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说 | 导师制:拉近师生距离
在上科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你想找的教授,你可以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学业、科研甚至人生问题,而教授们也非常乐意为学生解答问题,甚至分享他们生活中的乐趣。
今天,上科大招生小记者带你走进网红教授的日常——来自物质学院的助理教授柳仲楷,为同学们开设了一门网红课程——B站MATLAB课程,深受同学们欢迎,有时他甚至还会和同学们讨论动漫。
袁可一(以下简称袁):柳老师您好,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私下里,您和学生的联系一直都非常紧密,今天正是想通过采访听听您对“导师制”的理解和看法,我校实行的导师制在您看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它与传统高校实行的辅导员制度有哪些不同呢?
柳仲楷(以下简称柳):国内大学的辅导员其实很多是由刚刚留校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后学校的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其实和我们学校书院老师有类似的地方。导师制一方面是通过这个制度将学生和教授之间的关系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后,另一方面是能帮助学生更易于得到导师对其未来学习生涯规划的指导。导师制极大地鼓励并促进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学校较高的师生比正是最大化发挥导师制作用的一个优势。
袁:平时和您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您上大学时您与教授的关系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柳:这其实是一个蛮私人的问题,对我来说,我上大学时我们班的一个辅导员负责我们班级40多个同学,现在上科大一个导师组师生比的比例在2:1左右。另外我上大学时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外校聘请来的,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找到能够指导自己科研的导师不是一件易事。现在,我作为导师能够有连续性地对喜欢物理的同学,无论从科研还是生涯规划方面都进行建议和指导,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宣传”自己的课题组,然后邀请同学们参加到科研实践和练习中去,这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袁:平时除了科研实践以外,您和学生还会有什么样的互动?
柳:每一门课我都会建一个群,课程期间群里还是相当热闹的,做得最多的事情当然是回答和交流课程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导师组活动除了聚餐和出去玩之外,学生更多地是单独来找我。当然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很大的,学校很难把每个学生在开学前就分配到适合自己的导师组,相对的我认为导师制能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导师。
袁:听说您每年都会开B站的MATLAB的教学直播,十分符合时代潮流,您觉得这样的方式会带给学生一个怎么样全新的认知和感受?
柳:一方面这其实是课外拓展的内容,可能上课期间没有时间补充这方面的教学,直播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学生熟悉的平台上直播可以让同学们对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
袁:请问您的实验室现在有本科生吗?本科生都在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柳:有,现在这名本科生也即将成为上科大新一届的研究生继续在我的课题组工作。本科生在实验室担任的角色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参与程度,有些同学可能只是来体验一下科研的氛围看看“科研”的样子,有的同学通过在课题组工作已经培养了相当强的科研能力,这是一个让学生更早接触到科研的平台。
袁:听说您还是我校漫研社的指导老师。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业余活动中您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亮点?
柳:成为漫研社的指导老师真的是非常偶然,社团活动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我自己也会很放松地沉浸其中,你会发现学生不一样的状态,发现他们的课余爱好,了解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现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对学校的真实想法等等。了解了学生,自然也能帮助你开展和完善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关注我们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