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对健康有何短期影响?NEJM试验一探究竟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2480期日报。
NEJM:喝咖啡对健康有什么短期影响?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176.079]
① 纳入1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随机病例交叉试验,通过手机App和可穿戴传感器评估心脏、步数、睡眠和血糖等参数,研究含咖啡因咖啡对健康状况的急性影响;② 喝咖啡日与无咖啡日的每日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分别为58次和53次(差异不显著),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分别为154次和102次;③ 喝咖啡和无咖啡还分别与以下情况相关:每日10,646步和9665步,每晚睡眠时间397分钟和432分钟,血糖水平95 mg/dL和96 mg/dL。
Acute Effects of Coffee Consumption on Health among Ambulatory Adults
03-23, doi: 10.1056/NEJMoa2204737
【主编评语】咖啡是常见饮料,但喝咖啡对健康状况有哪些短期(急性)效应,目前尚不明确。有观点认为咖啡有致心律失常作用。NEJM近期发表一项研究,通过随机交叉试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该研究表明,与避免摄入咖啡因相比,喝咖啡并未显著增加每日房性期前收缩次数,但会增加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且可能对步数和睡眠时长有影响。(@mildbreeze)
刘克玄等Cell子刊:肠菌来源的米那普仑或可增强对肠I/R损伤的耐受性?
Cell Reports Medicine[IF:16.988]
① 小鼠对肠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易感性表现出显著差异,相比脓毒症敏感小鼠,耐受性小鼠存活率更高、脓毒症损伤更轻;② 无菌小鼠证实脓毒症耐受小鼠肠道菌群衍生的米那普仑(MC)含量显著升高;③ 体外循环患者(含肠I/R损伤患者)术前粪便MC含量与术后肠道损伤易感性相关,FMT实验也证实肠菌会影响肠源性脓毒症的敏感性;④ 通过基因敲除小鼠及小肠类器官模型,发现米那普仑可通过活化AHR促进ILC3释放IL-22减轻肠I/R损伤。
Gut microbe-derived milnacipran enhances tolerance to gu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03-21, doi: 10.1016/j.xcrm.2023.100979
【主编评语】不同人群对肠道缺血/再灌注(I/R)的易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明确。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建立肠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小鼠模型和人群队列,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的易感性,肠道菌群来源的米那普仑在AHR/ILC3/IL-22信号依赖的肠I/R耐受性中发挥关键作用,是防治肠I/R损伤及肠源性脓毒症的潜在药物,值得关注。(@九卿臣)
Nature子刊:宿主如何塑造肠道菌群的组成?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
① 为研究宿主的特异性,研究人员使用无生物果蝇、微生物脉冲追踪和显微镜观测方案研究不同菌株细菌在果蝇肠道中的稳定性;② 宿主在前肠构建的物理生态位以菌株水平的特异性选择性地结合细菌,并稳定其定植;③ 初级定植菌使生态位饱和,并排除了同一菌株的次级定植菌,但乳杆菌属的初始定植可通过产生富含聚糖的分泌物重塑生态位,并利于醋杆菌属共生菌的次级定植;④ 此研究结果为理解多物种肠道微生物组的建立和稳定提供机制框架。
A symbiotic physical nich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regulates stable association of a multi-species gut microbiota
03-21, doi: 10.1038/s41467-023-36942-x
【主编评语】肠道不断受到饮食和环境中各种细菌的入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哺乳动物到昆虫等宿主物种的微生物组组成相对稳定,这表明宿主具有特异性因子选择性地维持关键的细菌物种。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成年果蝇前肠内有一个物理生态位,该生态位被乳酸杆菌和醋杆菌特异性定植。且细菌的初级定植会影响后续细菌的次级定植。(@章台柳)
揭示鱼类相关微生物群中的核心物种
Microbiome[IF:16.837]
① 由于微生物种群密度的显著增加/减少,微生物组的分类组成随着时间(128天)的推移发生了巨大变化;② 即使排除了环境参数对种群动态的混杂影响,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分类群也显示出与鳗鱼的活动水平呈正相关;③ 一种产生维生素B12的细菌——Cetobacterium somemae,始终与鳗鱼的活动水平呈强烈的正相关;④ 网络科学和代谢建模探究了核心微生物间的互作,发现一些突出的细菌和其他一些密切相关的细菌形成“核心微生物群“,对鳗鱼有积极影响。
