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致远未来学者项目汇报大会成功举行
2022年6月23日,致远创新研究中心(ZIRC)成功在线举办第五期致远未来学者项目汇报大会。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教务处处长杨颉,学生创新中心党总支书记熊振华,ZIRC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车顺爱、陈鹏、过敏意、金石、李从明、王义斌、杨英姿,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ZIRC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章俊良,ZIRC常务副主任、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邵志峰, ZIRC责任教授、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邓涛,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孙洁林,致远学院物理学方向项目主任郑杭、叶曦,生命科学方向项目主任陈峰、郭熙志,化学方向项目主任孙淮,生物医学科学方向项目主任郭晓奎,第五期致远未来学者项目顾问导师顾威、李兵、彭立明、汪洪、杨文、张健、张书宇、张万斌、丁蓓、史志文,致远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部分行政人员出席本次会议。百余名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在线参会。本次会议由致远学院副院长夏伟梁主持。
首先,吴静怡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和交大学子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致远学院实施以本科拔尖学生为主体的“致远未来学者计划”,打造“使命驱动+好奇心驱动”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该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得到了校内各院系的鼎力支持,积极引导本科生瞄准前沿科学问题,自主创新。吴静怡寄语同学们坚定追求学术卓越的信念,在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随后,熊振华致辞。他指出,为了激发本科生“创新创造”潜能,ZIRC打造“致远未来学者计划”,鼓励和引导我校优秀本科生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尝试前瞻性科学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他又介绍,学生创新中心是一个综合性实践平台,以“实验场地开放、工程服务周到、科技竞赛丰富、校企课程前沿”为特色,服务于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欢迎交大学子积极加入这个平台,身体力行地开展跨学科创新与探索。
学生汇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接着,10位来自不同学科方向的本科生项目组长代领团队依次进行项目汇报。2018级物理学方向黄心悦主持的项目利用二维异质结构之间的超润滑性质,设计出一种原位可调的转角双层石墨烯,并证明双层石墨烯高精度原位转角调整的有效性。2019级物理学方向李昕易和黄潇墨采用解析和数值方法,研究非常规超导体类功能关联材料的电子结构,探索载流子掺杂浓度影响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载流子动能的原因,以及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材料超导电性诱发原因。2018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李明玉主持的项目采用正向与反向变构药物设计联用的方法来挑战癌症相关蛋白小鸟苷三磷酸酶的“难靶”问题,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变构化合物,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变构结合亲和力评分模型,促进了变构先导化合物设计的发展。2018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孙涵带领团队成员探究脂纳米颗粒包载的体外合成mRN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治疗中所发挥的免疫调节机理。2018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温馨兰及团队成员利用病毒示踪、光遗传、细胞测序等技术评估了三叉神经活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干预外周感觉神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策略。2018级化学方向邓博丹和董博综合多种光学表征方法,研究渐冻症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1关键片段的聚集动力学,并使用色氨酸作为探针检测多肽的聚集过程,尝试解析多肽聚集关键中间体结构。2018级化学方向吴越带领团队挑战双金属协同催化领域,实现了反式烯烃、末端烯烃、混合烯烃的立体发散性官能团化,开发了新型亲核试剂,拓展了立体发散的定义。2018级化学学院本科生刘汝欣和熊枫自主设计并装配了流动电化学反应器,成功应用于目标产物合成,并利用电化学卤代技术开发麝香酮等多种化合物的绿色合成路线。2019级化学方向王楷霖带领团队将组合材料芯片技术与高通量表征、机器学习自动化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用于研究锗锑碲三元合金体系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的高通量研究方法,为锗锑碲体系类超晶格材料迈向相变存储应用打下了基础。2018级工科方向方浩澜及团队成员成功设计出一种可用于光学型氢气传感的氢致变色薄膜,并采用多种表征技术研究氢致变色薄膜的成分和结构对吸放氢反应速率、薄膜耐久度的影响,为新型氢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创新思路。
群雄角逐难较高下,问答环节尤为精彩。专家们抽丝剥茧,不断发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激烈的学术讨论展现着与会师生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求真求实的信念。
项目汇报结束后,夏伟梁介绍致远未来学者项目杰出成果奖评选规则。
随后,致远学院副院长何峰对项目进行综合点评。他简要总结10个项目的亮点和特色,充分肯定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热情,感谢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并向汇报同学提出了中肯建议。他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进一步加强立项背景介绍,突出项目研究意义,便于不同领域专家和同学在听汇报的过程中,能够更迅速地把握项目核心要义,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研究内容。
