胞系中,AN3661可选择性抑制隐孢子虫的生长;③ 在免疫缺陷小鼠及新生小鼠中,口服AN3661相比于硝唑尼特(唯一获批的治疗隐孢子虫病的药物),可更好地降低隐孢子虫感染后的肠道寄生虫负荷;④ 通过解析重组隐孢子虫CPSF3的晶体结构,揭示了AN3661通过其oxaborole基团抑制CPSF3的mRNA加工活性的分子机制。
Metal-captured inhibition of pre-mRNA processing activity by CPSF3 controls Cryptosporidium infection
11-06,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x7161
【主编评语】隐孢子虫是一种肠道病原体,隐孢子虫感染可造成严重腹泻,在发展中国家中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N3661(一种benzoxaboroles类小分子化合物)可在体外及体内抑制隐孢子虫感染,并揭示了AN3661通过靶向CPSF3,抑制后者的mRNA加工活性,以抑制寄生虫生长的机制。该研究结果促进了针对隐孢子虫病的新药研发。(@沈志勋)
Science子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或能治疗消化性溃疡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161]
① 构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相关胃溃疡猪模型;② 内镜下粘膜下注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可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炎症浸润,增强再生上皮化和新生血管形成;③ 溃疡愈合过程很少依赖于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④ 内镜下注射MSC衍生的分泌蛋白组可获得相似的溃疡愈合效果,伴随炎症、肉芽形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基因表达上调;⑤ ErK/MAPK通路和PI3K/Akt通路介导了ADMSC及MSC衍生的分泌蛋白组对溃疡愈合的促进效果。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 healing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elated peptic ulcer through paracrine actions in pigs
10-30,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t7455
【主编评语】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引发发达国家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原因。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猪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溃疡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蛋白组可起到促进溃疡愈合并抑制炎症的作用。(@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Echo Quasimodo,flying dutchman,nana,潇洒小姐陈,沈志勋,王文东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19 | Cell:广医+北大团队揭示小儿IBD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
1118 | Science重磅:大肠癌如何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