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高分综述聚焦IBD药物研发前沿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2113期日报。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IBD中的S1P(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46.802]
① S1P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生物活性分子,可结合并激活多种细胞中表达的5种S1P受体,以调控多种生理功能;② 如S1PR1的激活与淋巴细胞迁移、T细胞调节、肿瘤生长及转移等相关;③ 口服S1P调节剂已在多种免疫疾病进行了试验;④ 非选择性S1P激动剂fingolimod具有心脏毒性,促进了选择性S1P激动剂的开发,如ozanimod及etrasimod在IBD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安全性及疗效;⑤ 未来的S1P调节剂研究方向包括:与获批生物制剂联用、鉴定疗效预测标志物等。
Sphingosine 1-phosphate modulation and immune cell trafficking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2-14, doi: 10.1038/s41575-021-00574-7
【主编评语】免疫细胞迁移是肠道免疫应答的关键要素,并与IBD相关,鞘氨醇-1-磷酸(S1P)在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S1P代谢、S1P受体、S1P下游信号通路及S1P在免疫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并概述了几种S1P调节剂在多种免疫疾病(尤其是IBD)中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最后讨论了S1P调节剂在IBD治疗中的未来研究方向。(@aluba)
TYK2抑制剂治疗IBD(综述)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14.819]
① 不同的非选择性JAK抑制剂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但也表现出了严重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严重感染风险(尤其是带状疱疹)及血栓栓塞等;② TYK2含有JAK同源域2(JH2)假激酶结构域,作为JH1激酶结构域(负责受体活化)的调节因子;③ TYK2特异性抑制剂deucravacitinib可结合JH2结构域,通过变构机制抑制受体介导的活化;④ Deucravacitinib与其它TYK2抑制剂正处于IBD的临床2期研究中,未有严重感染或血栓栓塞的报道。
Selective tyrosine kinase 2 inhibito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3-08, doi: 10.1016/j.tips.2022.02.008
【主编评语】JAK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胞因子驱动的炎症,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酪氨酸激酶2(TYK2)是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参与多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包括IBD)的发病机制。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概述了TYK2信号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几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选择性TYK2抑制剂,最后讨论了选择性TYK2抑制剂的潜在优势与劣势。(@aluba)
南京医科大学:乙酸盐减少ILC3产生的IL-17A以抑制肝细胞癌
Hepatology[IF:17.425]
① 在肝细胞癌小鼠中,肠道菌群中的罗伊氏乳杆菌显著减少,伴随着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盐)的减少;② 移植野生型小鼠的粪菌或罗伊氏乳杆菌可增加乙酸盐水平,降低IL-17A的分泌,并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③ 机制上,乙酸盐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以增加Sox13的K30位点的乙酰化修饰并降低Sox13的表达,从而降低肝脏ILC3的IL-17A产生;④ 联用乙酸盐与PD-1单抗,可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⑤ 肝细胞癌患者的ILC3肿瘤浸润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Gut microbiota-derive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regulates 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03-09, doi: 10.1002/hep.32449
【主编评语】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对于宿主防御感染及组织稳态是必需的。南京医科大学的陈云团队在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中,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盐)显著减少。机制上,乙酸盐可通过减少肝脏ILC3的IL-17A产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可观察到ILC3肿瘤浸润与较差的预后相关。(@aluba)
Science子刊:胆囊tuft细胞如何防御肠道细菌
Science Immunology[IF:17.727]
①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丙酸盐可通过作用于短链脂肪酸受体FFAR2,从而激活tuft细胞的TRPM5信号通路;② tuft细胞活化后可通过分泌半胱氨酰白三烯和乙酰胆碱,从而诱导上皮和胆囊平滑肌产生协同的旁分泌作用;③ 机制上,乙酰胆碱可通过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促进胆管细胞释放黏蛋白,而半胱氨酸白三烯可通过CysLTR1受体引起胆囊收缩,以促进胆囊排空及关闭。
Cysteinyl leukotrienes and acetylcholine are biliary tuft cell cotransmitters
03-04, doi: 10.1126/sciimmunol.abf6734
【主编评语】胆囊黏膜表面容易受到来自肠道细菌的影响。胆管细胞通过产生粘蛋白发挥防御作用,而tuft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胆囊tuft细胞防御肠道细菌的机制:通过感知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丙酸盐,以激活FFAR2-TRPM5信号通路,从而分泌乙酰胆碱及半胱氨酰白三烯,分别促进胆管细胞释放粘蛋白及促进胆囊收缩。(@aluba)
Science子刊:肝外胆管系统中簇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互作
Science Immunology[IF:17.727]
