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不可忽视的食源性致病菌

视频来源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

之前消息:



请看:在23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针对该事件发布发布通告称市疾控中心调查认为,这是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可能的致病因子为沙门氏菌........ 今天为您聊一聊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种类?

   夏季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能够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包括:

1、沙门氏菌

    引起中毒食物的食品主要为家禽肉、蛋类、家畜肉以及奶类及其制品。5~10月发生最多。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黏液。多数病人发烧,体温在38℃以上。


2、大肠埃希氏菌

    引起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各类熟肉制品,也可由蛋及其制品、奶类、蔬菜、水果引起。大多发生在7~9月。

临床表现因不同种属差异较大。以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为例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米汤样,每天可达8~12次,腹痛较为剧烈;恶心、呕吐、发热。


3、葡萄球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其次是熟肉。多发生在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如激烈反复的呕吐、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等。体温一般正常或低温。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更敏感,故发病率高。


4、副溶血性弧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如墨鱼、黄花鱼、带鱼、螃蟹、海鲜;其次是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一般发生5~11月。

临床表现多以剧烈腹痛开始,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其特点,继之出现腹泻,开始时是水样便,或血水样便,以后转成脓血便、黏液血便或脓黏液便。


5、变形杆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类,其次是豆制品和凉拌菜。多发生在5~10月。

临床表现是上腹部刀绞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发冷、发热、头晕、头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


6、蜡样芽胞杆菌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剩大米饭、米粉、甜酿酒、月饼等。以6~9月为多。

临床表现有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呕吐型表现为恶心、呕吐、并有头晕、四肢无力、口干、寒颤、腹痛腹泻少见,无体温升高。腹泻型表现为腹泻、腹痛、水样便,一般不发热。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捷径,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其它肉类食品,切忌吃生的末煮的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当患者怀疑自己患有寄生虫病时,如出国得了虐疾;或生吃了不熟的猪、牛、羊、鸡、鸭、兔、淡水鱼、虾、蟹等。高度怀疑患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患者,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图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吧

阅读推荐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秋季中小学安全第一课
儿童安全教育系列动画片:预防食物中毒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