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在“中华字都”河南安阳发布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8月16日上午,教育部举行“1+1”新闻发布会,介绍语言文字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情况;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1+1”就是“1”场发布会和“1”路采访团,把新闻发布和实地采访结合起来,把发布会开到基层,开到学校。本次发布会现场设在“中华字都”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入阐释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揭示了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变。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战线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根中国语言国情,把握时代使命责任,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一、薪火相传,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会同中央宣传部、文旅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八部门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揭示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创新转化成果,服务时代需求。


截至目前,工程已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首批共有17家高校和文博单位入选,42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部署重点研究项目近200项,产出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出被学界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甲骨文摹本大系》,发布《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故宫博物院藏古文字数字平台,《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等重要成果,为探究早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作出重要贡献。召开殷墟甲骨文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研讨会、古文字与人工智能研讨会等,打造推广普及品牌项目“汉字与文明大讲堂”。推进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实施,建立青年学者联盟,促进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二、立德树人,全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战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将其创新转化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深厚文化土壤,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为目标,启动实施全民阅读标准建设工程,助力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服务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将甲骨文等古文字知识和思想文化元素引入课堂教学,编撰《课本里的汉字探秘》《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等系列普及读物。推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打造精品慕课,“名家讲坛”、戏剧化课堂等丰富多元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播品牌。



三、守正创新,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聚焦数字化赋能,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播、转化创新。上线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汇聚近百项高质量语言资源,打造汉字信息服务、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等20余项数字化语言服务。加强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科技引擎、服务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弘扬聚合门户。指导实施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计划精选100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电脑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目前已完成颜真卿、柳公权等40款字库产品。设立“古籍整理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系列项目,建设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等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作用,加大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研究力度,助力文化自信自强。



四、凝心聚力,深入开展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促进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多模态、全息化、标准化的记录与保存,让跨越千年的中华语言文字永存后世、永久流传。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工程先后出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50册)、《中国濒危语言志》(30册)、《中国语言资源集》等标志性成果,打造研究应用类地方标志性成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构建大规模中国语言资源知识图谱,建设工程采录展示平台,推动智能挖掘和应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我国首部大型语言类人文纪录片《中国话》,提升全社会的语言资源保护意识。



五、交流互鉴,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推广传播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教育部、国家语委2014年启动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截至目前已梳理1100余条反映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等170多种术语系列图书,形成“图书+数据库”的立体化产品体系。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38个语种的国际版权合作,工程成果被全球150余家知名图书馆收藏。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举办“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一带一路’建设高端论坛”。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话语体系及话语能力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回顾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语言文字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极大激发了语言文字战线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把握。语言文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既集中展现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五个突出特性,为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中国语言文字贯通古今,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根系血脉。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从根本上保证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我们将加大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力度,助力推动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


中国语言文字历久弥新,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生动写照。中国语言文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在于其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显示出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我们将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新发展,构建充满生机的和谐语言生活。


中国语言文字跨越时空,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维系纽带。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我们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语言文字载文促融,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塑造力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汉字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能够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我们将持续促进语言文字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各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中国语言文字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重要体现。语言是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是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纽带。以中国语言文字为载体,中华民族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天下观。我们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推广传播,向世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教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化育、以教兴文,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是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批15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十四五”规划23个重点项目之一。



一、以“典”育人,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加强统筹指导。印发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培养学生“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二是服务课程体系。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最好听的语文”,组织百名播音员、主持人制作“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支持各地开发中华经典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三是强化师资队伍。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开展教师经典诵读专项培训,示范培育7万余名骨干教师,带动地方培训100余万人次。


四是丰富实践引领。启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召开“典耀中华”阅读大会,全网阅读量达3660万人次。举办全国校园节庆日诵读活动,组织122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发出“书香新时代 ‘典’亮新征程”读书倡议。组织书法和诗词名家进校园等活动,万余所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广泛参与。


五是鼓励各地各校探索创新。指导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用好读书会、诗歌节等经典阅读载体;开展小小百家讲坛、经典研习营等活动探索;建立完善阅读联盟、书香墨香校园等读书机制,贯穿大中小幼的经典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



