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Science:少吃点为何好处多多?关键因子被锁定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8-31

今天是第2081期日报。

Science:少吃点能改善免疫代谢,潜在关键因子被锁定

Science[IF:47.728]

① 健康人中,持续2年约14%的热量限制可改善胸腺功能,抑制胸腺萎缩,增加胸腺的T细胞输出;② CR还引起了脂肪组织转录重编程,涉及线粒体生物能、抗炎反应和长寿相关通路,但似乎未引起适应性生热和脂肪组织褐化;③ CR抑制了脂肪组织中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2G7基因表达(其高表达与多种代谢、心血管、免疫和炎症疾病相关);④ 小鼠中,敲除Pla2g7改善了高脂喂养下的代谢健康,减少了衰老相关炎症和NLRP3炎性体活化以及胸腺衰退。

Caloric restriction in humans reveals immunometabolic regulators of health span
02-11, doi: 10.1126/science.abg7292

【主编评语】在动物模型中,在不造成营养不良的前提下减少食物摄入(热量限制),可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和健康期,但可能削弱对感染的免疫抵抗。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健康中年人进行持续的适度热量限制(减少约14%的热量摄入)可能并不会降低免疫力,反而能改善胸腺功能,有助于T细胞的发育成熟。此外,这种热量限制还改变了脂肪组织的一系列基因表达,包括降低了编码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的Pla2g7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者进一步构建了Pla2g7敲除小鼠,表明Pla2g7的表达降低可能介导了热量限制对免疫代谢的有益影响。(@mildbreeze)

中国药科大学Cell子刊: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物-靶点组互作的药物研发新思路(综述)

Cell Metabolism[IF:27.287]

① 肠道菌群的信号代谢物通过多种机制(受体结合、表观遗传调节和转录后修饰、代谢酶底物/辅因子、蛋白质互作等)与宿主靶点发生互作;② 多种方法策略可用于解析菌群代谢物靶点组;③ 菌群代谢物及其靶点组是调控宿主健康的信号中枢,其作用特征包括多代谢物多靶标、模糊靶点、远程调控等;④ 对菌群代谢物-靶点组互作的挖掘和生物模拟,将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如基于化学结构的模仿、组合和模糊药物设计、远程和肠道限制性药物设计等。

Emerging targetome and signalome landscape of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01-04, doi: 10.1016/j.cmet.2021.12.011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产生大量的代谢物,与宿主的靶点组(targetome)形相互作用网络,传递信号,在不同的生理层面上调控宿主功能和健康。研究菌群代谢物的靶点和机制,有助于阐释疾病机理,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和思路。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团队近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长综述,详细介绍了菌群的生物活性代谢物的靶点组和信号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菌群的信号代谢物在协调宿主-菌群互作中的独特特征,提出了基于“代谢-仿生学”的药物发现的概念和药物设计思路。文章干货很多,推荐专业人士参考。(@mildbreeze)

南开大学: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3-吲哚乙酸可帮助小鼠减肥

Microbiome[IF:14.65]

① 肠道上皮细胞表达的Reg4可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并与IL-35+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的累积相关;② Reg4相关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介导了IL-35+细胞的产生,肠道上皮细胞表达的Reg4可增加小鼠外周血及粪便的IAA水平;③ 在LPS存在时,IAA可诱导IL-35+ B细胞的产生;④ 机制上,IAA及LPS分别通过作用于PXR及TLR4,以介导IL-35+ B细胞的产生,从而促进对小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抗性;⑤ 肥胖个体的外周血中,IAA的水平显著降低。

Gut 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 3-idoleacetic acid together with LPS induces IL-35+ B cell generation
01-24, doi: 10.1186/s40168-021-01205-8

【主编评语】南开大学的杨荣存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菌群(尤其是乳杆菌属)代谢产生的3-吲哚乙酸(IAA)与LPS可通过分别作用于孕烷x受体(PXR)及Toll样受体4(TLR4),以促进IL-35+ B细胞(调节性B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的累积,从而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在肥胖患者的外周血中,可观察到IAA的水平降低。(@aluba)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三甲胺促进酒精性肝病

eLife[IF:8.14]

