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上持续前进?大学教师妈妈这样做

黄爱军 童行书院 2022-10-24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说明一下,我乐意分享我自己在给予孩子脚手架帮助方面的做法和感想,并不是因为我的两个孩子有多么优秀。实际上,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非常非常普通的孩子,目前儿子在学业上也并不是特别突出。


从本文中可以看到,我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生活中我总是在孩子现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一步步提升。我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在尽量做好校内学习的同时,去发现他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方面。我支持孩子,但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我,鼓励他们成长成为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我看见孩子的努力,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欢欣鼓舞。


我希望我给孩子这样一种感觉:“我的妈妈以我为骄傲!”并逐步将这种妈妈对他的骄傲变成孩子自己的“我为我自己而骄傲”,我想,有了这样的自信,孩子以后就能够更好地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周四

视野 🌏

全文共6166字,阅读时间16分钟


🌿🎨🌏



什么是脚手架帮助?


顾名思义,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帮助,孩子是站在上方的人,我们父母甘心做他们脚下的支架,给他们搭梯子和台阶,帮助孩子一步步提升。



在脚手架帮助下,孩子很容易取得进步,带来成就感;又因为脚手架帮助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会觉得他取的进步都是他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觉得自己棒棒哒。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后,他就不会惧怕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了。


比如,当我家儿子遇到了一些数学难度解不出来时,我们有时候稍微点拨他一下,他解出题后,我们一般马上会说:“你看,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们没有告诉你具体怎么做。你看你多棒啊。说说看,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样的成功体验给孩子注入一股力量,让他越来越自信。有了自信,他的学习状态会越来越好。


那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脚手架帮助呢?以我的实践经验来讲,可以分为五步走。


脚手架帮助第一步:

父母先学习


是的,脚手架的起点在我们父母这里。我们自己先要去学习和了解跟儿童认知发展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如何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信任我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即所谓“关系先于教育(Connection before correction)”。



父母通过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孩子的成长,客观、冷静地看待孩子遇到的困难,遇到问题也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我就是跟着童行书院不焦虑父母课程学习的,每周都期待景芳老师娓娓道来各种育儿知识。


围绕着“缓解焦虑”、“智力促进”、“性格养成”、“心里探究”和“教育方法”五大模块的主题,在第一年里我们一起共学了25本书。第二年的课程也过半,不知不觉我们也学习了13本书了。



学习父母课程一年多,我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孩子的问题背后,往往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当我们自身做好了,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我们父母课学员里很多爸爸妈妈的深刻体会。


在学科学习方面,我基本上也是先自己学习、然后去帮助孩子。数学方面,为了更好地帮助我家哥哥和妹妹学习数学,我阅读了一些有关数学教学和教育方面的书籍,比如美国数学教授伍鸿熙写的大部头书《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阿哈罗尼写的《小学算术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张奠宙教授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



这几本书涵盖了小学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让我大概了解了小学的数学学习体系,学习到如何一步步引导孩子学习。


更重要的是,读了这些书,能更好地去理解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对他们数学的学习有一种敬畏。


比如,通过学习,我知道了23-16这样我们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退位减法,其实有很多学习步骤和环节,孩子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哪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孩子就会卡住。还比如,我了解到现在小学四五年级学习的分数对孩子来说其实很难,500年前在大学里才能学习分数呢。


通过阅读乔·博勒写的《这才是数学》(教师版),我改变了数学学习需要天赋的想法,用成长性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数学学习,也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充满了信心。



上面几本书都是火光摇曳公司的CEO、数学游戏APP“数感星球”的开发者靳志辉博士推荐阅读的。我经常会去请教像他这样对数学教育充满热情、知识渊博的数学专业人士,跟这些专业人士的接触和交流,也是我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靳志辉博士最近一篇文章(除法学习要如何引导?和小财迷悠悠的分钱讨论)介绍了他如何一步步引导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学习带余数的除法,从中我也真正体会到“数学具有精细的层次”。


现在儿子上初中了,数学学习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自身的独立和专研变得更加重要了,但我还是有兴趣学习和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要点,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我也去学习和了解今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标,去了解现在各个学科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家庭教育中可以怎么帮助孩子、可以补充什么样的学习内容,等等。


为了帮助孩子学习中文,我也会读一些书籍,比如彭懿写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和《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和吉姆·崔利斯写的《朗读手册》。这些书让我了解有哪些好的图画书和儿童经典文学,怎样阅读和欣赏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作品,如何与孩子在亲子共读中讨论和互动,等等。