接着,与会专家展开自由交流。邵志峰指出,“以大师培养大师”是设立“致远未来学者计划”的初衷,也是终极目标,他非常期待同学们能够打破常规,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想法,不畏失败,大胆挑战,最终做出从0到1的突破。顾威对上述观点表示肯定与支持,但也指出从0到1的研究很难立竿见影,阶段性展示度往往不佳,容易打击本科生开展原创研究的热情,是拔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难点。因此,他呼吁与会专家集思广益,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章俊良回应,拔尖计划2.0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自主培养一批面向后天的杰出科学家,“致远未来学者计划”开放包容,鼓励奇思妙想,支持原创研究,未来该计划将进一步加强对原创性项目的支持,也倡议顾问导师从更高更深的层面对我校优秀本科生进行引导,学生们今后才能够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思考得更深入,研究得更前沿。
与此同时,评审专家完成在线独立投票,第五期致远未来学者项目杰出成果评选结果当场揭晓。本次大会共评选出杰出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吴静怡宣读杰出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双金属协同催化的烯烃不对称官能团化(顾问导师:张万斌;项目成员:吴越、孙誉文);致远学院党总支书记洪梅宣读杰出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原位可调转角双层石墨烯(顾问导师:史志文;项目成员:黄心悦、董裕龙、吕涌波、陈一)、Te-Sb-Ge(Sc)类超晶格薄膜固相反应的高通量研究(顾问导师:汪洪;项目成员:王楷霖、胡清云、骆雨曦)。
最后,章俊良作总结讲话,他对本次大会的圆满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致远未来学者计划”在学院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对顾问导师团队表示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专家们不仅挑战了同学们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在引导同学们对科学问题、技术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同学们终身学习。
本次项目汇报大会持续4小时,得到了众多教授学者和交大学子的支持和好评。从一个个倾注了同学们激情与心血的汇报中,大家看到了未来科学家永不气馁的坚韧品质。会后,参会学生纷纷表示“虽有疫情影响,学长学姐们仍然能如此认真地做出这么精彩的研究,非常佩服,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意志品质”,“要向学长学姐看齐,早日投身科研,做出有价值的学术贡献”,“在初步了解了汇报人科研探索的过程后,我深刻感受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要做科研就必须要学会不断地自我发问,只有在不断提问和作答中,研究人员才能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感觉科研需要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对每个实验数据和标准都充分理解,才可以做出真正严谨可靠的研究报告”。
项目组长感言
黄心悦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读博)
很荣幸能够作为致远未来学者项目的负责人,也很开心获得了杰出成果二等奖。这个项目是我科研工作的启蒙,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做科研的方法,也在一次次挫折的打磨中变得更加沉稳和乐观。在此,我想由衷地感谢史志文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感谢胡成师兄给予我们的重要帮助,感谢一同努力的小组成员们,感谢实验室所有师兄师姐对我的照顾,感谢周莲老师和李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致远创新研究中心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未来我们也将再接再厉,努力拼搏,争取在博士阶段做出有代表性和创造性的成果!
刘汝欣
(毕业去向: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非常幸运能够参与“致远未来学者计划”,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操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离不开张书宇教授的指导,也离不开搭档熊枫的帮助。我也见到了许多在学术方面能力突出的项目及成员,未来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勇攀科研高峰!
孙涵
(毕业去向:上海交通大学读硕)
非常有幸参与了本次致远杰出成果汇报,来自不同方向的同学汇报了各自前沿性、创新性的工作,高精尖的技术和新颖的科研方法令人赞叹不已。非常感谢致远未来学者项目给予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所获寥寥数语难以言尽,愿大家待多年之后,依旧为喜欢的科研问题而奋斗,依旧挥斥方遒。最后,感谢我的导师杨文教授的倾心指导!
吴越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读博)
从立项到结题,我和孙誉文完整体验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也深刻感受了参与科研的艰辛,曾经彻夜阅读数千篇文献试图发现原创性课题,曾经尝试设计过十几个反应却只有三个可行,曾经为了优化反应结果筛选了上百种条件,当然也有一次次小成功的喜悦,这大概就是科研。非常高兴能用致远未来学者项目杰出成果一等奖为本科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感谢导师张万斌教授的悉心指导,也要特别感谢致远创新研究中心为本科生打造了极佳的科研平台。
温馨兰
(毕业去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读博)
致远的专业课程让我们能够自由、大胆地探索学科最前沿,了解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和尚未解决的难题;而致远未来学者项目则给了我们尝试独立思考、设计、解决科学问题的宝贵机会。前沿的实验仪器设备、充足的经费支持以及创新研究中心的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启科研的旅途能够很好地激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兴趣与热情。很感激本科阶段能够拥有这样宝贵的体验,也希望致远未来学者项目越办越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大胆假设、独立思考,在致远未来学者项目找到自己的科研兴趣。
王楷霖
(2019级化学方向)
两年的致远未来学者项目结束了,有了一个喜人的收尾。感谢各位评审老师的认可。感谢汪洪教授和惠健师姐一直以来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清云和雨曦这两位很靠谱的队友!也要感谢致远学院的培养和致远未来学者项目的资助。我在大一下加入汪老师课题组并申报了这个项目,两年里,我完成了科研的启蒙,对科研的流程和材料信息学有了大体的认识,也和汪老师进行过好几次畅谈,收获满满。项目虽然告一段落,但对科学的追求不会止步。我在此学到的技能、见识的境界和结交的朋友都是伴随一生的!
供稿:李敏 周莲 吴晨昊
排版:单雪晴
校对:黄哲群
审核:夏伟梁
· ZIRC ·
推荐阅读
2.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22届致远荣誉计划毕业典礼举行
3. 致远榜样 | 2022届优秀毕业生周晓臻:科学济人道,人文济医道
4. 致远青年说 | 王承:我们注定要成为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