① 相比于健康对照,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血浆三甲胺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脏三甲胺加氧酶FMO3的表达降低相关;② 利用细菌胆碱三甲胺裂解酶抑制剂(IMC或FMC)处理,可抑制小鼠在摄入酒精后的肠道菌群依赖性的三甲胺产生,并在酒精诱导的肝损伤中起保护性作用;③ IMC或FMC处理可通过依赖于酒精的方式重塑小鼠的肠道菌群及肝脏转录组;④ 在小鼠肝脏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三甲胺可引发快速的激素样信号效应。

Gut Microbial Trimethylamine is Elevated in Alcohol-Associated Hepatitis and Contributes to Ethano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01-27, doi: 10.7554/eLife.76554

【主编评语】来自eLif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血浆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三甲胺显著增加。在小鼠中,抑制肠道菌群的三甲胺产生,可在酒精性肝病中起到保护性作用,并调节肠道菌群及肝脏转录组。(@aluba)

抑制肠道菌群的三甲胺生成,可调节小鼠昼夜节律,改善肥胖

eLife[IF:8.14]

① 用碘甲基胆碱(IMC)靶向抑制肠道菌群的胆碱三甲胺(TMA)裂解酶,可改善高脂饮食(HFD)或瘦素缺陷小鼠的肥胖和代谢,并引起肠道菌群改变;② 菌群-宿主的氧化三甲胺(TMAO)途径存在昼夜节律,IMC可影响宿主代谢组织的生物钟基因表达;③ IMC改变了宿主-微生物代谢互作,重塑磷脂酰胆碱相关代谢物的昼夜节律变化;④ 将HFD或HFD+IMC小鼠盲肠内容物移植至无菌小鼠,高脂饮食诱导下HFD+IMC组可改善小鼠肥胖,改变宿主昼夜节律基因表达。

Gut microbe-targeted choline trimethylamine lyase inhibition improves obesity via rewiring of host circadian rhythms
01-24, doi: 10.7554/eLife.63998

【主编评语】eLife发表的这项研究,在小鼠中探索了肠道菌群的胆碱三甲胺裂解酶(CutC)的小分子抑制剂——碘甲基胆碱(IMC)对肥胖的改善作用,并表明菌群产生的三甲胺(TMA)可能参与对宿主昼夜节律的调控。(@mildbreeze)

生蒜汁和大蒜素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TMAO生成,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7.29]

① 补充大蒜素显著降低了L-肉碱饮食小鼠的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三甲胺(TMA)和γ-丁酰甜菜碱(γBB)含量;② 一周生大蒜汁摄入减少了血浆高TMAO志愿者体内的TMAO生成,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并增加了有益菌相对丰度;③ 在L-肉碱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中,大蒜素改变了粪便微生物组组成,减少TMA和TMAO生成,改善主动脉病变;④ 体外和离体研究表明,生大蒜汁和大蒜素抑制肠道微生物群产生γBB和TMA。

Atherosclerosis amelioration by allicin in raw garlic through gut microbiota and trimethylamine-N-oxide modulation
01-27, doi: 10.1038/s41522-022-00266-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联。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的这项研究,在小鼠模型和人类受试者中表明,生蒜汁和大蒜素(生蒜汁中的主要化合物)或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减少TMAO生成,从而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mildbreeze)

瑞金医院:丁酸盐促进大鼠的胰岛素分泌,但抑制胰岛β细胞的特征基因表达

Cell Death and Disease[IF:8.469]

① 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SB)处理对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无急性影响,但长期培养可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② SB导致大鼠胰岛转录组变化,胰岛素分泌途径和β细胞特征基因下调,该作用不受HADC抑制剂调控且不依赖于H3K27Ac;③ SB提高大鼠胰岛基础耗氧率(OCR),减弱葡萄糖刺激OCR,不影响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相关基因表达;④ SB降低Kcnj11(编码K-ATP通道)表达,提高细胞内基线钙浓度,通过增加H3K18bu的启动子占位以促进胰岛素基因表达。