二、以“典”铸魂,加强平台资源机制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一是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传播平台。今年3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一期)开馆上线,并纳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语言国情、经典传承、语言智能等7个主体板块,以及数据库、视听馆、互动体验馆等3个资源模块。7月,语博移动端正式上线,实现“掌上可学、好玩好学、人人能学”。语博正积极推进后续建设,努力打造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窗口、新课堂、新载体、新坐标。语博有诗、有书、有游戏,等他、等他、还等你,欢迎大家下载体验。我们遴选中华优秀经典,邀请名家诵读、讲解和书写,制作7期近2万分钟的“中华经典资源库”,指导编写《中华经典诗文精讲》《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盲文版)》等系列图书,服务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读好书、读经典。我们构建“数字+资源+服务”的集成式语用服务大平台,实现“训、测、学、宣”全链条整合。升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平台;优化普通化水平测试管理系统;完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建设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微博微信微视号;建强“中国语言文字”学习强国号,在上千个强国号之中被推荐为十大“宝藏资源”强国号之一。


二是打造原创语言文化展示品牌。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8年举办“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打造思政大课堂,引发全民学习经典的热潮。举办5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形成“中国”系列赛事,也就是诵读中国、诗教中国、笔墨中国、印记中国,以语言文字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吸引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关注经典,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建立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经典阅读推广服务机制。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面向农村地区开展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诗教润乡土”,助力乡村振兴。面向民族地区,开展“家园中国”活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广西、新疆、内蒙古等地制作“跟着书本去旅行”特别节目,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建设支撑队伍。培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建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目前已认定122家。指导基地加强中华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培训、创新传播及活动展示,如中国传媒大学举办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北京语协举办“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等。



三、以“典”通心,强化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一是多措并举增强港澳同胞爱国精神。为近千名港澳教师开展中华经典专项培训,为港澳15万人次提供普通话水平测试服务;举办8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语言文化研习营,覆盖超过25万港澳师生。


二是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共建“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实现两岸语言文化互通互联和成果共享;举办4届海峡两岸与港澳大学生汉字创意大会、6届两岸学生语言文化夏令营,以中华语言文化为纽带,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三是拓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开展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研修活动,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复旦大学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举办《汉字》国际巡展、留学生诗文诵读大会等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结合”,高质量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为建设教育强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贡献更大力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阳用“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用“一钎一锤”锻造的时代精神赋能安阳城市发展。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甲骨文识读大会、汉字大赛和诗词大赛,吸引全国的学生、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将甲骨文专业研究、课程课题、书法创作等领域内的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甲骨文研究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坚持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建设全国第一所以甲骨文命名的“甲骨文小学”,依托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两个国家级研学基地,全力拓展“殷商文化和甲骨文”主题研学游活动,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我爱甲骨文”主题课程等,每年吸引青少年游客达100万余人。


二是讲好汉字故事,深化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以“汉字与世界”为主题,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深度参与“汉语桥”、“汉语盘点”等国家级权威品牌活动,连年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甲骨文及中国古文字巡展等文明交流互鉴活动。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五届国际汉字大会,开展“汉字·文明·数字·科技”高端对话、“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司母戊鼎杯”国际汉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做好汉字的创造性转化和国际化表达,展现好汉字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


三是擦亮文化“底色”,助力打造“中华字都”城市品牌。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创建通用规范汉字信息网,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础,向受众讲述汉字演变历程;开展“汉字精神励少年”活动,助力“文化下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和“甲骨文广播体操”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甲骨文的故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工程及汉字公园项目全面开放,国家重点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于10月建成开馆。高铁安阳东站的甲骨文和简化字双标展示、安阳市文体中心的甲骨文字装饰、市区主要公交站点、36000多套道路窨井盖,处处体现出殷墟、甲骨文元素。全市105座甲骨文书屋建成投用,甲骨文汉字文化雕塑进校园项目正式启动。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语言文字事业继往开来,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国家语委语言生活皮书从不同角度及时关注,立体呈现,全面勾勒出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的五个特点。