① 利用常规和单细胞RNA测序,结合流式细胞术和簇细胞特异性谱系追踪分析,研究并阐明胆管簇细胞的胆汁酸 (BA) 敏感性和生理作用;② 相较于肠道,胆管簇细胞具组织特异性基因特征,对BA高度敏感,不受ILC2细胞因子调控;③ 胆管簇细胞的数量与BA水平呈负相关,簇细胞减少或缺失引起胆囊上皮中性粒细胞积累和炎症性损伤;④ 胆道中性粒细胞浸润呈菌群依赖性,同时影响RORγt+淋巴细胞的积累,进一步减少簇细胞,加重小鼠发病和死亡。
Bile acid-sensitive tuft cells regulate biliary neutrophil influx
03-04, doi: 10.1126/sciimmunol.abj1080
【主编评语】簇细胞是一种少见的上皮细胞类型,虽然在胆囊和肝外胆管的黏膜普遍存在,但研究较少。Science Immunology最新发表的文章,揭示了胆汁酸循环中一种全新的簇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作机制。(@solo)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尿路感染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4.808]
① 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与肠道菌群之间互作可能通过三种假设的机制,以调节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的易感性;② 假设1:肠道菌群作为旁观者,不直接影响rUTI,仅作为UPEC的被动储存库;③ 假设2:肠道菌群作为促进者,肠道菌群的失调促进UPEC的肠道定殖,并增加膀胱感染的风险;④ 假设3:肠道菌群作为煽动者,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引起系统性炎症,进而恶化膀胱感染后的炎症及症状。
Establishing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susceptibility to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03-01, doi: 10.1172/JCI158497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篇观点,介绍了肠道菌群调节复发性尿路感染易感性的三种假说机制。(@aluba)
Nature子刊:合成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并缓解小鼠结肠炎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19]
① 对653种具有不同单糖、键型及聚合度的合成聚糖(SG)进行体外发酵;② SG可改变肠道菌群的分类群组成及代谢谱,而相关变化在110种商业化的对照聚糖(包括益生元)中未观察到;③ SG可抑制多种肠道致病菌菌株(包括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屎肠球菌等)的生长;④ 在不同健康个体的粪便菌群中,SG可一致性地调节分类群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特征;⑤ 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SG可提高生存率、缓解体重降低并改善临床评分。
Synthetic glycans control gut microbiome structure and mitigate colitis in mice
03-10, doi: 10.1038/s41467-022-28856-x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合成了数百种具有不同单糖、键型及聚合度的聚糖,这些合成聚糖在体外发酵中可一致性地调节菌群的分类组成、特定酶的活性及代谢谱,并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aluba)
肠道菌群可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程度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收集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健康对照(HC)粪便样本,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评估特定菌群是否与UC疾病严重程度相关;② 活动期和非活动期UC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放线菌门丰度升高,活动期UC患者变形菌门丰度升高;③ HC肠道菌群中嗜粘阿克曼氏菌和规则粪球菌丰度较高,活动期和非活动期UC患者青春双歧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丰度较高;④ 采用机器学习监督方法可以观察到完美的疾病分类预测和分组。
A specific microbiota signature is associated to various degre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s assessed by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02-06, doi: 10.1080/19490976.2022.2028366
【主编评语】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起着核心作用,可能决定预后和疾病进展。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活动期/非活动期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准确对UC进行预测和分组,表明肠道菌群特征可以用作监测和预测UC的无创性标记。(@EADGBE)
减肥手术后的肠道菌群特异性抗体应答变化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纳入40名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包括20名非糖尿病患者(ND)及20名2型糖尿病(T2D)患者;② 减肥手术可显著改善体重、空腹血糖及系统性炎症,降低ND患者(而非T2D患者)的血清IgA、IgM及IgG水平;③ 减肥手术可富集肠道菌群中的促炎症细菌(变形菌门),并增加粪便中的LPS及鞭毛蛋白浓度;④ 减肥手术未显著改变粪便的IgA及IgM水平,但显著增加了粪便中的LPS及鞭毛蛋白的特异性IgA水平,但非显著地降低了IgA包被细菌的比例。
Compensatory intestinal antibody response against pro-inflammatory microbiota after bariatric surgery
02-07, doi: 10.1080/19490976.2022.2031696
【主编评语】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40名接受胃旁路术(RYGB)的患者中发现,减肥手术可改善系统性炎症,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较弱。另外,减肥手术可导致肠道菌群中的变形菌门等促炎细菌富集,从而代偿性地上调LPS及鞭毛蛋白特异性的肠道IgA应答。(@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点点,aluba,王亚婷,solo,柚子表妹,一只赵崽儿呀,DMG-Quasimodo,Soradesupotatis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12 | 复旦Cell子刊突破:“坏”菌群产物或助乳腺癌免疫治疗
0311 | 欲护脑,先护肠!Nature子刊揭示菌群影响大脑衰老的新机制
0309 | 分析1.3万中国人数据,浙大团队揭示“吃草”的学问
0308 | 今日Cell:肠球菌如何毒害宿主细胞?发现关键毒素
0307 | 于君等GUT:促肠癌、乱肠菌,一种关键脂代谢酶被锁定
0306 | 人未老,脑先衰?Cell子刊2文聚焦“补脑”新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