Sodium butyrate potentiates insulin secretion from rat islets at the expense of compromised expression of β cell identity genes
01-19, doi: 10.1038/s41419-022-04517-1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Libin Zhou团队、Xiao Wang团队及Jieli Lu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丁酸盐可通过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的特征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aluba)

Nature子刊:肥胖导致微生物DNA在胰岛积累触发胰岛炎症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19]

① 肥胖或2型糖尿病小鼠的肠道菌群胞外囊泡(mEV,含DNA)易通过受损肠屏障,使得宿主β细胞中细菌DNA显著富集,从而导致胰岛炎症和β细胞异常;② β细胞中微生物DNA通过激活cGAS/STING导致炎症水平升高和胰岛素分泌受损;③ 胰岛中Vsig4+巨噬细胞通过C3依赖的调理作用阻止mEV进入β细胞;④ 肥胖和长期高脂饮食导致胰岛Vsig4+巨噬细胞减少,消除了其对mEV的调理作用;⑤ 恢复Vsig4+巨噬细胞能有效减轻微生物DNA介导的胰岛炎症和β细胞功能异常。

Accumulation of microbial DNAs promotes to islet inflammation and β cell abnormalities in obesity in mice
01-28, doi: 10.1038/s41467-022-28239-2

【主编评语】肥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其一个重要特征是导致包括脂肪组织、肝脏、胰脏等很多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已有证据显示肥胖和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都具有胰岛慢性炎症的情况,但是肥胖导致胰岛慢性炎症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显示,胰岛的Vsig4+巨噬细胞在肥胖介导的胰岛慢性炎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肥胖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肠屏障的损伤,使得肠道菌群分泌的携带有肠道菌DNA的胞外囊泡(mEV)可以透过肠屏障到达内脏系统。肥胖和长期高脂饮食导致胰岛Vsig4+巨噬细胞的减少,使得该类型巨噬细胞对mEV的清除能力下降。mEV进入β细胞,积累了大量的细菌DNA,通过cGAS/STING通路促进了胰岛慢性炎症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为肥胖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Zhonghua)

Nature子刊:人类胎儿肠道中存在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Nature Medicine[IF:53.44]

① 胎儿肠内分泌细胞中INS+细胞亚群高表达,能够编码胰岛素蛋白;② INS+细胞亚群中,表达肠抑胃肽(GIP)和编码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GCG)的INS+K/L(FIKL)细胞占主要比例;③ FIKL细胞中RGS16基因上调最显著,后者可编码G蛋白信号的调节因子以促进胰岛素分泌;④ 发育早期阶段的胎儿(而非新生儿)的INS+肠内分泌细胞可表达胰岛素的mRNA及蛋白;⑤ FIKL细胞可能没有必要的生理功能,而是类似于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胰腺双激素细胞。

Insulin is expressed by enteroendocrine cells during human fetal development
2021-12-09, doi: 10.1038/s41591-021-01586-1

【主编评语】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从4个胎儿及2个新生儿中获取小肠样本,并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在胎儿发育早期阶段,肠内分泌细胞可分泌胰岛素,但在出生后,新生儿的肠内分泌细胞不再拥有此功能。(@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aluba,柚子表妹,乃禾,用户984634657,Miguel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210 | 今日Nature:肠道如何指导大脑"饱暖思淫欲"

0209 | 9文聚焦:肥胖的危害和减肥的学问

0208 | Gastroenterology专题:9文详解炎症性肠病

0207 | 春节七天,惊喜连连:9文一览近期高水平肠菌研究

0130 | 含糖饮料到底如何毁健康?43分权威综述系统分解

0129 | 9文聚焦:近期必读肠道类器官/干细胞论文

0128 | 今日Science:冬眠动物保肌肉,肠道菌群显神功

0127 | 黄秀娟团队再发GUT:肠道菌群影响新冠后遗症?

0126 | 《柳叶刀》27页长文聚焦:系统剖析抗生素及耐药的危害

0125 | 7文聚焦肠炎:常见牙膏成分/过多葡萄糖伤菌害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