Core species and interactions prominent in fish-associated microbiome dynamics
03-20, doi: 10.1186/s40168-023-01498-x
【主编评语】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将鳗鱼养殖池的微生物群作为模型系统,重建了9605种细菌和303种古菌在128天内的种群动态。同时通过整合微生物学、群落生态学和网络科学,探索鱼类相关微生物群复杂动力学中的关键物种和相互作用。(@章台柳)
长期摄入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或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IF:11.035]
① 纳入697名新发前列腺癌患者和927名对照,计算通过饮用水摄入的硝酸盐和三卤甲烷;② 相比于每天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摄入量<5.5mg者,每天硝酸盐摄入量>13.8mg者的前列腺癌风险增加74%,其中Gleason评分≥8的前列腺癌风险增加178%;③ 上述关联在年轻人及纤维、水果/蔬菜、维生素C摄入较低者中更高;④ 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摄入量与前列腺癌无显著关联,自来水中的溴代三卤甲烷和氯仿水平分别与前列腺癌呈负相关和正相关。
Long-Term Exposure to Nitrate and Trihalomethanes in Drinking Water and Prostate Cancer: A Multicase–Control Study in Spain (MCC-Spain)
03-08, doi: 10.1289/EHP11391
【主编评语】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在近700名新发前列腺癌患者及900多名对照中发现,较高的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摄入量与前列腺癌风险升高相关,尤其是在年轻人及纤维、水果/蔬菜、维生素C摄入较低者中更为明显。(@aluba)
膳食硝酸盐抵抗高脂膳食带来的小鼠心脏功能障碍
Diabetes[IF:9.337]
① 基于雄性 C57Bl/6N小鼠,高脂膳食造成小鼠病理性左心室(LV)肥大,降低心搏量,增加舒张末期压,与增加的心肌纤维化、葡萄糖耐受、肥胖炎症、血脂、LV线粒体氧自由基以及肠道菌群紊乱有关;② 膳食硝酸盐(4mM)可以缓解上述症状;③ 将硝酸盐组小鼠粪菌移植给高脂膳食小鼠,并不影响其血浆硝酸盐、血压、肥胖炎症和心肌纤维化,但可以降低血脂、LV 氧自由基;④ 粪菌移植低脂小鼠粪菌和硝酸盐组粪菌均可以抵抗葡萄糖耐受和心脏肥大改变。
Dietary nitrate and corresponding gut microbiota prevent cardiac dysfunction in obese mice
02-22, doi: 10.2337/db22-0575
【主编评语】糖尿病容易伴随心脏功能障碍。本文探究膳食硝酸盐引发肠道菌群改变是否可以抵抗高脂膳食带来的心脏功能障碍。研究结果显示,膳食硝酸盐引发的菌群改变可以抵抗高脂膳食小鼠心脏肥大以及葡萄糖耐受等。(@Bingbing)
重庆医科大学:健康的植物性饮食降低胰腺癌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8.472]
① 纳入101748名美国成年人,随访平均8.86年,发生421例胰腺癌;② 与总体植物性饮食指数(PDI)最低四分位数相比,处于最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患胰腺癌风险较低,健康PDI有更强的负相关;③ 不健康的PDI(uPDI)与胰腺癌风险呈正相关;④ 亚组分析显示,与BMI ≥25的参与者相比,BMI<25参与者的uPDI与胰腺癌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⑤ 在美国,坚持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降低胰腺癌风险,而坚持不太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则可提高风险。
Plant-based diets and the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a larg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02-28, doi: 10.1016/j.ajcnut.2022.11.013
【主编评语】重庆医科大学的Zhong Guo-Chao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文章,对植物性饮食与胰腺癌风险,以及植物性饮食的健康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美国,坚持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降低胰腺癌风险,而坚持不太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则可提高风险。这提示我们在预防胰腺癌时,需要考虑植物性饮食的品质。(@章台柳)
