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端政与汉语语汇学

安志伟 刘碧田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5-19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2020年3月23日,著名语言学家、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温端政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温州去世,享年90岁。


温端政先生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和汉语语汇研究。在汉语语汇研究方面,首倡“语词分立”,是汉语语汇学的构建者,还将语汇学理论运用到语典编纂实践中,主编或联合主编了40余种语典类辞书,并与商务印书馆有着长期和密切的合作。2016年,温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以及多部著作、辞书写作和出版的过程。这些回忆兼具学术史和出版史的价值。


清明时节,追思怀远,特节录相关内容,以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温端政先生






汉语语汇学的先声

——《歇后语》《谚语》





问:我统计了一下,您大概编纂过工具书40多种,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工作的?


温:我最初是对歇后语比较感兴趣。我到忻县师专教学的时候,调查了忻县方言。我有个感觉,就是忻县方言里的歇后语非常丰富,我当时做了一些记录,然后又在山药蛋派的作品里找了一些歇后语资料。可惜的是,这些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散失了。


1978年回到山西省社科所,1979年沈慧云也调来了。我跟沈慧云商量说:“我们先收集歇后语资料吧!”她表示同意,高增德也参加了进来。当时我们都在山西省委党校里住着,党校图书馆里的书还是很多的,我们看了不少书,收集了不少资料,最后把这些资料编成《歇后语例释》。……我们找到一个印刷厂,把《歇后语例释》这本书印出来,然后找山西的出版社,希望能够出版。当时出版社的一个副总编辑看了以后说:“你这里面好多是‘四旧’的东西,比如像‘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都是鬼神、封建的东西。”但我觉得,要把这些东西都删掉的话,那歇后语的精华部分就没有了。所以我就说:“那我们另找出路吧。”我通过我的同学曹先擢联系上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经过几个月的审核,同意出版我们的书。


好事多磨,商务印书馆随后发现,在我们这本书之前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施宝义教授等人已经写了一本《歇后语例释》,商务印书馆曾经答应给他们出了,这样两个稿子就撞车了。当时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的负责人郭良夫先生把两个编辑组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意思就是把两个稿子合在一起,让我当主编。我当时表示同意,但拿回来稿子一看,发现这两稿根本合不在一起,因为二者对歇后语性质的理解、释义的模式都不一样。我只好对郭良夫说:“这两本书合不在一起,你出版他们的书吧,我们退出。”郭先生也表示理解。后来,北京出版社知道了这个事,马上就把我们的稿子接过去,经北大的胡双宝修改后出版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跟商务印书馆建立了联系。不久之后,他们打算出一套《汉语知识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和日本达成协议,商务印书馆出中文版,日本出日文版。……他们打算让我写一本《谚语歇后语》。我跟郭先生说,“谚语、歇后语写不到一块,我能不能分开写两本?”他同意了。


关于歇后语,除了《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外,我还撰写了好几篇论文。我以这些文章的基本观点为立论基础,加上选用《歇后语词典》里的语料,很快就完成《歇后语》一书的初稿。……1982年4月20日,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潘逊皋先生给我来信,对书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增强了我的自信。针对信里所提出的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我抓紧进行修改,很快将近8万字全稿寄过去。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审阅后,于9月23日给我来信,认为书稿“大体上”可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


完成《歇后语》一书后,我紧接着撰写《谚语》。我对谚语研究不像对歇后语研究那样有基础,一是资料的收集要从头做起,二是观点的提炼需要认真思考。我夜以继日地阅读一些明清小说和现当代小说,从中收集谚语资料;还阅读了前人撰写的有关谚语的论著,从中获得理论滋养。……在《歇后语》一书里,我单写了“歇后语的语义”一章,填补了歇后语研究的一个空白。在《谚语》一书里,我也把“谚语的语义”列为专章,这被认为富有新意,提前在《中国语文》1984年第4期上发表。这篇文章和《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发表的《歇后语的语义》,都被收入《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精选》(周荐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谚语》一书完成后,我根据收集到的谚语资料编成《汉语谚语小词典》,1989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郭良夫先生写了序言。

《歇后语》

《谚语》


《歇后语》《谚语》出版之后,得到学术界的好评……并先后由日本学者译成日文。我感到,俗语研究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国际学术交流,这更鼓舞了我继续从事汉语俗语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汉语语汇学理论构建的标志

——《汉语语汇学》





问:《汉语语汇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是语汇学理论研究的著作,标志着您构建的汉语语汇学理论正式提出,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么?


