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小工具,帮孩子培养终身受益的思维能力

李嘉文 童行书院 2022-06-23

 周四

实践 ✈


📚🌲🌎


在童行学院,无论是线上课程,还是线下课程,我们都希望从知识、视野、思维三个层面综合提高孩子的认知与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多元挑战


 

知识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思维能力的加持,就像空有车壳子,没有发动机和车轮的汽车一样,只能摆设,无法使用。


相信很多父母都非常注重给孩子扩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充分用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令孩子在以后的知识学习中更加如鱼得水,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小工具,帮助孩子把思维能力的大厦搭起来


“空雨伞”:激发孩子主动思考


思维工具“空雨伞”,童行学院之前的公众号里有过具体介绍,您可以点击这里了解。


有一本书,早就躺在我的书柜里,偶尔被想起,偶尔被翻开,但从未与我深交过,它叫《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当了爸爸以后,有一次无意中在书里看到了一个叫“空雨伞”的思考工具,如获至宝:


空:寓意抬头看天空,指向的是事实信息


雨:寓意看到天空乌云密布,推测准备要下雨,指向的是对事实的分析、解释、预测


伞:寓意带伞出门就不会被雨淋湿,指向的是了解事实和解释之后所应该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解决办法”


把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工具融入生活,唤醒孩子的主动思考和行动。这,是我所理解的赋能


有一次,我同女儿围绕刚听到的新闻,结合“空雨伞”的结构聊起来了。


我:刚刚有没有留意到新闻里说了什么?


女儿:是说明天放假,高速公路不收钱了。(空)


我:这样的话,你觉得高速公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女儿:可能会有很多车,交通大堵塞呢!(雨)


我:是啊,可能会塞车。所以,如果我们放假开车出去玩的话,可以怎样做呢?


女儿:我想,我们应该早点出发,避开那些车!(伞)


把这个思考工具悄悄地融入亲子对话里,像闲聊一样刻意练习。


慢慢地,孩子不再只是被动地看,而是主动去观察有意义的事物;他们不再是看完以后没有想法,而是主动去思考事物背后的意义,慢慢开始把现象与知识关联起来;他们不再无动于衷,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做出尝试



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行动,这些习惯和本能一旦建立,孩子的成长会自带加速度


反事实思维:激发孩子灵活思考


“如果(没有)_______,会怎样”这种提问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反事实推理或者反事实思维,意思是让我们先假设一个事实不存在,根据这个前提去推想,现实会发生什么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打破思维定势,激发想象力,让思维更灵活。

 

怎样把反事实思维的问题带进日常互动中呢?给你举一个例子:


比如,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思考: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变成蚂蚁那么小,会怎样?设计这类问题时,可以把一个孩子熟悉的事物放在一种不寻常,甚至异想天开的状态里。


 

记住,不要否定孩子任何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更多的想法比如,如果我们都变成蚂蚁那么小的话,我们一顿要吃多少东西呀?


另外,我们还可以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不同特征,分别提出“如果,会怎样”的问题。比如说,针对火车这个事物,先跟孩子一起列出火车有哪些特征,比如火车是由一节一节车厢组成的,火车是在路轨上跑的,火车是有时刻表的等等。然后,针对每一个特征都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


比如“如果火车不是一节一节车厢组成的,而是由有一条很长、很粗的软管组成的,会怎样?”


然后,跟孩子一起尽情想象新的可能性。不要担心想法会很荒谬,因为荒谬本身就隐含了对和错的判断。而创造力要求的是我们暂时抛开对和错的标准,打破常规去寻找新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没有了)_______,会怎样”除了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以外,还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内涵


 

比如说,有一次我问孩子:如果城市里没有了警察,会发生什么事情?


孩子说:那超市里会多了很多小偷。


我继续问她:多了很多小偷,对我们是好事还是坏事?


她说:肯定是坏事啊。


我再问:为什么是坏事?


她说:因为小偷会把我们要买的东西偷光了呀。


我问:这样看来,如果城市里没有了警察,你觉得城市里的人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她想了想就说:应该越来越少吧。


如此类推,把城市里面像警察这样的功能单位放进问题里面,引导孩子思考他们存在的意义,更深刻地理解一座城市能正常运转需要哪些人、哪些职业、哪些机构和设施。


重新分类:激发孩子深度思考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在他的著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里面,讲到了学生,或者说初学者,跟专家在思考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初学者只能看到事物与事物之间表面的联系,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表层结构。比如,苹果和雪梨都属于水果,电视机和冰箱都是家用电器。这些按照日常生活的认知赋予事物的常规分类,就是表层结构。


而专家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够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潜在、深层的联系,尤其是在功能方面的联系,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深层结构。比如,专家可能会把手机和人的手脚、眼睛、嘴巴划分为一类东西。因为他们认为,从本质上来看,手机就是人类延伸的器官和感官。


所以啊,专家在看待世界的时候,会比其他人看得更透彻;分析问题的时候,也会比其他人想得更深入。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像专家一样思考,具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提问小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概括成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比如说,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你可以问他:咱们除了可以用笔来画画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画呀?“


 

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孩子从画画这个功能的角度出发,去发现事物之间潜藏的联系。手指可以画画、树叶可以画画、石头也可以画画,甚至连光也可以用来画画。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突破用笔来画画的表层结构,理解到原来有形状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画这样的深层原理。


平时,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多多问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做同样的事情,或者达到同样的目的和效果。比如说,除了可以用杯子来装水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装水的呢?除了手电筒可以发光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发光的呀?


我们每一次向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像帮孩子打了一个洞,让孩子沿着这个洞继续往下挖呀挖,慢慢地把深埋在地下的水源给连通,让思考如鱼得水


__

互动话题

你在和孩子日常相处时,有什么聊天小技巧吗?欢迎给我们留言分享!


__

拓展阅读



___

12

___

李嘉文

教育创新探索者

视女儿为灵感女神的爸爸

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