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范顺赞 | 我更希望自己是影像艺术家

艺术摄影圈的柴柴 艺术影社
2024-08-31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摄影圈周刊”

关注公众号,并设为星标☆

一同踏上艺术摄影之路

范顺赞



编辑 | 柴柴



范顺赞(1984—),浙江台州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2009年毕业于法国阿尔勒国立摄影学院(研修)。现为自由摄影师,生活居住于杭州。



对话摄影

柴:柴柴 范:范顺赞

范顺赞这个名字以前我闻所未闻,可能看过他的摄影作品,但绝对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可见我孤陋寡闻至何等地步。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还是准备访谈摄影师陈荣辉时,查看资料看到的,陈荣辉说他国内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范顺赞。从此,这三个字就在我心里扎了根,特别想知道范顺赞到底何许人也!


今年十一月份,我在微信上给范顺赞老师发信息,说想访谈他,他简短而爽快地答应了我。然后,我就查看他的相关资料,准备访谈提纲。这一过程我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把他的朋友圈信息翻到了底,看完了网上关于他的访谈文字,等等等等。


重庆阴郁湿冷的冬天,我烤着电炉坐在笔记本电脑前,在微信上访谈了范顺赞老师。关于这次访谈成果,就在下面了。

选自《美好时光》


选自《美好时光》


选自《美好时光》


选自《美好时光》



柴:无论是《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还是《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或者《美好时光》,都是剧画式摄影,也就是利用布景、演员、道具等建构好画面后再拍摄。为何从一开始的毕业作品(《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就采用这种形式?

 

范:我没有刻意地用这种自行摆拍的方式创作,大概跟我学美术有关系。因为我是美院摄影系毕业的,从高中开始就接触美术教育,可能潜意识里会有这种我称之为美术摄影的感受,有点像是借用相机来画一幅画的感觉。对这种创作方式会有莫名的喜欢,非常自然的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符合自己感受的东西。

 

至于这种表达方式的话,也是因人因作品而异,有些作品有些作者,会选择直接摄影的方式。但对于我来说,我希望有那种美学的东西,或者说是戏剧、舞台、导演相结合的一种呈现方式,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拍摄。

 

摄影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不是全部。我的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讲,也不完全是一个纯粹摄影的范畴,应该是一个影像艺术。如果要给自己定位的话,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不局限于某种表达方式的影像艺术家。

 

柴:当初你翻看老照片时,看到照片中的千人一面,触发你创作了《美好时光》。为什么没有考虑直接收集老照片来创作这组作品,而还是采用剧画式?

 

范:老照片当时给我的感受还是蛮强烈的。我一开始就喜欢老照片,老照相馆拍出来的那种画面感,有种复古和唯美的气息。后来我感受到那种千人一面的时候,觉得这个感受会随着数量一点一点累积而强烈起来。作为一个艺术创作的话,我需要把这个千人一面的感受放大,放大的方式,一个是通过数量,一个通过画面直接的感染力。因为我没有办法感受到他们的个人身份,所以我潜意识里把他们的五官抹去,并且我希望作品有扑面而来的感染力。老照片扫描的话,一方面画质会有折扣,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它更像是一个当下的人,对这个话题的一个新的阐述,所以还是选择摆拍的方式来创作。拍摄老照片也不仅仅是纯粹的还原老照片,这中间意义不一样了,只是借助老照片的躯壳,来说一个当下人的思考。

 

柴:看你的摄影作品其实是介于再现与反再现之间。无论是人物、服装、道具等,都指涉了某种直接现实,但你又通过后期(无论是电脑上色时让颜色失真,还是抹掉人脸)反再现。对于作品中呈现的这种暧昧不清的状态,你是作何考虑的?

 

范:我希望我的作品不只是一个直白的阐述,就像你说的有这种暧昧关系在里面,让人能够感受到摄影的真实性,但又保持着某些距离感。

 

柴:你的作品虽然有某种还原再现,但你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观点表达?

 

范:是的,我的作品就是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观点,然后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柴:你的作品关注的都是下层民众。激发你这种表达的动力在哪,跟自己的出身有关吗?

 

范:我所拍摄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自己生活周围的一些人,有我自己的家人,有我老家的隔壁邻居,还有学校周围的一些居民。再则因为我自己也是农村出身的。

 

柴:我知道你在作品构思的时候会画草图,这应该是绘画时的习惯吧?想问问绘画对你的艺术摄影创作有何影响?

