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什么越来越堵?就因为这两个原因!
本文由时代数据(ID:datagoo)原创并首发,作者: 全凌辉 ,编辑:张照,设计:蔡展,数据来源:时代数据、广州统计局、高德地图、2015-2018高德地图城市交通年度报告、2019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TOMTOM2018年交通指数、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
据高德地图近期最新发布的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广州成为了我国今年第二季度中城市交通运行最不健康的城市,在50个城市当中排名垫底,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
近3年来,在我国整体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广州却逆势上扬,拥堵状况不降反升,这又是为何?让我们一起跟随时代数据的分析一探究竟。
常年入榜拥堵前十名 晚高峰尤其堵
广州有多堵?依据过去5年高德地图发布的20个城市交通拥堵榜单,广州上榜全国前十的次数达16次,前十名上榜率高达80%,位列全国第4,去年高峰拥堵指数位列全国第二,“堵车“的本领可谓是极其稳定。另一家交通公司TOMTOM的数据显示,去年广州的拥堵程度位列全球第23位,拥堵程度超过了洛杉矶、东京等国际大都市。
如果说光看榜单无法感知广州有多堵,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更为直观一点的高峰延时指数。据高德地图数据显示,过去四年里,广州平均高峰延时指数程度高达1.887。这个数值意味着你平时流畅不堵车时只用1小时就能开完的路程,交通高峰期间你需要开1.887个小时。
过去一年,广州人人均年拥堵时间长达150小时,年位列全国第3名,平均每天驾车通勤时长81分钟,这当中拥堵耗时就占37分钟,也就是说,你在广州驾车上下班,有大约一半的时间都堵在路上,如果你恰好又要经过沿江西路与人民南路交叉口、内环路出口(中山八立交)等常发拥堵的路段,那么你每天堵车耗时还将更长。
对于开车上下班的人们来说,早高峰和晚高峰是始终迈不过去坎。TOMTOM数据显示,早晚高峰是广州一天中交通最为拥堵的时段。其中,晚高峰平均拥堵程度要远远高于早高峰平均拥堵程度。以其公布的指数为衡量依据,晚高峰拥堵程度要比早高峰高出50%。生活在广州,早上上班相对容易,下午下班那就要变得异常艰难了。
周五的晚高峰是广州一周当中最堵的时间,交通拥堵程度往往要比平常晚高峰高出30%。这个晚高峰不仅仅出奇地堵,而且开始堵的时间也比往常更早,持续时间更久。晚高峰甚至从下午3点钟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
大家辛勤工作一周后,下午心不在焉,归心似箭想撒腿就跑,很有可能路上却是堵得水泄不通。若是想要这时回家不堵车,还是尽量避免开车出行吧。
拥堵成因多样 治理难上加难
堵车堵到心烦,开车开到心累,广州交通堵成这样,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车太多,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
2007年,广州的汽车保有量刚过100万辆。即便在2012年开始实施摇号限车政策情况下,到2017年,这个数字依旧上涨到了240万辆,车辆在10年期间增长了将近130%,这还仅仅是具有广州牌照车辆的数量。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州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同步跟上。
依据广州统计年鉴,同期,广州的道路长度从5335公里增长到了7819公里,道路面积从9000平方万米增长到了13013平方万米。道路长度和面积10年内分别增长了46.6%和44.6%,即便有着较大的增幅,但相对于汽车保有量翻倍式的扩张而言,依旧呈现出车多路少的局面。
本地车辆在增长的同时,周边城市车辆的大幅增长和不断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州城市交通。没有摇号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广州周边城市车辆数量暴涨,离广州最近的佛山,2016年年底时汽车保有量才刚刚突破200万,2018年年底就达到了253万辆,汽车保有量年增长速度持续高于10%。早在2017年底,珠三角城市群当中,广深佛莞四地的汽车保有量便突破千万辆,达1053万辆。
而据高德地图数据显示,珠三角城市群是全国车辆互通最为紧密的城市群,每天都有大量来自佛山、东莞的车辆开往或驶离广州。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7月13日-8月13日),广州每天都是全国车辆迁入迁出最热门的城市。在全国10条最热门的跨城出行线路当中,广州就有4条。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指出,广州跨城通勤人数占比为全国最高,被评价为“最能折腾的城市”,100个上班族里就有6个是跨城上班。拥有上千万车辆的珠三角地区,其形成的庞大交通活力正集中围绕着广州运转,也给城市交通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广州交警部门在2018年7月1日针对外地车出台了“四开四停”政策,规定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驶入广州市中心区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以上。
