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多视角观察汉语体标记丨《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类型研究》面世

陈前瑞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7-15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前瑞教授所著的《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类型研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是一部以跨语言、跨方言视角细致观察汉语体标记的著作,全书包括完成体、经历体和总体研究三个部分,按照从完成体到经历体再到总体研究的顺序编排,全面细致地描写了汉语体标记的框架和发展历程,总结了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今介绍本书的基本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


基本观点

文丨陈前瑞

第一章是基于跨语言比较的宏观思考。《世界语言结构图册》把汉语普通话、韩语、日语都列为没有完成体构式的语言,原因在于Dahl & Velupillai(2013)用结果性和经历性两种用法来界定完成体。这与现有的时体类型学研究在结论和方法上均不一致。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完成体主要有5种用法:


1)结果性用法;

2)经历性用法;

3)持续性用法;

4)新情况用法;

5)先时性用法。

第二章概括了词尾“了”和句尾“了”的四种分析模式,分析了四种模式各自的得失并进行了比较。

第三章系统论述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认为两个“了”兼有完结体、完成体、完整体以及现在状态功能,句尾“了”还具有最近将来时功能。该章构拟了从完结体、完成体到完整体及相关功能演变的路径,并从跨语言的视角论证了多功能模式的有效性和简明性。

第四章通过对《水浒传》和王朔两部小说部分语料的统计发现,句尾“了”以完成体为主,词尾“了”以完整体为主;历时方面,句尾“了”的完成体功能更加突显,词尾“了”完整体的独立叙述用法明显增加,体现了句尾“了”和词尾“了”功能的分化趋势。

第五章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方言的语音材料来分析助词“了”的形式与意义平行弱化的趋势。

第六章讨论经历体标记“过”的演变路径,认为“过”的经历体用法实际上是类型学中完成体多种用法之一,它源于表示完全彻底结束的完结体用法。

第七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尝”的试着义与经历义的语义联系,重点分析经历体的典型特征与试着义的关系,探讨“尝”的经历义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古代汉语副词“曾”具有两种不同的读音,分别表示反预期和经历体的用法。第八章穷尽性分析上古汉语语料,发现语气副词的非典型用法和时间副词早期的典型用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存在若干兼有双重理解的例证,尝试证明时间副词是基于用例的相似性从语气副词演化而来的。

英语的used to、马来语的biasa和古汉语的“常”均存在从惯常到经历的演变,都是以环境的相似性为基础,但总体呈现出因语言而异的多样性。第九章从基于使用的理论视角出发,考察具体语言的语法语素在具体环境中的使用特点,发现在三种语言从惯常到经历的演变中类推和重新分析的作用不尽相同。不同语言已有的语法语素的聚合系统也会对演变过程形成制约。

经历体包含特定经历和非特定经历两种用法,第十章把专门用来表示经历意义的经历体形式与这两种意义构成了直对型、偏侧型、倾向型、涵盖型这四种对应关系。某种语言中多个经历体形式与这两种意义可以构成更为复杂的匹配关系。

第十一章依据时体类型学的概念系统,穷尽性分析《左传》中“矣”的多功能性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第十二章首先从中外学术史的角度简要梳理虚词研究方法自清代以降的嬗变,然后总结汉语时体及情态的历时研究中运用多功能模式的体会,总结若干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认识。

第十三章从类型学和语法化的角度研究动词重叠形式所表示的时体用法之间可能的语法化路径。针对以往研究中很少提及的动词重叠所表达的将来时用法、完成体用法、短时体用法和完结体的话语隐涵,提出了四条演化路径。

结论部分概括全书内容,进一步总结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图书信息  

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类型研究

陈前瑞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此书

本书按照类型学的思路集中分析古今汉语完成体标记的多功能性及其演变过程。全书纠正了《世界语言结构地图册》对完成体的不当界定,将完成体分为包括经历性用法在内的五种用法,分析了现代汉语的“了、过”以及古代汉语的“曾、尝、常、矣”等,概括了动词重叠形式所表示的时体功能之间可能的演化路径。本书总结了汉语体标记研究中运用多功能模式的体会,深化了对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认识。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绪论

