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文聚焦IBS最新研究:针灸治疗有效吗?|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3-02

天是第2418期日报。

国内团队JAMA子刊:针灸或可缓解腹泻型IBS

JAMA Network Open[IF:13.353]

① 90名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进行特定穴位针灸(SA)、非特定穴位针灸(NSA)、假针灸(NA)治疗;② 治疗4周后,SA组及NSA组的综合应答率(腹痛评分降低至少30%,且6/7型粪便天数降低至少50%)分别为46.7%及46.7%,非显著地高于NA组的26.7%;③ 治疗4周后,SA组、NSA组及NA组的充分缓解率分别为64.3%、62.1%及55.2%,无显著差异;④ SA组、NSA组及N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10%及10%。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2-12-29,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48817

【主编评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存志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在9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相比于假针灸治疗,在特定或非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对患者的症状有临床意义上的改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aluba)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的多组学谱及其分型

Microbiome[IF:16.837]

① 纳入种族/民族多样性队列中的318名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和177名健康对照,对其肠道菌群进行多组学分析;② 多组学分析发现IBS与菌群组成(如拟杆菌丰度)和菌群功能(如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增加)的整体变化相关;③ 对影响菌群的多个变量(年龄、性别、种族/族裔、BMI、饮食和焦虑)进行调整后,通过差异细菌转录本和菌群相关代谢物的功能特征区分IBS与健康对照;④ 同时,通过多组学功能特征也可区分IBS排便习惯亚型。

Multi-omics profile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ts bowel habit subtypes
01-10, doi: 10.1186/s40168-022-01450-5

【主编评语】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群组成上,难以概括其微生物特征。近日,发表在Microbiome上的这篇文章,利用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对肠道菌群功能进行多组学评估,绘制IBS菌群多组学谱及其亚型,有助于开发新型菌群相关的治疗靶标。(@圆圈儿)

港中大: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亚型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

Gut Microbes[IF:9.434]

① 纳入942例IBS-腹泻(IBS-D)、IBS-便秘(IBS-C)、未分类IBS (IBS-U)及对应数量的健康对照,分析其菌群特征;② 与健康对照相比,IBS-D和IBS-U组多样性降低,IBS-D组丰富度降低,三种IBS亚型菌群表现出门、属水平结构和功能变化;③ IBS-D中硫化氢生成途径增加,IBS-C中棕榈油酸酯生物合成途径增加;④ IBS抑郁症患者表现出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丰度降低而变形杆菌丰度升高,SCFAs产生途径降低;⑤ 性别、年龄以及饮食对微生物组变化存在不同影响。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reflect different subtyp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22-12-27, doi: 10.1080/19490976.2022.2157697

【主编评语】这是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份工作,由香港中文大学的Siew C Ng及其团队完成。作者纳入了942名三种不同IBS亚型的患者,从5488名的健康志愿者中按照年龄、BMI、性别、地理位置、饮食等因素筛选出与不同患者1:1配对的健康对照。通过16S扩增子测序,作者分析比较了不同IBS亚型间的微生物组特征,与健康对照相比,IBS-D(腹泻)和IBS-U(未分类)患者多样性降低,IBS-D患者丰富度也降低。在门和属水平,三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化,其中IBS-D和IBS-U门水平变化类似。在菌群功能变化方面,三组共计有6中功能途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IBS-D 为 2 种,IBS-U 为 4 种,IBS-C(便秘) 为 3 种。IBS-D中硫化氢生成途径增加,IBS-C中棕榈油酸酯生物合成途径增加。在IBS抑郁症患者中,表现出独立于亚型的双歧杆菌、萨特氏菌等有益菌丰度降低和变形杆菌的丰度增加。同时,性别、年龄以及饮食对微生物组结构功能变化表现出不同影响。(@Johnson)

北京友谊医院:中老年人的虚弱与IBS风险增加相关

EClinicalMedicine[IF:17.033]

① 纳入176423名37-73岁(平均56.19岁)的非IBS受试者,其中7994名为虚弱,78957名为虚弱前期;② 中位随访13.2年期间,共确诊4155例IBS;③ 校正多变量后,与非虚弱者相比,虚弱者和虚弱前期者的IBS风险均显著升高(HR分别为1.80及1.21);④ 亚组分析显示,老年虚弱者、老年虚弱前期者、中年虚弱者、中年虚弱前期者的IBS风险均显著升高(HR分别为1.69、1.24、1.90、1.19)。