一、党的二十大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语言文字事业践行“两个结合”、服务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语言文字战线举办系列活动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为主题,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制作《十年峥嵘 砥砺前行》宣传片、举办系列名家讲坛和专题学术论坛等形式,全面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跨越式发展。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学界深入思考阐释语言文字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系统探讨新征程上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略。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持续加大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攻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三大行动扎实推进,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的受益儿童超50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背景下推普的形势、任务和方略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为激励先进、选树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教育部、国家语委表彰180多个推普先进集体和300多名推普先进个人。指导高校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中更好发挥作用。为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颁布《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印发《“十四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规划》,发布《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030—2022)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中小学生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试行)、《汉字部首表》等规范标准。学界围绕语言规范理念、普通话规范、汉字规范、汉语词汇规范、辞书的规范作用等开展深入研究。


三、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和交流互鉴不断深化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和精品力作。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传播力进一步提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纪录片《“字”从遇见你》贴近当下时代发展和百姓生活,引发人们情感共鸣,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爱上汉字、分享汉字文化。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共8万多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中华语言文化走出去取得新进展。首届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发布《大连倡议》,填补东北亚国家高层次语言文化交流空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语言文字保护和语言教育公平。


四、智能技术推动语言生活深刻变化


生成式语言模型展现语言与科技的紧密联系,智能语音产品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崭露头角,智能写作走入日常生活,手语数字人服务特殊群体表现亮眼。学界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带来的语言生活新变化、数字经济催生的语言服务新需求、数字社会面临的语言治理新问题。语言文字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成果丰硕。“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汇聚各类学习资源8000余项并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升舱改造、全新上线,“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启动建设,“语言服务助力数字中国”倡议得到语言文字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等的热烈响应。


五、服务理念贯通语言生活各层面


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圆满收官,8个语种对照、包含13.2万条术语的跨语言冬奥术语库投入使用,《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评价,成为北京冬奥会重要文化遗产。北京冬奥会代表团按中文笔画顺序入场,汉字的魅力令世界瞩目。服务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出版。助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成立。服务视听障碍人士,《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呼号、入队誓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入团誓词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疫情防控应急手语100句》发布。服务社会生活,天气预报的语言应用更接地气,产品说明书的语言应用走向平易通俗,直播带货嵌入语言知识,政务服务禁止使用生硬话语,科技名词与社会使用的脱节受到关注。引导社会语言意识,年度字词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所涉领域为纲,以大湾区各地各板块语言生态为目,系统反映2022年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继续立足世界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世界,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此次发布的本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已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本文来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相关图书信息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23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组编

郭  熙  主编

第一部分 特稿篇

    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    语言文字事业继往开来再出发


第二部分 工作篇

    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相关部委公文中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第三部分 领域篇

    北京冬奥会的语言服务

    中国服贸会语言服务调查

    快速推进的应急语言服务工作

    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工作新进展

    家用电器说明书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儿童智能语音产品使用调查

    语言生活中的智能写作

    我国外事网站多语种信息服务调查

    手语数字人服务听障群体状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南疆企业的使用情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移民村语言生活观察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发展报告

    在华非洲留学生中文学习生活调查

国际中文教育(2022)

    多方助力海外华语传承


第四部分 热点篇

    多元推普新风尚

    “多语+知识”直播带货受青睐 

    “看不懂汉字吗”成服务禁语

    天气预报更好懂了

    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火出圈

    汉语拼音字母“o”究竟怎么读? 


第五部分 字词语篇

    字词盘点:彰显力量,传递期望

    2022,流行语里的中国与世界

    2022,新词语中的时代变迁

    “中国式现代化”走进语言生活


第六部分 港澳台篇

    香港少数族裔小学生中文写作能力现状

    澳门社会工作语言使用调查

    台湾语文生活状况(2022)


第七部分 参考篇

    海外的华语传承研究

    俄罗斯联邦的语言及其规划

    国外语言政策与规划著作年度扫描(2022)

    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会议主题扫描(2021—2022)

    语言政策与规划类国际期刊扫描(2022)


附   录

    2022年语言生活大事记 

    学界相关倡议书

            致全国语言学界中青年学者倡议书

            2022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倡议书 

            语言服务助力数字中国倡议

    地名管理条例

    2022 年度媒体用字总表 

    2022 年度媒体高频词语表 

    2022 年度媒体成语表 

    2022 年度媒体新词语表 

图表目录

术语索引


后 记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

(2023)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组编

张日培  主编

第一部分    热点综述

语言文字事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二  践行“两个结合”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