不同饮食模式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联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IF:9.075]
① 纳入13270名乳腺癌患者,确诊后平均随访8.6年期间,共发生2340例死亡,其中包括1475例乳腺癌死亡;② 较高的糖尿病风险降低饮食(DRRD)评分与较低的总死亡率显著相关(HR=0.92);③ 较高的促炎饮食依从性与总死亡率增加6%边缘相关(HR=1.06);④ 未观察到雌激素相关饮食模式与总死亡率的显著关联;⑤ 未观察到任何一种饮食模式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相关。
Dietary patterns related to b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survival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results from a cohort study
02-03, doi: 10.1038/s41416-023-02169-2
【主编评语】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1.3万名乳腺癌患者进行8年多的随访,抗糖尿病饮食模式及抗炎饮食模式与患者确诊后的总死亡率降低相关。(@aluba)
食物种类和饮食模式如何影响亚洲人群乳腺癌风险(荟萃分析)
Clinical Nutrition[IF:7.643]
① 纳入15项队列研究和34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总结食物种类和饮食模式与亚洲人群乳腺癌风险间的关系;② 食用水果和蔬菜可分别降低29%的乳腺癌风险,酒精增加75%的乳腺癌风险,肉类、绿茶及大豆食品与乳腺癌风险无显著关联;③ 然而,大豆蛋白和大豆异黄酮可分别降低35%与32%的乳腺癌风险;④ 健康饮食模式和健康饮食指数分别与乳腺癌风险降低38%和51%相关,而不健康饮食模式与乳腺癌风险增加44%相关。
Association of food groups and dietary pattern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1-11, doi: 10.1016/j.clnu.2023.01.003
【主编评语】乳腺癌是世界第二大常见癌症,且亚洲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长并向西方人群较高的发病率靠拢。饮食影响乳腺癌的发生,但亚洲人群的传统饮食与西方存在差异,也缺少对亚洲人群饮食与乳腺癌关系的总结。韩国研究人员近日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系统性综述文章,对49项队列和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探讨了特定食物种类和饮食模式对亚洲人群乳腺癌风险的影响,为亚洲人群乳腺癌的饮食预防提供了依据。(@芥末)
饮食质量和胃腺癌风险间有何关联?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8.472]
① 纳入美国5个不同种族(非裔、日裔及拉丁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和白人)超21.5万人(平均随访19.2年),评估各种饮食指标与胃贲门癌和远端腺癌风险间的关联;② 随访期间共发生胃远端腺癌836例,贲门腺癌207例,未观察到任何饮食指标和两种部位胃癌间有显著关联;③ 曾服用阿司匹林者中,坚持替代地中海饮食(aMED)人群与患远端癌症负相关;④ 从不吸烟者中,替代健康饮食指数2010评分最高与最低的人群相比,前者患远端胃癌风险降低40%。
Diet quality and risk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The Multiethnic Cohort
2022-12-20, doi: 10.1016/j.ajcnut.2022.11.009
【主编评语】先前多项研究发现某些饮食模式(即低水果/蔬菜摄入量和高盐和加工肉类摄入量)与胃癌风险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总体饮食质量是否与胃贲门癌和远端腺癌风险相关。近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基于美国一项包含多种族的前瞻性队列(超21.5万人;平均随访19.2年),评估各种饮食指标与胃贲门癌和远端腺癌风险间的关联。在多民族人群中,没有观察到这些饮食质量指标与胃癌风险间的总体显著相关性。然而,在先前阿司匹林使用者和从不吸烟的人群中,坚持替代地中海饮食可能会降低胃远端腺癌的风险。(@九卿臣)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阿童木,拍了花宝贝,DM,Bingbing,orchid,阿当
0323 | 今日Cell+Nature:聚焦肠内分泌细胞与神经研究
0322 | 戴磊等Nature子刊:新型成像技术助力空间微生物组研究
0321 | Immunity重磅综述:生命早期因素如何推动肠道黏膜免疫发育?
0320 | Science科普:一文+一图了解早发性大肠癌
0317 | 今日Science:细菌如何适应肠道?新分子机制被揭晓
0316 | 今日Nature:甜味剂三氯蔗糖可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
0315 | 菌群可预测CAR-T免疫治疗效果?《自然·医学》再报新发现
0314 | 今日《自然·医学》:预防慢病,哪些饮食模式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