Frailty status and risk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2-12-26, doi: 10.1016/j.eclinm.2022.101807

【主编评语】北京友谊医院的朱圣韬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17万名中老年人进行13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虚弱及虚弱前期与肠易激综合征(IBS)风险增加相关。(@aluba)

肠道感染引起的IBS腹痛的新机制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与康复受试者和对照组相比,感染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PI-IBS-D)患者的结肠中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COMT) 水平显著降低,且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腹痛分数增加相关;② 在结肠COMT减少的PI-IBS-D患者中,其结肠miR-155和TNF-α增加;③ COMT敲除小鼠的结肠组织和背根神经节中的miR-155和TNF-α表达也显著增加;④ cV1q抗体(抗TNF-α)可逆转柠檬酸杆菌和TNBS处理小鼠(PI-IBS-D)的内脏超敏反应。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Loss Drives Cell-Specific Nociceptive Signaling via the Enteric COMT/miR-155/TNF-α Axis
01-06, doi: 10.1053/j.gastro.2022.12.041

【主编评语】感染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PI-IBS-D)腹痛的病因尚不清楚且无治疗方法,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可失活、降解生物活性儿茶酚胺,在调节痛觉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近日,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的这篇文章,发现PI-IBS-D患者结肠COMT降低通过COMT/miR-155/TNF-α轴驱动腹痛,这为肠道感染后的胃肠道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圆圈儿)

Cell子刊:Piezo2通道或是改善腹痛的新靶点

Neuron[IF:18.688]

① 表达TRPV1+(瞬态感受器电位阳离子通道V1)的内脏感觉器中的Piezo2通道,有助于结肠机械感觉;② 在小鼠中,Piezo2通道有助于小鼠机械诱导的内脏疼痛信号传导;③ 在生理条件下,及IBS和部分结肠梗阻(PCO)的小鼠模型中,抑制TRPV1的痛觉感受器表达或选择性敲除TRPV1系神经元中的Piezo2,可减少机械诱发的内脏传入动作电位发射和大肠胀气引起的内脏运动反应;④ Piezo2通道或可作为治疗慢性内脏疼痛的潜在治疗目标。

Piezo2 channels expressed by colon-innervating TRPV1-lineage neurons mediate visceral mechanical hypersensitivity
2022-12-22, doi: 10.1016/j.neuron.2022.11.015

【主编评语】炎症性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和梗阻性肠病(OBD)是最普遍的内脏疼痛形式的基础。尽管内脏疼痛一般可由机械性膨胀/拉伸引起,但在结肠传入的内脏机械敏感性的基础上,其机制仍然难以确定。Neuron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TRPV1系的痛觉感受器所表达的Piezo2通道在生理条件下有力地促进了小鼠的内脏机械敏感性和痛觉,以及在病理条件下的内脏超敏性,提示Piezo2或可作为治疗内脏疼痛的潜在治疗靶标。(@NL)

重力如何影响IBS发病?(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2.045]

① 为了解释IBS发病机制,本文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旨在适应IBS的多种理论、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特征和治疗结果等;② 引力假说提出 IBS 易感性是由与重力相关的3 个因素决定;③ 肠系膜和结肠带能抑制、加强、保护和支撑胃肠道,使其依靠重力发挥作用;④ 持续重力不耐受,传入神经就会外周敏化导致中枢敏化和高度警觉以保护身体免受重力影响;⑤ IBS可能是无效的解剖学等结果,多系统互作可优化胃肠道形态和功能,保护躯体和内脏完整。

Gravity and the Gut: A Hypothesi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22-12-01,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2066

【主编评语】IBS(肠易激综合症)影响世界上多达10%的人口,但其发病机制仍不确定。目前存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其发病机制,并各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副作用。近期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综述回顾了重力对人类进化的影响,为解释IBS发病机制,提出了一个可检验的假设,旨在适应 IBS的多种理论、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特征和治疗结果等。该综述最后考虑了这一新假设的诊断和治疗意义,希望这些思路可以帮助鼓励以新的或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常见疾病的治疗方式。(@MD)