英语教育方面的学习,我相对做得比较少。这是因为我自己就是英语老师,儿童语言发展也是我的研究领域。但是,我也会花很多时间去寻找适合孩子各个学习阶段的英语书籍。


脚手架帮助第二步:

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孩子的心理和品格发展是他们成长最重要的基石,因此我在家常常会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做一些心理建设。


跟脚手架有关的心理建设,我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第一,我跟孩子讲解跟学习有关的大脑工作原理和机制。比如,我告诉孩子们人的思维系统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直觉式的快思考系统,比如一边走路、一边听故事;另外一个是需要克服惰性、集中注意力才能进入的慢思考系统,比如做复杂的运算(相关知识见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



知道了人的思维系统的知识后,孩子们就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学习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很正常。要不断取得进步,我们就要启动慢思考系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挑战。


第二,我还告诉孩子们“学习三区域”的理论,即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世界可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舒适区”的内容就是很简单,孩子不费脑就能掌握的内容,比如他们已经掌握的十以内的加法;“恐慌区”里的内容是超出孩子目前学习能力的区域;“学习区”里的内容是孩子尚未掌握、但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目标,一般也叫就近发展区。



我让孩子们明白,我们要多尝试学习“学习区”里的知识,这个区域里的知识学得越多,恐慌区里的东西就越少,他们就会越来越棒。


当他们掌握一项原来觉得有点困难的学习任务或者技能时,我就会很开心地对他们说:“你看,你已经把原来的学习区的知识变成舒适区里的知识啦!咱们再努努力,把原来恐慌区的知识变成学习区的知识了!”。


第三,我教孩子用成长性思维模式(growth-mind set)去看待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犯的错误


比如,我经常提醒孩子们犯错误是正常的,犯错更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生长呢。我给孩子们读过一个绘本,书名就叫 It’s Okay to make mistakes. 这本书的标题也常常成为我们家的口头禅。



我给儿子和女儿提供新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提前预告:“我的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点点难,你们答不出来也没有关系。答不出来就跟我说:‘给我出一个容易一点的题目’”。“ 这样他们学起来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看到孩子的作业出错,我会说:“太棒了,我们又找出学习上的一个漏洞了!来,我们看看可以怎么改正?”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犯错其实是孩子学习的良好契机。


我们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看待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在父母面前会觉得很安全,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也会慢慢形成坚韧的品格。


总之,这些心理建设让孩子们对学习本身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也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



脚手架帮助第三步:

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


在给孩子们脚手架帮助的实际操作中,我往往会帮孩子把学习任务拆解、给他们安排的学习任务也尽量保持在他们的就近发展区(学习区)的范围内。


比如我家妹妹学习古筝,当学习的曲子变长了、难度增加了的时候,我就带着她一行一行地练习,一行练好了,我们就盖一个小印章。没多久,她一个曲子就练下来了。



带着孩子背诗,我会带着他们从背诵一句诗中的一个字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背诵的长度,几个回合,一首诗就差不多记住了。


先生教女儿写书法,开始学写笔画、然后写简单的字。写字的时候,最开始也给她打好字的结构,让她先专注于笔画的练习,同时慢慢熟悉字的结构。


先生教女儿画画,开始也是带着她一起画画,然后女儿自己能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儿子写作文遇到困难时,我会先听听他自己对作文题目的想法,跟他一起构思作文的大概内容。在他自己写完草稿后,我再跟他一起润色和修改作文。


在我的脚手架帮助下,儿子已经在童行书院的公众号里发表了两篇文章,总结和分享他上过的童行营地活动和线上的项目制课程。



第一篇文章改变了很多人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看法,第二篇文章让童行的父母看到一个小学员是如何完成一个项目制课程的。这些写作经历给儿子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我家儿子在假期预习下个学期的数学时,我给他安排的学习内容也是他能够胜任的。我让他先学习课本,一天一小节,做课本上的练习和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这第一轮的学习他觉得不那么难,但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够提前一个学期学习,给他增加了很多信心。这一轮学完后,我再给他安排难度大一点的学习内容。总之,给他安排的学习内容一定是他能够接受的,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打击他的自信心。


给女儿做数学启蒙,我也是一步步来。我用一本数学教材做主导主线,确保自己是循序渐进地带着她学。带她一起学数学的时候,也往往从她知道的内容出发,在她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添加一点点新的内容。


我常常也借助具体的实物辅助女儿学数学。比如半年前尝试着让女儿算二十以内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像22-11这种。我就拿出索玛方块,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她摆弄22-11。她摆弄了一下,立马明白了,发出了“WOW!”的惊喜声!之后任何100以内的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比如99-21)她都能心算出来了。