 

范:美术经历对我的艺术创作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自己所有的作品潜意识里都会把它对应成一幅画面,这个画面会习惯性地用草稿勾出来,然后作品最终呈现时也会有这种画面方式,包括摆拍或者着色,都是跟美术有关系的表现手法。


选自《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


选自《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


选自《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


选自《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

 

柴:你曾经说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能说说理由吗?

 

范:我每一组作品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自己都还是满意的。《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是我有创作意图以来,第一组相对成熟的艺术作品,也是我的毕业作品,后来也是用了很长时间去完善它,直到2014年的时候才最终成型。

 

创作这组作品一开始就是想寻找自己内心的一个感受,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我希望它是很纯净很纯粹的,这也是我的艺术态度的表现。所以画面里面的人物状态是没有痛苦和苦难流露出来的,每个人脸上都是那种安详宁静、特别单纯美好的感受。这也是我一辈子追求和向往的状态。


选自《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


选自《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


选自《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


选自《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


柴:但你目前影响最大的作品恰恰是《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和很多作家一样,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往往不是作家最钟爱的作品。你认为这中间存在怎样的偏差?

 

范:《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让大家传播和知道,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梦想与现实这个话题的社会普遍性。再则因为这组作品比较直接和直白,不管你有没有摄影或者艺术背景,都能看得懂。

 

柴:《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这一作品,我认为表面说的是现实与梦想的分离差距,但实质触及到了社会配置问题,对以前主流的认知(无论上下层面),什么样的身体就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人就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提出了质疑。当初创作这组作品时你有这意识吗?

 

范:这个作品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引发起来了。因为我特别想做一个艺术家,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艺术家,但在学习生活当中,我遇到了不太顺利的方面,比方说在法国打工的时候,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包括毕业回国找工作各种不顺利。

 

柴:对作品的这种解读,你认同吗?理想跟现实的差距,决定者不止在于个人,还有社会体制等等。

 

范:社会体制方面我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从个人现象延伸出去,它也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个体所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也会切切实实感受到。我希望通过个人的感受去反映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普遍感受。

 

选自《高峰梦想家》


选自《嘉人》杂志商业拍摄


选自京东商业拍摄


选自网易商业拍摄


柴:《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火了之后,你拍摄了不少同类型的商业作品。你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范:找我拍摄的商家也是看中我这个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关注的点。我认为我这个拍摄不是纯粹的商业拍摄。跟那些商家合作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拍摄的是一个作品,会有自己关于作品表达上的考虑,最终作品的所有权还是我自己的。所以虽然拍的是商业片,但还是按创作标准来的。

 

柴:最近有在创作新作品吗,能大概介绍一下新作吗?

 

范:创作我是一直在进行当中,但是关于新作可能要抱歉了,我没办法透露太多信息,希望等新作完成之后,然后再公布情况。

 

我每组作品差不多都要一两年时间才会成型,甚至更久,周期还是蛮长的。创作是急不来的,跟自己的生活一样,要慢慢养出来。大家目前看到的作品还是以前的老作品,但是新作我一直也在创作当中。前段时间刚刚进行了部分拍摄,拍摄完之后会做一些后期和调整,所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柴:能说说新作中的突破创新吗?

 

范:关于新作的话,可能希望有更多的表达方式介入到里面,不仅仅局限在摄影拍摄上面,摄影是一个特别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但有时候也有它自己的局限,所以希望会有一些其他的方式结合进来,会是一个更综合的表达方式。

 

这些都是未知数了,因为一个创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会反复的去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作品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说的太具体不一定合适。

 




往期访谈:

对话张兰坡 | 好的作品应该像深宅大院

对话周仰 | 让你停了一下,多看一次,就是好的摄影作品

对话汪滢滢 | 我的摄影受益于我对文学的理解

对话郑知渊 | 摄影是发现与感知,而不是证明与判断

对话杨文彬 | 愚蠢不是问题,但不要整天放嘴上

对话陈荣辉 | 不要把摄影太当回事,也不要不当回事

对话张晓武 | 给摄影初学者的两点良心建议


想加入“艺术摄影学习群”的伙伴

请先阅读:

2019年,这是你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然后按文章要求入群。


投稿邮箱:893197794@qq.com

柴柴个人微信:missbxj


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转载联系柴柴微信


摄影圈周刊

为艺术而摄影!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影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