温:还是在2002年河北召开的第四届词汇学会议上,商务印书馆周洪波先生跟我交谈时,我就表达了撰写《汉语语汇学》的想法。他表示支持,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很快完成初稿,经商务印书馆审阅后列入出版计划。责任编辑刘玲认真审读了全稿。本来他们希望把篇幅控制在20万字,但是感到内容比较充实,也就不限字数了,书于2005年1月顺利出版。第一次印刷了10000本,当年就基本卖完,2006年4月第二次印刷,又印了10000本。为了让语汇学进入高校的课堂,我后来又组织山西省内高校的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汉语语汇学教程》,由我担任主编,这本书也于200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汉语语汇学》


《汉语语汇学》出版之后,我收到许多朋友的来信。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李行杰教授来信说,他反复看了几遍,正在写书评。不久,他把书评寄来,题目为《创建中国语言学特有的语汇学——读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我建议把“创建”改为“构建”,他表示同意。我把书评转给《语文研究》编辑部,主编吴建生女士觉得这篇书评很有分量,把它发表在《语文研究》2006年第1期的首篇。


除了李行杰的这篇文章以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我的《汉语语汇学》表示肯定。当然,正如李行杰先生所说:“一种新理论或新主张出现之后,应当有支持,有质疑,有反对,有补充。支持的意见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反对和批评的意见更有价值。”(《语词分立势在必行》,《汉语语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我也十分欢迎大家对我的书和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以供交流。

 



“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实践

——《新华语典》的问世





问:《新华语典》的问世,在新华系列辞书中形成了《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和《新华语典》相互配套的格局,事实上也等于是实践了您“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观点。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新华”系列的编纂过程么?


温:2002年,我应邀参加在河北师大召开的第四届词汇学研讨会。在这次会上,我宣读了《论语词分立》,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文章居然引起了不少反响。当时《辞书研究》杂志主编徐祖友先生立即向我约稿,嘱咐我这篇文章一定让《辞书研究》发表,后来发表在2002年第6期。时任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的周洪波先生,听了我的文章后跟我进行了长谈。他说:“温先生,我们想请你主编《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三本书,在这个基础上再筹备编一本《新华语典》。《新华语典》定位为一部中型语典,与《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相配合。”我欣然接受。到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合作,这些计划已经全部实现。《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和《新华歇后语词典》先后于2005、2007和2008年问世;《新华语典》也于2014年7月出版


《新华谚语词典》

《新华惯用语词典》

《新华歇后语词典》


问:我算了一下,从编写《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到《新华语典》的出版,新华系列的编写跨度长达12年!


温:这个是2002年有了意向,2006年才真正开始启动的。《新华语典》跟之前三本不同的是,它还包括成语,成语我们之前没有编过。2006年1月,我起草了《新华语典》的编写说明,并试编了样稿。2008年2月在太原先后召开了第一次《新华语典》编写会议, 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编助理、汉语编辑室主任的周洪波先生亲临指导,并做了讲话。时任责任编辑的马志伟和乔永先生出席了会议,也做了发言。编写组全体同志参加。我主持会议,也做了发言。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是:明确了编写《新华语典》的意义,统一了思想认识,要把《新华语典》编成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精品辞书。还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情。2008年7月18日在太原召开了《新华语典》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各编写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交流试编的样稿。


2010年3月27日,《新华语典》第一稿完成之后,为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由山西省社科院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召开了《新华语典》审稿暨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商务印书馆的50多位专家学者。会上,宣读了时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和时任副省长张平的书面讲话,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中元、时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周洪波也先后发言。会上还宣读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江蓝生的书面发言稿。


会后我们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提交给商务印书馆。但责编审阅后,认为问题较多,特别是自编例句有待进一步推敲。于是我们又决定召开审稿会,集中进行审订。审稿会于2011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的有《新华语典》的三位责任编辑:冯爱珍、马志伟、陈玉庆;《新华语典》编写的骨干成员,包括主编温端政,副主编吴建生、辛菊;编写者张光明、巫建英、温朔彬。另外,还聘请沈慧云研究员参加审订。审订的程序:先由《新华语典》三位责编分别提出问题;参加审订的人员根据责编提出的问题分头进行修改;最后由主编把关。审稿会开了一个星期,只审订了四分之一的问题,剩下的由参加审订的人员将任务带回本单位继续审。这次审订,除了统一体例、修改部分释义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自编例句上。原稿很大一部分例句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有的增加了例句,有的干脆重编。经过这次修改,书稿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华语典》


2014年9月,《新华语典》正式出版。这次出版有点遗憾,就是在出版说明中没有明确指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对于编纂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此,我们已经和商务印书馆做了沟通,将来在重印或者再版时给予补充吧!

 

 

访谈时间: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1日;2016年8月24日,2016年10月9日;2016年10月31日

访谈地点:温端政先生家中

访谈者:安志伟

录音整理:刘碧田

编写:安志伟、刘碧田



节选自《温端政先生访谈》(有删节),载于《当代山西社科学者访谈》(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往期回顾



温端政 | 以“科学的思想、求真的作风”编纂语典

李瑞英 | 涵芬APP让语言的使用更加便捷

一站式查询多部权威字词典 | 商务印书馆语言资源知识服务平台上线

刘丹青 | 涵芬APP:一个重要的知识平台和资源宝库

何杰 | 涵芬APP让商务的优质知识“活”起来

权威词典随身带,6.9万字词随心查 | 《现代汉语词典》APP正式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