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IDGA】中国非洲发展研究的多学科对话

CIDGA CIDGA 2023-03-16

推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研究不仅是开拓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场域的学术自觉,也是中国应对21世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已和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2020年新冠疫情正在重塑全球政经格局,中非关系也随之进入新时期。推进中国非洲研究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如何在非洲发展研究中融入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发展研究、历史学、语言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优势,丰富既有的区域和国别研究成果?青年学者如何在非洲发展研究中发挥更加建设性的作用?



7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坦桑尼亚与东南非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通过第十四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平台,在北京辽宁大厦携手组织了主题为“当比较政治遇见区域国别研究:以非洲为对象”的学术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伦敦大学、匹兹堡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出席本次研讨会。本专题的研讨分为两个小组。

多学科碰撞激发非洲发展研究热情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黄振乾副教授主持了本专题第一个小组的研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罗楠报告的题目是《国际发展与非洲能动性:以离网光伏在肯尼亚的推广过程为例》。她指出,目前国际发展关于非洲的主流叙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了非洲本土的能动性。她从能动性的行为体、关系和动态过程三个维度深入考察了肯尼亚太阳能发电技术在肯尼亚发展历程,阐明了非洲内部能动性在国际发展中的逻辑和作用。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德昊汇报了他和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黄振乾副教授合作的《中国对非研究:以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研究论文。他以中国国内产出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计量与人工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过去二十年(2000-2020年)429篇国内非洲研究博士论文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国内非洲研究学者的群体培养已有议题和方法的风格化趋势,但在数量上尚未形成规模,研究议题的多样化程度仍然有限,关注点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此外,对非关系以及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中文学生非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重点,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非关系是则是来华留留学博士生更加关注的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助理研究员魏翊分享了《冲突情境与政治控制:当代非洲分权改革的政治逻辑》研究论文。20世纪80年代后,非洲国家经历分权改革的浪潮,但对非洲分权成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他的研究表明分权前的非洲国家的国内冲突情境塑造了国家的政治控制机制状况,决定了改革当局的利益需求和意图,推动了分权策略和制度设计,影响了制度过程产生的实际政治后果。不同的冲突情景导致侧重行政分权、财政分权、政治分权和族群分权等不同的改革后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邹雨君汇报的题目是《国际议程与国内政治:浅析乌干达穆塞韦尼政府的教育政策演变》。她认为国际发展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到援助方与非洲国家之间互动的复杂性,研究者应该尝试描绘更加动态和真实的图景。她以乌干达穆塞韦尼政府的教育政策演变为例,考察了此间国际教育领域的议程、国内政治结构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本土政府通过调整政策来回应处于变化中的国际援助方与国内民众的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唐晓阳对四篇文章进行了点评。李小云教授鼓励年轻的非洲研究学者突破西方非洲研究的话语和知识框架,从实际社会科学的角度探索非洲研究的中国创新与路径。唐晓阳教授指出非洲研究需要展现出其复杂性的一面,不能将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现象简单归结为传统线性的思维逻辑。与会者围绕汇报论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和未来中国非洲研究的学科、方法和政策效应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多种方法结合分析非洲发展问题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德昊主持本专题第二个小组的研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吴纪远汇报了他和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黄振乾副教授合作的《非洲国家的疫情、封锁政策与社会冲突》研究论文,该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非洲国家封锁政策对社会冲突的影响。研究表明,非洲国家的封锁政策在一定时间内显著降低了当地国家社会冲突的爆发。其中的因果机制在于封锁政策通过改变武装组织袭击的目标、空间、能力和意愿降低了冲突爆发的概率。但对社会冲突抑制只能维持在一个简短的一段时间内,封锁政策逐渐退出之后,骚乱、抗议等冲突事件出现上升的趋势。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候选人李杭蔚汇报的论文为“Media Politics and Representation of China in Afric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Kenyan and Ethiopian Media”。她的研究通过对新冠疫情期间,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代表性媒体报道的内容文本分析和50 多次深度访谈,来考察非洲国家对中国报道的倾向。研究发现,肯尼亚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以一种更具批判性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展开。与肯尼亚媒体不同,埃塞俄比亚媒体对中国采取了更加积极和有利的语气。她进一步讨论了非洲国家当地政治、媒体环境、职业规范和新闻习惯等因素如何从根本上塑造了当代非洲新闻编辑室的新闻制作。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毕业生贺嵬嵬分享的《非洲孔院对中国形象的影响研究》一文利用 “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数据,结合非洲孔子学院分布的空间数据,对孔子学院如何影响非洲民众的中国形象进行实证考察。他的实证研究发现,孔子学院显著提升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感,距离孔子学院越近的受访者对于中国整体影响和经济影响的认知更强;但是孔子学院的存在并未显著提升非洲民众对于中国的好感度,以认同中国发展模式和积极评价中国在非洲影响衡量的偏好指标并未随孔子学院出现而显著上升。

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博士候选人潘芃杉汇报的题目为“The Consequences of Chinese Mining Investment for Kyrgyzstan's Labor Market and Domestic Politics”。尽管此文并未直接针对非洲展开研究,但不同区域国别的对比富有启发。他的文章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比较了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中国、欧美国家和本国的矿业公司对当地劳动力市场和国内政治的影响。定量研究表明,相较于吉尔吉斯斯坦本国的矿业公司而言,外国公司所雇佣给当地工人的工资和安全保障更高,但要求的工作时间更长,引发当地工人的抗争也更多。中国矿企改善了当地工人的福利,但在安全保障的稳定性上不足,欧美国家投资的矿企这存在工作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

厦门理工学院王珊珊副教授分享的题目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债务的影响:基于DID的实证检验》。这篇文章基于2011—2019年非洲3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非洲债务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降低了相关非洲国家的外债流量,而且对于非洲国家的负债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她由此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造成非洲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齐顾波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胡悦副教授分别从研究意义、理论逻辑、案例选择、数据编码、研究方法和因果识别等方面对上述论文进行了点评。齐顾波教授认为非洲研究和发展研究的结合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研究议题的选择与相关知识的积累方面可以更多借鉴国际发展研究领域的成果。胡悦副教授则指出研究设计和方法的严谨性需要在非洲研究中进一步提升,并可以借鉴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前沿分析工具与手段。与会者围绕汇报论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和未来非洲研究的方法革命、定量和定性方法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方兴未艾,此次专题研讨会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方法路径和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旨在推动中国非洲发展研究的深入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坦桑尼亚与东南非研究中心未来将继续参与和贡献中国区域与国别研究和学科建设。




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CIDGA)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其过去几十年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发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之上,于2020年组建的校级跨学科、跨学院、围绕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相关学科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校级新学科建设平台。面向国际前沿,秉持全球视野。


文稿:黄振乾
编辑:张丽霞

相 关 阅 读
【CIDGA】走进世界粮食计划署,了解粮食安全与营养 ——中国农大第三期外事班国际组织实地访问侧记
【CIDGA】走进世界银行,了解全球发展与减贫治理 ——中国农大第三期外事班国际组织实地访问侧记
【CIDGA】李小云教授应邀参加第七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
【CIDGA发展知识讲坛】全球发展挑战、国际合作与全球农业治理
【CIDGA】信电学院、国际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联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庆祝建党100周年讲话”精神联学、导学活动
【CIDGA】徐秀丽教授应邀参加多边国际组织举办的加强人道与发展合作研讨会
【CIDGA】李小云:发展知识夏日四讲
【CIDGA发展知识讲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全球农业治理
【CIDGA】我院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视频边会分享实现发展权的做法和经验
【CIDGA】我校第三期研究生农业外事管理能力提升项目举行结课仪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