“四开四停“政策实施效果还未知的情况下,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大量原本在广州市内运行的外地牌号车由于政策原因,在一半的时间里,只能选择停车,中心城区乃至郊区都出现过停车位一位难求的情况。车位少的问题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据广州统计局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市的停车位共计45.3万个,这个数量甚至无法满足240万本地车。大量车辆占据人行道,或停在路边,给原本不够通畅的城市交通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这之前,机动车乱停乱放已经给城市交通带来了问题,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广州12345政府热线收到了1.75万件有关机动车乱停乱放的投诉,这些投诉反映的情况当中有35%造成了交通堵塞,30%影响了出行,车辆乱停乱放对于交通的损害显而易见。
“四开四停”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外来车辆往中心城区汇入,不过就相关指数依旧居高不下看来,该政策是否真正起效,对缓解拥堵有多大效果,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除了车多外,影响广州城市交通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例如,广州的天气就是其中之一。高德地图此前做过的数据分析中指出,下雨天广州的高峰拥堵指数要比正常天气下增加5.9%,而过去一年时间里广州共发布了37个暴雨或雷雨预警,年下雨天数达118天,每3天里面就有1天下雨。一到下班时间就下雨,这样的天气状况常常遭到市民们的吐槽。
随着城市的发展、车流量的增多,一些老旧的道路规划已经跟不上城市交通的发展,如天河商圈、北京路之类的老商圈,附近车多人多,车道却少得可怜,自然就成了拥堵的老难题,常年霸占广州最拥堵路段的沿江西路便正是如此。该路段周围全是老批发市场,大量的行人和拉货车辆四处横穿马路,再加上交叉路口车流汇聚,整个路段每天严重拥堵时间长达7个小时以上。
另外,部分绕城高速路段、内环线也存在长期拥堵的状况,“高速”变“慢速”,上去容易下来难,在上季度最拥堵的10个路段中,3个路段就是绕城或者环城路的出口。
拥堵治理 任重而道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交通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广州及周边城市的汽车保有总量将持续上升。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汽车产业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6亿辆,未来中国峰值千人保有量预计在400辆左右。也就是说,具有1500万常住人口的广州未来可能对应拥有600万辆汽车,届时,广州城市的运行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广州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交通大数据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城市交通治理当中。许多城市建设了“互联网+交通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用系统监测城市交通运行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目前,广州也建立了交警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该系统能够自动预警异常拥堵情况,形成广州异常拥堵路段的列表,使交警部门对城市交通运行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同时,系统也能加快交通拥堵点的治理过程,第一时间调派警务资源前往解决拥堵地段。
如果有地方发生交通事故,在监控上能看到出事车辆车牌号时,该系统能对应显示车主信息,监控中心再打电话给车主,告知其轻微事故情况下,双方可以快速撤离理赔,出事车主还没来得及报警,交警的电话已经打过来远程协调解决问题。据相关报道,用这种方式处理一宗交通事故只需要5分钟,较出警到现场解决的传统方式快一倍以上。
然而由于导致拥堵的因素实在太多,单靠这个系统来治理交通还远远不够。城市交通治理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城市基建、公共交通、交通管控等多个方面,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曾在两会上对交通拥堵治理问题表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标本兼治、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加强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管理,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要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高城市交通服务品质。另外还要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倡导绿色出行、文明出行。”
可以预见,未来等待着广州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的将是一条漫漫长路,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城市居民都需要在这条治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合作、交流请关注微信公号时代数据
延伸阅读
商业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