1. 对象与思路

2. 现状与问题

3. 框架与要点


第一章  完成体与经历体的类型学思考

1. 引言

2. 完成体与经历体的意义关联

3. 汉语若干完成体形式的语义地图

4. 结语


第二章  词尾和句尾“了”的分析模式

1. 引言

2. 两个“了”的四种分析模式

3. 四种模式的比较与讨论

4. 结语


第三章  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

1. 引言

2. “了”的典型体貌功能

3. “了”的非典型时体功能

4. 结语


第四章  “了”的完成体与完整体功能的量化分析及其理论意义

1. 引言

2. 词尾和句尾“了”的完成体用法的区分与统计

3. 词尾和句尾“了”的完整体用法的区分与统计

4. “了”的完成体和完整体用法量化分析的理论意义

5. 结语


第五章  从方言语音看“了”的功能演化

1. 引言

2. 方言语音与词尾“了”的功能演变

3. 方言语音与句尾“了”的功能演变

4. 语音形式与“了”的功能演化关系的讨论

5. 结语


第六章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的演变路径

1. 引言

2. 概念框架

3. “过”从完结体到已然体的发展

4. “过”从已然体到经历体的发展

5. “过”演变的终点与岔道

6. 汉语经历体相关用法的概念空间及语义地图

7. 结语


第七章  “尝”的语法化及其类型学意义

1. 引言

2. “尝”的试着义与经历义的关系

3. 从尝试向经历演化的几个问题

4. 从尝试到经历的跨语言比较

5. 结语


第八章  试论“曾”的反预期与经历义的演变关系

1. 引言

2. “曾”的语气用法的类型与典型性分析

3. “曾”的时间用法的典型性

4. 反预期与经历的跨语言联系及其理论意义

5. 结语


第九章  惯常义演变为经历义的多样性

1. 引言

2. 英语used to反现在完成体用法的性质与使用特点

3. 马来语biasa从惯常到经历的语义演变

4. 古汉语“常”经历用法的引申与假借

5. 从基于使用的理论看由惯常至经历的语义演变过程

6. 结语


第十章  经历体的特定性与来源意义研究

1. 引言

2. 经历体形式与用法的对应类型及多种形式的形义匹配模式

3.演化为经历体的意义类型及其词汇来源

4. 结语


第十一章 《左传》中“矣”的多功能性的量化分析

1. 引言

2. “矣”的完成体、将来时和祈使功能

3. “矣”的现在状态、结果体以及疑似的进行体功能

4. 结语


第十二章  古汉语时体虚词研究方法的思考

1. 引言

2. 随文释义、单义说和多功能模式

3. 古汉语时体研究中多功能模式的应用体会

4. 训诂专著中若干随文释义痕迹的认识价值

5. 多功能模式与随文释义的异同


第十三章  动词重叠时体用法的演化关系

1. 引言

2. 从反复体到未完整体

3. 从反复体至完整体

4. 从强化到完结体与从反复到短时的演化方式

5. 动词重叠时体用法的表达与演化机制

6.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从句尾“了”到词尾“了”

附录二  句尾“来”体貌用法的演变

附录三  南方方言“有”字句的多功能性分析

后记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陈前瑞,江西瑞昌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类型学与语法化的视角研究汉语时体问题。出版《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语法化与汉语时体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70余篇。《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曾入选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先后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成果奖。


相关图书


《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陈前瑞    著

识别二维码,进入当当网购买

本书研究汉语的体貌系统,重点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北京话中的体貌问题。主要是共时的研究,也部分涉及历时的研究。

一说起“体貌”,很容易想到英语时态中的现在进行时与现在完成时。其中的“现在”与“将来、过去”相对,这属于“时”或“时制”研究的范围;“进行”与“完成”的对立则属于“体”或“体貌”研究的范围。把“进行”与“完成”从传统教学语法的时态分离出来,体现了语言学范畴研究的深入。



往期回顾

冬至丨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温儒敏:吴泓老师和他的《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

《红楼梦》怎么读怎么教怎么评?这本书帮你搞定!

乡话,一种引人注目的汉语方言 | 《湘西乡话语音层次及演变研究》面世

“汉语盘点2021”年度字词揭晓!

汉语盘点2021丨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

“汉语盘点2021”前五位字词出炉啦!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