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威丨追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他的背能撑起一片天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于2023年2月6日仙逝,长逝之耗令人不胜哀痛!

今刊邢福义先生弟子沈威追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他的背能撑起一片天》一文,谨致悼念。

哲人其往,遗泽长存,邢福义先生千古!


追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

——他的背能撑起一片天

文丨沈威

2023年2月6日12时03分,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和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创建人邢福义先生驾鹤西去,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南邢(邢福义)北陆(陆俭明)”再无“南邢”,“邢门弟子”再无“邢师”!我再也见不到最最敬爱的邢老师,再也无法报答对我恩重如山的邢老师,不由悲从中来、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邢福义先生生于1935年5月,海南乐东人。他毕生致力于汉语语言学研究,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方言、文化语言学、国学及其他问题,并在上述领域尤其是现代汉语语法领域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引领了现当代语言学的潮流,被学界誉为“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他的逝世是中国语言学之痛,是华中师范大学之痛,更是“邢门弟子”心中永远的痛!

1984年,邢福义(右)和父亲邢诒河(中)、哥哥邢福仁在乐东老家


创建新中国第一个汉语语言学系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语言学家,邢福义被称为“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在学界素有“南邢(邢福义)北陆(陆俭明)”之称。

从20世纪60年代起,邢福义始终怀着“提高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学术地位”的信念,坚持用学术研究增强中国文化的底气,补足与外国语言研究的差距,提出中国人自己的语言理论,同祖国一起“自己走路,走自己路”。

1999年,邢福义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汉语语言学系,极大推动了汉语言研究的发展。他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以现代汉语语法为基点,不断延伸拓展至汉语修辞、汉语方言、语言逻辑、语言教育、语言应用、文化语言学、国学等更广泛的领域,并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邢福义研究了从词、结构到复句、句群等大量语言现象,建立了“两个三角”理论、“小句中枢说”等原创性的语言学说,成为一个时代中国语言学的标识。以其为带头人的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其为领军人物的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有关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知名语言学期刊《语言研究问题》在译载邢福义的论文时盛赞他为“汉语逻辑语法学派奠基人”。

邢福义著作《汉语语法学》

邢福义著作《汉语复句研究》

在语言学之外,邢福义先生还对艺术葆有十分的兴趣。他自幼对绘画很感兴趣且天赋极高。中学毕业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邢先生决定报考求学时段较短的两年制专修科,并打算毕业后当小学老师维持生计。由于对绘画感兴趣,邢先生本来想报考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专修科,但因为没有去参加美术专业考试的路费,最终选择报考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专修科。可以说邢先生是“被迫”选择了语言学,但通过年年岁岁春夏秋冬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努力,他最终修炼成了语言学的大师。

不过,先生心底的画家梦还在。2012年5月31日,邢先生约我到家里讨论文章修改的事。到先生家后,先生得知我还未吃早餐,给我切了一大块蛋糕让我吃,然后拿起纸笔对着我写写画画,不一会儿先生就已经给我画好了一幅简笔画。先生的画画兴致很高,见我还在吃蛋糕,他一边快速画了几幅简笔画,一边给我讲解动物、人物怎么画更能体现其特点。当年已经76岁的邢先生,因为骨子里对绘画的热爱,那一刻,他仍是少年。


治学严谨,润物无声

邢福义先生不仅是一位语言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邢福义先生始终秉持“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的研究理念。邢先生非常注重语言事实的发掘与验证,先生常说:“经不起语言事实检验的理论就是无根之木,站不住脚。”邢先生不仅自己做研究注重语言事实,更是用他自己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2008年3月5日,邢福义先生发现两只斑鸠在阳台筑巢,每天这两只斑鸠会在不同的场景下发出不同的声音。于是,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即“动物是有语言的”,为了验证这个假设,邢先生开始留心观察斑鸠的叫声。为了更好地研究斑鸠是否有语言,邢先生利用铁丝和树枝对阳台上斑鸠筑的巢穴进行了加固和修整,让斑鸠的生活条件更舒适。邢先生几年如一日地对斑鸠在不同场景下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记录,邢先生不顾自己已是古稀老人,坚持爬上阳台用相机和录音笔记录下斑鸠的图片和声音。有时邢老师约我在家里谈话时,突然听到斑鸠的叫声 ,他就会一把抓起身边的相机和录音笔“冲”上阳台,生怕错过了近距离记录斑鸠图片和声音的机会。在上网“冲浪”时,先生还会搜集许多国内外发布的关于海豚、猩猩、土拨鼠、大象等动物具有语言能力的新闻报道和科研论文。

经过四年坚持不懈地记录,邢先生掌握了大量动物具有语言能力的语言材料,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系统考察与反复推敲,最终做出了“动物不仅有语言,而且还有方言”的论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邢福义先生治学态度之严谨可见一斑。

《邢福义文集》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我于2007年跨专业跟随邢福义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由于我本科和硕士都是计算机专业,语言学知识先天不足。为了尽快补齐短板,我看了许多语言学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可是收效甚微。有一次,先生找我谈话时,我给先生汇报了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文章我都能看懂,可是自己提笔写出来的内容和原作者比起来差距却很大。先生让我阅读文章时,做好读书笔记,并强调每一篇文章的框架都不要凭空想象,要在查阅大量语言事实、进行充分的思考之后再构思文章的框架,搭好框架之后再去阅读原作者的框架,将两者进行对比,思考并总结自己不如原作者的地方和原作者考虑不够全面的地方。先生和我约定,每个星期五下午五点在旧图书馆门口碰头,然后沿着桂中路散步,边散步边让我汇报每周做的读书笔记。

2007年12月30日,我在阅读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的《双宾结构补议》一文时,发现有大量语言事实表明“领属性偏正结构不能充当远宾语”这一结论可能存在问题,我在查阅了大量语料、做好读书笔记后,于2008年1月4日下午和先生散步时汇报了我的文章框架。先生很支持我的想法,鼓励我写成文章。文章写完后,我忐忑不安地呈现给先生,先生说看完后会找我谈话。2008年3月14日,和先生散步时,先生说我的进步很快,写的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理有据,达到了发表的水平。我一方面感到很兴奋,另一方面,我也提出了我的担忧——陆俭明先生是著名学者,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提出反对意见会不会不合适。邢先生对我说,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陆先生是大家,你就回避,我的文章如果有不足你同样可以写文章发表不同意见。为了打消我的顾虑,先生说如果你心里没底,我可以和你共同署名发表。在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理论的改善和事实的支撑——关于领属性偏正结构充当远宾语》一文发表在《汉语学报》2008年第3期。

邢福义先生(中)、陆俭明先生(右)和沈威(2019年9月16日)

在亲友眼中,邢福义先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师母瘫痪后,他一直守候在师母身边,直至师母离世,16年未出远门。除此之外,他还与父亲写了37年的家书。华中师范大学王玉红副教授回忆邢先生时提到,“清癯瘦削,但他的背永远是笔直的,似乎能撑起一片天”。

邢福义著作《寄父家书》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的墙上,悬挂着八字匾额“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这是先生的座右铭,也是学校师生们多年来共勉的所训。然而,先生的工作室再也无法迎来先生的身影。


(本文发表于《海南日报》2023年2月13日)

作者简介:

沈威,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邢先生2007级博士。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一部涵盖人文社会科学通用学术词汇的汉藏英三语对照专业类辞书 丨《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面世

品读经典,愈见滋味 丨《〈论语〉注译》面世

新书丨刘洁修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修订版)面世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新版面世 | 再论“们”的语源是“物”(三)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