     三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语言文字支撑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普面临新形势

    二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普需要新方略

    三  乡村振兴要求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

数字化语言生活及其治理

    一  数字技术带来语言生活新变化

    二  数字经济催生语言服务新需求

    三  数字社会面临语言治理新问题

中文国际学术话语权

    一  语言对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影响

    二  中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

    三  中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提升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

    一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内涵特征

    二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实践路径

    三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学科支撑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

    一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主要特点

    二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形成机制

    三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实践状况

    四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语言方略


第二部分    论点摘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纽带

    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普及要聚焦三个重点

    推普方针要适应语言生活新态势

    全面落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宪法责任

    从国家建构的角度准确认识宪法的国家通用语言条款

    坚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导地位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下推进民族地区推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协同推广机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与劳动技能提升相结合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政策获得感

    中小学语文教育亟须语言学家参与

    多维度建构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

    基于语文素养培育构建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语言文字规范

    汉字规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把握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规范策略

    方言词汇进入普通话应满足三个条件

    信息时代的汉字规范面临新问题需要新思维

科学厘定汉字类推简化的合理范围

大华语词汇系统中的异名同实现象值得关注

辞书应对异形词规范问题发挥好引导作用

权威辞书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情况总体良好

语言资源及其科学保护

    建立语言资源学

语言资源学为语言保护提供重要学科支撑

    调查和开发语言文化资源可助力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语种代码在语言数字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深化方言文化保护需要精准规范和交叉研究

    方言文化保护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融合

    加强闽粤客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挖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重视传统农业词汇的语言规划 

语言服务与语言产业

    要进行城市和区域语言服务能力的评估

    提升长三角区域语言服务竞争力

    提升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

    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农村空巢老人语言服务

    精准语言服务是构建信息无障碍社会的关键要素

    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语言服务的伦理问题

    构建应急语言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建设和完善应急语言服务资源

    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明确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定位

    加强面向语言服务产业的翻译硕士培养

    加强语言产业安全治理

国家语言能力

    如何判断国家是否具备了某种语言能力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要在三个方向上着力

    以中国特色的辩证研究范式推进国家语言能力研究

    国家语言能力指数体系 2.0版有三大进步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研究是外语学科的重要使命

    双轮驱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进一步加强国防语言能力研究

    加强语言规划视角下的国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

    加强对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的理论建构

    提升全球城市外语能力

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语言传播应兼顾国家使命和人类使命

    发挥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的作用

    重视海外华语的文化遗产价值 

    中文传播是要推动语言文明交流互鉴 

    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建设 

    强化国际中文教育的国际理解意识 

    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供给能力 

    加强面向非洲的国际中文教育 

    构建两岸国际中文教育共同体 

    统筹好国际中文教育的公益价值和经济价值

    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中文国际传播规划

    国际中文教育应重视书面语教学

    实施全拼音教学是加快中文推广的有力举措

    加强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

 语言政策理论研究

    语言规划学是关于语言功能的学问

    加强对语言规划学科的反思和改进

    构建信息无障碍社会应当成为中国语言规划的自觉追求

    构建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体系

    国家语言治理应凸显国家逻辑

    推进语言治理法治化

    加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语言规划

    语言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有机构成

    乡村振兴新语境下要对农民语言能力构成建立新认识 

    乡村语言生活研究要静下心沉下去

    加强网络语言治理

    数字时代语言伦理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字时代语言规划如何最大限度收获技术红利和语言红利

    数字时代语言规划要重视语言数据的经济属性

    治理洋化地名需要各层次不同主体协同发挥作用

域外语言政策启示

    加强术语和科技话语能力建设 

    语言国际推广要针对不同圈层采取不同策略

    构建完善第二语言测评体系

    提升军事领域外语资源管理能力 

    语言普查具有重要的管理功能


第三部分    学术动态

    三大科研基金语言学课题立项情况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结项情况 

    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建设发展报告(2021—2022年)

    “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名家讲坛综述

    第七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综述

    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综述

    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综述

    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四部分    专题研究

    语言文学立法及研究这十年

    汉字规范标准建设这十年


第五部分    附录

    语言政策研究学术会议选目

    语言政策研究学术著作选目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23)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组编