我也经常会提前去看看儿子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聊天中跟他讨论。一般情况下,他在没有看书前会思考出大概来。然后我就对他说:“你看,你还没有学书本,就自己悟出来了,真是太棒了”。经过这样的讨论,等他回头再去预习书本的时候,觉得容易很多,也多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现在我的两个孩子也都知道了遇到困难时,先想想可以怎么把任务拆解,把大任务化成小任务。用我们家的话来说:“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苹果,需要一口一口地吃。”


带着孩子学习,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学习体验,一定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让孩子专注于学习的事物本身,带着孩子去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本身的美,这样孩子才有长久的学习动力。


弗里德里希·席勒说:“教育的关键是体验美。“



脚手架帮助第四步:

带着孩子反思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谈到教育目标分类时,把分析与评估划为高阶学习目标。在这个理论的启发下,我在孩子取得进步或者犯错误时,都会让他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行为



儿子和女儿冥思苦想很久想出来一个数学题后,我会说:“刚刚那个题好难啊,你是怎么想到的?给我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吧”。在讲解的过程中,孩子会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女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一个原来觉得很难的曲子弹好了。我会说:“你看,你刚学这个曲子的时候还觉得特别难,现在很熟练地弹出来了。你觉得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呢?“ 女儿一般会说:“因为我不断练习了,练习就会让我进步!”


儿子有一天跟我说他在足球训练的时候突破了自己原有的颠球纪录,我会说:“你足球颠球突然进步这么大,你做了什么努力让自己进步的?“ 他略微思考,回答我说:“因为我自己动脑筋思考了,仔细琢磨了怎么做才能把颠球颠好”。然后我鼓励他把这种反思的做法迁移到学习中去,学习也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总结。


孩子有一点进步后,让他反思进步的原因,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孩子犯错误后,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知道承担错误的后果,并从错误中学习。


妹妹把牛奶晒在地上,或者弄翻了杯子,我会跟她一起、或者让她自己把地面和桌子打扫干净,并想想刚刚为什么把牛奶弄出来了,下次怎么做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儿子以前学文言文经常停留在句子理解的层面上,没有好好去理解每个字和词的意思,我说过很多遍他也没怎么听进去。最近一次文言文测试,他得分很低。我没有去责怪他,而是心平气和地让他想想是什么原因没有考好。他自己意识到是没有好好去理解和记忆字词的意思,并努力加以改正,第二次考试成绩就居于班上中上水平了。


孩子犯一次错、并从中反思,其收获要胜过父母说教一百遍。


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也常常带着孩子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比如女儿跟先生学写字,每天只练习一个字,练习六遍,然后让女儿从中选一个她最满意的一个字,我们称之为“字宝宝”,先生很正式地给这个字宝宝题款盖章,专门放到一个盒子里(字宝宝的家)。有时候我们还会让她说出来为什么选择某个字作为字宝宝。让女儿选择字宝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让她自我反思和评估的过程。



脚手架帮助第五步:

陪伴学习


我们常常会想要孩子学习一些他们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又很重要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孩子一些温暖的陪伴,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比如,我家儿子原来不喜欢背诗和学小古文,我就陪着他一起学,尽量找有趣的、适合他当时学习水平的资料给他看。比如学到一首古诗的时候,我会帮孩子找诗人的故事给孩子看,让孩子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慢慢地,当孩子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不喜欢学的东西学起来其实挺有趣的,这就是由成就感带来的内驱动力。


整个小学期间,我都坚持陪着儿子读一些他自己一个人不太容易读下来的书。比如今年暑假我带着他读《三国演义》原著,开始他觉得难,基本上读一段我就要停下来给他解释一下,后来慢慢地就变成读一页才需要解释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支架式帮助下,不断得到提高。


陪伴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支持能够帮助他克服畏难的情绪。


正如郝景芳老师在《也许你的孩子,也可以爱上学习这篇文章里说:“‘我和你在一起’是世界上治疗厌学最快速的特效药!"



最后,总结一下脚手架帮助的五步曲:父母先学习,给孩子做心理建设,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带着孩子反思,陪伴学习。


我相信每个孩子在父母的脚手架帮助下,都能越来越棒,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作者 | 黄爱军


上海某高校的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也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刚上预初(六年级),女儿上幼儿园大班。


喜欢并且享受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乐于跟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童行书院不焦虑父母课的第一批学员,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不再焦虑,在育儿的路上她慢慢找到比较舒适和有效的状态。


互动话题

你有对你孩子进行过“脚手架帮助”吗?你认为搭建“脚手架”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