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Nature"肥胖元凶"二连发:果糖&孤独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912期日报。
Nature:高果糖饮食如何“改造”肠道促肥胖?
Nature[IF:49.962]
① 小鼠中,膳食果糖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生存,引起肠绒毛变长,使肠道表面积增大、对脂质等的吸收能力增强,从而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② 果糖进入肠细胞后被己酮糖激酶(KHK)转化为果糖-1-磷酸(F1P),F1P能抑制丙酮酸激酶M2异构体(PKM2)活性(使高活性的PKM2四聚体分解为低活性的单体),进而通过上调HIF-1α来增强肠细胞和肠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的生存力;③ 敲除KHK或用药物TEPP-46激活PKM2,能抑制由高果糖玉米糖浆引起的小鼠肠绒毛变长、脂质吸收增多和肠道肿瘤生长。
Dietary fructose improves intestinal cell survival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08-18, doi: 10.1038/s41586-021-03827-2
【主编评语】膳食果糖摄入过多与肥胖和癌症发生率升高存在关联,但相关机制仍待深入阐释。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能增强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在肠腔缺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从而导致肠绒毛长度增加、肠道表面积增加、脂质吸收能力增强,促进了肠道肿瘤生长和肥胖,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这些发现或可解释母乳中的果糖对婴儿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添加大量含果糖甜味剂的西式饮食加重肥胖的原因。(@mildbreeze)
Nature:长期孤独改变大脑状态,导致睡得少吃得多
Nature[IF:49.962]
① 长期(7天)和短期(1天)的社交隔绝,对果蝇的行为和大脑状态造成不同的影响,前者会使果蝇睡眠减少而进食增多;② 长期孤独使果蝇大脑中的代谢基因表达改变,伴随着饥饿和食欲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这些变化使大脑发出饥饿信号,导致进食增多;③ 机制上,长期孤独通过活化P2神经元活化引起睡眠和进食问题,抑制该神经元可减少长期孤独造成的睡眠和进食紊乱,而激活该神经元可导致短期社交隔绝的果蝇出现长期孤独相关表型。
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signals starvation and reduces sleep in Drosophila
08-18, doi: 10.1038/s41586-021-03837-0
【主编评语】社会孤立和孤独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果蝇的行为和大脑转录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长期独自生活的果蝇的大脑状态发生改变,导致其睡眠减少、进食增多,并鉴定出起介导作用的神经元。这些发现为阐释长期孤独引起睡眠、饮食和代谢等健康问题的生物学机制,带来了新启示。(@mildbreeze)
BMJ: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减肥后的体重反弹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39.89]
① 纳入249项随机对照试验(59081名超重/肥胖患者,平均随访2年)进行荟萃分析;② 相比于对照组,行为减重项目(通过饮食干预和/或锻炼)干预组在干预结束后的体重反弹更快,但至少5年内,干预组的体重仍较低;③ 干预结束后每降低1kg体重,与体重反弹更快(每年0.13-0.19kg)相关;④ 为减重提供金钱奖励与更快的体重反弹(每年1-1.5kg)相关;⑤ 与无代餐干预相比,部分代餐干预与更快的体重反弹相关;⑥ 干预强度逐渐降低与更慢的体重反弹相关。
Associat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ural weight loss programmes and weight change after programme en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8-17, doi: 10.1136/bmj.n1840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249项随机对照试验(近6万名超重/肥胖患者)的数据后发现,行为减重项目结束后,更多的体重降低与更快的体重反弹相关。另外,是否有金钱奖励、是否有代餐干预、干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因素也与体重反弹的速度相关。(@aluba)
国内团队:AKK菌诱导M1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抑制大肠癌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IF:11.151]
① 在2组独立的临床数据中,与健康人群相比,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减少;② 补充AKK菌可抑制Apc小鼠的结肠肿瘤发生,并抑制移植CRC细胞的裸鼠的肿瘤生长;③ 机制上,AKK菌通过NLRP3依赖性的方式在CRC微环境中富集M1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肿瘤发生;④ TLR2可能参与AKK菌诱导的NF-κB/NLRP3活化和M1样巨噬细胞极化;⑤ CRC患者中,AKK菌丰度与NLRP3/TLR2表达以及M1样巨噬细胞之间呈正相关。
A. muciniphila Suppress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Inducing TLR2/NLRP3-Mediated M1-Like TAMs
08-13, doi: 10.1158/2326-6066.CIR-20-1019
【主编评语】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良静、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和姒健敏与研究团队,近期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发表研究,报道了AKK菌对结直肠癌的潜在抑制作用,并揭示了其分子机制,提示AKK菌或能用于改善结直肠癌。(@mildbreeze)
国内团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细菌特征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纳入7项研究(600名2型糖尿病患者、543名对照)进行荟萃分析;②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β-多样性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而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③ 2型糖尿病患者的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富集,而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共鉴定出24个与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的菌属;④ 基于1项研究的2型糖尿病相关OTU,区分2型糖尿病及对照的表现较差,综合多项研究的2型糖尿病相关OTU的区分效果更好;⑤ 22个2型糖尿病相关菌属与多种益生菌的丰度显著相关。
Gut Bac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08-12, doi: 10.3389/fimmu.2021.722206
【主编评语】厦门大学张帮周、肖传兴、陈章然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侯凯健与研究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7项研究的数据,对比鉴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并基于2型糖尿病相关OTU或菌属区分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同时探索了2型糖尿病相关菌属与益生菌的关联。(@aluba)