赵蓉晖  主编

第一部分    政策篇

    韩国《第四次国语发展基本计划(2022—2026)》

    日本《公文写作要点》

    《阿拉伯语阿联酋宣言》 

    爱尔兰《官方语言法修正案(2021)》

    俄罗斯发布新版俄语正字法草案 

    《英国手语法(2022)》

    西班牙“新语言经济”战略项目 

    南非《官方语言使用法》相关新规

    委内瑞拉《〈土著语言法〉修正案》

    欧洲委员会《读写及二语学习促进成人移民语言融合参考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

    联合国《国际本土语言十年全球行动计划》


第二部分    动态篇 

    哈萨克斯坦加强国语的发展

    韩国继续推动听障人士语言权利保障工作

    马来西亚克里斯坦语现状

    印度政府语言政策体系的发展趋势

    德语正字法改革现状

    俄罗斯普通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改革新进展

    法国推进海外法语教育

    塞尔维亚立法保护基里尔字母

    意大利学术语言问题引发争议

    西班牙语的全球发展状况

    专门性国际组织语言管理新动向


第三部分    专题篇

    新冠疫情下的阿拉伯语

    新冠疫情下的俄语

    新冠疫情下的法语

    新冠疫情下的西班牙语

    新冠疫情下的英语


第四部分    报告篇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年度报告(2021—2022)

    德国歌德学院年度报告(2021—2022)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年度报告(2021—2022)

    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年度报告(2021—2022) 

    《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语言政策》报告

    德国德语研究所《德语在欧洲》年鉴

    《乌克兰语言法年度报告(2021)》

    《全球法语现状(2022)》

    世界银行“语言教育与语言学习”报告


第五部分    语词篇

    韩国年度热词与新词(2022)

    日本年度汉字与年度热词(2022)

    俄罗斯年度词语(2021—2022)

    法国年度词语(2022)

    德国年度词语(2022) 

    希腊年度词语(2022) 

    西班牙年度热词(2022) 

    全球英语年度热词(2022) 


第六部分    附录

    中国媒体中的世界语言生活(2021—2022)

    国外语言生活大事记(2021—2022)


后 记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23)


屈哨兵 主编

第一部分    社群篇

导语

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语言适应状况

在穗韩国人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东莞市新移入客家家庭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广州市高校学生语言生活状况

广州市新疆籍大学生新媒体语言使用状况

内地高校港澳生网络流行语使用状况调查


第二部分    领域篇

导语

大湾区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化语言浏览状况调查

惠州市政务部门工作语言状况调查

广佛地区医疗机构语言标识设置状况

佛山市银行系统的语言使用状况

广州市国家一级博物馆服务残障人语言文字环境建设考察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站点命名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企业官网语言使用调查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建筑名称考察

潮汕话学习资源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利用情况调查


第三部分    教育篇

导语

广州市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现状调查

广州市增城区乡镇小学生语言状况调查

香港小学语文课程及教学语言状况

澳门中小学生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粤港澳大湾区汉语语言学的教研状况

大湾区高校国际中文教育现状

穗港澳姊妹学校(园)的语言文化交流工作与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第四部分    广州篇

导语

广佛同城示范区语言景观调查

广州市北京路商圈餐饮店名称调查

广州市天河路商圈购物中心语言景观调查

广州市西关老街标牌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广州市地名专名用字现状调查


第五部分    港澳篇

导语

香港的语言使用六十年(1961—2021)

香港高校校园语言生活观察

香港中成药药名调查

澳门媒体语言使用状况


第六部分    自贸区篇

导语

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政策文件的高频词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语言环境建设状况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语言环境建设状况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语言景观调查


附   录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公文中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


后   记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往期回顾

李宇明丨三尺讲台就是人生天地——邢福义先生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

匡鹏飞丨抬头是山 路在脚下——邢福义先生的治学之路

田靓 丨《怎样教外语》:现代外语教学法的滥觞

陆俭明 丨《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和光辉应用前景

活动预告丨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陈年年:《世说新语》与人生

您想读懂世界各大博物馆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吗?—— 本书带您轻松有效学习古埃及圣书字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商务印书馆官方旗舰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在“中华字都”河南安阳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