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首发 l 历史教育的阅读究竟如何开展——以“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为中心(下)

郑士璟 陈凯 历史教学问题 2023-03-12

SPRING COMING

历史教育的阅读究竟如何开展

——以“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为中心(下)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郑士璟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陈凯


上期回顾(点击下文可阅)

一、“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缘起

二、“文本阅读”模式的理论逻辑


三、“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设计教学案例,是开展历史学科文本阅读教学的前提。没有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就无法激发学生阅读探索的兴趣,更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阅读素养的教学目的。


“文本阅读”模式,主要包含了教师设计教学案例及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阅读探究两个部分。教师将设计的案例以“主题+多文本+问题清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随后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与阅读素养。


1

选定高质量教学主题


依托文本进行历史阅读探究,首先要进行文本阅读主题的选定,即拟定核心历史问题。文本阅读的主题,对文本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案的设置等方面起着限定作用。


确立选题只是开展文本阅读探究的第一步,在确立选题、明了阅读探究的方向之后,就需要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概况进行深入了解、谨慎分析。“究竟史学界对于这一主题研究到什么地步?需要甄选哪些文本纳入文本阅读之中?这些文本又该如何应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离不开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因此,对文本阅读主题研究现状的梳理工作,对于整体的案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教师本身要有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见解。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中学历史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专长来选取合适的文本阅读主题、设计出好的教学文本。文本阅读主题的选定关系到文本阅读实践的效果,只有兼顾其“重要性”、“争议性”以及“学术性”,才能够拟定出质量较高的文本阅读主题。


例如《“尧舜禅让”是真的吗?——上古圣王与“赛先生”两个典范的对话》就体现了阅读主题选定所关注的“重要性”“争议性”以及“学术性”。


第一,以选题的“重要性”而言,“尧舜禅让”的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禅让制”,是中学生历史学习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第二,就“争议性”而言,有关尧舜禅让传说的争议,在先秦诸子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到了民国初年争议更加扩大,时至今日仍有关于该话题的讨论;


第三,就“学术性”而言,设计者在选取该主题时注重与史学研究相结合,渗透着让学生认识并使用“二重证据法”,探究上古传说真实性的构想以及认识上古传说“层累形成”的演变过程的思考。


简言之,要想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阅读素养的阅读方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通过收集并且阅读相关的一二手材料或史料,把思考的过程做成系统而且有条理的记录,并且将“阅读思辨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形式予以呈现,从而理清通过所设计的教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历史技能。


2

选择多角度的教学文本


文本阅读的设计者在确定主题、梳理完相关研究状况之后,对阅读探究主题的研究状况以及重要的文本材料能有所把握,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对文本进行甄选,以供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对单一的历史文本进行多次解读,而是依靠多种文本让学生对历史形成多层次的认知。就“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取材而言,较为广泛,以原始史料、二手文献为主,此外还包括图片、电影情节、小说内容、歌曲等多种文本。


文本阅读的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是以史料为主的多种类型的文本。那么,在众多的文本当中,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历史文本的选择要聚焦于阅读探究的主题,“应着重在主要目标的追求”,倘若文本的选取背离了主题,则会干扰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也会给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带来一定的干扰;


其次,在众多的文本中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文本的选取在精,不在多。教师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最直接、最核心、最重要文本的解读与探究上,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最后,注重文本间的关系及呈现顺序。不同文本的组合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呈现矛盾性文本与概要性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教学文本的过程中,对于阅读探究主题背景的介绍是必须的。若学生对主题没有充分的背景知识,多文本阅读是没有用的,“学生只想知道事件发生的经过,而不会进行深度理解与批判性的思考。”这种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通过教师口头传授,但更多的是将背景知识的介绍缩减到学生所要阅读的文本当中去,如引入教科书的内容作为文本阅读的背景知识。在这种阅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之中,“背景知识”所阐述的内容只是认知的一个面向,其地位只是一个历史探究的文本,并非具有权威性。


在背景知识之外,设计者还需采用多样化的文本材料,使学生学习从多种多样的历史文本中接触历史问题,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3

编写多层次的问题清单


“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如果仅仅只是呈现多角度文本供学生进行阅读,却没有问题的指引,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和历史思维的目标只会成为成为一纸空文。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历史思维的目标出发,“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案例通常会附有问题清单,通过“问题清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在实际操作中,问题清单的编写需要关注:


第一,问题清单的编写目的在辅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文本设计者可以表格形式呈现问题清单,要求学生提取文本中信息。学生提取文本信息并记录下来的这个过程,不仅是阅读训练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历史思考的过程。设计者所设计的问题链,即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第二,问题清单所编写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真正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是可以探究的,并经由探究而获得新的见解。虚假的问题则是封闭的,它有固定而正确的答案,教师所要的,不过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往这个答案上引导。”“文本阅读”模式的问题清单所列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通过对文本进行阅读探究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当然,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回答,学生对所回答的问题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换言之,学生需要依靠对多文本进行分析、解读,依靠证据链,才能得出自己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证据意识得以培养;


第三,问题清单所编写的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历史教育“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各种‘事实’外,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理解史家是如何运用特定的概念与思考,以建立‘过去’”。


总之,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历史被记录后的是什么样子的,更需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是怎么被建构的。


4

设计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文本阅读”是学生与历史文本进行互动,提取文本信息、发展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该如何进行阅读以达到理解文本、训练历史思维的目的?在设计文本阅读的教学案例之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与讨论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个性化的阅读方案,是教师开展“文本阅读”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对之前所处理完的阅读文本和编制好的问题清单进行分析、分类、排序、整合,最终以“阅读文本+阅读清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开展阅读探究。在此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本主题的历史教学技能目标,即需要让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习得哪些能力。


例如,在《“尧舜禅让”是真的吗?——上古圣王与“赛先生”两个典范的对话》的案例上,教师设计了三种个性化的阅读方案,如下表:



此外,“文本阅读”教学模式还强调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进行“精细阅读”。“这种对文本解读的小心谨慎,在理解历史以及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对过去知道些什么,居于核心地位。”“精细阅读”不是强调在“量”上进行广泛阅读,而是注重对文本阅读“质”的把握,对文本进行理解,挖掘其言下之意与弦外之音。如果学生只是在表面阅读材料,而没有去思考“谁”对“谁”说些什么,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材料。


5

呈现多元化的学习成果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其教学本质所反映的教学行为是互动,由教学本质映衬出的教学气氛是交流。“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学课程同样不能背离作为人文学科历史课程的这一方向,因此“互动”的教学行为和“交流”的教学气氛自然也是其所追求的。


在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形成对于问题清单中问题的理解后,就需要引导学生依托所阅读的文本展开讨论。当学生明确地表达他们改变的论述、重新检视手中的证据,以及质问同学的推论时,讨论也给予学生机会去发展他们的历史知识。


基于“文本阅读”的历史教学,需要创设民主型课堂,需要让学生在遵守课堂秩序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学生在课堂中允许合理的修正与有效的改变自己的观点;允许表达自己的不解之处;允许有根据地质疑同学的答案。此外,在讨论开始时必须要提醒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不可以人身攻击,要就事论事、以探讨真理的态度与同学进行讨论。


当然,历史探究讨论不能漫无目的,回答同样也不能无的放矢,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需要求学生能够思考多种文本间的关系及其所蕴含的信息,从中寻找证据以支撑自己的历史解释。“史家心中带着问题,在故纸堆中拣选资料、解读意义,并赋予某些资料特殊位阶,即为证据。”换言之,并非所有的文本资料都能够成为解释问题的证据,只有那些经过筛选、比较,从而成为个体论证问题的文本才能够称为证据。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哪些信息是学生自己从文本中获得的、哪些看法是由对文本进行推论而得出的;引导学生通过审慎思考文本与文本间的关系,形成历史解释。学生形成论点与提出历史解释的时候,需要有证据意识,继而养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态度。


综上所述,在“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开始真正成为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和文本对话、和自我对话、和教师进行对话,更需要和身边的学习伙伴进行对话。在与同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都需要认真倾听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学生都能彻底表达出内心最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从而让不同的观点彼此间进行碰撞与交融,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


注:

①本文来自《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1期

②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历史教学问题”微信公众号,保留公号二维码

③注释从略,可参见原文


历史教学问题

报刊代号:4-326

电话:021-62866552

邮箱:LSJX@history.ecnu.edu.cn

网址:http://lsjx.chinajournal.net.cn


点亮在看,共赏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