陈廷涛+谭布珍:宫内菌群或影响不孕症治疗结局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① 纳入94名诊断为不孕症的女性,其中有慢性子宫内膜炎(CE)25人,而无CE(NE)组69人,收集宫腔液,所有人都接受体外受精治疗;② CE女性成功怀孕率低于NE组(32% vs 58.42%);③ 在门水平,NE组女性宫内变形菌门、酸杆菌门丰度更高,而放线菌门、梭杆菌门丰度降低;④ 在属水平,CE组宫内加德纳菌属丰度增高,尤其是CE且最终没怀孕者,加德纳菌属丰度增高更加显著;⑤ 这提示宫内菌群结构可能是影响体外受精结局的关键因素。
Identification of Uterine Microbiota in Infertile Women Receiv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Endometritis
08-13, doi: 10.3389/fcell.2021.693267
【主编评语】体外受精是不孕症治疗的一个常见方式,但是其失败率仍然较高,其中的原因未被阐明。近期,南昌大学转化医学院陈廷涛团队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谭布珍团队合作的研究结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本研究发现,宫内菌群结构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或许是影响体外受精结局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给未来不孕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陈廷涛+魏泓: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对生育的双面作用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① 体外实验发现,卷曲乳酸杆菌、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VNP20009和VNP20009 DNase I及大肠杆菌都可以通过改变精细胞内Ca离子浓度,且对精子高黏附性,从而降低精子活力;② 体内实验证明,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和其他三种致病菌定植都可以降低大鼠怀孕率;③ 但是卷曲乳酸杆菌对母婴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益的;④ 同时,与其他三种致病菌不同的是,阴道菌群乳酸杆菌可以维持大鼠阴道菌群的正常结构、降低子宫炎症因子及凋亡因子的表达。
Vaginal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Seems to Inhibit Sperm Activity and Subsequently Reduces Pregnancies in Rat
08-13, doi: 10.3389/fcell.2021.705690
【主编评语】既往的研究认为,阴道中卷曲乳酸杆菌是“有益菌”,其对于预防不孕,提高生育力也有益处。然而,南昌大学陈廷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与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的最新成果,却揭示了阴道卷曲乳杆菌的两面性,即对正常人而言,这种阴道益生菌发挥积极保护作用和筛选优质精子作用,但是对弱精或者少精人群而言,却可能会导致灾难性不孕。这可能体现了一种特殊的“选择机制”,旨在提高后代健康水平,而对于原本男性精子质量较低的伴侣来说,盲目使用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制剂来改善阴道菌群,或许并不能提高夫妻生育能力。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Epi汪)
宋学勤+胡少华:肠道菌群或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利培酮治疗的应答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6.222]
① 纳入107名首次发作且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07名健康对照,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② 治疗前,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且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③ 24周的治疗后,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升高,Lachnoclostridium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Romboutsia菌属的丰度非显著地升高;④ 患者对利培酮治疗的应答与治疗前的Lachnoclostridium菌属及Romboutsia菌属的丰度显著相关。
Gut microbial biomarkers for the treatment response in first-episode, drug-naïve schizophrenia: a 24-week follow-up study
08-10, doi: 10.1038/s41398-021-01531-3
【主编评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宋学勤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胡少华团队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差异,并发现治疗前的特定菌属丰度与患者对利培酮治疗的应答显著相关。(@aluba)
粪菌移植治疗IBD过程中菌群定植的动态变化
mBio[IF:7.867]
①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抗生素处理后,进行为期12周粪菌移植,检测抗生素处理前、粪菌移植后4、12、18周4个时间点患者粪菌组成动态变化;② 供体和患者菌株之间的竞争动态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维持细菌定植的能力差异很大;③ 宏基因组显示粪便移植可有效在宿主间转移微生物功能,包括粘蛋白消化、产丁酸及抗生素抵抗等功能;④ 免疫球蛋白A测序(IgA-seq)分析鉴定出与炎症相关的细菌,说明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人群之间传递。
Dynamic Colonization of Microbes and Their Functions afte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7-20, doi: 10.1128/mBio.00975-21
【主编评语】粪菌移植(FMT)可成功治疗炎症性肠病等免疫疾病,研究猜想治疗性菌群及其有益功能和免疫的相互作用的前提是在受体患者体内定植,并在体内积累足够的数量和时间以产生临床益处。然而,移植菌群的定植和持久性,以及移植菌群的功能和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都缺乏研究。mBio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粪菌移植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移植菌株的定植能力在个体间差异较大,而菌群的功能、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互作均可在个体间传递。(@爱的抉择)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aluba,耿六一,Epi汪,圆滑的铁勺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18 | 今日Cell:ILC3失衡→伤菌群→削免疫→促肠癌→助耐药
0815 | 李兰娟院士等11分综述:益生元如何增强二代益生菌功能
0814 | 2文系统总结:睡得好不好,跟饮食/菌群多相干?
0813 |今日Science:高脂饮食→伤肠→乱菌→心血管风险
0811 | 仁济医院22.7分机制突破:肠毒性脆弱拟杆菌如何促炎促癌
0810 | 肠道有炎症,疫苗不起效?31.7分Immunity深剖机制
0809 | 于君等又发GUT:肝癌患者的"肠肝轴代谢"特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