一文读懂:肠神经系统如何调控肠道消化和内稳态(综述)

Physiological Reviews[IF:46.5]

① 肠道参与消化功能的内在神经控制,通过ENS(肠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肠道菌群和上皮细胞互作维持粘膜的防御和屏障功能;② 介绍ENS的细胞类型和结构、参与肠道运动回路的组织和功能及其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肠道胶质的作用、胃肠道粘膜的神经支配以及ENS的神经可塑性;③ 多功能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间质细胞和肠道内分泌细胞协同合作,整合特定信号,在空间和时间上精确调节细胞状态和输出信号,调控消化功能和肠道内稳态。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2022-12-15, doi: 10.1152/physrev.00018.2022

【主编评语】理解胃肠道稳态调控机制是理解胃肠道疾病病因的基础。近期发表在Physiological Reviews上的综述详细阐述了肠神经系统如何调节胃肠道的消化和防御功能,其中肠神经元、肠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间质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协同合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调控的细胞的状态(例如运动、分泌等)以控制肠内稳态。深入了解肠神经如何调控肠稳态,可以指导其导致的相关胃肠道疾病研究及临床治疗。(@MD)

肠道菌群或有望助力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Gut[IF:31.793]

① 对394名妇女怀孕前三个月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和炎症标志物进行分析;② 发现后期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妇女中,血清的促炎症细胞因子IL-6水平升高,粪便短链脂肪酸减少,富含苯丙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短肽水平较低,菌群改变;③ 粪菌移植实验证实,GDM相关的菌群组成差异驱动IL-6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④ 根据孕期前三个月的临床、菌群和炎症标志物,使用机器学习预测GDM准确率高;⑤ IL-6和菌群可作为潜在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GDM。

Gestational diabetes is driven by microbiota-induced inflammation months before diagnosis
01-10, doi: 10.1136/gutjnl-2022-328406

【主编评语】全世界约有10%的孕妇被诊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严重影响母亲和胎儿(新生儿)的健康,增加流产风险。对GDM进行早期诊断和适当干预,可有效降低GDM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但目前尚缺少在妊娠前期检测GDM的生物标志物。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Gut发表文章,进行孕妇大型前瞻性队列分析和小鼠粪菌移植实验,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与GDM的发生相关,并开发了基于妊娠前三个月的临床、菌群和验证标志物预测GDM的方法,为实现GDM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芥末)

国内团队:SLE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的外周免疫细胞变化

Journal of Autoimmunity[IF:14.511]

① 收集13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粪菌移植(FMT)治疗前后的30组PBMC,进行单细胞RNA测序;② FMT减少SLE患者的外周T细胞,增加NK细胞,并导致CD4+ T细胞高表达IL7R及CD28,CD8+ T细胞高表达GZMH及NKG7;③ FMT降低SLE患者的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双阳性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中的干扰素相关基因(IRG)表达;④ 在对FMT不应答的SLE患者中,干扰素相关通路更丰富,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的IRG表达与FMT的疗效呈负相关。

A single-cell map of peripheral alterations after FM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01-05, doi: 10.1016/j.jaut.2022.102989

【主编评语】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赵明团队及陆前进团队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13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前后的外周免疫细胞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发现免疫细胞中的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患者对粪菌移植治疗的应答相关。(@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aluba,拍了花宝贝,XLyasby,Zzz,圆圈儿,NL,阿当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13 | 今日Science: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

0112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助力研究微生物组疗法的新工具

0111 | 病从口入:口腔菌群和口腔疾病如何影响全身健康?

0110 | 肠-肺轴新发现:“坏”菌定植肠道如何恶化肺部感染?

0109 | GUT新发现:肠菌可影响大肠癌术后的吻合口愈合

0108 | 31分Cell子刊3文聚焦饮食:精准营养/限时进食/肠道菌群

0107 | 多文速览:消化道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技术创新

0106 | 张和平团队Nature子刊突破:高分辨率解析内蒙人的肠道菌群

0105 | 喝酒别过量!NEJM等高分综述纵论酒精相关疾病

0104 | 肠道古菌病毒组+改造噬菌体,马迎飞团队连发重要成果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